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寫下1400字 感謝這位好大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建林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風濕免疫科專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兼大內科主任、內科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學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

在首屆南粵好醫生和第三屆羊城好醫生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民眾身邊好醫生」,還被評為第二屆羊城好醫生。

「我是一個曾經在貴院風濕免疫科住院治療,剛出院不久的普通患者,在住院這段時間,有一些看似細微的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

下面是我親歷的一些所見……」

近日,一份洋洋洒洒1400字的感謝信引發關注。

信中落款為「一個普通患者」的張先生在信中記錄了住院期間,他的主治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建林為患者做過的7件事,講述了他眼中這位「好大夫」。

10月11日,南都記者來到中山六院風濕免疫科門診,從2時到近7時,黃建林所在的11號診室前始終「門庭若市」,直至夜幕降臨,他是最後一位關上診室大門的醫生,深吸一口氣後,笑著對記者說道:「每完成一次門診就好像打完一場仗呀」。

既治病也「醫心」

黃建林今年50歲了,平短的頭髮開始發白,但穿起白大褂,坐在門診室的他,依然精神爽利,行事更是風風火火,一個下午無間斷,細心對一個個患者進行看診。

黃建林總能喊出很多病人的名字,上至60歲的老大爺,下至小女孩,都喜歡親切稱呼,不呼全名。

他說這樣可以迅速拉近和患者的距離,這個小習慣他堅持了數十年。

時至下午4時許,他顯得有點焦急,起身走到候診室,大聲叫道「有沒有外地來的患者,可以到我這裡先看。

」他擔憂長途跋涉而來的病人趕不及回家,因此想安排他們先看診。

11號診室隨之迎來了一名虛弱的中年婦女,她患的是「系統性硬化症」,全身皮膚繃緊,如同戴了面具,說話稍顯困難,和13歲女兒一同前來求醫。

她們來自距廣州300多公里外的某縣,從早上9點出發,一直到下午3時才到達醫院,來不及午飯,臨時買的包子已經發涼,因擔心要抽血還沒吃。

黃建林馬上把她帶進診室,讓助手端來兩杯熱水。

什麼時候起病?在哪裡看過?做了哪些檢查了?吃藥多長時間?是否有農村醫保?家裡有什麼人……從病情聊到家庭,黃建林對這名從農村遠道而來的患者問得仔細。

她是位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女兒,丈夫因她患病,離開了她,她難過得曾想自殺。

一邊聽著她訴說,黃建林一邊安慰,「你走了孩子怎麼辦呢?你有兩個很懂事的女兒,她們長大了一切都好的,你千萬不要想不開……」

交談持續約20分鐘,一半時間在問病情,一半在聊心情。

待這名患者離開去做檢查時,他還悄悄打了電話給檢驗科,希望他們「通融」給這名患者儘快檢查,「他們回家的路還很遠。

在中山六院,黃建林是看診較慢的醫生,「看診慢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黃建林說「來風濕免疫科看診的,受疾病的長期折磨,超過50%患者都有焦慮抑鬱等問題。

」因此,他既是風濕科醫生,也常常充當「開解員」。

最難過的是病人的不信任

風濕科的患者常常需要定期複診,只要黃建林看過的,很多面孔他都能記得。

一位20來歲的女孩拿著報告單進來,他第一句便問到「怎麼樣呀?小妹,掉頭髮還嚴重嗎」?他又勸一位愛爬山但腿不好的病人,「別爬白雲山了,先爬個越秀山試試?」哄得病人哈哈大笑。

黃建林的助手許姑娘說,「聽到病人想放棄,他變著法子鼓勵,看到病人病情有好轉,他甚至比患者都開心。

在張先生寫下的感謝信中,提到了一個細節:我連續低燒三周才去看門診,他接過我的驗單,比我還著急,「你怎麼可以拖到現在!」於是馬上聯繫床位,讓我第二天下午三點過來住院。

「他焦急的模樣讓我印象深刻。

」張先生說。

然而,黃建林說自己也有對患者「生氣」的時候。

就在記者採訪的下午,他接診了一位由輪椅推著進來的83歲老太太,她患風濕症已近20年了,過去兩個月尤其嚴重,腿部已萎縮,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為什麼這麼晚才帶你老媽媽來呢?」黃建林厲聲詢問老太太的兒子,中年男人面帶羞愧,佇立在門診室中。

讓黃建林感到「生氣」的時候還有不少。

他回憶,曾經有一個父親朋友的兒子找他看病,好轉後私自停藥,半年後病情再次惡化,出現下肢嚴重缺血,最後只能做了截肢手術,他因此「生氣」得不願意去看他,「有時候是真的痛心,幫他治得這麼好,為什麼就是不相信醫學規律,不遵循醫囑,不堅持服藥和複診呢?」

「你今天看到的門診病人還是依從性好的,因為這些患者願意前來求醫和複診,還有不少風濕病人也許不知道病可以控制,或許是經濟原因,或者誤信了江湖郎中的所謂神藥,還在家熬著,錯過了最佳的診斷和治療時機。

」黃建林說最難過是病人不信任醫生,有的病人收到療效後,偷偷減藥停藥,導致病情反覆,最終導致不可逆轉的殘疾,甚至丟了性命。

網上科普風濕疾病已十年

風濕免疫性疾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病因各有不同,但均可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造成腫、痛、壓痛和功能障礙等,有人稱它是「如風一樣流動」的疼痛疾病。

據悉,該病常複雜多變,有時難以診斷,也常常容易被誤診。

黃建林說,風濕免疫疾病是一種可以控制但很難治癒的疾病,常常需要患者持續數年甚至長期的藥物治療,「這也是風濕病人依從性差,復發率高的原因。

」黃建林在10年前就開通了個人網頁,進行風濕免疫疾病科普,回答病友提問,目前網站訪問量達800多萬人次。

但黃建林也有煩惱,他憂心風濕科醫生人才的短缺,很多三甲醫院還無獨立的風濕科。

他表示,目前中國風濕科患者估計已經突破2億,但全國風濕科醫生僅有8000人左右。

黃建林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的醫生能夠選擇風濕免疫專科,因為「超2億的病人,還在迫切等待著他們的幫助」。

采寫:南都記者 余毅菁 陽廣霞 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

攝影:南都記者 何玉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