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腹股溝疝、X功能障礙……你需要做盆底肌力量訓練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目錄
-
解剖:男性、女性盆底局部解剖
-
原因:為什麼會出現盆底功能障礙?
-
疾病:常見的盆底疾病有哪些呢?
-
預防:預防盆底疾病、修復盆底肌的簡單方法有哪些呢?應該怎麼做?
-
治療:如果已經出現盆底疾病應該怎麼做?
盆底功能障礙並不僅限於生產後的女性同胞,在不少男性同胞身上也是不能避免的問題。
由於人體局部解剖情況隨人體發育、工作、疾病、生活環境不同而呈現個體化,並不是千篇一律的。
出現盆底功能障礙的病因很多,無論男女都應該重視預防以及初步了解康復訓練。
這篇文章將分別介紹盆底解剖(男女差異)、盆底功能障礙主要病因、常見盆底疾病以及簡單的康復治療和手術介入治療。
一、男性、女性盆底局部解剖
盆底肌肉,並不是單獨的、完整的肌肉,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
盆底肌肉群大致分為三部分:肛門附近的括約肌,陰道附近肌肉群,以及控制尿道的肌肉群。
這些肌肉就好像長在盆底的一張網,承托起了膀胱,子宮,直腸等臟器,在盆底神經支配下,可以通過收縮和舒張,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緊縮等多項生理機能。
如果這張網因為各種原因逐漸變得鬆弛,那麼它所承托的臟器就會發生位移,甚至脫垂,出現相應的功能障礙,例如,膀胱和直腸失去盆底肌肉的牽拉會出現尿失禁、大便失禁。
骨盆局部解剖——骨骼
男性骨盆:
深而窄,呈現漏斗形,即入口約成三角形,兩側壁內聚,坐骨棘突出,恥骨弓較窄(≤90°),出口後矢狀徑較短,不適合生育;
女性骨盆:
在解剖上寬而淺,即入口橢圓形,出口寬大,坐骨結節間距寬,恥骨聯合短而寬,恥骨弓角度較大(≥100°),在生產過程中,恥骨聯合輕度分離,有利於胎兒通過。
骨盆局部解剖——韌帶
骨盆有兩對重要的韌帶,包括骶骨、尾骨與坐骨結節間的骶結節韌帶和骶骨、尾骨與坐骨棘之間的骶棘韌帶。
這些韌帶十分堅韌,緊密連接骨盆,幾乎沒有移動的可能。
不過,女性妊娠期間,因為內分泌因素作用,這些韌帶柔軟性加強,可以在小範圍內活動。
但是因為個人差異,有的女性骨盆呈現男性化,這不利於胎兒自然分娩。
所以妊娠婦女產前一定要評估產道情況,以評價是否適合自然分娩。
同時因為女性盆底骨骼的構造,需要更多的肌肉起到承擔腹腔和盆腔壓力的作用,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有盆底功能障礙疾病。
骨盆局部解剖——肌肉
骨骼支撐肌肉,肌肉穩定骨骼,二者唇齒相依。
骨盆內外附著許多肌肉,我們在這裡主要介紹骨盆內肌肉群。
骨盆內最主要的肌肉就是腰大肌、髂肌,另外還有骨盆底肌群,臀大/中/小肌、闊筋膜張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股方肌等。
如果骨骼結構錯位,那麼附著的肌肉也會移位;如果肌肉功能較差,那麼穩定骨骼的作用也會下降。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會長短腿、高低肩、駝背、骨盆前傾。
二、盆底功能障礙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引發盆底功能障礙的病因有許多,男女不同,病因也有很大差別。
盆底功能障礙主要病因:
(1)妊娠及分娩損傷——胎兒生長、孕婦便秘、孕婦習慣久坐,分娩過程中盆腔組織撕裂傷、陰道側切損傷等;
圖示:胎兒娩出時的盆底變化:恥骨聯合韌帶分離、盆底肌肉擠壓移位、甚至有肌肉撕裂傷(產道兩側),巨大兒難產可能導致尿道下裂、會陰撕裂,產鉗使用和會陰側切都會損傷產道和周圍肌肉組織。
(2)各種慢性病導致腹壓增加——慢性便秘、咳嗽(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劇烈打噴嚏、肥胖症(中心性肥胖)、盆底肌肉運動不當;
(3)衰老——女性卵巢功能減退,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盆底肌支持組織薄弱、鬆弛;男性因為衰老導致結締組織鬆弛、盆腔肌肉萎縮等;
(4)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盆腔內筋膜鬆弛,失去對子宮、陰道、尿道的支持作用;營養不良導致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常伴有胃下垂、腹壁鬆弛等;
(5)先天性發育不良——未產婦發生子宮脫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育不良所致;
