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學:離開的100種方法! - 失落戀花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離開遠比想像中還來得複雜,想分開有哪些方式呢? 分手心理學:離開的100種方法! 最後一次跟他見面,是在淡水的河岸,你們靠在欄杆上面,有說有笑 ... 分手心理學:離開的100種方法!文章日期:2021-10-27觀看人數:12240人離開遠比想像中還來得複雜,想分開有哪些方式呢? 分手心理學:離開的100種方法!  最後一次跟他見面,是在淡水的河岸,你們靠在欄杆上面,有說有笑的,他說他畢業之後要在台北找工作,你說你可能會先回老家一趟,然後你們一起取笑在石子路上玩玩具賓士車的小朋友們。

搭捷運回到台北車站的路上,他說他好累了悄俏地靠著你的肩膀,你的心跳慢了一拍,然後順勢把頭靠了過去,他好像有發現,眼睛微微的張開,你們就維持這樣的姿勢一直到車站。

但隔天,你再傳訊息給他的時候,全部已讀不回。

再過幾天,甚至連讀都沒有讀⋯⋯後來,就像你所預期的,被封鎖了。

「你最不能忍受的並不是他選擇離開你,而是他選擇一聲不響的離開你。

如果我們曾經這麼靠近,他也似乎對你有好感,那麼為什麼他最後還是逃開?難道是你太急嗎?」你反覆地問自己,沒有答案。

分手心理學CH01:離開的100種方法 什麼都沒說的人間蒸發,的確會讓那個被留下來的人覺得被耍,但如果你期待在一起或分開都要好聚好散,說清楚講明白,那麼我只能說:「蒸發的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分手四型 離開遠比你想像中還來得複雜,前面這種分開方式,我們稱作間接分手、沉默式分手(柯淑敏, 2007)或突然避不見面型(陳金定,2004)──有沒有覺得心理學家很把人分類,而且更愛用不同的名詞說類似的事情? 前陣子讀到李玉珊(2007)的論文,作者在文獻回顧的部分,整理了各種不同的分手方式,還畫好了表格,不過大致上來說可以根據「當事者掌控的程度」分成下面四種: 1.被動分手 TashiroandFrazier(2003)稱之為非提出者(NonInitiator),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結束了這段關係。

可能是突然被告知、或者是不知不覺的被劈腿、對方人間蒸發等等「寶寶不想分,但寶寶被甩」的狀況。

一般來說,被動分手者會有比較多的哀傷、難過、自責或怨恨對方等等情緒。

其實被動分手者的英文聽起來有滿傷心的名稱,叫「Left」(Sbarra&Emery,2005),意思是被留下來的人,是不是很QQ! 2.主動分手 TashiroandFrazier(2003)稱之為提出者(Initiator),自願決定要分手,或是主動提出分手的人。

很多人都誤以為提分手的人不會難過,但實際上他們很可能只是早一步開始難過而已。

研究發現,主動分手在分手這個決定之前,就會經歷過一段難過、掙扎、不知道要怎麼跟對方說的階段,有些時候,正是他們對感情感到無力、不知道該如何繼續、覺得很痛苦、甚至是忍受不了對方與其他人界限不明的關係,所以才最後做出這樣的決定(當然也有那種劈腿之後決定「跳車」的類型,推薦你:劈腿心理:外遇出軌,劈腿者要的到底是什麼?)。

一般來說,他們比起被動分手者則有更多的罪惡感、猶豫、不知道是不是要復合等等的情緒。

主動分手者的英文也有點冷酷感,叫做「Leaver」,有沒有背影蕭颯,黃風塵土的感覺(好吧是我的投射……)(Sbarra&Emery,2005)。

3.協議分手 或許這是大家都想要的情況,好聚好散,慢走不送,只不過很可惜的它發生的機率通常最低,可能是外在的因素(若兩個人都知道無法維持遠距離,但又要分隔兩地)、各自都有新的對象、或者都願意接受這段關係之中,有兩個人都無法解決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看起來是「協議」的分手,實際上還是蘊含著一個權力比較高的主動分手者,以及一個權力比較低的被動分手者,對前者來說,分開是一種決定,對後者來說,分開只是一種成全。

4.其他/自然淡出 用漸漸消失的方式淡化離開,或是其他更複雜的歷程。

例如,你以為分手一定可以明確分成主動或被動嗎?何思瑩(2008)的研究指出,或許並不是如憨人想得這麼簡單,關係的結束其實是一種互相建構的過程,對感情不滿的人不一定是提分手的人,被甩的人也並不全然是那個不情願的人。

不信,你可以看下面的例子: Amy跟Ben在一起已經5年多了,Ben的自私、自戀,讓她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忍耐,好幾次都想要乾脆分開算了。

