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独立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湾独立运动(台湾话:Tâi-oân to̍k-li̍p ūn-tōng),简称台独,是台湾独派的核心政治理想及国家认同,其主张解除1949年后才迁台的中华民国政府政权、质疑其治台正当 ... 台湾独立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台湾独立 基础福尔摩沙·福尔摩沙人·台湾民族主义·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主体性·台湾岛史正常化国家·去中国化台湾正名运动·台湾共和国 路线传统台独·华独·独台·台独左派 理论台湾主权未定论 ·台湾共识两个中国·两国论·宪法各表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中华民国第二共和·九六共识一边一国·四阶段论四要一没有·天然独 文件旧金山和约台湾自救运动宣言台独党纲 ·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 历史大肚王国·明郑台湾民主国 事件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谋议台湾独立案二二八事件·台湾白色恐怖关子岭会议·苏东启案泰源事件·刺蒋案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林宅血案·陈文成事件·郑南榕自焚事件·六四事件·独立台湾会案·刑法一百条野百合学运·中华民国国会改选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千岛湖事件·台湾海峡飞弹危机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华民国总统直选2008年台湾入联公民投票太阳花学运反高中课纲微调运动台湾国护照贴纸 政策戒急用忍·台湾省虚级化·公民投票法终止国统纲领·终止国统会·“台独”顽固分子清单 政党民主进步党·时代力量·台湾基进·社会民主党·绿党 组织台湾文化协会台湾再解放联盟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一边一国连线(台湾独立运动相关条目列表) 人物廖文奎·廖文毅·陈智雄·廖史豪·苏东启·史明·辜宽敏·彭明敏·陈隆志·蔡同荣·江炳兴·黄文雄·柯旗化·郑南榕·李登辉·吕秀莲·李镇源·金美龄·张灿鍙·许世楷·黄昭堂·罗福全·李应元·陈南天·蔡丁贵·林昶佐·林飞帆·詹益桦·台湾独立运动参与者 运动台湾意识论战228百万人手牵手护台湾 台湾主题首页查论编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汉字台独注音ㄊㄞˊㄉㄨˊ台罗Tâi-to̍k客罗Thòi-thu̍k 常用于台独组织使用活动场合的台湾旗1990年代中期设计的台湾共和国国旗908台湾国运动旗帜台字翠青旗 台湾独立运动(台湾话:Tâi-oânto̍k-li̍pūn-tōng),简称台独,是台湾独派的核心政治理想及国家认同,其主张解除1949年后才迁台的中华民国政府政权、质疑其治台正当性及制定新宪法并将国号“中华民国”更名为“台湾”等之称呼,建立属于全体台湾人的主权国家[1],与谋求两岸统一的“统派”相对。

实际上依照理论与目标的不同,还可细分为传统台独派及台独左派等流派;但与“华独”流派概念不同的是,华独主张“中华民国是台湾”,认为现时台澎金马自由地区已经“事实独立”,是主权独立国家,而台湾独立运动推动者不认同此观点。

目前,台湾独立运动面临著种种的政治现实与国际角力,外部除须与美国、日本两大国家建立互信的“美日台安保条约”[2],还须克服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力干涉与经济施压[3][4][5],而如何解决台湾内部在国家认同与意识形态上的多元与矛盾(统派、华独、自然独、维持现状派人士)也是另一项难题[6][7]。

台湾独立运动也透过台湾民族主义、台湾本土化运动[8]、台湾正名运动[9]、去中国化[10]、强调台湾主体性等方式表现。

目录 1起因与目的 2流派及主张 2.1法理建国 2.2修宪正名 3民调及支持率 4相关法律 4.1联合国会员国的公约 4.2美国与台湾相关的法律 4.3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主权与修宪、变更领土的条款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台独的依据 4.4.1宪法 4.4.2反分裂国家法 4.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5各方立场 5.1中华人民共和国 5.2美国 6历史 6.1各部落独立自主时期 6.2郑氏时期 6.3清治时期和台湾民主国 6.4日治时期 6.4.1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 6.5战后时期 6.5.1两蒋时期 6.5.2李登辉时期 6.5.3现今 7争议 7.1历史上的记载 7.1.1清朝 7.1.2中华民国时期 7.2战争与和平的争议 8相关页面索引 9参考文献 10学术研究与参考资料举隅 10.1中文 10.2英文 起因与目的[编辑] “中华民国”在国际现状上,只有14个邦交国,因此台独支持者希望能实现台湾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以“台湾”的身份参加国际组织,并且以台湾名义与他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由于当下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一个中国”政策,无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时建交,中华民国因联合国2758号决议退出联合国,大多数国家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中华民国的邦交国数量大幅减少,但台湾从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统治。