(6)神經源性疾病——雙下肢癱瘓、截癱、植物人等久臥患者,或神經腫瘤導致運動障礙;
(7)男女區別——解剖差異,生理功能差異,導致女性更容易患病。
在女性中,導致盆底肌肉鬆弛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生產。
妊娠時子宮重量增加,以及妊娠階段的便秘、久坐習慣,導致的腹腔壓力增大,向下傳遞,使得盆腔壓力逐漸增加,尤其在生產後,多數女性會出現陰道前後壁鬆弛、脫垂。
高齡產子、多胎妊娠、產程延長、難產、產鉗助產、羊水過多、新生兒巨大等情況下,盆底疾病的發生率更高,病情也會更加嚴重。
伴隨的產後激素變化,泌乳素增加,孕激素下降,加重陰道黏膜乾澀和菲薄。
如果此時會陰傷口恢復不良,綜合因素會導致性生活質量下降。
在男性中,導致盆底肌肉鬆弛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肥胖,以及肥胖患者缺乏鍛鍊的習慣。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男性,腹腔臟器重量增加,脂肪堆積,會加重腹腔壓力。
有些男性沒有日常多飲水的好習慣,另外有抽菸、喜食辛辣食物的愛好,都會導致便秘。
不少男性的工作性質會增加久坐的機率。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男性腹腔壓力增加,繼而盆腔壓力增加。
我們日常中,常見坐式馬桶,可以有效防止如廁久蹲導致的下肢靜脈曲張,但是,坐便器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不符合人體排便原理,會增加如廁時間。
蹲式廁所可以有效利用腹腔壓力下移促進排便,縮短排便時間,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蹲式廁所通過向下腹施加壓力排便的方式會增加盆腔負擔。
所以,選擇蹲坑也需要智慧的,不然真的會「被坑」哦!
三、常見盆底疾病有哪些呢?
綜合以上致病原因,盆腔肌肉群逐漸變得鬆弛,那麼它所承托的臟器就會發生位移,甚至脫垂,出現相應的功能障礙。
常見盆底疾病如下:
(1)子宮脫垂——子宮脫離正常解剖位置,沿陰道下降,經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以外。
因為子宮口與陰道相連,子宮脫垂常合併有陰道前壁和(或)後壁膨出。
陰道前後壁又與膀胱、直腸相鄰,因此子宮脫垂還可同時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腸膨出。
(2)女性、男性性功能障礙——盆腔肌肉群鬆弛、器官移位以及隨著衰老導致的內分泌改變,會導致女性性交痛、性高潮障礙,男性陽痿、早泄。
(3)尿失禁——分別有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
在打噴嚏、大笑、咳嗽時,腹腔壓力增加壓迫膀胱,這種不自覺排尿的行為是壓力性尿失禁。
而膀胱蓄積尿液很少的時候尚未產生明顯尿意,但是由於盆底肌肉鬆弛不能限制排尿,就會出現尿失禁。
混合性尿失禁是綜合上述兩種情況。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產婦、老年人需要穿成人紙尿褲的原因。
(4)股疝、腹股溝斜疝/腹股溝直疝——這種外科疾病在男性群體中很常見,尤其老年人和患有攝護腺疾病的男性。
老年人肌肉萎縮,腹壁薄弱,在男性腹股溝區更加薄弱,因為內有血管、精索通過,女性腹股溝區有子宮圓韌帶穿過,這些解剖因素給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
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攝護腺增生導致的排尿困難等疾病,致使腹壓升高,為疝的形成提供了動力。
(5)臀部疼痛、陰道疼痛、陰道痙攣——盆腔臟器移位牽拉周圍組織和肌肉,也會影響神經感覺,因此會有這些不適。
(6)大便失禁——肛門內外括約肌鬆弛、閉孔內肌、盆膈上下筋膜功能障礙都會導致大便失禁。
雖然大便失禁不直接威脅生命,但會造成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嚴重地干擾正常生活和工作
(7)脫肛——主要症狀是有粉紅色或鮮紅色腫物自肛門脫出。
初發時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後自行復位,一般不影響生活。
以後腫物脫出頻率漸增,體積也逐漸增大,便後需用手托回肛門內,總是有排便不盡和肛門下墜感。
嚴重階段,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難以復位,需要手術介入。
四、預防盆底疾病、修復盆底肌的簡單方法有哪些呢?應該怎麼做?
