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病例 漲姿勢:先天性白血病 1 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來源:兒科時間

先天性白血病其發病率不高,但預後差,早期可以單純皮膚損害為表現,容易誤診,本文介紹收治的 1 例先天性白血病。

臨床資料1. 病史

患兒男,1 天,2016 年 06 月 28 日 16:55 外院順產出生,G2P2,胎齡 35+周,出生體重 2.35 kg,出生情況不詳,否認窒息搶救史。

出生後反應差,無發熱,無呻吟,無發紺,無呼吸急促,無嘔吐,無抽搐,該院查「血常規 WBC 118.81×109/L,RBC 2.45×1012/L,HGB 85 g/L,PLT 205×109/L」,考慮病重遂轉至我院,予收住院。

其母孕期產檢無異常,家族中否認有傳染病史及惡性腫瘤病史。

2. 查體

入院查體:T 36.5°C,R 46 次/分,P 132 次/分,BP 68/47 mmHg,SPO295%,Wt 2.3 kg。

反應差,哭聲稍尖,早產兒貌,全身皮膚輕度黃染,軀幹散在少許紅色皮疹,前囟平軟,雙側瞳孔等圓等大,直徑約 2.5 mm,對光反射靈敏。

心肺未見明顯異常。

腹部平軟,肝肋下約 2 cm,脾肋下未觸及,腸鳴音正常,臍部無滲血。

肛門外生殖器未發現異常。

四肢肌張力正常,原始反射稍弱。

3. 輔助檢查

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

複查血常規:WBC 109.9×109/L,NEUT% 0.41,L% 0.36,MO% 0.18,HGB 96 g/L,PLT 210×109/L;CRP 1.6 mg/L;

凝血功能:PT 14.2s,APTT 51.6s,FIB 1.65 g/L。

3P(-),D2 聚體 0.85 g/L。

生化:BUN 5.04 mmol/L,CR 79.2umol/L,Mg 0.66 mmol/L,CK 100U/L,CK-MB 20U/L,余未見明顯異常;

外周血塗片:幼稚細胞 55%,中性粒 28%,淋巴 15%,單核 2%,有核紅細胞 3%。

血型:A 型,Rh(D)+。

二對半、C肝、Anti-HIV、TRUST、尿、糞常規未見明顯異常。

血培養 3 天未見細菌生長。

肝膽脾彩超:肝臟稍大。

考慮白血病可能,6 月 30 日予行右脛前骨髓穿刺術,送骨髓檢查及流式細胞學檢查。

7 月 1 日骨髓檢查回報: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片: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原始細胞占 37.5%,POX1% 陽性;粒系占 38%,可見早幼粒及以下各細胞;血片:原始細胞占 40%,形態同骨髓,血小板少,可見大血小板及畸形血小板)。

白血病免疫分型: 原始細胞位於 D 區,占有核細胞 41.5%, 表達 CD7、CD33、CD56、CD11, 急性髓系白血病(M1)待診。

診斷:急性髓系白血病(M1)。

討論

先天性白血病(congenital leukemia,CL)是指出生後至生後 28 天內起病的白血病,又叫新生兒白血病,屬於惡性腫瘤,臨床上並不多見,國外報導新生兒白血病在兒童白血病中不超過 1%,在存活新生兒中約為 4.7/100 萬。

我國未有大規模的統計及報導,多以個例報告為主。

本病以髓系白血病為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較為少見 [1],與兒童期白血病不同 [2], 本院收治的男性患兒為髓系白血病 M1 型。

至於病因,目前尚未明確,學者們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如母親感染 EBV)、基因缺陷、染色體畸形、環境因素、放射線暴露、母親酒精攝入、吸菸、同卵雙胎等有關 [3]。

1. 臨床表現

先天性白血病常以發熱、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等)、皮膚黏膜蒼白、出血性皮損、皮下包塊、肝脾腫大等「三系減少、癌細胞浸潤」為表現,亦可無臨床表現,因行外周血血常規或行臍帶血檢查時 [4],發現白細胞異常升高引起醫師注意,進一步檢查而確診。

2. 輔助檢查

(1)多數病例血常規示白細胞增高明顯,貧血,血小板減低,白細胞總數超過 300×109/L 者,多提示預後差 [5];

(2)外周血塗片及骨髓檢查可見幼稚細胞,骨髓檢查原始或幼稚細胞占 20% 以上;

(3)流式細胞學白血病免疫分型;

(4)染色體檢查,新生兒白血病患兒並發 21-三體綜合徵是普通人群的 20~30 倍,陳肇傑等報導的 44 例病例中有 6 例合併 21-三體綜合徵 [6],故建議臨床中對該病患兒合併特殊面容者(如鼻樑低平,眼距寬,眼裂小,眼外眥上斜等表現),尤其其母為高齡產婦時,需行染色體檢查,以減少漏診;再者,11q23 區域的結構基因重排常常提示預後不良 [7]。

3. 診斷與鑑別診斷

先天性白血病的診斷需滿足以下條件:

(1)外周血及骨髓檢查可見大量異常髓系或淋巴系幼稚細胞;

(2)非造血器官有相應細胞浸潤;

(3)除外引起類白血病的因素。

需重點與類白血病反應進行鑑別:

類白血病反應(leukemoid reaction,LKR)是指由於嚴重感染(細菌感染、TORCH 感染等)、大量出血或新生兒溶血性疾病、惡性腫瘤、產前使用皮質激素等原因,刺激骨髓造血,使外周血白細胞數增多(可達 50×109/L 以上),伴幼稚細胞出現的類似白血病的反應。

該病一般無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無浸潤現象,骨髓檢查多無白血病性改變 [8]。

其中,感染為類白血病反應最常見原因,通常存在原發病灶,當病灶除去後,血象可逐漸降至正常。

4. 治療與預後

本院收治的該名患兒,新生兒白血病診斷明確,因家屬原因,放棄治療後辦理自動出院。

先天性白血病起病急,進展快,對化療反應差,復發率高,治癒率低,預後相對差 [1],常因出血或感染等數周或數月後死亡。

但也有自然緩解的報告,肖娟等報導的 17 例自然緩解的先天性白血病中,有 8 例達到持續緩解,余緩解後復發,復發的年齡波動於 3 周至 12 歲之間,所以對於自然緩解的患兒,仍需長期隨訪 [9]。

除化療外,骨髓移植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Bajwa PR 等 [10] 曾為 1 名患兒行化療後骨髓移植,長達 28 個月的隨訪無復發。

歡迎關注微博:病例精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規有什麼特點呢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血常規是一種很基礎的血液檢驗。醫師常常是通過血常規的檢驗報告,來判斷病人血液是否出現問題,總的來說,血常規是一種基本的判斷疾病的輔助手段...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特點:血常規告訴你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如果在檢查血常規時發現異常,並懷疑患有白血病,就需要通過骨髓穿刺來進一步檢查,通過骨髓檢查結果就能正確診斷是否患有白血病。但是上述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