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婦產科的那些「杯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育年齡的女性朋友都難免和婦產科打交道,有時「無巧不成書」,會發生一些讓病患和醫生都覺得遺憾的小機率事件,這種小機率事件雖然千載難逢,然而一旦發生對當事人來說會產生很大的壓力。

如何避免發生這些「杯具」的可能,是每個育齡婦女應該知道的常識。

月經的周期性來潮是性成熟的標誌,正常月經都有一定的規律,比如28天左右的周期、2~7天的經期、10~20片左右衛生巾的經量。

如果「月經」失去了正常應有的模式,完全不同於既往,甚至以往沒有「痛經」這次有下腹疼痛等感覺,就要當心這次並非真正的「月經」,而是一次異常出血,就有必要去婦科就診,排除婦科器質性疾病,如子宮肌瘤、宮頸疾病等;更要排除妊娠相關性疾病,如自然流產、宮外孕等情況。

否則,有先兆流產的錯失了保胎的時機,可能發展成難免流產,這對於期盼寶寶的女性來說,無疑是一場心傷。

同樣,宮外孕的及早發現可以避免腹腔大量內出血、休克等嚴重併發症,也可能避免患側輸卵管的切除。

排除器質性疾病、妊娠相關疾病等導致的異常出血,即為真正的「月經失調」。

月經失調可有多種表現,月經稀發、閉經是常見的類型。

所謂「久病成良醫」,有些長久不來月經的女性朋友會照著以往的處方、自行藥房買藥調月經;或者武斷地拒絕醫生驗尿,指定配某藥催經,根本想不到懷孕的可能。

結果「杯具」就發生了,個別女性長期不排卵、不來月經,但偏偏這次就排卵並懷孕了,照著以往的用藥甚至藥房推薦的藥物使用後,月經仍然沒有來潮,再去醫院檢查胎寶寶已不小了。

吃下去的藥有些是孕婦禁忌的,但這個時候早已吐不出來,有些女性只有忍痛做人工流產,之後再經歷漫長的不孕就診過程。

有些女性再三權衡後生下,寶寶即便一時看不出異常,將來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聯想到孕期的用藥,成為年輕的爸爸媽媽胸口永遠的痛。

同樣,患「黴菌性陰道炎、盆腔炎」等婦科常見疾病時,可能並沒有停經,但已處於經前期,這個時候懷孕與否是驗尿、甚至驗血都可能還查不出來的。

醫生下藥時,就要提醒說自己這個月有性生活、但未採取措施,如果懷上了是打算要寶寶的。

這樣醫生可以選擇用藥,或先簡單處理,待月經來潮之後再對症用藥,用藥期間注意避孕。

以上情景同樣適用於患婦產科以外疾病時與醫生的溝通中,以及還有常規體檢拍攝胸片、CT的時候。

婦產科門診和病房每天進行著大量的手術,如子宮輸卵管造影,輸卵管整形通液等不孕相關手術,還有子宮肌瘤剝除、卵巢囊腫剔除等普婦科手術。

做前一類手術前,醫生要求月經乾淨後禁同房,但有個別患者抱著僥倖心理隱瞞醫生,結果術後感染的風險增加,甚至更倒霉的,手術當月月經延遲來潮,化驗結果顯示「早孕」,這個時候真是又喜又悲,喜的是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悲的是擔心造影射線和圍手術期用藥對胚芽的影響,胚胎的去留問題會如陰霾般籠罩孕婦及其全家。

備孕階段的女性朋友,可以提前口服低劑量葉酸,並且一定要做孕前檢查,有內外科併發症的宜孕前先行處理;短期內有弓形蟲、風疹病毒等感染的,宜暫避孕。

否則貿然懷孕,確定早孕後才發現有不宜繼續妊娠的疾病存在,不僅須忍受墮胎的痛苦,還增加人流併發症所致不孕不育的風險。

曾有位患者,未行婚檢和孕前檢查,得知懷孕後,一家人開心慶賀,結果超聲波顯示宮內孕合併8公分的肌瘤,無奈下選擇了先行流產,一月後做肌瘤剝除。

有生育計劃的婦女,還要注意居室環境有隱患的要解除,如,不要搬遷新近裝修的房屋,臥室儘量少放大型電器。

現代社會,女性撐起了半邊天,「三高」女性、「白骨精」比比皆是,女性生育頭胎的年齡普遍延遲。

但是,從生育的角度來說,35歲是個女性生殖能力的轉折點,所謂的「折棍」現象,如同一根樹棍被折斷,35歲以上的高齡婦女生育能力急速下降,而且生育畸形兒的幾率明顯上升。

事業的追求永無止境,人生的完整又何嘗不重要,女性既然是生育的承載體,就要兼顧生育問題。

尤其,有特殊病史,如曾患腮腺炎的,由於腮腺炎病毒對性腺也有侵犯,可能卵巢衰退比同齡女性要早,所以,趁卵巢儲備功能尚可時儘早生育是明智的選擇,千萬「莫待無花空折枝」。

最後,重視育齡和絕經前後的婦女普查,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這個相信已經不用再重複強調了。

願我們的生活沒有遺憾,人生永遠美滿!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KK健康」微信訂閱號。

KK健康為 國家衛生計生委 宣傳司婦幼司指導下的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共享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備孕女性患子宮肌瘤 先手術還是先懷孕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病,在育齡女性中更是高發,當你準備受孕的時候發現了子宮肌瘤,我們是要先治療還是先懷孕呢,這讓很多人都很困惑。 有些女性會因為月經異常(比如月經量過多或者月經期延長)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