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法華經經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一要法華經經題. 蓮花佛果妙法因,正法薰修得光明, 慈悲喜捨度群靈,普現法門觀世音。

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在中國佛教徒的 ... Skiptocontent 第一要法華經經題 主頁/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第一要法華經經題 第一要法華經經題 蓮花佛果妙法因,正法薰修得光明,慈悲喜捨度群靈,普現法門觀世音。

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在中國佛教徒的心目中,早已站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人手一冊的《普門品》,幾乎是漢地信徒們必備的早晚課誦!以下我以自己修行體驗,將《普門品》抽絲剝繭、提綱挈領地列舉十項重點,名為《普門十要》,先講解此部份,有助於大家對《普門品》真諦的掌握,以及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普門十要》的每一要當中,筆者就不同的重點內容,寫成一首四句偈,方便讀者閱覽及記憶。

首先我們先來看《普門十要》的第一點,「蓮花佛果妙法因,正法薰修得光明,慈悲喜捨度群靈,普現法門觀世音」,這第一要的重點,在詮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經題之意。

我們耳熟能詳的觀世音菩薩,其實祂老早於久遠劫已經成就佛道,名為「正法明如來」!諸佛菩薩皆是「以德立名」的,例如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以「智慧」攝受與祂有緣的眾生,大行普賢菩薩,則以「實際行動」為弘化的方針,大願地藏王菩薩,則以「發願」教化眾生,而大悲觀世音菩薩因與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緣深厚,故成就佛道後,又倒駕慈航以「菩薩身,大悲行」來度化眾生,但就成就的佛號「正法明如來」來說,觀世音菩薩實則是以「宣揚正法,破除癡闇,讓國土眾生得到光明自在」為修行法門的一尊佛啊! 大家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在娑婆世界成佛的,所以釋迦文佛是娑婆教主,而其他諸佛,包括阿彌陀佛、藥師佛乃至觀世音菩薩,都是他方教主,觀世音菩薩的佛國並非在娑婆世界,而是在宇宙當中的某一個星球,菩薩雖然處在常寂光淨土,但因一念悲憫娑婆世界所有受苦的眾生,故以種種身形應化在這個世間裏,早在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已經度化娑婆世界成千上萬的眾生,縱使是觀音菩薩二月十九日聖誕、六月十九日成道、九月十九日出家等節慶,也是觀音菩薩慈悲隨順娑婆眾生的傳說、習慣,而定下來的! 至於《普門品》一般也稱《觀音經》,是大家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一部佛經。

《普門品》的涵義,只是釋迦牟尼佛在告知法華會上所有聖弟子們,宣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的因緣,以及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所有聞聲救苦的悲願!也希望藉助《普門品》的流傳,讓所有娑婆眾生,能夠明白有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與他們同在! 在唐元和年間,觀世音菩薩曾示現於陜西一帶,化身為一位很美麗的妙齡姑娘,菩薩化身的姑娘,每天提著魚籃,在市集當中叫賣。

因為突然間,來了這麼一位從未謀面的美少女,當地的青年,都想要一親芳澤。

觀世音示現的妙齡少女覺得因緣成熟,就對眾青年說:「我只有一個人,但你們追求我的人是那麼的多,怎麼辦呢?不然這樣好了!如果有人能夠在一夕之間,可以背誦《普門品》的話,我就許配給他好了!」 眾人於是專心、認真地背誦,沒想到一夕之間,能夠背誦《普門品》的,竟達二十人之多。

觀世音示現的姑娘說:「我一個人還是不能許配給你們二十多人呀!不然大家就再背誦《金剛經》吧!」《金剛經》約有五千多字,這二十多位的青年,再次用心的背誦《金剛經》,竟然一夕之間,還是有數十多個人能夠背誦《金剛經》。

姑娘又說:「你們還是有數十多人,但我只有一個人,還是沒有辦法可以許配給你們,那麼就請你們再背誦《法華經》吧!如果有誰能夠在三天之內,背誦好一部《法華經》的話,我就許配給他。

」《法華經》大約有六萬字,這是何其的困難,不過或許愛情的力量很大,在這十多位的青年人當中,最後竟然有一位姓馬的青年,可以在三天的限期裏,將一部的《法華經》背誦出來。

所以觀世音菩薩示現的姑娘就依循諾言,許配給這位姓馬的青年。

於是就選擇了良辰吉日,舉行結婚大典。

但是到了這天,由觀世音示現的美貌姑娘,竟然得到急症而突然往生了,一場喜事竟變成了喪事,姓馬的青年好不難過,終日茶不思飯不想的,但愛妻已死,還是無可奈可地將她埋葬了。

