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一節頸椎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寰椎(Atlas),取自希臘神話中背負著地球的泰坦巨神阿特拉斯。

馬的第一個頸椎 ... 第三至第六頸椎之一般特徵描述如下。

第一、第二及第 ... 頸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頸椎人類頸椎的位置(紅色部分)。

其由7塊骨頭組成,從上到下為C1(寰椎)、C2(樞椎)、C3、C4、C5、C6、C7(隆椎)。

人類頸椎標識字符拉丁文VertebraecervicalesMeSHD002574TA98A02.2.02.001TA21031FMAFMA:9915格雷氏p.97《骨骼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termsofbone)》[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頸椎(cervicalvertebrae)是脊椎的第一節。

人類的頸椎位於頸部區域,一共有7塊頸椎骨。

第一節頸椎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寰椎(Atlas),取自希臘神話中背負著地球的泰坦巨神阿特拉斯。

馬的第一個頸椎與頭骨的交界是御馬者控制馬匹時施壓的地方。

目次 1一般特徵(C3~C6) 2特殊頸椎(C1,C2和C7) 3運動 4界標 5臨床表現 6頸椎損傷的康復 7頸椎病的預防 8附件圖片 9參見 10註釋 11參考文獻 12外部連接 一般特徵(C3~C6)[編輯] 按照慣例,頸椎以自上而下之順序被編為1~7號。

第三至第六頸椎之一般特徵描述如下。

第一、第二及第七頸椎為特殊,詳後。

椎體小,左右徑寬於前後徑。

前面和後面均平坦,等深;前者稍低於後者,且其下緣向下延伸,與下一椎體前上部交疊。

上面側向凹陷,有邊緣向一側突出。

下面從前向後凹,從一端凸向另一端,有側向淺凹與下一椎體承接。

椎弓根斜向後,上下緣間中途附於椎體,因此上一椎骨之椎切跡與下一椎體等深,但更為狹窄。

椎弓板自上而下變窄薄;椎孔大,呈三角形。

棘突短而分叉,分支通常長短不一。

上下關節突在一側或雙側融合成關節柱,為從椎弓間連結側向發出之骨柱。

關節面平坦,呈卵形: 上面朝後上方,稍向內。

下面朝前下方,稍向外。

橫突各自被橫突孔穿透,上6個頸椎之橫突孔提供椎動脈、椎靜脈和交感神經之通道。

每個突起分前後部,兩部借一骨塊連接,該骨塊上方有一深溝以為脊神經之通道。

前部與胸內肋骨同源,故又稱肋突或肋原。

自椎體一側發出,在孔前方指向外側,止於前結節。

後部為真橫突,自孔後方之椎弓發出,指向前外側,止於一平坦結節,即後結節。

特殊頸椎(C1,C2和C7)[編輯] C1或稱寰椎(Atlas):最高,與C2一起構成連結頭骨與脊椎間關節。

它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椎體,因為它的椎體已經和下一椎骨融合了。

C2或稱樞椎(Axis):構成C1旋轉時之樞軸,此椎骨最易區分特徵為一強大齒突,自椎體上面垂直發出。

椎體前深於後,且向前下延伸以與C3相接。

C7或稱隆椎(vertebraprominens):特徵為棘突極長,故稱隆椎。

在一些學科中,第7頸椎常與叫頸肋的異常肋相關。

這些肋通常小,但偶爾也會壓迫血管(如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造成缺血性肌肉疼痛,麻木,刺感和上肢無力。

