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成果-臺北赤蛙保育計畫特別報導 - 臺北市立動物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如果仔細聽,其中有一聲細小的單音聲,「嘰---嘰--」,不容易聽到,也許在party裡面屬於內向型的,牠就是臺北赤蛙啦! 臺北赤蛙是一種小型的蛙類,1909那年被外國學者於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消息 園區動態 教育活動 新聞稿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 參觀票價 園區地圖 交通及停車 遊園須知 建議行程 服務設施 餐飲服務 特色商店 輪椅、娃娃車 常見問答 園區介紹 歷史沿革 室內館 戶外區 教育館區 最強後盾 特展 教育資源 環境教育 學習專區 出版專區 團體預約導覽 臺北市國小教學 加入我們 人才招募 動物認養 公共服務 實習生 志工服務 行政資訊 機關介紹 業務資訊 其他服務 廉政平臺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 台北通(TaipeiPASS) :::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臺北市立動物園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最新消息 園區動態 教育活動 新聞稿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 參觀票價 園區地圖 交通及停車 遊園須知 建議行程 服務設施 餐飲服務 特色商店 輪椅、娃娃車 常見問答 園區介紹 歷史沿革 室內館 戶外區 教育館區 最強後盾 特展 教育資源 環境教育 學習專區 出版專區 團體預約導覽 臺北市國小教學 加入我們 人才招募 動物認養 公共服務 實習生 志工服務 行政資訊 機關介紹 業務資訊 其他服務 廉政平臺 首頁 加入我們 動物認養 保育成果 保育成果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臺北赤蛙保育計畫特別報導 計畫名稱:105保研3_臺北赤蛙保育計畫(12)計畫主持人:臺北市立動物園張明雄副研究員/報導撰文:蕭涵融夏季的夜晚,總會聽見草叢埤塘處以一種此起彼落的頻率在開party,除了蟲鳴聲,伴隨著「給給給--」、「呱~呱~」這響亮的叫聲,我們都知道那就是青蛙啊!但如果仔細聽,其中有一聲細小的單音聲,「嘰---嘰--」,不容易聽到,也許在party裡面屬於內向型的,牠就是臺北赤蛙啦!臺北赤蛙是一種小型的蛙類,1909那年被外國學者於台北八里發現,因而得此名。

身長只有2到4公分,背部為黃綠色或翠綠色,體背兩側各有兩條鮮明的金白線,迷你的外驅如小手指般。

正因為牠小小的,體型上的劣勢讓牠天生條件就會標記著生存不易,加上近年台灣農業型態轉變、棲地減少破碎化及人類對牠們生存環境的干擾,能提供給牠的生存空間又更小了,種種因素顯示這臺北之蛙可能要從臺北消失了! 臺北赤蛙是一種個頭嬌小迷人的青蛙(成年雄蛙體長約3公分、雌蛙約4公分) 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臺北赤蛙是與農共存的,因為青蛙需要生活在有水的環境,水田正好提供臺北赤蛙一個生存空間。

先前保育團隊做了種種努力,以至於讓臺北赤蛙的復育漸漸有了希望。

例如: 阿石伯的睡蓮田,將睡蓮田改為有機種植,提供臺北赤蛙一個生活環境並一起參與保育過程,也讓我們研究人員可以長期在這裡做觀察紀錄。

桃園楊梅的一處埤塘,也是研究團隊長期的調查樣區,這處埤塘已經在2012年3月正式公告為「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讓臺北赤蛙和其他的溼地動植物可以在這裡安心的生活。

有了上述兩項成功的例子,雖然為臺北赤蛙保障一點的生活品質,但保育牠們非一時一刻就能完善,需要的是長期的研究觀察並且加以思考其他相關的保育措施。

本計畫重點在於除了持續爭取將臺北赤蛙復育與移地保育計畫列入雙北(台北市、新北市)合作的重要工作項目外,加強域內保育,也就是於全台之臺北赤蛙原生棲息地上進行調查並分析。

