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路謠言之危機管理策略研究 消費者行為與企業策略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然而,有效的網路謠言危機管理策略,除了企業組織應具有完善的事前預防與準備工作外,還必須在面臨謠言攻擊時能選擇有效正確的管道、發表適當的訊息和可信的發言人來與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8.166.176.73)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600:04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楊達妮研究生(外文):Ta-Ni,Yang論文名稱:企業網路謠言之危機管理策略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策略觀點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fthecrisismanagementstrategyoncorporateinternetrumors:consumerbehviorandcorporatestrategyperspectives指導教授:祝鳳岡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系所名稱:廣告學系學門:傳播學門學類:廣告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3畢業學年度:91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86中文關鍵詞:企業、網路謠言、危機管理相關次數:
被引用:34點閱:1116評分:下載:367書目收藏:10
摘要網路謠言無論是中外都無可倖免,其造成民眾心理上的惶恐以及事後帶給企業負面的影響,有時比起企業本身管理不當、投資錯誤等人為疏失更具有殺傷力;在充斥愈來愈多對企業不利的網路謠言情況下,企業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危機管理策略是未來永續經營所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研究從危機傳播對象-「消費者」的角度切入,以網路問卷調查並分析消費者對於網路謠言相關的態度與行為;再以危機管理的觀念訪談受害企業處理網路謠言的情形,探討企業發展危機管理策略的過程與作法;最後將兩者結果進行相互比較,找出制定有效網路謠言危機管理策略的重要因素,依據Nunamaker(1989)等學者的「三階段危機管理途徑」,提出企業網路謠言在危機預防、處理和恢復階段上策略性的建議。
網路謠言的危機管理必須是持續不斷的,企業必須至少有一人能掌握每日危機管理過程的需求;本研究建議企業內部應有專責處理危機事件的常設單位或部門並將資訊人員納入該小組,有專門人員定期搜尋監看網路上與公司相關討論或訊息。
然而,有效的網路謠言危機管理策略,除了企業組織應具有完善的事前預防與準備工作外,還必須在面臨謠言攻擊時能選擇有效正確的管道、發表適當的訊息和可信的發言人來與消費者持續進行溝通與澄清,以達到有效遏止並修復網路謠言危機對企業所造成有形與無形的損害。
AbstractTheaimofthisthesisistoprovidethesuggestionsof“three-stagescrisismanagement”forcompanies.Toachievethispurpose,withtheonlinequestionnaire,thisstudysurveyedconsumers’attitudesandbehaviorstowardInternetrumors,andtheresearcheralsointerviewed2companieswhowereattackedbyInternetrumors.SincethecrisismanagementonInternetrumorsisacontinualwork,theresearchersuggeststhateverycompanyshouldhaveadepartmenttodealwiththecrisis,monitoringtheprocessofresolvingcrisesandcollectingrelatedinformationaswellasdiscussionsonthenet.However,aneffectivecrisismanagementstrategyofInternetrumorsincludesnotonlypreventionandpreparationbeforethecrisis,butalsochoosingtherightmediumsendingpropermessages,usingacrediblespokesmantocommunicatewithconsumers.Withalltheseefforts,companiesmaystopInternetrumorsandrepairthedamage.
