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夢魘:小兒發燒 - 馬偕紀念醫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絕大部份的小兒發燒是源於感染症,也就是有病毒、細菌或其他的微生物進入人體,而人體的免疫抵抗系統和它們對抗,引起一連串反應而出現的現象。

此外環境溫度太高、嬰幼兒 ... 首頁 科部介紹 兒童內科系 兒童一般科 衛教資訊 兒童一般科 歷屆主任醫師陣容歷史沿革衛教資訊 兒童一般科選單 歷屆主任醫師陣容歷史沿革衛教資訊 父母的夢魘:小兒發燒 2020-07-03 邱南昌主任 1301    TAGS   父母的夢魘:小兒發燒   兒童一般科邱南昌主任2019.12修訂   急診處或是門診常見父母親或是阿公、阿媽氣急敗壞的抱著小孩子來看診,目的就是要趕緊給小寶貝退燒;發燒可說是小兒生病最常見的症狀,恐怕也是最讓家長擔心的病症表現之一。

絕大部份的小兒發燒是源於感染症,也就是有病毒、細菌或其他的微生物進入人體,而人體的免疫抵抗系統和它們對抗,引起一連串反應而出現的現象。

此外環境溫度太高、嬰幼兒衣服穿太多、劇烈的哭鬧或運動後,也可能引起發燒。

孩子若有發燒現象時,通常醫生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檢查孩子身體,看看能不能找出發燒的原因,而去治療它。

  發燒該怎麼辦? 發燒其實也有好處。

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在體溫稍微上升時功能可能更佳;換句話說,輕微的發燒有增強我們抵抗力的作用。

發燒既然對身體的免疫系統有所助益,其實發燒是不必一定要急著退燒的。

不過,發燒可能讓寶寶很不舒服,因此哭鬧不安。

所以先想辦法讓體溫下降,是治療小兒發燒常見的措施。

要降低體溫並不一定要靠藥物,其他簡單又有效的辦法也不少,打開包覆太緊的衣服或掀開蓋太多的棉被,往往就是第一步最好的方法。

既然要設法散熱,所以千萬不要再把孩子用衣服或被褥包裹得緊緊的,那反而會使體溫升得更高。

應該讓讓孩子透氣涼快些,體熱較容易散發,燒也較容易退。

睡冰枕讓頭部覺得清涼些可讓孩子較舒服,但若冰枕太冰反而讓孩子不舒服,可以在冰枕外包一層毛巾就行了;不過這做法雖讓頭部表面摸起來較不燙,對於退燒不見的有太多實質幫助。

溫水拭浴或洗個溫水澡原理是讓體表的血管擴張,把體熱幅射蒸發出去,但水溫太高就適得其反;反而是為了擦澡或泡澡,把衣物移除讓身體因此散熱影響較大。

使用酒精擦拭身體,因酒精可能反而會使體表血管收縮,所以已不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

