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補氣喝碗黃芪粥 一步就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國醫大師郭誠傑教授認為,臨床大凡黃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補益效應偏小,其作用主要在於協助補氣、助氣行血、托里排毒和強身保健四個方面。

• 黃芪臨床用量在18~30克時,補氣效應才能顯見,此劑量主要治療因氣虛顯著而致的頭暈、水腫等病症。

• 重用黃芪之量,大於30克,才可發揮升舉下陷、固氣攝脫和益氣通脈之效。

• 強調黃芪應單獨水煎,這樣獨具其身,補氣力強,再與其他藥湯兌服,其效優於合煎。

黃芪,又名黃耆,綿芪,是最常用的補氣要藥,應用至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主要入脾、肺二經。

功效為:補中益氣、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

適應症:面色萎黃、氣虛疲勞、自汗盜汗、懶言少語、脾虛腹瀉、易患感冒、抵抗力差等人群均可長期服用。

黃芪的使用方法

1.泡茶法

黃芪片5~10克,用沸騰的開水直接沖泡,蓋好泡10~20分鐘,當茶飲用,若想黃芪味出得更徹底,可反覆沖泡。

2.煎服法

每次用黃芪30克左右,放適量水煎後服用。

或者加入枸杞15克一起煎服,可以起到很好的補血效果,適合氣虛的人飲用。

3.煮粥法

黃芪15克,黨參10克,梗米100克,大棗30克,先將黃芪和黨參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棗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適合女士食用。

4.烹飪法

若平時喜歡吃燒肉、燒鴨等,可以放適量黃芪,味道更獨特,還可以起到滋補作用,效果非常不錯。

5.泡酒法

此方法適合飲酒的朋友們食用。

取適量的黃芪、白酒,放入泡酒容器中,加入適量的白酒浸泡後即可食用。

切記不可一次性喝太多。

了解了黃芪的不同吃法,

再給大家推薦幾款黃芪食療方,

操作簡單,周末在家不妨試一試。

五款滋味食療方

1.當歸黃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做法: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

調味服食。

喝湯、吃肉,每天早晚各一小碗。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

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症見經期不准,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長期服用,可使女人氣血調和,皮膚滑潤白皙,富有光澤。

2.黃芪枸杞乳鴿

原料:黃芪、枸杞各30克,乳鴿1隻,料酒、精鹽、味精、薑片、雞清湯、雞油適量。

做法:將洗凈的乳鴿放入沸水氽一會,撈出斬塊放燉盅內,加入黃芪、枸杞,並將料酒、鹽、味精、薑片、雞清湯同放燉盅內,上籠蒸至肉熟爛,淋上雞油。

功效:具補氣壯陽、固表止汗、解毒祛風之功用。

適用於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及癰疽瘡潰久不癒合之人食用。

3.人參黃芪粥

原料:人參4g、黃芪18g、糯米70g、白糖4g、白朮8g。

做法:將人參、黃芪、白朮切成薄片,用清水煎成濃汁,濾出藥汁後,早晚分別取汁煮糯米粥,加白糖趁熱吃。

每日吃2次。

功效:補正氣,抗衰老,美容顏。

4.黃芪山地粥

原料:黃芪30g、山藥100g、生地黃15g。

做法: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頻頻撒入山藥粉,攪勻,煮成粥食。

功效:黃芪、山藥補氣益脾,生地黃養陰清熱;三者均能降血糖。

用於糖尿病,氣虛陰虧,口渴口乾,尿頻。

5.補虛正氣粥

原料:黃芪20g、黨參lOg、粳米100g,白糖適量。

做法:將黃芪、黨參用清水浸泡40分鐘,按水煮提取法提取濃縮液30mL。

粳米粥將成時加入濃縮液,稍煮片刻即可。

早晚各食1次,服時酌加白糖。

功效:補正氣,療虛損,抗衰老。

用於內傷勞倦,年老體弱,久病身瘦,心慌氣短,體虛自汗,脾虛久瀉,食欲不振等症。

喝粥期間忌食蘿蔔和茶葉。

同為補氣,黃芪與人參的區別在哪?

相對於人參補氣,黃芪更擅長補中氣、衛氣。

對於人體內出現的臟器下陷等症狀,如脾胃下垂導致的食少腹瀉、子宮脫垂導致的白帶異常等有很好的升舉效果;

有體虛多汗、常自汗、易感冒、哮喘及過敏性鼻炎的人群,服用黃芪,可顯著改善症狀;

黃芪還可以改善腎功能,利尿消腫,治療慢性腎炎;

術後、產後傷口恢復較慢,化膿久不收口等情況,用黃芪可加速傷口癒合。

黃芪「三不喝」

受寒不能喝

感冒咳嗽不能喝

春天不能喝

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

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洩了。

同理,春天是生髮的季節,普通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特殊疾病除外,遵醫囑服藥即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黃芪的食用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黃芪的食用方法,黃芪是一種中藥,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那麼你知道黃芪怎麼吃嗎?下面一起來看看黃芪的食用方法吧。黃芪的食療功效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