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十月(秦國曆法,按夏曆和公曆仍是前205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口交戰,漢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趙國太傅、兼任代王)輕敵之 ...
井陘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井陘之戰楚漢相爭的一部分日期前205年地點井陘(今河北井陘縣)邯鄲(河北省省轄市,位於河北南端)結果
漢軍得勝參戰方
漢軍
趙軍指揮官與領導者
劉邦韓信張耳
陳餘趙王歇 †兵力
三萬精兵,以及南路漢軍主力加起來不下七萬
號稱有二十萬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關於與「井陘之戰」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背水一戰_(消歧義)」。
閱論編楚漢戰爭
鴻門宴
暗渡陳倉
三秦
彭城
京索
成皋
韓信破各國
破魏
破趙
破齊
滎陽
鴻溝和約
固陵
陳下
垓下
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十月(秦國曆法,按夏曆和公曆仍是前205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口交戰,漢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趙國太傅、兼任代王)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裏逃生,並另調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
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爲大勢已去,故一鬨而散,趙軍大敗,陳餘被斬。
成語「背水一戰」典故由此而來。
目次
1戰爭背景
2戰場地勢
3兩軍部署
4戰鬥經過
5戰果
6後記
7陳豨定代
8典故
9參考資料
戰爭背景[編輯]
韓信與曹參破魏國後,請求率兵精兵三萬向北進攻代王陳餘及其所扶植的趙王趙歇。
漢王劉邦派張耳同行。
十月,根據劉邦戰略部屬命令韓信與張耳率三萬人下井陘擊趙。
趙歇命成安君陳餘聚兵於井陘口迎擊。
當時,趙軍號稱有二十萬[1],且先扼守住通向趙國的路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劉邦亦率領靳歙、周緤等漢軍主力,從邯鄲北上攻打襄國,漢軍南北夾擊,攻破襄國,殺掉了趙歇,項羽遣騎兵渡河爭奪趙地,被漢軍擊退。
戰場地勢[編輯]
井陘口是太行山的險要關隘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漢軍欲取趙國就得要先通過這條驛道。
兩軍部署[編輯]
趙國謀臣李左車主張將韓信的隊伍逼到崎嶇難行的井陘口,趙軍深溝高壘堅守,不與漢軍正面交戰,再派三萬精兵繞到敵後切斷漢軍糧道,圍困漢軍,使之因糧草不濟而敗。
但陳餘認為韓信兵少而疲,而且南路還有漢軍總指揮劉邦率領主力進攻,北路還有陳豨會師,如果漢軍三面夾擊那是進退兩難。
陳餘於是決定佔據有利的地形,遵從兵書上「倍則戰」的道理,正面與漢軍交鋒。
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陳餘有動搖之心後,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三十里遠地方紮下營來。
半夜時點兩千輕騎,命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乘天黑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囑咐他們一見到趙軍傾巢而出就偷入敵營,換上漢軍旗幟。
在明方面,韓信擺出大將旗仗,令漢軍主力全部到井陘口的河邊背水列陣,以更增陳餘的輕敵之心。
戰鬥經過[編輯]
首先韓信向趙軍叫陣。
陳餘見中路韓信張耳偏師兵少,南路還有漢軍總指揮官漢王劉邦率領靳歙、周緤、灌嬰、周勃、召歐、盧綰、劉賈漢軍主力進攻並且攻下趙國都城邯鄲,代地北路又有曹參陳豨會師漢軍,萬一漢軍三路包夾將對自己不利,於是率輕騎銳卒蜂擁而出,欲生擒韓信。
韓信接戰不久後詐敗,假裝逃得連戰鼓和旗幟都來不及帶。
陳餘見此情景,當即下令全營出擊,直逼漢陣。
這時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則乘機攻入趙軍空營,遍插漢軍紅旗。
漢軍因背河而戰,無路可退,人人咬緊牙關拚命,與趙軍殊死決戰。
雙方廝殺半日有餘,趙軍仍未能獲勝,於是打算退兵。
誰知一退到營前突然發現營壘已插滿漢旗,趙軍以為漢軍已經捉了趙王和他的將領,隊形立時大亂,兵士四散逃命。
這時退到水邊的漢軍掉回頭來趁勢反擊,配合關內的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
戰果[編輯]
陳餘被斬於泜水上,趙歇在襄國被劉邦俘獲,亦死。
後記[編輯]
戰後漢軍將士問韓信:「怎麽這違反兵法的『背水陣』竟能取勝?」韓信笑道:「兵法上不是都說了『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我給你們一條生路,士卒們能拼死作戰嗎?」諸將這才領悟了韓信以萬餘的劣勢兵力,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而致勝之奧妙,對韓信大為欽服。
陳豨定代[編輯]
根據《秦楚之際月表》記(漢三年十一月代)屬漢為太原郡,另根據《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陳豨在戰爭中曾以游擊將軍別定代,可見定魏定代之後,陳豨也沒有閑著並且參與滅趙之戰。
典故[編輯]
成語「背水一戰」由此而來。
參考資料[編輯]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史記·傅靳蒯成列傳》張鳳嶺譯註,本篇是秦楚之際隨從漢高祖劉邦起事的三位近衛侍從官員傅寬、靳歙和周緤的合傳。
傳中主要記述了傅、靳、周三人隨從劉邦征戰及升遷的過程
^陳餘誇大人數。
「井陘」兩邊石壁峭狹,車不能方軌,騎不能並行,險厭難行如此狹窄的地方,這種地形無法支撐十萬規模兵力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井陘之戰&oldid=70383075」
分類:楚漢戰爭戰役河北歷次戰爭與戰役前205年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Español日本語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韓信的背水一戰之計,為何後世很難效仿? - 古代戰役
韓信的背水一戰之計,為何後世很難效仿?介紹:秦末楚漢爭霸時,韓信是幫助劉邦戰勝項羽的頭號功臣,他用兵如神,逼得項羽引劍自刎於烏江,為劉邦的大 ...
- 2韓信背水一戰的傳説_百度百科
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 ...
- 3如何從兵法解讀,韓信破趙的背水一戰,這是不是一種僥倖?
韓信和拿破崙並未將所有兵力放在水邊。 伏兵才是關鍵一招。 此所謂「守正出奇」,水邊的正兵,背後埋伏的奇兵。 背水一戰, ...
- 4韓信:背水一戰的故事 - 每日頭條
在我國的成語中,「背水一戰」比較有名,它指的是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 5歷史上為什麼韓信背水一戰能成功? - 每日頭條
在楚漢之爭中,有一個成語叫「背水一戰」。很多人都認為韓信背水列陣、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仔細分析,這恐怕是千古誤解。這哪裡是背水一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