目錄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研究背景3第三節研究問題與研究價值5第四節研究目的6第五節研究流程7第二章相關文獻探討8第一節謠言之探討8第二節網路特性與謠言傳播16第三節網路謠言的影響21第四節企業危機管理之探討26第五節網路謠言危機管理之探討38第三章研究方法47第一節研究架構48第二節個案研究49第三節問卷設計與題項擬定54第四節資料蒐集61第五節問卷執行回收64第六節回收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方法65第四章資料分析67第一節描述性分析68第二節影響接觸網路謠言的相關分析83第三節網路謠言對大眾影響的相關分析89第四節有效查證、澄清網路謠言的相關分析94第五章個案探討97第一節大黑松小倆口牛軋糖有蟑螂97第二節深度訪談資料(大黑松小倆口)106第三節統一御便當含有高量防腐劑111第四節深度訪談資料(統一超商)114第五節小結118第六章結論126第一節研究發現與討論126第二節研究建議139第三節研究限制148參考書目150附件一前測調查問卷160附件二正式調查問卷162附件三編碼表168附件四企業訪談問卷178附件五網路謠言整理181表次表2-1-1謠言的類型10表2-4-1危機定義之整理27表2-5-1國內網路謠言網站39表2-5-2國外網路謠言網站40表2-5-3公關溝通四模式43表2-5-4危機溝通策略45表4-1-1人口變項之敘述統計表68表4-1-2接觸網路謠言的管道之敘述統計表71表4-1-3不同類型謠言/訊息內容的相信程度之敘述統計表72表4-1-4網路謠言/訊息態度之敘述統計表73表4-1-5網路謠言態度之因素分析表76表4-1-6網路謠言/態度之因素類別表76表4-1-7網路謠言行為之敘述統計表78表4-1-8網路謠言行為之因素分析表79表4-1-9網路謠言行為之因素類別表80表4-1-10有效查證管道之敘述統計表81表4-1-11有效廠商澄清管道之敘述統計表81表4-1-12有效澄清發言角色之敘述統計表82表4-2-1性別在網路謠言接觸頻率的差異分析表83表4-2-2年齡在網路謠言接觸頻率的差異分析表83表4-2-3學歷在網路謠言接觸頻率的差異分析表84表4-2-4居住地在網路謠言接觸頻率的差異分析表84表4-2-5接觸頻率與謠言相信程度、影響態度、回應行為之相關分析85表4-2-6性別在網路謠言接觸管道的相關分析表86表4-2-7性別在不同類型網路謠言相信程度的差異分析表87表4-2-8年齡、學歷、收入與不同類型網路謠言相信程度之相關分析表88表4-3-1性別在網路謠言態度的差異分析表89表4-3-2年齡、學歷、收入與網路謠言態度之相關分析表89表4-3-3網路謠言的相信程度與態度之相關分析表90表4-3-4性別在網路謠言回應行為的差異分析表91表4-3-5年齡、學歷、收入與網路謠言回應行為之相關分析表91表4-3-6網路謠言的相信程度與回應行為之相關分析表92表4-3-7網路謠言態度與回應行為之相關分析表93表4-4-1性別在查證網路謠言管道的相關分析表94表4-4-2性別在有效澄清網路謠言管道的相關分析表95表5-1-1網路謠言危機事件處理經過103表5-2-1大黑松小倆口危機處理策略108表5-4-1網路危機處理規範115表5-4-2網路謠言危機處理原則116表6-2-1檢視網路訊息的六項步驟142表6-2-2國內外著名的謠言查證網站143圖次圖1-5-1本研究之研究流程7圖2-4-1危機管理的範圍36圖3-1本研究架構圖48圖4-1變項分析架構圖67圖4-1-1接觸網路謠言的頻率71圖4-1-2大眾一般對網路謠言的相信程度74圖4-1-3自我求證網路謠言需要程度74圖4-1-4大眾希望被點名廠商澄清訊息的程度78圖5-1-1牛軋糖有蟑螂局部放大圖97圖5-2-1大黑松小倆口企業組織架構圖106圖5-4-1統一超商組織架構圖114圖6-2-1企業網路謠言之危機管理策略140
一、中文部分蔡美瑛編譯(1999),《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
霍士富編譯(1996),《危機管理與公共關係》,台北: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孫秀蕙著(1998),《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
蔡松齡著(1993),《公關趨勢》,台北:遠流。
施寄青譯(1987),《公關手冊》,台北:遠流。
王慧芬譯(1994),《國際公關實務》,台北:遠流。
林靜伶等著(1996),《公共關係》,台北:空大。
張在山著(1999),《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
湯濱譯(1991),《有效公共關係》,台北:五南。
陸炳文著(1998),《如意雙手-公關與危機處理七講》,台北:黎明。
陸炳文著(1997),《溝通勝手》,台北:平安文化。
紀華強著(1998),《雙向溝通做公關》,台北,華碩文化。
小林裕著(2000),《突破困境》,台北:財經傳訊。
袁世珮、邱天欣譯(2001),《關公想騎洛克馬,公關要靠新方法》,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
鄭若麟、邊芹譯(1992),《謠言》,台北:桂冠。
吳宜蓁、徐詠絮譯(1996),《危機管理診斷手冊》,台北:五南。
吳宜蓁著(2002),《危機傳播》,台北:五南。
東森新聞報-追追追特搜小組(2001),《網路謠言大搜捕》,台北:東森文化。
吳佩玲譯(2002),《危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林文益、鄭安鳳譯(2002),《危機管理與傳播》,台北:風雲論壇。
邱毅著(1999),《危機管理-二十一世紀新顯學》,台北:中華徵信所。
張淑茹譯(1999),《危機行銷》,台北:商周。
汪琪(1989),《中文電傳視訊服務內容研究》,台北:國立政大新聞所。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楊孝榮(1996),《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台北:三民。
黃俊英著(1999),《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華泰。
