中醫調經養血治療黃褐斑,氣色好才是真的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褐斑又稱「肝斑」,屬中醫「黧黑斑」範疇。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黃褐斑與精神因素,血瘀及性激素紊亂有關。

月經是人體內環境的外在表現之一。

故從調經入手來調整身體內環境,進而調整色素代謝,以治其本。

中醫認為,只有氣血充足協調,血脈通暢,五臟安和,月經才能正常。

面頰屬肝,肝藏血,主疏泄。

所以治療黃褐斑以疏肝養血為主。

本法治分三步,順乎婦女自然生理功能。

經前調氣為主,調理機體之氣血;經期調血為主,或調經,或通經,重在通經,活血化瘀。

經後補虛為主,補益肝腎,重在溫壯腎陽。

疏肝解郁湯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芍藥養血合營以柔肝,使肝氣疏,血得補;白朮,茯苓健脾祛濕,使脾健不為肝乘,運化有權,氣血有源。

生地黃,牡丹皮涼血散瘀;香附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氣。

全方合用,疏肝理氣,養血散瘀。

經期重在活血化瘀以通經,益母草、丹參、當歸養血活血調經;赤芍、延胡索活血化瘀,川牛膝逐瘀通經,引血下行;枳殼疏肝行氣止痛,白芷、川芎搜風祛斑引藥上行,直達病所。

諸藥合用,使瘀血有出處,脈道通利,新血則能生成。

經後則用補腎養血湯加味以滋補肝腎。

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茱萸補養肝。

腎兼澀精;山藥補益脾陽並固精;澤瀉利濕泄濁;牡丹皮清瀉相火,並制山茱萸之溫澀;茯苓滲利脾濕助山藥之健運;菟絲子除具有補肝腎,益精髓外,尚宣通百脈,柔膚消斑;鬱金活血調經,為《普濟方》「滋潤面容」良藥。

周期服用,使瘀血得散,氣血得補,肝脾腎均獲充養,祛邪不忘扶正,扶正更利祛邪,褐斑自消。

疏肝解郁湯處方:柴胡15g,當歸20g,芍藥12g,白朮12g,茯苓12g,陳皮9g,丹參l0g,牡丹皮l0g,生地黃15g,川芎10g;

逐瘀湯加減處方:赤芍10g,延胡索l0g,枳殼l0g,牛膝3g,當歸l0g,川芎10g,桃仁l0g,紅花10g,柴胡l0g,益母草10g,白芷10g,鬱金l0g;

補腎養血湯處方:熟地黃24g,山藥12g,山茱萸12g,牡丹皮9g,茯苓9g,白芷10g,芍藥12g,僵蠶9g,旱蓮草l0g,鬱金l0g。

月經來潮前7天起,連續服用自擬疏肝解郁湯,待月經來潮後,根據經量多少服自擬逐瘀湯加減2—4日;月經凈後第2天起,連續服用自擬補腎養血湯7日。

每日一劑,水煎2次,混勻,分早晚2次服。

現代研究證明,當歸,川芎,白芷,防風等中藥對酪氨酸酶具有較強抑制作用。

臨床觀察表明,黃褐斑的發病與性激素有關,利用月經周期調理氣血,滋補肝腎,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有效調節黃褐斑患者內分泌,從而調整色素代謝,有效治療黃褐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治療腰膝酸軟的補腎中成藥

六味地黃丸 (濃縮丸)成份: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適應症:滋陰補腎。用於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遺精盜汗。參杞杜仲丸成份:人參、川牛膝、巴戟天、杜仲、菟絲子、地黃、枸杞子、...

補腎,你只知道六味地黃丸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補腎成為男性中較為流行的一種健康方式。 中醫補腎目前是國內較為常用的方法,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很多補腎的藥物,特別是中成藥,人們首先都會想到六味地黃丸,電視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關...

治療耳鳴的中成藥

逐瘀通脈膠囊成份:水蛭、桃仁、虻蟲、大黃。適應症:破血逐瘀、通經活絡。主治血瘀型眩暈證,症見眩暈、頭痛耳鳴、舌質暗紅、脈沉澀。耳聾左慈丸成份:磁石(煅)、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