台独支持者认为台湾必须成为正常的独立国家,从而取得平等的国际地位。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在2021年4月29日向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台湾民众看到香港的反修例运动被镇压后,香港社会的管控日益收紧,让他们的台独立场更加坚定[11][12]。

流派及主张[编辑] 参见:台独派、独台、台湾共和国和台湾独立运动年表 图中旗帜上的红字为:民主自由的国家/人人平等的社会 台独专指认为台湾应该以“台湾国”、“台湾共和国”、“台湾民主共和国”或“福尔摩沙共和国”等类能彰显台湾意识作为国号的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将修改中华民国国号、《中华民国宪法》等行为称之为法理台独。

法理建国[编辑] 法理建国派主张台湾的主权未定,中华民国不拥有台湾岛与澎湖群岛的主权,而是台澎的代管政府。

[13]此派认为台湾没有从中国(包括中华民国政权所欲代表的国家——即国号为中华民国的中国)或任何国家分离独立的问题,只存在何时要行使自决权建国、成为主权独立状态的问题;诉求台湾以住民自决的方式建国,透过国际法法理被正式承认为主权国家。

建国程序分为三大步骤:中华民国宣布终止代管、台澎住民自决建国、代管事务之清算与整理。

[14] 此流派推动者主要为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连线,并于2019年6月30日成立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党。

修宪正名[编辑] 修宪正名派诉求“修宪、正名、独立”,亦即在宪法层面上与中国彻底脱钩,反对与中国在政治上合并。

他们获得民主进步党、时代力量、台湾基进[15]的部分人支持;虽然他们不否定现有的中华民国政权,但仅认定已经取得在台湾的事实独立,因为与历史挂勾而没有独立事件做依据,因此国际便不能参与,需要体制内进行改变,以明确形式(如公投)从中华民国中切割出去,达成法律上台湾独立(即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并申请加入联合国。

修宪正名的目的包括了: 解决台湾不被国际社会承认为国家的困境。

消除一个中国政策下的中国代表权的问题。

特别是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

国家认同。

许多台湾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因此中华民国的国号并不适切。

避免国名与PRC因混淆、辨识困难造成的不便。

放弃对“中国领土”(指通常意义上的大陆、香港、澳门及外蒙古、唐努乌梁海等地区)的宣称。

抵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武力)统一的威胁。

修宪正名可以解除中国国家分裂、内战的状态。

[16] 2010年前总统李登辉是该方案的支持者之一。

他指出,希望有能力的人出来制定台湾本身的宪法,终结“中华民国”并建立“台湾国”。

[17] 2014年台湾教授协会提出台湾宪法草案。

[18] 2020年,中国时报报导民进党在过去1年,部分深绿人士提出3件涉及台独的修宪案,分别是蔡易馀提出的“删除国家统一”案、“剔除西藏、蒙古为我国固有之疆域”案,及陈亭妃提出让“台湾”正式宪法文字的“国家正常化”案。

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指出,面对世界变局,两岸局势多变,不能有任何挑衅,对于涉及变更领土、国号等议题,民进党不会走极端。

显示即使是台独派系内,也对修宪风险较大的行为存在难以达成的共识[19]。

民调及支持率[编辑] 台独运动的游行车队 街头上“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标语 在1990年代修宪与总统直选后,支持台湾独立的比例缓步微升、且通常稳定地高于支持统一的比例,但均低于支持维持现状的比例。