凱格爾運動是鍛鍊盆底肌肉群的一種非常流行的運動。
不一定只針對預防產後盆底疾病的孕產婦,有需要改善盆底肌肉力量的男性也可以嘗試。
(一)對於女性:
(1)產婦在分娩後42天最好做一次盆底功能檢查,排查盆底疾病。
發現問題應當儘早治療,沒有問題也要及時進行盆底康復訓練,因為越早治療、訓練,效果就越好;
(2)一般的產後恢復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分娩後到第十二周(1-3個月);第二階段,第十三周到第二十五周(3-6個月);第三階段,第二十六周到第四十周(6-10個月)。
黃金恢復期是,三到六個月。
儘早進行產後鍛鍊有利於盆底肌肉功能恢復,預防盆底疾病的效果越好。
(3)中年女性也應當進行盆底肌肉的鍛鍊,適量的凱格爾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尿失禁、大便失禁,也有利於調節更年期內分泌失調階段的性生活不適。
(二)對於男性:
(1)盆底肌肉的鍛鍊可以增強下腹力量,增加性能力;
(2)凱格爾運動可以協調身體肌肉,使身形更加勻稱,增加自信;
(3)對於有便秘、攝護腺疾病的男性,增加凱格爾運動可以有效減少尿失禁、腹股溝疝的發生。
(三)怎樣在家開展凱格爾運動?
(1)尋找盆底肌肉群——
排空膀胱和糞便後,在一個開闊空間平躺下,試著收縮陰道和直腸周圍的肌肉,並且努力嘗試去抬升它們。
就像是你在努力憋尿、憋住排氣那樣。
(2)收縮盆底肌肉——
肚子、大腿和臀部都保持靜止、放鬆、不運動的狀態,集中注意力收縮盆底肌肉,向上抬升。
這個過程不必動作太快或幅度太大,只要保持勻速就可以。
注意,盆底肌肉鍛鍊中,不應當憋氣或腹部下沉,向下腹用力,鍛鍊盆底肌肉力量應當將肌肉向內收縮、向上抬升。
(3)交替進行運動——
平臥屈雙膝,雙腿向上抬升,放鬆腹部肌肉,盆底肌肉向內牽拉,每次堅持至少5秒,放鬆盆底3~5秒,繼續上述運動。
連續做10次作為一個周期。
(4)長期堅持、規律鍛鍊——
凱格爾運動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效果,因為盆底肌肉的解剖位置較低,承重較大,需要有規律的鍛鍊才能見效。
小夥伴們為了自己的性福和老年的健康,需要長久堅持哦!
(5)女性福利:盆底肌肉康復器——
俗稱「陰道啞鈴」或「縮陰啞鈴」只需將陰道啞鈴放入距陰道口2cm位置,適應保持,然後嘗試坐、行走、爬樓梯等方式鍛鍊,每次15-20分鐘。
不過,使用這種器械鍛鍊盆底肌肉,要注意隱私部位衛生護理,以防陰道、尿道感染。
五、如果已經出現盆底疾病應該怎麼做?
已經出現盆底疾病的患者,如攝護腺肥大的老年男性,以及多次妊娠史的婦女,都需要接受其他治療。
有下肢運動障礙的患者,比如截癱患者,以及長期臥床的病人,很難通過運動達到鍛鍊盆底肌肉群的作用。
隨著肌肉萎縮、運動神經失用,或神經損傷導致的失禁,都需要長期護理。
這一類患者需要在專業康復機構幫助下進行鍛鍊,有時候需要先接受手術治療,去除病因後再進行康復鍛鍊。
比如攝護腺肥大患者需要接受手術。
主要治療方法如下:
(1)電刺激 ——
純被動盆底肌鍛鍊方式,促進盆底肌肉血液循環,重塑神經通路,增強肌力。
(2)肌電觸發電刺激 ——
主被動結合的盆底肌鍛鍊方式,要求患者也要「動」起來,加速盆底肌的恢復。
(3)凱格爾模板訓練——
在儀器的指導下,學會如何正確訓練盆底肌,幫助患者在家中也能正確進行盆底肌的鍛鍊。
(4)生物反饋
藉助儀器通過不同方式的訓練,提高盆底肌的準確度、精確度和肌力。
本文文章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其所有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