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關定義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
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基本信息中文名:自主學習英文名:AutonomousLearning別名:現代化學習方式相關定義“自主學習”相關圖“自主學習”在中國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學習論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對當前中國整個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自主學習”問題被國家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確立為重要研究內容,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論界的廣泛共識。
因此,培養自主學習習慣,並深化對它的研究,明確其內涵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是十分必要的。
雖然目前對自主學習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學習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
一般來講,很多研究者(程曉堂,2000)認為自主學習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
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
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比如制訂學習目標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的能力、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能力等。
第二,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
通俗地講,就是學習者在以上這些方面進行自由選擇的程度。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教育機制(教育行政部門、教學大綱、學校、教師、教科書)給予學習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對學習者自由選擇的寬容度。
對教育實踐者來說,培養自主學習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機制中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協調自主學習與總體教育目標的關係。
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巨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並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當然這種學習模式有兩個必要前提,即學習者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教育機制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也有研究者從狹義和廣義的角度對自主學習給予了界定,如韓清林(2000)認為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
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而廣義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自主性發展。
陳水清(2000)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習主體主導自己的學習,它是在學習目標、過程及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的主動建構過程。
“學習”是學習主體對社會文化或群體的思想、觀念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吸納、內化的活動,具體表現為對一系列知識、觀點、原理、定理或理論以及蘊含於其中的方法論的把握和套用,從而形成或鍛造出學習主體自身的思維能力,使學習主體的學習“狀態”從被動吸收變為主動地追求,而奠定心理與能力基礎。
這一過程的形成與主體自身的狀況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
20世紀以來,自主學習越來越引起學科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視。
有人甚至主張培養自主學習者是教育的根本目標(WaterHouse,1990)。
事實上,明確提倡自主學習的主張可以追溯到本世紀70年代;而涉及自主學習教育思想的觀念可以追溯到更久遠。
“自主學習”相關圖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在70年代時提出自主學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二是學科教育研究對象和方法的轉變。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哲學主張學習者與教育者分享控制權;主張以協商的形式進行學習;主張共同承擔;主張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習者自身的需要。
以這種教育哲學為指導思想的教學大綱強調採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目標的雙重性,即情感發展目標和認知發展目標。
在具體實踐中,人本主義教學大綱強調學習者要為他們自己的學習負責,比如自我決策、自我選擇並實施學習活動、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愛等。
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習者的指導者和顧問。
人本主義教學大綱的遠期目標是培養符合人本主義心理學標準的人才;其近期目標則是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教育領域產生影響的同時,教育領域尤其是學科教育領域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也正在經歷重要轉變。
傳統的教育研究側重研究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內容以及教育目標,而忽視對受教育者本身的研究。
這種研究為教育實踐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教學方法,但一個接一個被否定或放棄。
在教育方法的研究進入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一部分人認識到,既然研究教師“如何教”不能取得進展,為什麼不研究學習者“如何學”呢䲁於是以學習者本體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發展起來。
研究人員和教育實踐者藉助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來研究學習心理,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主要是研究學習過程的共性以及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學習者個別因素,比如年齡、性別、智力、個性、態度、動機、學習潛能以及學習策略等。
雖然這些方面的研究還遠不成熟,但有一點是公認的,既雖然學習過程有共性而且總體學習目標可以是一致的,但是學習者個別因素差異較大,尤其是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存在較大差異。
另外,不同的學習者有不同的學習需要;同一個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一刀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很顯然不符合學習的客觀規律。
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自主學習。