施美玲譯(1997),《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葛孌娥(1985),《食品事件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
私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統雄(1990),《雜誌編輯電腦化初期使用者的研究:以「熱訊」雜誌為個案》。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新福(1992),《危機管理之研究-從組織層面來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美如(1992),《企業高階主管之危機意識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
葉世雄(1993),《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
私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娟(1994),《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以麥當勞與長谷建設為例》。
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嘉鵑(1994),《危機情況下決策者之資訊使用與方案選擇:以股票投資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周蕙蘋(1995),《危機管理之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一帆(1997),《全球資訊網與傳播調查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怡芳(1998),《危機管理組織結構與溝通對服務品質影響之研究-以顧客抱怨處理為例》。
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興田(2000),《政府危機傳播之研究-以八掌溪事件為例》。
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恆芬(2000),《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台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惠晴(2001),《電子郵件使用者的轉寄行為研究》。
私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費翠(2001),《網路市場行家理論驗證與延伸-其網路資訊搜尋、口碑傳播、線上購物行為及個人特質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懿婷(2001),《從BBS站廣告版閱聽人的質性分析來看對廣告效果研究的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莉秋(2002),《散佈電子謠言郵件之影響因素研究-以電腦中介人際互動觀點》,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宜蓁,<企業議題管理業務初探-以公共事務部門為觀點的個案研究>,《廣告學研究》,第十期,民87年1月。
汪志堅、賴明政,<消費者對電子佈告欄所流傳產品瑕疵謠言之態度>,《廣告學研究》,第十六期,民90年1月。
孫秀蕙,<網路時代的企業公關-格魯尼模式的理論性重構>,《廣告學研究》,第十五期,民89年7月。
孫秀蕙,<網際網路與公共關係>,《廣告學研究》,第九期,民86年7月。
蔡樹培,<關係管理與溝通管理對危機管理之影響-以肇因於產品缺失之突發性危機為研究重點>,《民意研究季刊》,209期,1999年7月。
李素真,<媒體發言是需要學習的>,《公關雜誌》,42期,2001年2月。
鄭貞銘,<謠言的研究>,《自由青年》,59:6,1978年6月。
劉鳳珍,<小心,網路謠言上身>,《動腦》,月刊,288期,2000年4月。
方文昌、汪志堅,<使用者對電子佈告欄訊息來源可靠度之知覺>,《商業現代化學刊》,2000年。
汪志堅、駱少康,<以內容分析法探討網路謠言之研究>,《資訊、科技與社會學報》,2002年。
黃錦祥、梁維國,<網路新聞媒體可信度之構面與評價>,《第六屆資訊管理研究暨實務研討會》,2000年。
吳筱玫,<電子報對傳統新聞媒體的衝擊>,《網路通訊雜誌》,90期,1999年1月。
<危機管理不二法門>,《管理雜誌》,月刊,301期,1999年7月。
<網際網路散佈謠言的溫床>,《新聞鏡》,周刊,597期,民89年4月。
<危機管理理論及分析之概述>,《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七卷,第二十期。
<專訪馬里蘭大學教授古魯尼企業危機處理仰賴卓越公關>,《管理雜誌》,324期。
<危機溝通與風險管理>,《公關雜誌》,47期,2001年12月。
二、英文部分Allport,G.W.&Postman,L.J.(1947).ThePsychologyofRumor.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Bartlett,F.C.(1932).Remember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Bordia,P.&Rosnow,R.L.(1998).RumorreststopsontheinformationHighway,HumanCommunicationResearch.25(2):163-179.Bordia,DianeL.&Harvey,Kerric(1998).TheElectronicGrapevine:Rumor,Reputation,andReportingintheNewOn-LineEnvironment,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Publishers.CaroleMHoward(2000).Technologyandtabloids:Howthenewmediaworldischangingourjobs.PublicRelationsQuarterly.Vol.45,Issue1,8-13.Cecez-Kecmanovic,D.,Teleaven,L.,&Moddle,D.