後來有個得道的高僧來告訴姓馬的青年,及其他的眾青年們說:「其實這位姑娘不是普通的人,這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菩薩悲愍大家業障深重,所以才示現這妙齡少女而來感化大家的。

」因為妙齡少女最後許配給姓馬的青年,所以有尊觀音名為「馬郎婦觀音」,又因這少女是提著魚籃叫賣的,所以也叫「魚籃觀音」,從這個真實的故事得知,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普門品》是出自《法華經》七卷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全名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妙法蓮華經》的意思,簡單地說:所謂的「妙法」,就是宇宙間最高深、最絕妙的正法,那麼「蓮華」本身就是蓮花之意!所謂「妙法為因,蓮花為果」,即是說明依止在宇宙間最高深、最絕妙的正法,而修證成佛果的這部經,就是《妙法蓮華經》的本意。

所以偈語說「蓮花佛果妙法因,正法薰修得光明」第一句是《妙法蓮華經》經題之意,第二句就是指觀世音菩薩先前成就的佛名「正法明如來」,以「宣揚正法,破除癡闇,讓國土眾生得到光明自在」為修行的意思!至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只是佛陀講到《法華經》的這一品時,是以觀世音菩薩為主角的!而所謂的「觀世音菩薩」,即是此菩薩在娑婆世界聞聲救苦,聞世界的一切求救的音聲,而去救度眾生的一個德行,以此德行,而被尊稱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誠如前面所講,名為「正法明如來」,祂早已成佛,所以民間也稱祂為「觀音佛祖」! 稱祂為「觀音菩薩」,一般說法是因為唐朝為了避免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名諱而有的!但是根據學術界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觀音」的名稱,在西元一八五年東漢支曜翻譯的《成具光明定意經》裏就已出現,這比唐朝早太久了,可見「觀音」並非後來的簡化,而是本有的譯音。

然而也有人說觀音菩薩祂是《般若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其實不管是「觀世音菩薩」,或是「觀自在菩薩」,這些只不過是觀世音菩薩的一個代號罷了!只是若就個中所代表的涵義差別來說,「觀世音菩薩」指的是菩薩「度眾利他」的部份,如觀察世間音聲,尋聲救苦的悲願;而「觀自在菩薩」指的是菩薩「自度自利」的部份,如修行隨遇而安,身心自在的智力! 我們知道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因為倒駕慈航的因緣,歷來即擁有不同的聖號,同時觀世音菩薩也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補處菩薩,將來次補佛位,號「一切功德山王如來」,淨土為「眾寶普集莊嚴」。

所以有人曾問我,觀世音菩薩這過去、現在、未來都有不同的名號,是同一尊佛?還是不同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說來話長,簡單地說,所謂的「久遠劫」,包涵著所有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觀世音菩薩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成佛的名號,其實從體性上來看只有一個,其他都只是表相上的差別而已!所以曾經有人問我,因為觀世音菩薩現在是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脇菩薩,之後才次補佛位,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會上的觀世音菩薩是由極樂世界來的,對嗎? 其實觀世音菩薩早成佛道,然而祂不是在娑婆世界成道的,而是宇宙當中的某一個星球,這個淨土即是過去正法明如來的佛國,所以在釋迦文佛講經會上的觀世音菩薩是由正法明如來的佛國的法身分身而來的,而不是由極樂世界來的!包括在極樂世界協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的觀世音菩薩,也是由此佛國分身而來的! 而所謂的《普門品》則有兩個重點:第一就是「普遍在一切法門的這一品」,所謂的「一切法門」,即是在修行領域裏,不管任何的修行者,他都不離開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都不離開這自利利他的法門,所以叫做《普門品》!第二點說法,《普門品》即是因為菩薩的救度,普遍地開啟了所有一切救度眾生的門路或方法,這也叫《普門品》! 所以偈語說「慈悲喜捨度群靈,普現法門觀世音」。

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任何修行者自利利他必修之法門,而藉由佛陀《普門品》的宣說,也普遍開啟了所有一切救度眾生的門路或方法,所以這兩句都是說明《普門品》的涵義! 曾經有個精進稱念「觀世音菩薩」的修行人,晚上做了個夢,夢見從小到大點點滴滴的景象,而每個過程都在沙灘上留下了腳印,由於深信觀音菩薩的力量,所以沙灘上都有兩對腳印,一對是他的,另一對則是觀世音菩薩的。