吹冷氣也是幫助退燒的好方法。

孩子發燒常是源於感染而不是「冷到」,冷氣可幫助體溫下降,應不至於使病情惡化。

要不然住在阿拉斯加或北極的人不就天天發燒了嗎? 發燒時多補充水份,促進循環,讓體熱容易經由體表散發出去也可幫助退燒。

但別因此就一直灌孩子喝過量水份;我們曾碰過因此而造成水中毒,電解質不平衡的病例。

各種液體如開水、果汁、牛奶等等,都有促進循環的作用,但考慮到體液的電解質成份,運動飲料較為適當。

當然使用含適當電解質成份的點滴是更好,不過小孩子點滴難打又難固定,滴速也不能太快。

所以若非必要,還是直接用口服的方式補充較方便。

  退燒藥應謹慎使用 退燒藥是許多家庭裡常備的藥品。

退燒藥的種類非常多,通常它們除了退燒作用外,也有止痛的作用。

服用方式有口服、打針、及肛門栓劑。

打針及肛門栓劑的吸收較快,也因此藥效較快出現,可以很快地退燒。

但是打針的退燒藥因有副作用,包括可能會抑制骨髓的功能,危險性較高,現在已少人使用。

而肛門栓劑塞多了,可能會刺激肛門而導致腹瀉,一般在拉肚子時最好也不要用。

至於口服藥則有藥粒和液態的懸浮液等種類,針對小孩的退燒口服藥也有做成味道還不錯的。

但是許多感染症有個病程,所以經常使用了退燒藥,仍然無法使燒退下來,或是在幾小時候又再燒起來。

發燒的原因沒有消除,光在那裡想辦法退燒,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

還是得等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抵抗力,殲滅入侵的病毒;或是其他的治療如抗生素殺死了細菌,燒才會真正退掉。

退燒藥如果不使用過量的話,很少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後果。

只要劑量不超過,一天使用三、四次是可接受的。

當然不可因燒未退就一直連續給藥,畢竟用藥過量會有副作用。

若是不同成分的退燒藥,在用了一種無效後,可使用另一種。

但要注意的是,退燒藥過量不但可能造成體溫過低,也可能傷及肝臟。

至於孩子燒到幾度才該給退燒藥?一般常建議在攝氏三十八度半以上可以給退燒藥。

這是因為通常體溫若超過這個界限,人就會覺得很不舒服。

但若不覺得不舒服,不使用退燒藥也行。

反之,若體溫才三十八度,但人就已經覺得全身很難過,提早給退燒藥也未嘗不可。

  發燒不會燒壞腦子 不同的感染症引起的發燒程度及時間長短會有不同。

在不同的人身上,因抵抗力不同,發燒的情況也不相同。

發燒的度數和不舒服的程度並不完全成正比,有些時候寶寶才有輕微的發燒,就表現出一副軟趴趴的樣子,有時燒都已經到三十八度半了,寶寶還是活蹦亂跳的。

發燒只是感染後的諸多症狀之一,常需要合併其他的症狀,才能判斷到底是得了那一種傳染病,以及情況嚴不嚴重。

當寶寶不幸得了腦膜炎或腦炎時,也經常合併有發燒的現象。

但病人若有神經學上的症狀,如痙攣、昏迷等情況出現,主要乃源自於腦子受微生物侵犯,或自身的免疫系統過度運作而傷了腦子,並非是發燒本身所造成的。

發燒當然有可能真的會燒壞腦子,不過那需要體溫超過攝氏四十一度以上,才有此可能。

但一般的感染若非因為調節體溫的腦子已受損,大概不致於讓體溫高升至此,所以應該是說一般的發燒不致於燒壞腦子,家長不要太擔心。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則是所謂的熱性痙攣。

這是發生在六歲以下幼兒,當體溫上升時因體質的關係,導致痙攣現象。

不過這種情況應也不致於燒壞腦子,而且一般預後相當良好。

  發燒最重要的處理原則是找出發燒的原因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最要緊的是找出發燒的原因。

治療發燒的重點不在退燒,而是在於控制引起發燒的基本原因。

比如說如果是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發燒,醫生就要想辦法找出那一種細菌是元兇,給予病人足以殺死這種細菌的抗生素,才能使病人早日恢復健康。

但如果發燒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因為大部份的病毒至今仍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消滅它們,所以倒不一定要確切分離出是那一種病毒在作怪;治療的重點主要是在依據症狀,給予緩解的藥物,而等待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以中止病毒的作怪。

明白這個道理後,下回如果再遇到孩子發燒時,家長可以不用急著一定要馬上退燒,應仔細觀察孩子,除了發燒以外,是否還有什麼其他的症狀,家裏的其他人還是同學或是其他接觸過的人是否也有同樣的症狀表現。

在看醫生時應一併提供這些資料給醫師參考,除了可幫助醫生下正確的診斷之外,也才能早點獲得正確又有效的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