特點說明從上面的幾種界定,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學習強調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能動的學習,即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或不情願地學習。
因此,“自主學習”這一範疇本身就昭示著學習主體自己的事情,體現著“主體”所具有的“能動”品質;學習是“自主”的學習,“自主”是學習的本質,“自主性”是學習的本質屬性。
學習的“自主性”具體表現為“自立”“自為”“自律”三個特性,這三個特性構成了“自主學習”的三大支柱及所顯示出的基本特徵。
自立性⑴每個學習主體都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學習是學習主體“自己的”事、“自己的”行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⑵每個學習主體都具有自我獨立的心理認知系統,學習是其對外界刺激信息獨立分析、思考的結果,具有自己的獨特方式和特殊意義。
⑶每個學習主體都具有求得自我獨立的欲望。
是其獲得獨立自主性的內在根據和動力。
⑷每個學習主體都具有“天賦”的學習潛能和一定的獨立能力,能夠依靠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從而獲取知識。
學習“自立性”的四層涵義是相互聯繫有機統一的。
具有獨立性的學習主體,是“自主學習”的獨立承擔者;獨有的心理認知結構,是“自主學習”的思維基礎;渴求獨立的欲望,是“自主學習”的動力基礎;而學習主體的學習潛能和能力,則是“自主學習”的能力基礎。
可見,自立性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學習主體內在的本質特性,是每個學習主體普遍具有的。
它不僅經常地體現在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而且貫穿於學習過程的始終。
因此,自立性又是“自主學習”的靈魂。
自為性學習主體將學習納入自己的生活結構之中,成為其生命活動中不可剝落的有機組成部分。
學習自為性是獨立性的體現和展開,它內含著學習的自我探索性、自我選擇性、自我建構性和自我創造性四個層面的結構關係。
因此,自為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習主體自我探索、自我選擇、自我建構、自我創造知識的過程。
⑴自我探索往往基於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既產生學習需求,又是一種學習動力。
自我探索就是學習主體基於好奇心所引發的,對事物、環境、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過程。
它不僅表現在學習主體對事物、事件的直接認識上,而且也表現在對“文本”知識的學習上。
文本知識是前人或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並非學習主體的直接認識。
因此,對“文本”知識的學習,實際上也是探索性的學習。
通過自我探索而求知、認知,這是學習主體自為獲取知識的方式之一。
“自主學習”相關圖⑵自我選擇性是指學習主體在探索中對信息的由己注意性。
外部信息只有經學習主體的選擇才能被納入認知領域;選擇是由於被注意,只有經學習主體注意的信息才能被選擇而被認知,(故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狀況)。
因此,學習是從學習主體對信息的注意開始的。
而一種信息要引起注意,主要是由於它與學習主體的內在需求相一致。
由內在所求引起的對信息選擇的注意,對頭腦中長時記憶信息的選擇提取運用從而發生的選擇性學習,是自為學習的重要表現。
⑶自我建構性是指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即其新知識的形成和建立過程。
在這過程中由選擇性注意所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識,是學習的對象。
對這一對象的學習則必須以學習主體原有的經驗和認知結構為前提,而從頭腦中選擇提取的信息是學習新信息、新知識的基礎。
這兩處信息經由學習主體的思維加工而發生了新舊知識的整合和同化,使原有的知識得到充實、升華、聯合,從而建立新的知識系統。
因此,建構知識即是對新信息、新知識的建構,同時又包含了對原有經驗和知識的改造和重組;即既是對原有知識的保留,又是對原有知識的超越。
⑷自我創造性是學習自為性更重要、更高層次的表現。
它是指學習主體在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創造出能夠指導實踐並滿足自己需求的實踐理念模型。
這種實踐理念及模式,是學習主體根據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事物真理的超前認識、對其自身強烈而明確的內在需求,從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結果。
建構知識是對真理的認識,是對原有知識的超越;而實踐理念模式則是以現有真理性知識為基礎,並超越了它(即是對事物真理的超前認識)。
這種超前認識是由明確的目標而導引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習主體頭腦中的記憶信息庫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信息被充分地激活起來,知識系統被充分地組織起來,並使學習主體的目標價值得到了充分張揚。
可見,不管是探索性學習、選擇性學習,還是建構性學習、創造性學習,都是自為學習重要特徵顯現,也是學習主體獲取知識的途徑。
從探索到選擇到建構、再到創造的過程,基本上映射出了學習主體學習、掌握知識的一般過程,也大致反映出其成長的一般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為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習主體自我生成、實現、發展知識的過程。
“自主學習”相關圖自律性即學習主體對自己學習的自我約束性或規範性。
它在認識域中表現為自覺地學習。
⑴自覺性是學習主體的覺醒或醒悟性,對自己的學習要求、目的、目標、行為、意義的一種充分覺醒。
它規範、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促使自己的學習不斷進取、持之以恆。
它在行為域中則表現為主動和積極。
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自律性的外在表現。
因此,自律學習也就是一種主動、積極的學習。
主動性和積極性來自於自覺性。
只有自覺到自己學習的目標意義,才能使自己的學習處於主動和積極的狀態;而只有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充分激發自己的學習潛能和聰明才智而確保目標的實現。
⑵自律學習體現學習主體清醒的責任感,它確保學習主體積極主動地探索、選擇信息,積極主動地建構、創造知識。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就是學習主體自立、自為、自律的學習。
學習的自立性、自為性和自律性是學習自主性的三個方面的體現,是“自主學習”的三個基本特徵。
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自為性是自主學習的實質,自律性則是自主學習的保證。
這三個特性都說明了同一個思想:學習主體是自己學習的主人,學習歸根結底是由學習主體自己主導和完成的。
承認並肯定這一思想,對於改革矯正曾有的諸多不合理的教育教學手段、模式,從而探索創立嶄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模式,無疑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功能和意義。
相關目標自主學習對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務在現代學習社會,施教者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
對在校學習的學生來說,學校是學習的主要場所和主渠道,教師和校長是最主要的施教者。
自主學習要求施教者應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同時輔之以必要而科學合理的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使兒童和青少年通過自主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勞動、學會生存,具備與現代社會需要相適應的學習、生活、交往、生產以及不斷促進自身發展的基本素質。
願學、樂學調動並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願學和樂學,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厭學、逃學的問題。
會學、善學要強化學法指導,使學生知道怎么樣學習才能省時省力效果好。
