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若有胃口好又不愛運動的「小胖墩」,當心他變「小糖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一樣,都是讓人頭疼的慢性病。
在一般人眼中,糖尿病患者多為成年人或老年人,很少有人把這個病和天真活潑的孩子聯繫起來。
可是,現實總是殘酷的,在過去20年里,中國15歲以下尿病患者的發病數量發生了快速地增長,年增長率超過15%,目前兒童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是每10萬人中有1.6萬人,他們被大家稱之為「小糖人」,小小年紀就不得不與胰島素為伴!
兒童糖尿病的發病類型集中在1型和2型這兩類糖尿病,最為典型的是1型糖尿病,約占兒童糖尿病的8成以上,而近期發現,曾經被稱為「成年型」的2型糖尿病在兒童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日漸提高。
Ⅰ型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Ⅰ型糖尿病確切病因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目前認為是在遺傳基因的基礎上,在外界環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胰島β細胞的損傷和破壞,當胰島素分泌減少至正常的90%以上時即出現臨床症狀。
遺傳因素
通過對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研究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IA)的D區Ⅱ類抗原基因(位於6p21.3)與本病的發生有關,已證明與HLA-DR3和DR4的關聯性特別顯著。
HLA-DQβ鏈上第57位非門冬氨酸及HIA-DQ a鏈上第52位的精氨酸的存在決定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反之,HLA-DQa52位非精氨酸和HLA-DQβ57位門冬氨酸決定1型糖尿病的保護性。
因此,Ⅰ型糖尿病經常與家族性發病有很大關係,如果你的父親母親患有糖尿病,那麼你就比正常的沒有的過此病的家族,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
環境因素
Ⅰ型糖尿病的發病與病毒感染(如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化學毒物(如鏈尿菌素、網氧嘧啶等)、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如牛乳蛋白:α、β-酪蛋白、乳球蛋白等)有關。
感染病毒本身不會發生糖尿病,但可能對帶有易感性基因者激發體內免疫功能的變化,產生β細胞毒性作用,最後導致發生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囚素
Ⅰ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時血中有胰島細胞自身抗體(ICA)、胰島β細胞膜抗體(ICS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以及谷氨酸脫羧酶(GAD)自身抗體、胰島素受體自身抗體(IRA)等多種抗體,並已證實這些抗體在補體和T淋巴細胞的協同作用下具有對胰島細胞的毒性作用。
正是這種異常的抗體損傷了人體的胰島素b細胞,使胰島素不能正常的進行運轉,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
Ⅰ型糖尿病較典型的症狀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乏力,而兒童多尿多飲不易發現,導致約20%-40%的患兒出現酮症酸中毒症狀才會就醫。
Ⅱ型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Ⅱ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或相對缺乏,是由於人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造成,大多可以預防。
肥胖是導致兒童、青少年過早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兒童雖然機體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但因肥胖,組織細胞易產生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作用大打折扣,出現功能衰退,胰島素分泌量逐漸減少,進而引發糖尿病。
如今,大家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家長對於孩子飲食方面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往往兒童飲食不節制,營養過剩。
再加上,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什麼事情都為他們做好,也不讓他們過多從事體育鍛鍊,使得孩子生活懶散而又缺乏運動,這些都導致兒童肥胖率直線上升。
Ⅱ型糖尿病發病較隱匿,部分患兒伴有黑棘皮症,多見於頸部或腋下。
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眼底病變、脂肪肝等慢性併發症。
兒童糖尿病重在預防
預防兒童糖尿病重點就是控制體重。
首先,飲食上要食用少糖、少鹽和低脂食品,主食需粗細糧搭配,均衡飲食,吃肉也要吃蔬菜,多喝白開水,少喝甜飲料,不要多吃「洋快餐」等高熱量食品。
其次,多帶孩子進行運動鍛鍊。
運動有利於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的控制和促進生長發育。
最後,做好檢查。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遺傳傾向,或寶貝是「小胖墩」,要定期帶寶貝檢查血糖、尿糖,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
得了1型糖尿病,子孫後代都會得病嗎?
其實,1型糖尿病絕大多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參與其發病。某些外界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學毒物和飲食等)作用於有遺傳易感性的個體,激活T淋巴細胞介導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應,引起選擇...
糖尿病的5個發病因素,你知道幾個?
糖尿病併發症帶給人們無限恐懼,基本上可以用「談糖尿病色變」來形容。被確診糖尿病的新人,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會得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會想問,糖尿病是怎麼發生的?怎麼預防?為此,小編特意編輯...
糖尿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連載二
(一)發病原因1型糖尿病確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參與。主要由於免疫介導的胰島B細胞的選擇性破壞所致。1.遺傳因素(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年輕人總做這4件事,可能不久就會得糖尿病了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糖尿病都被認為是老年病,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被糖尿病「盯上」。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