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貧血,中醫有個小妙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貧血系指單位容積血液所含的血紅蛋白或紅細胞數低於正常值的病理狀態。

現代醫學分為缺鐵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中醫統稱血虛,屬於「黃胖病「虛勞」等範疇,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多因脾胃虛弱、飲食失調、體質不強、造血功能低下,或失血過多,或病後體虛,或胃腸道功能紊亂等所致。

症狀為頭昏、眼花、耳鳴、面色蒼白或萎黃、氣短、心悸、身體消瘦、夜寐不安、疲乏無力、指甲變平變凹易脆裂、注意力不集中、食慾不佳、月經失調等。

血液檢查顯示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量均減少。

中醫認為,治療貧血既要增加營養及補血,又要重視補氣,因為氣能生血。

嚴重的必須從補腎著手,因為腎中精華能化生成血。

推薦幾個治療貧血的小妙招,快來看看吧!

當歸黃芪治貧血

【功能主治】:益氣養血,主治缺鐵性貧血。

【處方組成】:炙黃芪30克,當歸20克,杭白芍10克,熟地30克,潞黨參15克,白雲苓10克,炒白朮10克,甘草6 克,制香附10克,砂仁6克(後下),陳皮10克,懷山藥30克,紫河車30克,焙內金6克,生麥芽10克,雞血藤30克,濟阿膠10克(烊沖),鍛綠礬 0.3克(烊沖),針砂30克(先煎)。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

30劑為1個療程。

黨參黃芪治貧血

【功能主治】:主治營養性貧血。

【偏方組成】:黨參、仙靈脾、黃芪、丹參各30~35克,南沙參、仙鶴草、焦三仙各15~20克,甘草5~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3次後合併藥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劑。

20天為1個療程。

黃芪太子參治貧血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補腎填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主治再生障礙性貧血。

【處方組成】:黃芪15~45克,太子參15~30克,白朮10克,山藥20~30克,當歸10~12克,杞果10~15 克,熟地15~30克,菟絲子20~30克,丹參10~15克,穿山甲5~10克,水蛭10克,土茯苓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公英30 克,板藍根15~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兒童酌減。

【加減】:如肝腎陰虛明顯或低熱者,酌加知母、黃柏、鱉甲、地骨皮、青蒿、天冬、玄參;脾腎陽虛者,酌加故紙、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膠、肉桂;熱毒熾盛者,酌加銀花、連翹、黃連、桅子、水牛角;出血明顯者,酌加旱蓮草、三七、黑地榆、烏賊骨;濕熱明顯者,酌加茵陳、敗醬草、龍膽草、桅子、滑石、大黃。

人參阿膠治貧血

【功能主治】:主治再生障礙性貧血。

【偏方組成】:人參、甘草各10克,阿膠、鹿角膠(均烊化)、五味子、雞血藤、連翹、首烏女貞子、旱蓮草、當歸、菟絲子、枸杞子各15克,三七粉5克(分沖),仙鶴草、黃芪、黃精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

【加減】:貧血甚者,人參易西洋參,加紫河車;白細胞低者,加炙穿山甲、補骨脂;血小板過少者,加柿霜;皮下出血甚者,加槐米、生地炭;發熱者,加大青葉、金銀花;牙眼出血甚者,加花蕊石;尿血者,加白茅根;心悸者,加棗仁;納差者,加雞內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治療胃下垂的偏方

胃下垂並不是小病,它發病起來是非常難受。藥物治療是一定的,還有就是食療法。治療胃下垂的偏方有以下幾種。

下眼皮翻開不是紅色就代表貧血?

貧血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任何人都可以發生貧血,其會導致全身乏力。西醫中,如果要判定一個人貧血往往要查血常規及相關的血液化驗,但中醫判斷貧血往往更簡單明了,我們自己在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