(2000).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challengesofknowledgesharing.AustralianJournalofCommunication.27(1):51-56.DiFonzo,N.&Bordia,P.(1994).ReiningInRumors,OrganizationalDynamics.23(1):47-63.DiFonzo,N.&Bordia,P.(1997).RumorandPrediction:MakingSenseintheStockMarket,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71(3):329-353.DiFonzo,N.&Bordia,P.(2000).HowtopPRprofessionalshandlehearsay:Corporaterumors,theireffects,andstrategiestomanagethem.PublicRelationsReview.26(2).Dixon,B.,G.Bouma&Atkinson,G.(1987).AHandbookofSocialScienceResearch.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Fearn-Bank,K.(1996).CrisisCommunications:ACasebookApproach.NY:LawrenceErlbaumAssociate.Festinger,L.(1957).Atheoryofcognitivedissonance,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Fink,Steven(1986).CrisisManagement:PlanningforInevitable.AmericanManagementAssociation.Freeman,L.(1998).DigitalfightsbackagainstHPrumorads.AdvertisingAge’sBusinessMarketing.83(4)2.Giffin,G.(1967).TheContributionofStudiesofSourceCredibilitytoaTheoryofInterpersonalTrustintheCommunicationProcess.PsychologicalBulletin.68(2),104-120.Gunther,A.,Y.H.Hong&Rodriguez,L.(1994).BalancingTrustinMediaandTrustinGovernmentDuringPoliticalChanginTaiwan.JournalismQuarterly.71(3),628-636.Grunig,J.E.&Hunt,T.(1984).ManagingPublicRelation.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Heath,R.L.(1994).ManagementofCorporateCommunication:FromInterpersonalContactstoExternalAffairs.Hillsdale,NJ:LaurenceErlbaumAssociation.Hermann,C.F.(1969).Internationalcrisisasasituationalvariable.inJ.N.Rosenau(Ed.),InternationalPoliticsandForeignPolicy:AReaderinResearchandTheory.NY:FreePress.KapfererJ.-N.(1984).LesCheminsdelapersuasion.Paris,Dunod,1984.Kiymaz,Halil(2001).Theeffectsofstockmarketrumorsonstockprices:evidencefromanemergingmarket,JournalofMulti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11:105-115.KnappR.(1944).APsychologyofRumor.PublicRelationsQuarterly.8(1),22-37.Llewellyn,JohnTodd(1996).Understandingurbanlegends:Apeculiarpublicrelationschallenge.PublicRelationsQuarterly.Rhinebeck;Winter1996-1997;Vol.41,Issue4,17-23.Linke,C.G.(1989).Crisis-DealingwiththeUnexpected.inBillCantor.ExpertsinAction-InsidePublicRelation.NY:Longman.Mowen,J.C.(1990).ConsumerBehavior.2ndMacmilliam.Meyers,G.&Holusha,J.(1988).Managingcrisis.London,Unwin.Milburn,ThomasW.(1972).TheManagementofCrisis,inCharlesF.Hermanned..InternationalCrisis:InsightfromBehavioralResearch.FreePress,259-277.Middleberg,D.(2001).WinningPRintheWiredWorld-PowerfulCommunicationsStrategiesfortheNoisyDigitalSpace.NewYork,NY:McGrawHills.Mowen,J.C.,Jolly,D.W.,m&Nickell,G.S.(1980).Factorsinfluencingconsumerresponsestoproductrecalls:Aregressionanalysisapproach.InK.Moore(Ed.),AdvancesinConsumerResearch.8,405-407.Arlington,VA:AssociationforConsumerResearch.Neil,B.