民主进步党于2012年3月29日公布针对全国20岁以上具投票权公民所做的民意调查(依内政部2012年1月份人口统计资料,具95%信心水准,抽样误差约为±2.73%),结果显示:[20][21][22] 60%的受访者不接受两岸关系是“一国两区”的说法 62%的受访者认为一国两区的主张会矮化国家主权 67.3%的受访者不同意胡锦涛有关“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的说法 78%受访者认为台湾与中国大陆“不是”同一个国家 81.2%的受访者同意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的政策。

而在2013年10月30日TVBS公布的统独立场民调显示:[23] 应维持现状:64% 倾向独立:24% 倾向统一:7%; 若进一步询问民众,两岸关系只能有一种选择时, 希望台湾独立:71%(达历次调查新高) 倾向统一:18% 国外常使用民进党支持率来等同支持台独的数据,但支持民进党未必等于支持台独。

况且民进党因为政治、社会、经济、法理以及民意等诸多因素,以及党内部分人士的观念转变,加上为免刺激中国大陆,已较少积极宣传台独的主张,对此以“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来解释。

另一方面,七成至八成的人民支持广义维持现状。

民意调查本身常出现因样本母体的取样问题,造成在同一时期由不同立场的单位所进行之调查,呈现出结果相异的状况,亦即所谓“机构效应”(houseeffect)。

例如2006年: 2月10日马英九引用中国时报的民意调查结果: 维持现状:57% 独立:16% 统一:17% 2月16日自由时报所进行之民意调查:[24] 维持现状:38.2% 独立:35.4% 统一:11.8% 不知道:14.6% 但换作“只能从独立与统一两者间选择”时: 独立:49.3% 统一:26.1% 不知道:24.6% 即使是由具有官方色彩的机构所进行之调查,结果也会因当下的社会气氛及其他种种因素而可见不同程度的波动。

2007年8月,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的调查结果:[25] 支持尽快独立:10.3% 暂时维现状以后走向独立:16.5% 永远维持现状:17.9% 暂维现状以后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34.9% 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统一:12.2% 尽快统一:2.2% 其它/无意见/不知道/拒答:6.0%。

2010年12月,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所作的民意调查,高达87.3%的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维持现状(广义),同时有91.8%的民众在短期或长期均未表明倾向统一(广义):[26] 尽快宣布独立:6.4% 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独立:17.6% 永远维持现状:28.4% 维持现状,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34.2% 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统一:7.1% 尽快统一:1.2% 不知道/无意见:5.2%。

故一般而言,广义维持现状仍是台湾人民在解除戒严后基本且稳定的民意趋向。

基本上不管泛蓝(国民党与亲民党)或泛绿支持者(民进党与台联)的想法都趋于台湾(或中华民国)的前途(独立或统一与否)应交由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民决定(参见陈水扁的废统言论以及马英九的尊重人民的台独选项)。

根据2006年2月12日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国内民众对废除国统纲领之看法”民意调查显示: 51%受访者不主张台湾最后一定必须与中国统一 78%受访者认为台湾前途应该由台湾人民自行决定 “台湾前途应由台湾人民自行决定”的支持度至少接近八成;[27]但支持台湾前途由台湾人自决的人,很明显包括支持统一者和继续维持现状者,而他们支持统一的前提是经由台湾人民同意、并以两个国家或对等政治实体谈判的形式统一,而非只应中国大陆要求就必须统一或所谓一国两制的“投降式统一”。

持有此类看法的人士在极端中国民族主义人士眼中也被归类为“台独”支持者。

2014年12月,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公布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倾向台湾独立的比例达到23.9%,是1994年以来的新高纪录。

在此次调查中,民众认为先维持现状再决定的比例达到34.3%,支持永远维持现状的人占25.2%。

政大选研中心主任陈陆辉认为,支持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从2008年以来持续成长,代表马英九总统“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赢得人民的支持。

2016年5月16日,政大选研中心特聘研究员陈陆辉与杜克大学政治系教授牛铭实在《联合报》公布由政大选研中心与杜克大学共同执行的“台湾民意与国家安全”问卷调查历年结果。

先以“大陆攻台因素是否影响支持台独”区分为“铁杆台独”和“条件台独”。

发现在“铁杆台独”的民众中,有四成七认为即使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也不会攻打台湾;如果中国大陆攻打台湾,有七成认为美国会出兵帮助台湾,七成三认为大多数的台湾民众会抵抗。