在新的形勢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技能和方法,改變盲目學習的狀況,是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自主學習教改實驗要把學法研究和新的學習手段、學習技術的研究擺在重要位置。
自醒、自勵、自控這些要求主要屬於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發展目標。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把學習內容作為認識的客體,而且要將自己作為認識的客體。
要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斷提高。
“自主學習”相關圖適應性、選擇性、競爭性、合作性、參與性要使學生學會適應,要主動適應,而不是被動適應;要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環境。
允許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素質和興趣發展自己的特長。
允許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權利,按照全面發展與特長發展的要求,對學生的偏科傾向科學引導,並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要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提供更多的圖書、報刊、信息、學習技術及學習手段。
鼓勵學生追求與自己情況相適應的較高目標,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和成功欲望,鼓勵競爭。
在文化學習、體育比賽、技能訓練、生活適應能力等方面鼓勵競爭。
主動合作、樂於合作、善於合作是人類賴以存在與發展的社會基礎,是人的良好品質。
要創造環境,使兒童和青少年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合作精神。
鼓勵所有學生都成為學校內一切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參與者。
通過參與,達到主動學習、主動鍛鍊、主動發展與提高的目的。
相關要素行為的主體——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方式的主體當然是學生。
傳統的課堂中,學生只是作為教師實施教學計畫、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教師是通過學生來實現教學目標的,因此,真正的課堂主體不是學生,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被動的,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學生並不能改變這種教學方式。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堂教學,可以在很多方面體現自主學習方式,例如,學生可以有選擇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學習進度的權利,這些都是圍繞學生主體來考慮的,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的權力、自由。
方法說明要做好以下幾點:1、制定計畫。
並嚴格按照這個計畫開展學習(有些學生並不喜歡這樣);2、要建立目標意識。
確立一個目標,有利於學習中的堅持(必做);3、要確定範圍。
從所用的教材到知識面要先確定下來,除特殊情況,一般不能改動,不能今天以這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他為主了;4、注重學習的氛圍和環境。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開展學習上的比賽,讓學習的環境活起來。
5、自我檢查和反省。
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
重要意義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未來發展中,我們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巨大潛力,是否具有在資訊時代輕車熟路地駕馭知識的本領,從根本上講,都取決於學生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會學習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諸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講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而終身學習一般不在學校里進行,也沒有教師陪伴在身邊,全靠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
可見,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
同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清醒地知道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習的本質。
“自主學習”相關圖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談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首要的一條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一目標使“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成了這場改革的亮點。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和探索,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
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慧,摧殘人的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
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髮展,反而成為學生髮展的阻力。
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導致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銷蝕,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影響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基於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的、被動的學習狀態,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的自主學習。
因此,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新教材的廣泛使用,我們體會到課程改革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條件和操作平台,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成為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要求。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學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資料,自主地去獲取新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等,這些都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
那么,怎樣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首先,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在校學習的質量。
經過檢驗,高成績的學生也是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因為自主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學習的特徵。
其次,自主學習能力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功。