當最後一幕劃過之後,他再回頭看著沙灘上的腳印,卻發現有好幾次,沙灘上都只有一對腳印而已,而且那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難過的時候。

他很困惑的問著觀音菩薩:「祢答應過我的,說祢會尋聲救苦,一旦我誓願跟隨祢,祢就會一直走在我身邊護持我,但是為什麼在我生命中最難受、最痛苦的時候,沙灘上卻只有一對腳印,祢卻捨我而去呢?」 這時觀音菩薩以慈母護子的眼光看著他,並以柔和的語調回答年青人說:「我是答應要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都不曾離開你,你要知道啊!在你人生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看到沙灘上那唯一的腳印,那是我背著你在走路的啊」! 其實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不知道有多少有形及無形「菩薩的腳印」在護衛著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佛性都是具足的,因為時空上的交集,諸佛菩薩可以給此人加持,但若此人本身,沒有從他的自心當中生起慈悲與柔軟,他又如何與諸佛菩薩相應到所謂的「慈悲」與「柔軟」呢? 講到這裏,我們再談到佛教著名的大論師──世親菩薩的修行經驗。

世親菩薩一路來都是以修持彌勒法門,期望現生得見彌勒本尊為心願。

有一回世親菩薩找到了一個山洞去閉關,希望在閉關的過程裏,能夠得見彌勒菩薩的法身本尊。

於是開始閉關,然而一年、兩年、三年乃至六年過去了,世親菩薩卻一直沒有因緣得見彌勒菩薩的本尊,世親好難過,心想自己可能跟彌勒菩薩沒有緣,不然我先下山,去市集裡度眾好了,不然沒有因緣怎麼辦? 於是世親菩薩走出山洞,往山下走去,當他走到山腰的時候,他看到一個老太婆拿著一根好大好大的鐵杵,在石頭上磨啊磨!磨啊磨!他覺得很奇怪,於是問老太婆:「老太婆啊!老太婆!妳在做什麼呢?」老太婆告訴他,我啊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好,但是衣服破了,我想要找一根針,來縫補我的衣服,但找不到,所以我就找了這根大鐵杵,希望能把鐵杵磨成繡花針,好讓我來縫補衣服,這時世親菩薩,看到老太婆這種愚昧又執著的行徑,心想,唉啊!世間的人,雖然愚蠢,但對他們執著想做的事,卻是如此的擇善固執,想想自己也只不過是閉關六年而已,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是決定繼續回去閉關,再回到山上閉關,一連再閉了三年,前後九年,還是沒有因緣得見到彌勒菩薩的本尊,所以世親菩薩真得好難過,心想我或許跟彌勒菩薩,真的是沒緣吧,我看我還是先修福報為要吧!要不然今生就要空過了,這樣好了,我還是去市集度眾好了。

這次經過了山腰,快到山底下的時候,世親菩薩看到了一個年輕人,他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動作,年輕人竟拿著一根羽毛,不停地沾水,並拍打門前的一顆大石頭,他對於年輕人這個動作,感覺很納悶,於是世親問年輕人說:「年輕人啊!年輕人!你在做什麼呢?」 這個年輕人告訴他:「不知昨晚怎麼回事?竟然在我家門前,莫名其妙的從空掉下來一顆大石頭,擋住了我要出門的這條路,所以我想拿著這根羽毛,沾滿了水,來拍打這顆大石頭,希望早日能把這顆石頭拍掉!」 世親菩薩一聽到這樣的事情,內心自忖,娑婆世界的眾生真是愚痴,盡做一些他們自以為是對的事,然而在明眼人來看,這是何其愚蠢之事啊!我看我還是不要度眾好了,我還是回到山上去繼續閉關吧! 於是再閉了三年,前後算算,總共已經閉關了十二年,但是世親還是沒有因緣能夠得見到彌勒菩薩的本尊,世親菩薩這次心想,我想自己的因緣真的不具足,自己跟彌勒菩薩或許也不相應的吧!不然怎麼可能閉關了十二年都沒有一點消息呢?這次我決定,不管看到什麼景象,我一定要下山度眾,而且當我下山遇到的第一個眾生,不管他有什麼困難,我一定發心要去解救他的種種困難。

