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病更有效率,省錢又少受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次去大醫院看病基本上「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其實如果你懂點就醫看病基本常識,就可以讓本來就不多的就診時間更有效率。


一,怎樣找適合自己的醫生

首先,第一次看病要選綜合醫院

建議病情尚不明確的患者首選權威綜合性醫院,而不是專科醫院,前者覆蓋的疾病範圍更廣,如果有需要,它們會將患者轉診至專科醫院。


其次,名醫不一定是好醫生

有名的醫生,並不等於有真本領。

有些名醫靠自我宣傳,憑著社會上的主觀評價,名氣越滾越大;有些名醫善於和媒體、領導和各界人士打交道,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評;還有的醫生讀了好幾個學位,主要精力放在申請科研課題,發表論文上。

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實力型的臨床醫生——也就是說會看病的醫生。



怎麼判斷一個醫生的水平呢?


要了解一個醫生的實際臨床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聽同行的評價。

有需要的話,不妨先到一個分科較少的小醫院就診,和醫生進行坦誠的交流。

比如一個親戚要做白內障手術,我會去向眼科醫生諮詢,如果有兩個醫生告訴我,張大夫做這類手術很在行,那基本上不會有錯。

再次,年輕醫生不輸老醫生


不要盲目迷信「老專家」。

有些出專家門診的老專家,經驗雖然很豐富,但由於脫離臨床一線工作時間很久,對於疾病治療的觀念和方法比較陳舊,很多新治療辦法,他們不一定知道。


其實,醫生的黃金年齡是40~60歲。

找醫生看病最好優先選擇找這個年齡段的,他們的經驗、體力都在巔峰時期。

而且每位醫生的專長都不一樣,多查查,選擇專業性強、治療經驗豐富、口碑好的醫生。


最後,像談戀愛一樣找個合適的醫生

如果是慢性病患者,要是覺得跟這專家聊得來,治療效果也不錯,那就跟這個專家定下來,不要隨便更換醫生,要專一,別「花心」。

久而久之,醫生對你的病情也熟悉,而且醫生對老患者有了解,每次看病不用重複敘述太多。


如果跟醫生脾氣不對頭,溝通不愉快,或者治療一段時間後效果也不理想,這時就要換一個醫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去醫院就診,聽聽邱大夫給您的建議

中國一線城市大醫院裡的專家門診,永遠都有長長的隊伍等在診室外。作為醫生,半天門診要看至少30個病人,即使絕大多數醫生不喝水、不上廁所,那平均分配給每個病人的看病時間最多只有8分鐘,難免會遇上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