據中國學者調查研究,在1992年“中國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大獎賽”中獲獎的學生的學習活動都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學生的創造性與他們的自主學習是密切相關的。
也正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的論述一樣:“一切創造發明,都不是靠別人教會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斷取得進步。
”再次,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終生髮展的需要。
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後採取的主要學習方式,而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生髮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
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並非獨行其事,而是指學生不盲從老師,在課堂前做好預習,課堂上熱情參與,課後及時查漏補缺,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變老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感。
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自己才是學習的管理者,這些有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引導相關“自主學習”相關圖學生自主學習引導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很重要的教學經驗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品嘗獲取知識的愉悅。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氣氛緊緊圍繞教師的言語和教學思路,產生積極的心理情感。
提問和啟發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思考、探求問題的解答,造成學生自覺地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努力的態勢。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
”至於怎樣“學”,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教學”了。
使之“‘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葉聖陶先生語)因此,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中的主要行為方式。
一經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就有利於良好的教學方法的運用,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相反,則會有礙學生的進步,並且不易克服。
為了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要的不僅是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自己掌握“鑰匙”,去打開知識的寶庫。
對此,在方法上,主要側重:1、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
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能促成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一種學習傾向和教學需要。
它的積極性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發揮按教學目標需求教學的作用,達到教師講課分析,學生聽課思考的目標。
“有的放矢”,而密切配合,這樣就減少了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學生良好的的學習行為習慣不僅局限在課堂內,因此,必須逐步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有預習的習慣、聽講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以及訓練和複習的習慣等,並努力使其規範化。
教師必須把它作為學習方法指導的一個重要內容和一項基礎教學工程來實施。
2、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和運用。
學生的正確的學習方法主要來自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第一途徑。
教師授課過程中的教學目標、程式、方法和效應,必須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而設計。
凡是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在智力開發上發揮主導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方法的運用是直接的教學認知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和學習特點,予以精神指導。
其一,通用性的學習方法指導,這種方法對各門學科都適用。
如記憶的方法,有比較法、分類法、歌訣法、理解法、聯想法和形象法等。
其二,專科性的學習方法,這是專門學科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方法。
如語文學科閱讀方面的學習方法,有朗讀法、默讀法、選讀法、說讀法、熟讀法、識讀法、精讀法等等。
這些方法的掌握還必須在針對性的學法指導下,才行之有效。
在教材中把握整體教學,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注意階段內容系統化和單元教學內容集中化,將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課堂教學過程既傳授知識又成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過程。
在確定教學重點時,從教材和總體知識角度來分析單元教學目標,從而進行綜合的教學訓練。
但教師德課堂示範,既要注重教法運用的影響作用,又要不斷要求和指導學生,使之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同時與學生一起練習,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進而形成學習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始終在不斷變換,不斷促進,其方法也在互相選擇,對學生也有種種要求。
但由於學生的智力條件不同,基礎情況不一,因而選擇的學習方法和教學要求就有區別。
教師在課堂施教中,應區別對待,使學生保持學習的欲望和熱情。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教學,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囿於呆板的固定程式中。
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用學習方法。
一般來說,要求達到識記、了解程度的,可選用講解法、介紹法和閱讀法等;要求達到領會、理解程度的,可選用啟發講導法、質疑法和探索法等;要求達到分析、綜合、套用程度的,則應選用類似比較法、系統討論法、講評法和練習法等等。
這些方法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教學內容的不同,所要求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
如物理、化學、生物學科,運用的是實驗的方法。
因此,方法的選擇必須反映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主體性特點,致力於將外在客觀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在主體要求上來,能適應課堂教學認知結構的學習能力過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獲得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益。