於是下定決心的世親,一路就朝著市集的方向走去,沒想世親還沒到市集的時候,竟然碰到了一個受難的眾生,而這個眾生還不是人,還是一條白狗!原來是一條受傷的白狗,不知怎麼著的,這條白狗四肢遭到截肢,並佈滿了鮮血,而且鮮血上也佈滿白蛆蟲,想當然爾,這條白狗一定痛苦難熬,世親看到了白狗不斷地哀嚎,內心相當的不忍,想到自己所發的願,雖然牠不是人,而是畜生,但既然我發了這個願,就不應該分別他是人?或者是什麼眾生?所以我一定要去救度牠。

為了救度這條白狗,當然先要幫牠身上的白蛆蟲拿掉,但要怎麼樣拿掉呢?如果用手拿,可能又會揑死蛆蟲,但看看四周又沒有任何東西,所以世親就想,自己身上哪裡是最柔軟的呢?有,是舌頭! 好吧!既然我都發了要度眾的大願,既然要救白狗,又不想傷蛆蟲,不然我就用我的舌頭去幫這隻白狗,把牠身上的蛆蟲舔掉吧,當世親菩薩發了這麼一個大願,並用舌頭去舔這隻白狗身上的蛆蟲時,大地突然一片光明,眼前所見的,已經不是白狗,這不是別人,而是彌勒菩薩的本尊現出來了,世親菩薩看到這個景象,內心好感動,更是痛哭流涕,他對著彌勒菩薩說:「彌勒本尊啊!為什麼我修行閉關了十二年,祢都沒有示現給我看到,到現在這一刻祢才讓我看到呢?」 彌勒菩薩就告訴他一句話:「世親啊!世親啊!其實我都沒有離開過你啊!而且我實實在在都在你的身邊,只是因為你沒有注意到,你的慈悲喜捨還不夠圓滿,你的修行還到不了這個程度,所以你才看不到我。

但因剛才你那「無相布施」的功德,也讓你成就了契入空性,與我相應的因緣。

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把我幻化的這隻白狗揹在肩上,去市集走一趟,看看有沒有人能夠看得到我?」 所以世親菩薩就揹起了這隻由彌勒本尊幻化的白狗,沿途詢問路人,你們當中有沒有人看到我身上揹了什麼?然而熱鬧滾滾、門庭若市的市集,竟然沒有一個人看得到世親菩薩身上有揹著這麼一條的白狗,於是世親菩薩找到一個唸佛很精進的老太婆,他就問老太婆說:「老太婆啊!老太婆!您有沒有看到我身上有揹著這麼一條白狗嗎?」老太婆因為修行很精進,所以她有看到,於是對世親說:「喔!有!有!年輕人你的身上是有揹著一條白狗啊!」 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諸佛菩薩實實在在都在我們四周圍,然而因為我們的內心不夠清淨,所以沒有辦法到達塵盡光生的境地,自然我們就無法契入空性,與諸佛菩薩的法性相應。

尤其薄地凡夫眾生的塵垢那麼深,怎麼可以有因緣看得到諸佛菩薩的法身呢?而縱使唸佛精進的老太婆,她也只能看到彌勒菩薩示現化身的這一條白狗而已,她還沒有辦法得見彌勒菩薩本尊,這是修行上層次差別不同罷了。

所以諸佛菩薩,其實真的實實在在都跟我們在一起,也不曾離開過我們,如果有因緣在佛門參加早晚課誦或法會的信徒都知道,「爐香讚」裏面就有一句話叫做「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意思告訴我們,當我們心念很虔誠的時候,那就是「誠意方殷」,此時我們可能會感得諸佛菩薩的示現,看到諸佛菩薩的清淨法身,得到那一份的感應道交,就是所謂的「諸佛現全身」。

所以《華嚴經》云:「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故佛門課誦的「回向偈」中,總不忘提醒大家「不退菩薩為伴侶」,因為諸佛薩的加持及相隨,對一個修行人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這是《普門十要》的第一要,重點在詮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題之意。

所謂的:蓮花佛果妙法因,正法薰修得光明,慈悲喜捨度群靈,普現法門觀世音! 閱讀更多有關“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 admin2020-10-09T21:58:54+08:00第八要惡眼不能視admin2019-07-11T16:29:24+08:00第七要神通威德力admin2020-10-09T21:58:21+08:00第十要應以何身意 第一要法華經經題admin2019-07-10T16:17:39+08:00 我想發心做建寺功德 總本山建寺工程近況 Pageloadlink → 參加法會 Line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Email Goto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