(2000).CrisismanagementandtheInternet.IveyBusinessJournal.64(3),13-17.Ogan,C.(1993).ListserverCommunicationDuringtheGulfWar:WhatKindofMediumistheElectronicBulletinBroad,JournalofBroadcastingandElectronicMedia.37(2).PetersonW.&GistN.(1951).RumorandPublicOpinion.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57,159-167.Ray,S.J.(1999).StrategicCommunicationinCrisisManagement:ACasebookofBestPractice.London:TheInstituteofPublicRelations.Ronsow,R.L.(1988).Rumorascommunication:acontextualApproach,Journalofcommunication.38(1):12-34.Ronsow,R.L.&Esposito,J.L.(1988).FactorsInfluencingRumorSpreading:ReplicationandExtension,LanguageandCommunication:29-42.Ray,S.J.(1999).StrategicCommunicationinCrisisManagement:LessonsfromtheAirlineIndustry.Westport,CT:QuorumBooks.Rafaeli,S.(1998).Interactivity:FromNewMediatoCommunication,inR.P.Hawkins,J.M.Wiemann,andS.Pingree(eds).AdvancingCommunicationScience:MergingMassandInterpersonalProcess.Sage,110-134.Reese,S.D.,Shoemaker,P.J.,&Danielson,W.A.(1987).SocialCorrelatesofPublicAttitudeTowardNewCommunicationTechnology.JQ63:4:675-682,692.Robinson,JamesA.(1972).Crisis:AnAppraisalofConceptsAndTheories.inCharlesF.Hermanned..InternationalCrisis:InsightfromBehavioralResearch.FreePress,21-35.Rogers,E.M.&Rafaeli,S.(1985).Computersandcommunication.InB.D.Ruben(Ed.),InformationandBehavior(1)(pp.135-155).NewBrunswick,NJ:TransactionBooks.Shibutani,T.(1966).Improvisednews:Asociologicalstudyofrumor,NewYork:Bobbs-Merrill.Sproull,L.&Kiesler,S.(1991).Computers,Network,andWork.ScientificAmerican.Shrivasta,P.&Mitroff,I.I.(1987).Strategicmanagementofcorporatecrises.ColumbiaJournalofWorldBusiness.22(3).Steinfield,C.W.(1986).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inanorganizationsetting:Explainingtask-relatedandsocioemotionaluses.InM.L.Mclaughlin(Ed.),CommunicationYearbook.9:777-804.BeverlyHills,CA:Sage.Sturges,D.L.(1994).Communicatingthroughcrisis:Astrategyfororganizationalsurvival.ManagementCommunicationQuarterly.7(3),297-316.Walther,J.B.&Burgoon,J.K.(1992).RelationalCommunicationinComputer-MediatedInteraction,HumanCommunicationResearch.19(1):68-78.Walther,J.B.(1992).InterpersonalEffectsinComputer-MediatedInteraction:ARelationalPerspective.CommunicationResearch.19(1).WilliamCAdams(2000),Respondingtothemediaduringacrisis:It’swhatyousaywhenyousayit.PublicRelationsQuarterly.Rhinebeck,Vol.45,Issue1,26-29.Wilcox,D.L.,Ault,P.H.,Agee,W.K.,&Cameron,G.T.(2000).PublicRelations:StrategiesandTactics.NewYork,NY:Longman.Yin,R.K(1979).CasestudyResearch.BeverlyHills:sagePublication.三、網站部分*紅豆泥週報,http://www.richyli.com。
*蕃薯藤網路謠言專題,http://www.feature.yam.com/urbanlegends。
*行政院衛生署,http://food.doh.gov.tw。
*崴達健康網,http://www.wedar.com。
*「台灣網路十大亂象」;網路消費協會,http://www.net080.com.tw。
*「網路謠言排行榜」;東森新聞網-網路追追,http://www.ettoday.com./etrumor。
*「2001年蕃薯藤網路使用者調查」,http://value.yam.com/survey9/。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危機管理之研究:從組織層面來探討
2.
