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分析療法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療法是美國學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創立於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是一種研究人們思想、感情及行為的心理學 ...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溝通分析療法/8539382 複製 複製成功 溝通分析療法 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簡稱TA)療法是美國學者艾瑞克·伯恩(EricBerne)創立於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是一種研究人們思想、感情及行為的心理學理論,它簡明易懂又深奧微妙。

是當代影響深遠的一套理論體系,其中涵蓋了精神治療、教育、組織與社會文化分析、社會精神病治療。

中文名 溝通分析療法 外文名 TransactionalAnalysis 簡    稱 TA 創立者 美國學者艾瑞克·伯恩 創立時間 60年代 目錄 1 治療目標 2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3 治療關係 4 治療歷程 ▪ 結構及契約 ▪ 進行分析 ▪ 重新設定與行動 5 諮商技術 6 人們互動時運用的三種自我狀態 ▪ 兒童自我狀態 ▪ 父母自我狀態 ▪ 成人自我狀態 溝通分析療法治療目標 編輯 溝通分析的基本目標在於幫助當事人對於現在的行為與生活方向重新做決定。

個體學會了在生活裏除了無用語宿命的方式外,還有許多其它的選擇。

治療的本質就在於,以察覺的、自發的及親密的自主性生活型態,去取代受到遊戲與自我挫敗的生活腳本所支配的生活型態。

在參考書目中,説到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功者、一種是失敗者。

但在這裏並非將人很清楚的劃分為兩種類型,它説:每個人都有機會當成功者,當然也有可能當個失敗者。

而在這裏所指的失敗者就是在生活上受到自我挫敗並且受到其支配的人,總是想着自己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自己是個失敗者。

在這時候這樣的一個人在這樣的定義下則稱為一個失敗者。

因此溝通分析治療法的治療目標即是將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加以改變,使個體學會「編寫自己的腳本」而不要被牽着鼻子走。

其它有關溝通分析之目標的看法還有很多,如: 充當催化劑,促使當事人開始努力改變 協助對方與父母友善的「分離」並獨立 協助對方突破根源於父母的訓諭於早年決定的一連串困境 教導對方在兒童、成人與父母三個自我狀態間自由切換 溝通分析療法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編輯 在溝通分析治療法中,並不會強調專家與病人的角色。

治療者會幫助當事人去發現過去不利的條件;而在這些條件下,使當事人作了一些決定而發展出與人相處的策略。

而這些策略當事人也許希望去重新思考。

大部分的溝通分析使用者都強調「平等關係」的重要性,因此,治療者的功能就在於運用他的專業知識,將當事人所訂的契約加以清晰化、明確化。

而治療者的工作是在幫助對方獲得行為改變時的工具。

治療者會去鼓勵和教導對方去依賴自己的「成人」,而非治療者的「成人」;幫助當事人作出更適合「現在」的決定,以對抗繼續生活在兒童時期的舊決定,併發掘自己內心的改變力量;「允許」當事人去發掘他們自己的力量。

溝通分析療法治療關係 編輯 溝通分析治療乃是基於雙方對於治療目標與歷程,是以一種成人對成人(adulttoadult)的協議為基礎。

在治療過程中,雙方均被界定達成目標的個別責任。

強調明確的契約是溝通分析對諮商與心理治療的主要貢獻。

如果沒有契約的話,就很容易在治療過程中毫無目的的漫遊。

溝通分析的契約式治療法的基礎是,期望當事人專注在目標上並對其承諾,強調責任的分派以及提出個人各有所司的觀念。

溝通分析療法治療歷程 編輯 溝通分析療法結構及契約 強調明確的契約是溝通分析對諮商和治療的主要貢獻。

以一種成人對成人(AdulttoAdult)的共識基礎所訂立的一種「同盟」關係,契約中有明確的目標及達成的標準,意味着當事人在治療中必需負起的責任及主動性。

溝通分析療法進行分析 1.結構分析 即人格結構分析,以PAC為基本架構的人格理論系統 (1)P-A-C與ego-gram: 瞭解自己的自我狀態(EgoState)及不同狀態間能量的分佈及之間的流動。

(2)Contamination&Exclusion: 去找出是否有不太健康的自我狀態,並察覺其對目前生活及行為的影響。

2.溝通分析 即有關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的分析。

(1)溝通的類型 互補型溝通(complementarytransactions) 交叉型溝通(crossedtransactions) 曖昧型溝通(ulteriortransactions) 牛眼型溝通(boweyestransactions) 協助當事人找出使其發生困擾的溝通類型,並發展出有效、適應的溝通類型。

(2)時間的結構 退縮儀式消遣活動遊戲親密感 從時間的向度上來分析當事人一生所花費時間的分佈情形,讓其對自己的生命型態有所察覺。

3.遊戲分析 分析人與人互動過程中,透過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所玩的一種心理遊戲。

遊戲的特性有「操縱性」、「重複性」及「漠視性」。

(1)遊戲公式 C+G=R→S→X→P.O. (餌+鈎=反應→反轉→混亂→結局) 去協助當事人檢視行為模式中,是否有遊戲的型態出現,這樣的遊戲對其是否造成不良的影響。

(2)戲劇三角 檢視當事在困擾中所在的角色及位置,其角色形成的原因,之間的互動情形。

(3)遊戲類型與程度 從上述的分析中找出形成困擾的遊戲類型及其在現實生活中影響的程度。

4.腳本分析 分析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及歷史,去了解他對未來的計劃及現在的行為所作的設定。

