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檢標本怎樣留? 注意這些細節你才能有一個準確的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採集尿標本是臨床工作中很常見的護理操作。

操作步驟和要點雖要爛熟於心,但若照本宣科去操作,也不可取。

下面我們看一個案例。

患者,周某,46 歲,男,因車禍導致腦外傷,入院一周,患者目前昏迷狀態,生命體徵穩定,鼻飼流食,不能自行排尿,給予留置尿管,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及相應護理措施。

近期,該患者的尿常規結果多次提示有感染。

他的主管醫生問該責任護士:「這位病人的尿標本是怎麼留取的?」

責任護士按照《基礎護理學》中所寫的方法,複述出來。

留取尿常規標本方法有三種:

(1)能自理的患者,給予標本容器,囑其將晨起第一次尿留於容器內,除測定尿比重需留取 100 ml 以外,其餘檢測留取 30-50 ml 即可;

(2)行動不便的患者,協助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收集尿液於標本容器中;

(3)留置導尿的患者,於集尿袋下方引流孔處打開橡膠塞收集尿液。

該病人是留置導尿患者,應該於集尿袋下方引流孔處打開橡膠塞收集尿液,我也是這麼做的。

責任護士覺得操作沒有問題,但是讓她感到奇怪的是,主管醫生為什麼會問她這麼一個問題?

這些細節 你關注了嗎?

顯然,我們的責任護士沒有關注到他尿標本的化驗結果,該病人相繼四次尿液化驗結果都顯示:尿路感染陽性,每次檢查白細胞都顯示+-,細菌數高於正常。

而該病人的尿液入院以來一直是尿清色黃,無渾濁狀態,也沒有發熱等相關症狀, 所以主治醫生「順藤摸瓜」,懷疑留取尿液標本的方法的正確性。

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操作,可是不得不引起這些思考:

(1)患者的留置尿管有沒有按時更換?(矽膠尿管一個月更換一次,橡膠尿管半個月更換一次)

(2)患者的集尿袋有沒有按時更換?(一周更換兩次)

(3)患者的尿道口護理是否做到位?

(4)患者的尿標本是責任護士親自留取還是交給了家屬留取?是否有宣教?

(5)患者的化驗結果到底是真的尿路感染還是因為我們的失誤造成了「被尿路感染」?

帶著這些個問題,護士排查了該患者的所有細節:發現患者的尿道口並沒有污染,尿管和集尿袋的更換日期也在有效日期內,最後,尿標本是患者家屬所取,但她告知了家屬怎麼留取,家屬也是按照這個方法留取的,可是為什麼還是顯示結果尿路感染?

最後護士懷疑集尿袋的引流孔處不清潔,因為在家屬放出集尿袋的尿液時,引流孔處可能會碰觸到收集尿液的容器。

而收集尿液的容器確實不衛生。

這名護士親自給予碘伏消毒集尿袋的引流孔,放出前段尿,留取了中段尿。

最後化驗結果顯示:尿路感染陰性,白細胞-,細菌數在正常範圍內。

其實,最終還是我們自身出了問題,這個「鍋」家屬可不背。

留置導尿:尿常規標本留取方法知多少

《基礎護理學》里提到的前兩種留取方法,我們不再贅述;但是不管何種患者留取尿標本必須保證患者尿道口清潔,特別是女性患者,要避開月經期。

現在分享一下留置導尿的患者留取尿常規標本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排空集尿袋,夾閉尿管 1-2 小時,先用碘伏消毒集尿袋排尿口,然後留取中段尿 10-30 ml,及時送檢,放置不超過 2 小時。

基於上述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護士儘量親自留取。

(2)夾閉尿管 1-2 小時,從尿管和尿管連接處斷開,用碘伏消毒尿管接口,留取中段尿 10-30 ml,及時送檢。

(3)夾閉尿管 1-2 小時,先放出前段尿,然後夾閉尿管,消毒注水管與尿管分叉處,用注射器抽取中段尿 10-30 ml,及時送檢。

事後感想

護理無小事,處處皆學問。

工作不能墨守成規,需要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

不要讓你的「不經意」,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增加其他護士、醫生的勞動強度,甚至影響患者的整體治療進度。

(文字源自護理時間 歡迎轉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各種「化驗尿」,你知道如何收集尿液嗎?

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感染病研究所 賈宇馳作為一名檢驗人員,日常接觸到的患者通常把各種各樣的尿液檢驗項目統稱為一句話:「大夫讓我化驗尿。」但做了這麼多年「化驗尿」,怎樣留取尿標本,怎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