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樹蛙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天的夜晚常常可以在自然谷披薩窯平台的水池上看到黃色的卵泡。

每次觀察卵泡時,就會覺得媽媽的智慧很重要。

聰明的雌蛙會將卵泡打在水池正上方的枝條,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谷之聲粉絲團 中文 | EN 認識自然谷 緣起與組織架構 資訊公開 活動資訊 自然谷之星 山中記事 Menu 認識自然谷 緣起與組織架構 資訊公開 活動資訊 自然谷之星 山中記事 Search Close 捐款支持 中文 | EN | 日本語 捐款支持 Search Close 布氏樹蛙 作者謝伯鴻 日期2020.05.14 中文名 布氏樹蛙 別名 白頷樹蛙 科名 樹蛙科 學名 Polypedatesbraueri 分佈 廣泛分布於全島一千公尺以下的果園及雜木林裡。

生態 主要在春天至秋天繁殖,尤其喜歡在春雨及梅雨時節活動。

平時棲息在樹上,繁殖期時則會聚集在水邊附近的植物體上或者地面遮蔽物下鳴叫。

特徵 中型蛙,雄蛙5-6公分;雌蛙6-7公分。

皮膚光滑,褐色至深褐色,身上有4-6條縱帶,並夾雜斑點。

顳褶橘紅色,從吻端經眼鼻線及顳褶下方有一條黑線。

腹部白色,有圓形顆粒紋。

指具吸盤、股內側有黑色網紋。

單鳴囊。

蝌蚪期吻部尖端有白點。

補充 - 夏天晚上,行走在自然谷伸手不見五指的水池邊或探查果園的蓄水池,常常會聽到「達、達達」的敲擊聲……越來越近……。

嘿!我現在要講的可不是山野鬼故事,而是本週的自然谷之星的介紹。

這聲音不是鬼魅的低語,而是夏夜小精靈「布氏樹蛙」的求偶叫聲。

布氏樹蛙是普遍分佈於台灣淺山環境的蛙種,雖然平時居住樹上較難發現,不過在熱情奔放的夏天,牠們會聚集在水池邊的植物上面或是有遮蔽物的地上勤奮高歌,以爭取雌蛙的青睞。

夜間池邊達達的敲桌聲,伴著面天樹蛙「滴滴滴」哨音和拉都希氏赤蛙、貢德氏赤蛙、黑眶蟾蜍……等蛙族們的鳴唱,交織出一曲自然的交響樂。

在林間停下腳步靜靜聆聽,伴著微溼的林間涼風,這可是夏天特別限定的享受呢!相較於人類的享受,對布氏樹蛙來說可沒有那麼悠閒,在雄多雌少的狀況下,此時每個水池及溪溝都是一級戰區,往往在雌蛙現蹤時,雄蛙都要蜂踴而上,你推我擠地想辦法搶到交配最佳位置。

好在牠們可以接受一妻多夫的現象。

在產卵時,雌蛙會找個緊臨水域的枝條一邊排出卵子及黏液,一邊用後腳努力地踢,為的是將空氣及雄蛙或雄蛙「們」的精子打入黏液形成卵泡。

夏天的夜晚常常可以在自然谷披薩窯平台的水池上看到黃色的卵泡。

每次觀察卵泡時,就會覺得媽媽的智慧很重要。

聰明的雌蛙會將卵泡打在水池正上方的枝條,在下雨或是小蝌蚪溶解卵泡時,就可以順勢的落入水中生活,但是也常常觀察到有些卵泡的正下方竟是平坦的泥土地,令人不禁為卵泡中小蝌蚪們擔憂。

小小蓄水池一角就有三隻樹蛙,可見交配競爭多激烈了。

攝影/謝伯鴻尾巴還沒完全消失的布氏樹蛙小蛙,布氏樹蛙能否存活,母蛙產卵的位置是關鍵,此外卵泡若被蠅類產卵也會大大降低卵的孵化率。

攝影/謝伯鴻 布氏樹蛙還有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白頜樹蛙」。

顧面思義,牠的下巴是白色的。

我們可以用牠磚紅色的顳褶及褐色帶縱斑紋的體色去辨識牠,另外還有一個有趣辨認特徵就是:布氏樹蛙戴了一付黑色鏡架的無框眼鏡並且穿著騷包的黑色網襪。

每次蛙類課程放出牠穿網襪的照片時總是會引起學生大笑,因為這個特徵實在太有意思了。

黑色的無框鏡架,身上的縱紋是布氏樹蛙辨認的特徵,雖然照片不夠明顯,但依稀可以看到後腿上的黑色網襪。

攝影/謝伯鴻 隨著國際間貿易交通發達,有許多海外偷渡客乘坐人類的交通工具進到台灣,這些偷渡客進到台灣後,若大量繁殖並且對台灣的生態造成危害,便會被我們稱為「外來入侵種」,而斑腿樹蛙便是蛙界中最有名的入侵種之一。