腳本的種類有以下四種: 文化腳本:屬於同一文化下所共有的。

次文化腳本:在特殊團體中所形成的,如聯考族、追星族……等。

家庭腳本:為當事人所屬家庭所發展出的特殊腳本。

個人腳本:為當事人自己所獨有的生命腳本。

溝通分析療法重新設定與行動 溝通分析基於一個假設「我們以過去的前提為基礎而作現在的決定」讓當事人瞭解自己在困擾中的責任及主動性,並重新以成人(A)檢視作決定的基礎,重新設定所作的決定,併為這樣的決定付出行為上的努力。

溝通分析療法諮商技術 編輯 一、強化鬆散的自我邊緣 溝通分析中,正常的自我狀態是「父母」「成人」「兒童」三部份之界限要相當明確,亦即個人能夠很直接、不拖泥帶水的從一個自我轉換到另一個自我,然而如果自我狀態太鬆散、不夠明確,則個人就會產生不適應的行為。

此種強化鬆散的自我邊緣的處理方法是,教導當事人自我狀態的理論,瞭解「父母」「成人」「兒童」三種自我狀態的涵意,熟悉這三者彼此間交互的功能。

當事人能夠運用上述的知識來處理自己的行為時,則自然可以強化自我的邊緣。

二、去污染 所謂「污染」是指:自我狀態間有互相重疊或干擾的現象,它是個人產生問題或不適當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偏見」是父母自我狀態污染成人自我狀態的結果,「妄想」則是兒童自我狀態污染成人自我狀態。

因此,「去污染」(decontamination)的主要策略是,讓當事人瞭解到自己受污染的狀況,並指出何者在污染、如何污染,以達到去污染的效果。

換言之,噹噹事人的反應、感覺或對事物的看法有偏差、曲解或混淆時,諮商員要實時指出他的成人受到何者的污染,並藉認知的剖析,修正當事人的現有狀態,以重建當事人及諧和流暢的自我狀態。

三、再傾泄 溝通分析中理論中,「傾泄」是指個人的一個自我能很穩健且直接的轉換到另一個自我。

唯當自我狀態發生「排斥」時,只剩一個或兩個自我狀態在做行為反應,那麼當事人將無法隨着環境的變異而去傾泄自我,則產生不適應的行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再傾泄」(recatharsis)是指,將當事人所排斥的另一個或另兩個自我狀態激發出來,使當事人的行為反應,能因環境的狀況與需要,隨時傾泄或呈現更適宜的自我狀態。

四、澄清 「澄清」(clarifucation)是指,諮商員將當事人所説的或想説的相關訊息串連起來,或把當事人內隱而未顯;且未能明白表達的想法與感覺説出來。

因此成清的目的,在使當事人對於未來將發生的事情及發生事情的原因,能有深切的洞察與瞭解,以便在諮商後,當事人可以很自主、自然的回到現實生活中,以適應的方法去處理日常事物並與人溝通。

五、重新定向 所謂「重新定向」(reorientation)是指,透過諮商員的指導及教導,使當事人捨棄不良的行為方式,將其行為反應或生活計劃導向更合理、何乎現實的方向或目標。

六、其它技術 如藉用完形諮商法的空椅技巧(emptychair)及借用自團體諮商常用的角色扮演(roleplaying)等。

溝通分析療法人們互動時運用的三種自我狀態 編輯 溝通分析療法兒童自我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當我們處於兒童自我狀態時,我們的行為表現像個孩子,不僅僅體現在行為上;我們思考、感受、看、聽及反應都像個幾歲的孩子。

自我狀態是一種充分體驗到的存在狀態,不僅是一個角色而己。

當兒童狀態表現為愛憎強烈、衝動、天真自然、喜歡遊樂,這叫做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如果這種狀態表現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富於想象力和創造力,那它可以被稱作“小教授型”兒童自我狀態;如果這種狀態充滿恐懼、罪惡感、羞恥感,那麼它可以被稱作“順應型”兒童自我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包含所有的感受:恐懼、愛、生氣、快樂、悲傷、羞愧等等。

兒童自我狀態經常被人們指責為麻煩的來源,因為伴隨着成長過程,兒童自我狀態的自我中心、情緒化、強烈的判逆也隨之產生。

溝通分析療法父母自我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就像一台錄音機,它是生活中預先記錄、預先判斷或偏見規則的收集者。

當人處於父母自我狀態時,他的思考、感受及行為方式像他的父母或撫養他長大的某些人。

父母自我狀態做決定,不需要理由,如何對情境作反應,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人們該如何生活等問題。

父母自我狀態或是贊成或是反對,或是控制或是支持。

如果父母自我是批判的,它被稱為批判型父母自我狀態;如果父母自我是支持的,它被稱為養育型父母自我狀態。

溝通分析療法成人自我狀態 成人自我狀態:處於成人自我狀態時,人就像一台人腦計算機,它根據邏輯程序處理收集和存儲的數據並加以應用,從而做出決策。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1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lgyork (2016-01-20) 1 治療目標 2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3 治療關係 4 治療歷程 4.1 結構及契約 4.2 進行分析 4.3 重新設定與行動 5 諮商技術 6 人們互動時運用的三種自我狀態 6.1 兒童自我狀態 6.2 父母自我狀態 6.3 成人自我狀態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