目前的保育與研究有3個方向: 希望透過長期的監測了解現在臺北赤蛙在整個台灣的數量以及生存的環境,並且跟過去累積的資料進行比較,看看是不是有哪理可以加強保護或者知道他們現在的狀況好不好。

調查的同時也會一起關心與臺北赤蛙生存在一起的生物,透過這些長期資料的累積,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野外的狀況好不好,若好則持續保護,若有發現不對勁的地方也能在第一時間提出預警,才可以讓這嬌貴的小生物能夠延續下去。

由於野外的環境,可能因為一些道路開發,或者土地利用的改變,或者因為滿足人類活動時的必要建設,包括鋪橋建路等工程,因此而有棲地的破碎化或者道路切割,這些棲地的改變可能對於野外生存的小族群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衝擊,這種衝擊或許會讓族群瞬間消失不見。

因此研究團隊也會嘗試著建立在人工圈養的環境中,將臺北赤蛙不同的生活史階段,從卵時期、胚胎時期、蝌蚪時期、幼蛙時期,每一個階段都透過試驗去了解包括他們喜歡的溫度?濕度?喜歡吃怎麼樣的食物?等等,然後定期透過健康檢查去了解他們吃得夠不夠?長的快不快。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在人為可控制的圈養環境中順利的產下後代。

如此一來,如果最後真的有一天野外的個體已經幾乎絕種時,至少動物園保有相關的人工繁殖技術,可使不至於滅亡。

臺北赤蛙的卵 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臺北赤蛙蝌蚪時期 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最後的方向,當我們圈養繁殖的個體,穩定時,我們也會透過在動物園找一塊類似自然野外的環境,有充足的水生植物與水域空間可供躲藏以及覓食,但都可在研究人員控管之下的半野化環境,進行野放程序的建立,觀察我們圈養繁殖的蛙,當離開了試驗空間,在野外時是否會遭遇什麼要的困難?是否具有覓食能力。

當然,教育是更重要的.....臺北赤蛙的保育計畫從開始就與許多不同的單位合作,不管是個人、團體,還是學校、社區。

保育計畫進行到此年,與科技部配合的行動動物園計畫,將臺北赤蛙作為到校推廣的題材,並以環境教育與科普教育之角度,擬制相關解說教育傳播方式,更值得一提的是,首度以官方政府角色參與SAVETHEFROG拯救瀕危青蛙日保育行動,並以臺北赤蛙作為與國際接軌之保育標的物種。

 目前動物園已經在臺北赤蛙人工繁殖工作上,獲得初步的進展,為族群復育工作建立基礎,也和新北市政府農業局,積極尋覓、研商臺北赤蛙野外棲地的復舊與維護管理工作。

期待透過雙北合作的格局與努力,這群珍貴的小生命,可以早日回到野外濕地環境,憑一己之力,重建其野外族群並順利的繁殖下一代,因為新生的幼體,就是保育的希望,也代表著生態圈的生生不息。

今年度人工照養的族群數量皆有提升 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臺北赤蛙野放試驗 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相關圖片 點閱數:1754 資料更新:109-05-0113:05 資料檢視:109-05-0113:05 資料維護:臺北市立動物園 回上一頁 ::: 最新消息 園區動態 教育活動 新聞稿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 參觀票價 園區地圖 交通及停車 遊園須知 建議行程 服務設施 餐飲服務 特色商店 輪椅、娃娃車 常見問答 園區介紹 歷史沿革 室內館 戶外區 教育館區 最強後盾 特展 教育資源 環境教育 學習專區 出版專區 團體預約導覽 臺北市國小教學 加入我們 人才招募 動物認養 公共服務 實習生 志工服務 行政資訊 機關介紹 業務資訊 其他服務 廉政平臺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 台北通(TaipeiPASS) 更新日期111-10-04 地址:116016 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電話:02-29382300分機63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