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感染HPV病毒是否一定會得宮頸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問:感染HPV病毒有哪些危害?

答:有關HPV感染,以下5個答案你應該知道!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健康第二大殺手,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根據WHO的統計數據:我國在2015年宮頸癌新發病例達15萬人,約占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例的28.8%。

那麼宮頸癌是怎麼發生的呢?大量研究已證實宮頸癌的發生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密切相關。

有關HPV感染,這5個答案你應該知道!

感染HPV病毒有哪些危害?

幾乎所有(研究表明高達99.7%)的宮頸癌組織均可檢測到HPV,尤其是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

HPV持續感染的定義是指間隔一年以上的時間,連續兩次檢測出同一類型的高危型的HPV。

哪些情況下會持續感染?

1、曾經有生殖道尖銳濕疣史、目前在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是發生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2、免疫因素:HPV感染的結局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很大的關係。

研究者認為,細胞免疫在抵抗HPV感染中起主要作用,在T淋巴細胞受損時,則易出現HPV感染。

3、吸菸因素:目前研究表明、菸鹼的代謝產物已在宮頸黏膜中發現,這就意味著它直接作用於宮頸移行帶的細胞;而易受HPV感染的細胞也存在於宮頸移行帶中。

故吸菸與HPV感染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繫。

4、性行為因素:性生活過早、性伴侶過多、性行為混亂,均為HPV持續感染的高危因素。

另外要杜絕經期性交,過性生活時一定要注意衛生,減少非正常性交對宮頸的刺激。

5、生產和懷孕的因素:流產次數,頻繁生育也會增加HPV感染機會。

感染HPV病毒是否一定會得宮頸癌?

女性有性生活之後就存在感染HPV病毒的可能性,70%的女性一生都有感染過HPV病毒,但在感染之後70%的HPV感染在1年內能自行清除,90%的病人2年內能自行清除,對於免疫力較差的人群則無法依靠自身清除病毒,造成HPV持續性感染,而持續感染平均在8-24個月會形成CINII、CINIII級病變。

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平均需要經過8-10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早檢測、早發現HPV病毒感染,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則可阻斷宮頸癌的發展過程,因此宮頸癌也是唯一病因明確的惡性腫瘤,也是唯一可以通過預防完全避免的惡性腫瘤。

HPV感染如何篩查?

國內外指南均建議女性應該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以減少宮頸癌的發病率。

中國年齡在20-45歲的女性人數達到2.6億,宮頸癌篩查覆蓋率較低,70%的女性一生都沒有接觸過宮頸癌篩查,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宮頸癌新發病例出現在發展中國家。

隨著臨床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HPV檢測在臨床上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大部分醫院常用螢光定量PCR技術進行HPV檢測,不僅能夠精確分型還能提供相對定量參考值,可以更好地去評估HPV感染者的風險程度。

但在醫院進行的HPV檢測主要針對婦科就診的患者,而HPV的感染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這也使得健康人群中的HPV感染很難被發現。

美國癌症研究所多年前曾提出「HPV自取樣模式」來解決宮頸癌篩查覆蓋率的問題。

這種模式經過多年的科學論證可行,並在2017年獲得了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評選的「十大影響未來全球醫學創新成果」。

同時,這種HPV自採樣的模式也逐漸在中國落地,目前也有一些自檢工具,可以實現從樣本採集、送檢、報告解讀及健康諮詢一體化。

接種HPV疫苗後是否還需要定期篩查?

人乳頭瘤病毒(HPV)在人和動物中廣泛存在,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生,目前已發現的HPV種類有100多種,按照與宮頸癌的關係可將HPV病毒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病毒是宮頸癌的罪魁禍首,持續性的高危HPV感染極易導致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進而發展為宮頸癌,而低危型HPV病毒引起皮膚良性病變。

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已明確了13種高危HPV型別會引起宮頸癌。

臨床上也常以檢測這13種高危型別來預測患宮頸癌的風險。

高危型:16型、18型、31型、33型、35型、39型、45型、51型、52型、56型、58型、59型、68型。

低危型:6型、11型等。

目前國內市場可以接種的疫苗為二價疫苗和四價疫苗,二價疫苗可以預防HPV16型和HPV18型的感染,四價疫苗可以預防HPV16型、HPV18型、HPV6型和HPV11型。

那麼接種宮頸癌疫苗之後是不是萬事大吉了呢?臨床數據顯示無論是二價疫苗還是四價疫苗均只能預防70%的宮頸癌。

國內專家建議,即便是接種了宮頸癌疫苗也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的篩查,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