事實上,也有一些人在追求她,但正當她在猶豫要不要跟Ben提分的時候,Ben卻先說了,她就有一種從背後中槍的感覺(我只是跟鄉民一起進來看熱鬧的……)。

懷抱著很多的不確定和忐忑下,兩人和平分開了,但幾天之後,Ben又打電話來說要在一起,說了好多好多的對不起,Amy才知道當初他的離開,是因為另一個她…… Caroline實在是沒辦法忍受Darron的家人,挑三揀四又傳統,一直嫌她念書念太多,她想青春有限,何必浪費在一個之後走不到結果的男人身上。

她說想要分開的時候,Darron幾乎是苦苦哀求,說他願意和家人溝通,但當她心軟說好吧、再試試看以後,不到3個星期,Darron卻說媽媽還是沒辦法接受學歷比兒子高的女人,雖然很不捨,但也沒辦法。

沒想到一個月後,Darron就和小他5歲的高中學妹(也是現在的同事)結婚了。

發現了嗎?或許對於某些人來說, 分手本來就沒有辦法分成主被動,當初先不愛的那個,最後也可能變成被拋下的那個;原先想要提分手的人,最後也可能會後悔想挽回。

在一起或分開都要好聚好散,或許沒有那麼容易... 100種分手的方式? 好吧,其實根本沒有100種(假的!),可是真的每個學者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李玉珊(2007)整理了非~常多個學者的理論,我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類一下,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屬於這些圖中的哪一種,不過先免則聲明一下:看了這些心情也不會變好噢(被揍飛~)。

陳慶福:3種分手方式 我們先從少的開始,陳慶福(1997)根據第三者介入後的反應分成三種類型,「好聚好散型」比較是放生他,反正也不愛了;「力挽狂瀾/黯然神傷型」比較是用盡全力,最後還是只剩下一個人在角落默默落淚的類型;「報復型」則是以死相逼,或是讓他吃盡苦頭(例如洩漏親密照毀壞名譽),而轉移目標又稱作「籃板球戀愛」(ReboundRelationships)(Barber&Cooper,2014;Brumbaugh&Fraley,2014;Spielmann,MacDonald,&Wilson,2009),用找下一個的方式來療傷。

陳慶福(1997)3種分手方式圖表 簡春安:4種分手方式 簡春安(1997)的分類就比較容易一點了,比較像是被動分手者「收到噩耗」之後的因應。

圖片下方的「墮落式」和「哀怨式」,比較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只是前者用的是買醉濫交,自我傷害的方式;後者用的是躲起來偷偷哭的方式(有沒有覺得這類很眼熟)。

而「毀滅式」則恰好相反,以傷害對方(或對方的新伴侶)的方法讓對方難受,但這三種都是比較不健康的。

比較好的是「成長式分手」,會去想是什麼讓兩人分開,理性的檢討並慢慢走出哀傷,慢慢成長。

不過,敝熊竊以為這個分類有個缺點,對於被甩的人來說,可能他們都會說自己「成長」了(Post-traumaticGrowth),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還是會怨恨對方或自己,在各種負面的感覺中擺盪。

我的感覺是,與其一開始就說自己懂了、改了、變了,但心裡還是五味雜陳、時好時壞的,不如就接受自己目前這個樣子。

簡春安(1997)4種分手方式圖表 柯淑敏:5種分手方式 柯淑敏(2007)比較是根據了解分手的原因多寡分類,「沉默式」是在完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就被放生,「協議式」則是有經過好好討論了解之後被分開。

不過,這種分類同樣有一個問題是,對於被甩者來說,很多是「好吧,如果是這樣我懂了」的理由,隔一陣子卻又變得「不懂了」,因為自始自終他們要的都不是對方給自己一個理由,而是去接受這個理由,什麼時候真的接受,什麼時候也才能真的放手(Sorenson,Russell,Harkness,&Harvey,1993)。

柯淑敏(2007)5種分手方式圖表 Baxter:8種提分手的方式 最後,Baxter(1982,1984)的分類幾乎是囊括了所有可能的分手方式,這張圖看似複雜,不過也只是拿「兩人都想分/其中一人提分」與「直接分手/間接分手」兩個配對起來,而得到的4個象限。

Baxter指出,這個模型大抵上有兩個原則: 說清楚的分手,比不清不楚的分手,被甩者會舒服一點。

兩人都想分,比只有一方想分,好過一些(這不是廢話嗎!) 依照這兩個原則,右上角(第一象限)的分手情侶,應該是狀況最好的,左下角(第三象限)對被甩者來說則是最難受的,尤其是那種人間蒸發的分手,從已讀不回到不讀不回,電話不接、見到你就躲開,更容易讓你覺得:難道我就這麼不堪,連說清楚都不敢?如果現在看到我都要像屍速列車般逃跑,那當初我們在一起你對我的好,莫非都是「假的」? Baxter(1982,1984)8種提分手的方式圖表 為什麼不說清楚? 那麼,為什麼要走,卻不好好說清楚?研究發現:42.4%的女性在分開的時候,都會直接和對方溝通說明,可是31.5%的男性會選擇逃避、冷淡或躲起來不相往來(余德慧,顧瑜君,&王幼玲,1987)。