斑腿樹蛙於2006年被發現,一開始牠們在中部現蹤,隨著植栽的運送逐漸向北擴散。

牠的外型、食性及生活環境與原生種的布氏樹蛙幾乎相同,其倚仗較強的繁殖力,入侵布氏樹蛙的生活環境,與原生種的布氏爭奪地盤,並捕食其它較小型的原生種蛙類,因而嚴重影響原生種生物的生存。

現在台灣的中部及北部幾乎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跡。

為了抑制這個外來客的擴張,每年專家學者都會帶著志工到各個棲地進行斑腿樹蛙監測及捕捉。

雖說兩種蛙類長得很像,但部分特徵有差異,除了斑腿樹蛙「嗄嗄嗄」連續叫聲與布氏「達達達」敲桌聲有所不同;外型上斑腿樹蛙背部的「X」或「又」型紋路,也與布氏樹蛙的縱向條紋不一樣;此外斑腿樹蛙的後腿內側比較像是黑底白點,而布氏樹蛙的後腿內側則是白底黑網。

雖然我們可以利用上述的特徵分辨兩者,但還是有不少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型態,因此如果想要協助移除外來入侵種斑腿樹蛙,建議還是有經驗專家帶領以免誤殺。

雖然不建議自行移除,但如果你在野外發現疑似種,歡迎向林務局或是臉書「外來種斑腿樹蛙監測社團」通報,一起為台灣的環境盡一份力。

布氏樹蛙是個可愛帥氣的生物,然而牠的生存有賴大家共同協助控制外來種的數量。

攝影/謝伯鴻 小知識 兩棲類的過渡性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來自海洋,經過漫長的演化歷程,動物才慢慢地在陸地現蹤,然而從水裡改至陸地上生活要克服的問題可不少。

而兩棲類生物便是這個演化的過渡型態。

在演化上第一個要克服的就是介質的不同:兩棲類在生活史上,幼時在水中生活以鰓呼吸,而成體則改到陸地生活,以肺、皮膚及口腔內膜進行氣體交換。

在陸地上的生物為了避免體內水份散失而長出角質及鱗片等構造,這個部份是兩棲生物較缺乏的地方:牠們的皮膚只有一兩層輕微的角質化,因此牠們必須在有水的環境生存並且要想辦法保持皮膚溼潤。

此外兩棲類動物為了在沒有浮力的陸地方行走,也演化出了五趾型附肢。

因應不同的聲音傳播介質,牠們也演化鼓膜、聽小骨等聽覺器官。

贊助 參考資料 網站 蛙蛙世界學習網-布氏樹蛙 網站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布氏樹蛙 網站 台灣生命大百科-布氏樹蛙 網站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斑腿樹蛙 網站 環境資訊中心-斑腿樹蛙相關報導 書籍台灣賞蛙記。

潘智敏著。

遠流文化。

書籍賞蛙呱呱叫。

楊懿如文、李鵬翔攝影。

聯經出版公司。

相關文章 動物 石牆蝶 2022-09-30 溪水邊出現了大量的蝴蝶,各式各樣的吸取水分,這時我在角落發現的石牆蝶的出沒,平... 動物 翠翼鳩 2022-08-31 檢視自然谷的紅外線生態影像是一件有趣的工作,但要有被大量鼬獾影片洗禮的心理準備... 動物 台灣野兔 2022-08-15 「欸!你看,有動物進洞了?」「真的!是野兔耶!」每次看到自然谷生態影片時,... 兩棲爬蟲 面天樹蛙 2022-06-13 嗶嗶嗶嗶嗶嗶嗶~~~~短促而連續的聲音,喜歡自然觀察的人都知道,這是夏夜賞螢時... 兩棲爬蟲 大頭蛇 2021-10-14 大部份的人都怕蛇,往往僅見蛇影就退離三尺之外。

而與人不期而遇的蛇類通常不會有什... 兩棲爬蟲 鉤盲蛇 2021-02-26 野生動物觀察中,除了較難遇見的哺乳類動物外,其他如節肢動物、爬行動物、鳥類……... 30746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五和街256號 | [email protected] | 電話:03-593-6619 | 傳真:02-2933-2120 2022©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