知識3、擴大教學信息的傳遞。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擴大教學信息傳遞,以增加課堂學習密度,給學生最大最快最有效的知識信息,加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接受信息傳遞,轉換獲取知識的能力,充分利用每節課四十五分鐘,努力掌握和研究信息的傳遞方式和規律,將其傳遞形式作用於課堂教學的有效信息中。
對於教科書上學生難以理解的文字,課堂上學生不易聽懂的問題和較難掌握的公式方法,教師應善於及時調整信息傳遞,轉換成學生容易接收的學習信息傳遞信號形式。
由於信息傳遞的形式不同,信息傳遞的“質”與“量”也不相同。
如:同一篇散文,有表情帶感受地朗讀,比無表情無感受的朗讀,學生所獲得的信息要多,而且效果好。
再如:評批一篇作文,用語言評批比用分數評批,學生所獲得的效益要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提示和行動提示,都是在有效地傳授信息,使學生找到從已知到獲取新知的內容。
然後,開展和創設出課堂交往情境教學討論,如:探索式討論、訓練式討論、操作式討論、評價式討論和理解式討論等,這樣通過討論交往,師生之間彼此溝通觀點、思想、興趣、情感、知識等不同的信息,使課堂教學得以和諧,傳遞有效的進行。
(該文刊載於《教育教學研究文集》第525頁,1995年8月出版)——選自《心靈夜語》因此,必須學會自主學習!培養說明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
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
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
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相關圖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
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
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凍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
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藉口推遲完成原定計畫。
合理規劃每天時間把必須完成的工作儘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
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及時複習為了使學習能夠有成效,應該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
研究表明,及時複習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
向他人提問在學習中碰到疑難問題,要及時向教師和同學請教,無論你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多么簡單、多么微不足道。
應特別注意經常向周圍同學請教、交流。
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既可以幫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問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便於以後查閱和複習。
保持適量的休息和運動休息和運動不僅讓你保持良好的狀態,也是消除壓力的好辦法。
其他信息“學習”相關圖【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⑴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現代教育是以現代生產和現代生活方式為基礎,以現代科技和現代文化為背景,堅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培養自主性發展的個人為目的的教育。
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現代教育培養的人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當前,我們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存在著種種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養人的過程中輕視乃至忽視了教育主體的自主性發展。
表現為實行整齊劃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只重視知識的掌握,忽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培養,造成學生被動地學習,動手與實踐能力差,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等。
自主學習教改實驗以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對現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根本性改造,力圖實現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的變革。
⑵以學習論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
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學習社會的需要,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產生了根本性變革。
變革的重點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要以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和創新教育為中心來構建現代教育的理論體系,建立以“學會學習”為中心內容的現代教育理論。
二是以“學習論”改造現行的“教學論”,建立“學習論”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觀念。
自主學習要求真正確立學習者主體發展和自主發展的地位,使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學理論更加符合學習者學習知識、技能與人格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所謂“教學”,其真正含義由過去的“教學生知識與技能”變為“教會學生學習”。
建立以學習論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論。
三是以學法研究為中心帶動教學法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構建以學法為中心的教學法理論體系,並不斷推進這一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
⑶以理解為核心的學習觀。
教師要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必須確立學習是一個理解、記憶、運用過程的觀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一個初步理解、強化記憶、學會套用、加深理解的過程。
學習過程的實質和核心在於理解,而不是記憶。
確立這樣的學習觀才能使學到的知識更穩固、更靈活,才有可能使知識成為創造力的翅膀。
⑷動態的結構化的知識觀。
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要確立科學的結構化的知識觀,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經驗的積累和理論化;學生既要重視學習“是什麼”和“為什麼”的知識,更要重視對“怎么做”的知識的學習。
“學習”相關圖【自主學習條件的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是學習者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材料等方面進行自由選擇的程度。
實際上,這種自由選擇程度的高低取決於主觀認識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
主觀認識是教育機制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寬容度和信任度。
而這種寬容度和信任度取決於主導教育機制的教育思想和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學習者本身對教育的理解和對教育的期望。