危機管理之研究
3.
網路市場行家理論驗證與延伸---其網路資訊搜尋、口碑傳播、線上購物行為及個人特質研究
4.
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台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
5.
全球資訊網與傳播調查研究--調適性電子問卷系統之設計與發展
6.
政府危機傳播之研究--以八掌溪事件為例
7.
政府危機傳播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SARS危機傳播為例
8.
散佈電子郵件謠言因素研究-以電腦中介人際互動觀點分析
9.
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以麥當勞與長谷建設的危機為例
10.
電子郵件使用者的轉寄行為研究
11.
SARS風險溝通-----以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為例
12.
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城鄉差異之研究
13.
企業高階主管危機意識之研究
14.
雜誌編輯電腦化初期電腦使用者的研究:以﹤熱訊﹥雜誌為個案
15.
網路合作學習中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方式對國小學童專題研究製作之影響
1.
吳筱玫,<電子報對傳統新聞媒體的衝擊>,《網路通訊雜誌》,90期,1999年1月。
2.
劉鳳珍,<小心,網路謠言上身>,《動腦》,月刊,288期,2000年4月。
3.
鄭貞銘,<謠言的研究>,《自由青年》,59:6,1978年6月。
4.
蔡樹培,<關係管理與溝通管理對危機管理之影響-以肇因於產品缺失之突發性危機為研究重點>,《民意研究季刊》,209期,1999年7月。
5.
孫秀蕙,<網路時代的企業公關-格魯尼模式的理論性重構>,《廣告學研究》,第十五期,民89年7月。
6.
汪志堅、賴明政,<消費者對電子佈告欄所流傳產品瑕疵謠言之態度>,《廣告學研究》,第十六期,民90年1月。
7.
吳宜蓁,<企業議題管理業務初探-以公共事務部門為觀點的個案研究>,《廣告學研究》,第十期,民87年1月。
1.
影響網路謠言傳播的因素及擴散模式-由電子郵件謠言的散播與企業闢謠作為談起
2.
網路謠言企業回應策略與消費者購買意願之研究
3.
探討不同網路謠言種類在傳遞過程中的影響—以網路使用者心理動機作為中介變數
4.
網路健康謠言之內容分析研究
5.
國中學生面對網路謠言的態度與回應行為初探—以Facebook謠言訊息為例
6.
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以麥當勞與長谷建設的危機為例
7.
散佈電子郵件謠言因素研究-以電腦中介人際互動觀點分析
8.
利用文字探勘技術辨別網路謠言之真偽
9.
網路閱聽人處置謠言電子郵件之研究--以知識青年為例
10.
政府運用社群媒體進行危機公關之研究
11.
網路謠言對於候選人形象與陣營策略的影響:以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陣營為例
12.
以內容分析法探討網路謠言及企業回應策略
13.
網路謠言對消費者行為影響之研究
14.
網路謠言的第三人效果研究─政治謠言vs.娛樂謠言
15.
企業動態危機管理之實證研究-以A公司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危機管理之理論與運作:政策制訂與個案模擬
﹝b﹞而危機處理只是管理的一部分,面對危 ... 危機發生之階段,按Fink之主張,如果此一階段遭到忽略,則「危機管理」就 ... 【三】總體策略─危機處理指導原則.
- 2企業網路謠言之危機管理策略研究 消費者行為與企業策略觀點
然而,有效的網路謠言危機管理策略,除了企業組織應具有完善的事前預防與準備工作外,還必須在面臨謠言攻擊時能選擇有效正確的管道、發表適當的訊息和可信的發言人來與 ...
- 3危機管理:引領新策略樣貌
- 4第二章危機管理理論探討 - 政治大學
此種危機管理策略以表. 明己方決心與承諾來化解危機。 20 Daniel Frei (ed.),International Crisis and Crisis Management(New Yo...
- 5危機管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危機處理是一種組織或企業對待危害組織、股東和 ... 沒有社會是對危機免疫的,在現實中,正確的危機管理策略、政策和實踐都需要經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