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說,或許是男性比較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的議題,但其實,說再見,又有誰是真正擅長的呢? 當你真正去訪問那些離開,卻又不願意當面說的人,為什麼要用這種迂迴的方式,大部分可能都會給你這樣的答案: 怕心軟:我害怕如果跟他好好說分手,就分不開了,他只要一哭,我就被打敗了。

所以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見面,以避免之後的糾纏。

怕被打:我怕如果去找他說,他會反覆地逼我。

他常常說我再這樣下去他會瘋掉,但我想,在他瘋掉前我會先瘋掉。

在一起的時候,他想要的事情從來都沒有放手過,又怎麼奢求他會放我走? 其實不論是對誰來說,這個「離開」一定都會有某種困難。

主動分手者最難的是「說出口」,被動分手者最難的是「接受」,但不同的是,主動分手者可以決定要說清楚,或是直接消失,被動分手者就算是不接受,也不一定有辦法改變現況。

畢竟, 在一起雖然是兩個人的事,分手卻只要一個人不愛了,這條路就不會再繼續了,那些曾經的一起的夢想、曾經的說好的幸福,在此時此刻都將打住。

不過,當你和他的關係雖然沒有辦法繼續走,並不表示自己的路到了盡頭,相反的,轉過了這許多彎路,給自己一點時間療傷沈澱,或許你會遇見那個被遺忘已久的初心。

延伸閱讀 Barber,L.L.,&Cooper,M.L.(2014).Reboundsex:Sexualmotivesandbehaviorsfollowingarelationshipbreakup.ArchSexBehav,43(2),251-265.doi:10.1007/s10508-013-0200-3 Baxter,L.A.(1982).Strategiesforendingrelationships:Twostudies.WesternJournalofCommunication(includesCommunicationReports),46(3),223-241. Baxter,L.A.(1984).Trajectoriesofrelationshipdisengagement.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1(1),29-48. Baxter,L.A.(1985).Accomplishingrelationshipdisengagement.Understandingpersonalrelationships:An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243-265. Brumbaugh,C.C.,&Fraley,R.C.(2014).Toofast,toosoon?Anempiricalinvestigationintoreboundrelationships.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doi:10.1177/0265407514525086 Sbarra,D.A.,&Emery,R.E.(2005).Theemotionalsequelaeofnonmaritalrelationshipdissolution:Analysisofchangeandintraindividualvariabilityovertime.PersonalRelationships,12(2),213-232. Sorenson,K.A.,Russell,S.M.,Harkness,D.J.,&Harvey,J.H.(1993).Account-Making,Confiding,AndCopingWithTheEndingOfACloseRelationship.JournalofSocialBehaviorandPersonality,8(1),73-86. Spielmann,S.S.,MacDonald,G.,&Wilson,A.E.(2009).OntheRebound:FocusingonSomeoneNewHelpsAnxiouslyAttachedIndividualsLetGoofEx-Partner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35(10),1382-1394.doi:10.1177/0146167209341580 Tashiro,T.Y.,&Frazier,P.(2003).“I’llneverbeinarelationshiplikethatagain”–Personalgrowthfollowingromanticrelationshipbreakups.PersonalRelationships,10(1),113-128. 何思瑩.(2008).讓我們分手吧:分手作為社會互動和認同轉變的過程.臺灣大學. AvailablefromAiritiGCScholardatabase. 余德慧,顧瑜君,&王幼玲.(1987).分手大吉.中國人的愛情觀》.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李玉珊.(2007).大學生的分手方式、個人特質與分手衝擊之相關研究.(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台灣. 柯淑敏.(2007).兩性關係學.台灣: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心理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陳慶福.(1997).兩性關係輔導成果手冊.台灣:輔英技術學院. 簡春安.(1997).婚姻與家庭.台灣:國立空中大學. 心理師/醫師們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偷情心理學》3門課:劈腿、元配及小三 《深情心理學》6堂課:自虐、備胎、遠距、恐怖、媽寶、性癮 《失戀心理學》6堂課:失戀、挽回、苦戀、磨合、溝通、分手 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新書+課程組合包) 原價6,380元3,800元 失戀放不下#失戀#分開#分手方式作者介紹海苔熊(程威銓)心理學作家商品數量:3文章數量:75失落戀花園企業培訓講師、英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關總監。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候選人,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

著有《在怦然之後》、《暖傷心》、《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等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