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再添利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大氣環境遙感監測方面,具備對全球細顆粒物(PM2.5)、氣態污染物、雲和氣溶膠的定量化遙感監測以及對工業排放、生物質燃燒等大氣污染源的大范圍、高 ... 首頁 黨政 黨網·時政 人事 反腐 理論 黨史 黨建 要聞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教育 科普 觀點 人民網評 三評 人民財評 人民來論 人民訪談 人民體談 互動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維權 可視化 視頻 圖片 圖解 靈境·人民藝術館 地方 京 津 冀 晉 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皖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渝 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鵬 雄安 舉報專區多語言 合作網站 毛主席紀念堂 周恩來紀念網 鄧小平紀念網 人大新聞網 工會新聞網 中國僑聯 學習強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組部12380舉報網 全國哲學社科工作辦 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 旗幟網 國家保密局 科普中國 知識產權 文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平台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 登錄 退出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日報報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汽車報 中國能源報 健康時報 証券時報 國際金融報網 諷刺與幽默 中國城市報 新聞戰線 人民論壇 環球人物 中國經濟周刊 民生周刊 國家人文歷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數字 旗下網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 環球網 海外網 人民圖片 人民視覺 人民網研究院 人民慕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國成功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再添利器 2022年04月18日09:50|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余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近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

該衛星是世界首顆具備二氧化碳激光探測能力的衛星,將首次實現二氧化碳的主動激光探測和大氣細顆粒物的主被動結合探測,為落實“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

生態環境部供圖 據介紹,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一顆科研衛星,生態環境部為該衛星牽頭用戶,衛星和運載火箭系統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制。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的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遙感監測能力。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首次實現全球范圍二氧化碳的主動激光高精度、全天時探測,探測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為二氧化碳分布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精准的遙感數據支撐。

在大氣環境遙感監測方面,具備對全球細顆粒物(PM2.5)、氣態污染物、雲和氣溶膠的定量化遙感監測以及對工業排放、生物質燃燒等大氣污染源的大范圍、高動態遙感監測能力,可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和空氣質量預報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

在水環境遙感監測方面,可實現內陸大型水體水華、水質、水生植被以及近海海域赤潮、溢油、水質等的定量化遙感監測。

在自然生態遙感監測方面,可實現生態系統關鍵參數的定量化遙感反演,為全國和區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與評估等業務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還將牽頭組織研制發射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組網觀測,進一步提升全球主要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遙感監測能力,為支撐國家‘雙碳’戰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遙感監測數據支撐。

”上述負責人說。

(責編:楊曦、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我國成功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再添利器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余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近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

該衛星是世界首顆具備二氧化碳激光探測能力的衛星,將首次實現二氧化碳的主動激光探測和大氣細顆粒物的主被動結合探測,為落實“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 國家發改委:研究明確煤炭領域哄抬價格違法行為認定標准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申佳平)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明確煤炭領域哄抬價格違法行為認定標准,煤炭、電力行業重點企業及有關行業協會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煤炭是重要基礎能源,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意義重大。

… 相關新聞 江蘇:創新建設“綠島”破解中小企業治污難題四問新污染物治理生態環境部權威解讀長征四號丙火箭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四號02星“十四五”山東六大舉措助“清潔海洋、健康海洋、安全海洋、美麗海洋、綠色海洋”建設西安動力助力長四丙成功發射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一箭發射22顆衛星,如何實現?2021年世界航天發射次數再創新高中國居首海南建立健全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我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長二丁升空中國航天2022年首次發射開門紅 客戶端下載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智作 熱門排行 1一圖讀懂:全國統一大市場怎麼建?2你願意為興趣付費嗎?3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再次擴大4人民網簽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進軍數字藏品…5數字藏品火起來(網上中國)6短期“陣痛”動搖不了中國經濟基本盤7火遍全網的MBTI測試:不是偽科學,但…8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筑牢構建新發…9Web3.0時代:你在網上創造的一切,…10晶體管小尺寸背后的大突破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數據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信息保護 | 聯系我們 服務郵箱:[email protected]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京網文[2020]5494-1075號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2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評論 分享 關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返回頂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