運動[編輯] 點頭的動作主要通過枕骨和寰椎之間的關節,即寰枕關節的屈伸發生。

然而,頸椎活動性較大,這一動作部分由於脊柱自身的屈伸。

搖頭或左右旋轉頭部的動作幾乎全部發生於寰椎和樞椎之間的關節,寰樞關節。

脊柱的小幅度旋轉亦有一定貢獻。

界標[編輯] 鼻根和硬齶對應C1。

牙(閉口時)對應C2。

下頜骨和舌骨對應C3。

甲狀軟骨對應C4~C5。

環狀軟骨對應C6~C7。

臨床表現[編輯] 第二頸椎處受傷常見,但神經性損傷罕見。

然而,若出現,即可致死或深度殘疾,包括上肢、下肢和膈的癱瘓,後者可致呼吸衰竭。

常見損傷方式為齒狀突骨折和絞刑骨折,兩者常用頸托和暈輪固定。

頸椎損傷的康復[編輯] 頸椎損傷術後,如果是自行融合,則需數周至數月骨質癒合牢固,因此頸部常需制動一段時間,要戴頸托並限制提取重物等。

術後當天一般即可行走和進食,頸前路手術後數周內常有吞咽固體食物困難或聲音嘶啞,屬正常現象。

醫生可能會鼓勵儘快下地行走。

頸椎病的預防[編輯] 頸椎病需要日常的預防,如選擇適當的睡眠用品,注意日常的頸部姿勢,做適量的運動,或者是做專門針對頸椎的一些按摩、體操。

同時,需要保持身體的營養均衡。

特別是有頸椎病史、長坐辦公室、職業駕車人士以及學生這類容易得頸椎病的人群,更應該加強注意。

附件圖片[編輯] 頸椎的位置,以紅色標示 頸脊柱 第一頸椎,或曰寰椎 Secondcervicalvertebra,orepistropheus,fromabove. Secondcervicalvertebra,epistropheus,oraxis,fromtheside. Seventhcervicalvertebra. 脊柱 Posterioratlantoöccipitalmembraneandatlantoaxialligament. Mediansagittalsectionthroughtheoccipitalboneandfirstthreecervicalvertebræ. Sectionoftheneckataboutthelevelofthesixthcervicalvertebra. 參見[編輯] 人體骨骼列表 解剖學(Anatomy)-骨頭-Cervicalvertebrae(頸椎)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SurgicalTreatmentOptions-YourOrthopaedicConnection-AAOS#Rehabilitation 註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本條目包含來自屬於公共領域版本的《格雷氏解剖學》之內容,而其中有些資訊可能已經過時。

外部連接[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頸椎 Diagr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kenyon.edu CervicalSpineAnatomy MnemonicforLandmarks Cervicalvertebraquiz Template:Bonesoftorso Template:spinalnerves(英語:Template:spinalnerves) 閱論編人體骨骼中軸骨顱骨腦顱骨 枕骨 頂骨 額骨 顳骨 蝶骨 篩骨 顏面骨(英語:Facialskeleton) 顴骨 鼻骨 淚骨 犁骨 下鼻甲 腭骨 上頜骨 下頜骨 聽小骨 錘骨 砧骨 鐙骨 舌骨 脊椎 椎骨 頸椎 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胸腔 肋骨 胸骨 附肢骨上肢胸帶 鎖骨 肩胛骨 上臂 肱骨 前臂 尺骨 橈骨 腕骨 手舟骨 月骨 三角骨(英語:triquetral) 豌豆骨 大多角骨(英語:Trapezium) 小多角骨 頭狀骨 鉤骨 掌骨 第一掌骨(英語:Firstmetacarpalbone) 第二掌骨(英語:Secondmetacarpalbone) 第三掌骨(英語:Thirdmetacarpalbone) 第四掌骨(英語:Fourthmetacarpalbone) 第五掌骨(英語:Fifthmetacarpalbone) 指骨 基節骨 中節骨 末節骨 下肢骨盆 髖骨 髂骨 坐骨 恥骨 大腿 股骨 髕骨 小腿 脛骨 腓骨 跗骨 距骨 跟骨(英語:Calcaneus) 足舟骨(英語:Navicularbone) 骰骨(英語:Cuboidbone) 楔狀骨 蹠骨 第一蹠骨(英語:Firstmetatarsalbone) 第二蹠骨(英語:Secondmetatarsalbone) 第三蹠骨(英語:Thirdmetatarsalbone) 第四蹠骨(英語:Fourthmetatarsalbone) 第五蹠骨(英語:Fifthmetatarsalbone) 趾骨 基節骨 中節骨 末節骨 人體骨骼列表 腦顱 顏面 軀幹 上肢 骨盆 下肢 閱論編骨骼和軟骨索引描述 解剖 骨骼 頭顱 顏面 腦顱 複合結構 孔洞(英語:Template:Foraminaofskull) 上肢 軀幹 骨盆 下肢 生理(英語:Template:Boneandcartilagephysiology) 發育(英語:Template:Developmentofbone) 細胞 疾病 先天 腫瘤 創傷(英語:Template:Trauma) 骨折(英語:Template:Fractures) 其他 症狀 齊名(英語:Template:Orthopedicexamination) 治療 處置(英語:Template:Bone,cartilage,andjointprocedures) 藥物 手術 規範控制 NDL:00113391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颈椎&oldid=73806917」 分類:​解剖學骨骼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BrezhonegBosanskiCatalàČeštinaЧӑвашла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Hausa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LietuviųМакедонски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