教育思想的革新和對教育的期望的轉變往往比人們想像的更加困難。
另外,教育機制的環節很多,涉及方面也較多。
要使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達成統一的認識就更加困難了。
這也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直得不到真正實施的主要原因。
當然主觀認識還包括學習者本身對自主學習的願意程度和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學習者都願意為自己的學習負主要責任。
這裡有態度和動機的原因,也有個性特徵和個別偏愛的原因。
當然,現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也可能使學習者養成了依靠教師的學習習慣。
解決主觀認識的問題,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自主學習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為教育機制的各個環節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機制的各個環節以及學習者本身在主觀上進行觀念的更新。
如果說自主學習的主觀認識取決於意識形態的轉變的話,那么其客觀條件則取決於物質基礎。
自主學習的客觀條件指能夠供給學習者自由選擇的學習材料、活動場所、學習方式和手段等硬體設施。
豐富多彩的學習材料是滿足個別化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達到自主學習的重要物質條件。
可以說,在自主學習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情況下,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活動方式、學習進度都可能不一樣。
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就必須首先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充足、靈活的學習場所。
另外,學校在配備自主學習材料時,要注意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
以往的教科書在內容選擇和形式設計上往往為了照顧大面積學習者的需求而受到限制。
比如有些內容很好,但由於不適合程度偏低的學習者的需要而被迫放棄。
再有,大多數傳統教科書是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的,不太適合自主學習。
這些教科書所採用的活動方式和要求的學習手段往往比較單一,尤其是缺乏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
所以,設計滿足自主學習需要的新型教科書也是目前教育實踐者的當務之急。
現在西方很多國家的各個教育層次都提倡建立自學中心。
在自學中心,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材料、媒體和活動方式。
另外,計算機輔助多媒體教學軟體在自主學習中的套用越來越普遍。
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具有容量大、手段多樣、人機互動等優點,因此受到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
網際網路的普及也為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
五、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完全自主的學習者可以在沒有課堂、沒有教師、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進行學習,但這種理想的自主學習者和學習條件並不存在,即使是自學者也不是完全的自主學習。
我們提倡的自主學習,是在學校教育環境中創造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以期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要,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並且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便學習者離開學校以後能繼續學習。
學校仍然是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學習資料的主要來源;教師仍然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教學大綱仍然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檔案。
學習者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目標,但這種目標不應該與教學大綱的總目標相牴觸。
當然教學大綱必須是合理的、現實的。
因此,自主學習不是否定已經有悠久歷史的學校教育,而應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
就如何協調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關係,筆者提出以下建議:1.增加教學大綱的靈活性,以便教師在教學中有更大的自主權,從而縮短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的距離。
2.革新教學方法,主要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到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轉變。
3.轉移課堂教學的重點,使之成為學習者與學習者或學習者與教師之間進行協商、討論、合作的場所,以便解決那些學習者獨自不能解決的問題。
4.適當減少課堂教學時間,增加自主學習時間。
5.革新評估標準、評估方法和評估手段,力求體現自主學習的實際結果。
【自主學習中學習者的責任】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在給予學習者較大自主權的同時也附帶更大的責任。
為了充分履行他們的權力,學習者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Sheerin,1997),對自己的學習負責:1.制訂並在必要的情況下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2.判斷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是否符合學習目標的能力;3.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容的能力;4.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並執行學習活動的能力;5.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協商的能力;6.監控學習活動實施情況的能力;7.調整態度、動機等情感因素的能力;8.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
自主學習者需要具備的能力可能還不止以上列出的八個方面。
但一般認為,計畫、實施、評估的能力是自主學習者需要具備的幾個主要能力。
因此要採用自主學習方式,就筆削注意培養學習者自身的能力。
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要以學習者自身為主體;自主學習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習者自己發展的。
很多研究者(程曉棠,2000)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活動有助於培養自主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1.學習者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觀條件並進行綜合評估。
比如通過成績測試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通過學能測試了解自己成功的機率和程度;通過心理和智力測試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學習風格、個性特徵、情感特徵等。
2.學習者要明確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這是學習者制訂具體學習目標的依據。
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學習比沒有目的的學習效果好得多。
3.學習者要善於拓寬信息渠道、掌握獲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材料等方面具備更高的自由度;4.學習者要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共同探討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交流學習材料,並在必要的情況下相互幫助;5.學習者要善於與他人交流情感、偏愛,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尋求適當的幫助。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研究適合理工科學生髮展的教育模式,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整個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的一個助推器。
根據調查問卷涉及的幾個方面,對問卷統計數據進行基本的統計分析,以掌握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
以班級建設為導向,從學生、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三個方面出發,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從而建立起全面的教育體系。
在研究培養大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我們堅定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輔助,從不同層面分析與研究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與方法:⑴樹立科學發展觀,營造學生主體的校園文化,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通過創造一種特殊的文化環境來實現課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⑵營造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開展合作學習。
積極構建和諧的班級學習氛圍對學生的發展大有裨益,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點,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而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集體的自主學習;⑶建立積極的師生關係,重建教師角色。
擺脫傳統師生之間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建立良好的友誼關係,消除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現象;⑷進一步擴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提供更多的自主時間、空間;⑸推進大學生的自我評估與監督,提高自我調控能力;⑹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加強自主學習的引導。
教師應通過一系列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正確定位,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儘量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整和自我評價。
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在探索如何培養大學生的主動學習的問題上,要多角度、深層次研究大學生自主學習與教育模式之間的關係,從而為大學生鑄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當前“以學生為本”的社會形勢下,貫徹並落實以“樂學”、“會學”、“博學”為自主學習指導目標的教育培養模式。
相關詞條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林格、程鴻勛、唐曾磊主編的,由新世界出版社於2010年6月1日出版。
基本資料 作者簡介 目錄 自主 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別人支配。
心理學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詞語解釋 心理學意義 自主學習 自主創業 自主學習觀 自主學習觀是指學習者要把自己當成學習活動的主人,掌握學習主動權,從而積極、主動且創造性地進行學習。
其要義是學習主體對學習客體主動探索、不斷創新,從而不斷... 定義 策略 幼兒自主學習 幼兒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
所謂的幼兒自主學習是指在沒有外界因素的配合下,通過自主的分析探索發現問題並恰當解決問題,從而... 自主探究學習 自主探究學習,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
它要求學生要做課堂的主人,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 自主探究學習簡介 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價值判斷 關於如何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外語自主學習 內容介紹《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針對外語學習是否只能在常規的課堂中進行?在教師相對缺乏而學習者又具有相當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採用其他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 內容介紹 自主學習導讀 版次:1頁數:206開本:16開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英語語法自主學習 內容介紹本書強調的是在沒有老師的指導的情況下,怎樣根據自己的需要,輕鬆自主地掌握有用的、系統的英語語法知識。
本書既是一部系統的語法工具書,又可作為英語... 內容介紹 相關搜尋白手創業備課教案學習《學習科學與技術》自主學習當堂反饋六年級下英語羅定市廣播電視大學拖延症性格色彩學情緒配偶自主學習三分之一效應自主學習當堂反饋:語文九年級心理學李雅卿自主學習:厭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癌症母子戀性幻想自主學習當堂反饋語文四年級下冊配人教版審醜疲勞虹橋鎮第九國小生育恐懼症如何發展嬰幼兒的語言智慧型禮貌性上床熱門詞條201665akrapovicpenguinRiskofRainVacheronConstantin功不唐捐垃圾夫妻宮夾子女同志小格雷山田涼介挺進地牢楊機械手臂櫻花莊的寵物女孩瑤裡古鎮神不在的星期天蘋果酸路燈都市呆萌錄馬芬蛋糕驅動精靈2013NSNsandboxie《廚子戲子痞子》半月板可惜不是你吳寶田大男當婚天空龍工程師建材展徐佳慶修院月餅楊詠存樑翹柏炮炮兵積木菊花起亞K2高富帥1040amuse塔羅巴西蘑菇掃黑更好的世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薄荷腦自主學習@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自主學習的定義 - 香港教育城
用流動電腦裝置去推行或試驗不同的電子教學法(教育局,2016)。 Page 5. 自主學習的定義. 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地.
- 2淺談自主學習的首要配套—小班教學的實施 -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
而本文則. 旨在探討小班教學與自主學習的關. 係、在小班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所遭遇. 的困難以及提出實施自主學習的建議。 二、 小班教學的定義. 在80 年代,美國教育學者 ...
- 3自我導向學習- self-directed learning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另外,美國成人教育之父Malcolm Knowles(1913-1997)把自導學習定義為一種 ... 新近的教育理念重視由學習者負起比較重的責任和更主動學習,因為未曾學過自主探究技巧 ...
- 4何謂自主學習
- 5自主學習 - 中文百科知識
相關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