至于“条件台独”者,有两成八认为即使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不会攻打台湾;如果中国大陆攻打台湾,有六成二认为美国会出兵援助,认为台湾民众会抵抗的有六成三;对于自身在开战后的选择,铁杆台独者中有两成六表示顺其自然、两成六表示要从军抵抗、一成四表示要出国逃避,也有接近两成二没有表示具体意见。

条件台独者中,有接近三成三表示顺其自然、两成三表示要出国或逃避,另有约两成没有表示具体意见。

至于那些不支持台独或不表态的民众,多数认为,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会攻打台湾,美国不会帮忙,台湾人民也不会英勇抵抗。

[28] 2020年7月,政治大学民调中心调查“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29]。

“尽快独立”占7.4% “偏向独立”占27.7%,为历年最高 “永远维持现状”占23.6% “维持现状再决定”的民众比例持续下降至28.7% “尽快统一”占0.7%创下新低 2021年10月,联合报年度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30] “尽快独立”占18% “维持现况再独立”占16% “永远维持现状”占51% “维持现状再统一”占6% “尽快统一”占4% “无意见”占3% 相关法律[编辑] 联合国会员国的公约[编辑] 世界人权宣言、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美国与台湾相关的法律[编辑] 《台湾关系法》(英语:TaiwanRelationsAct,缩写为TRA)1979年4月10日生效。

该法律目的是协助维持西太平洋之和平、安全与稳定,并授权继续维持美国人民与在台湾人民间之商业、文化及其他关系,以促进美国外交政策。

《台湾旅行法》(英语:TaiwanTravelAct)2018年3月16日生效。

该法案的目的是要求美台双方保持足够的高层官员交流。

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主权与修宪、变更领土的条款[编辑] 《中华民国宪法》之前身五五宪草所胪列之中国疆域,及于蒙藏,但并未包括台湾在内。

台湾当时属日本领土。

《中华民国宪法》制定时台湾已由中华民国管辖,代表人民制定宪法的制宪国民大会及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均有台湾省代表,第二届国民大会的修宪则只有台湾地区选出的代表。

《中华民国宪法》内有关中华民国主权之条文: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宪法》内有关中华民国领土之条文: “第四条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

” “第九十一条监察院设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古西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之。

其名额分配依左列之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

” 此外,《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除了民国八十三年(1994年)第三次修宪外,历次条文都曾提到台湾省: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民国80年)(1991年)第一次修宪条文第三条以及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民国81年)(1992年)第二次修宪条文第三条: 监察院监察委员由省、市议会依左列规定选出之,不受宪法第九十一条之限制: 一、自由地区台湾省二十五人。

前项第一款台湾省、第二款每直辖市选出之名额及第四款各政党当选之名额,在五人以上十人以下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十人者,每满十人应增加妇女当选名额一人。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民国86年)(1997年)第四次修宪条文第九条: 台湾省政府之功能、业务与组织之调整,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

依《中华民国宪法》之原有规定,变更领土及宪法之投票理应由中华民国国民大会通过才生效。

但在废除国民大会后,此权力已转移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国民。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民国93年立法94年公布)(2004年立法2005年公布)第七次修宪条文 第一条(人民行使直接民权): 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于立法院提出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经公告半年,应于三个月内投票复决,不适用宪法第四条、第一百七十四条之规定。

第四条(立法委员)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经全体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全体立法委员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提出领土变更案,并于公告半年后,经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不得变更之。

第十二条(宪法修正案之提出) 宪法之修改,须经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并于公告半年后,经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即通过之,不适用宪法第一百七十四条之规定。

反台独人士手持中华民国国旗,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李登辉访美时下榻的宾馆前抗议。

(摄于2005年10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台独的依据[编辑] 宪法[编辑] 主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领土变更及宪法之投票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版序言,提及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版序言表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反分裂国家法[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当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并立即实施。

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保留使用非和平方式达到国家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1条规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各方立场[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独”主张一直持坚决反对立场,主流趋势是寄望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鼓励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同时中国《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如果台湾独立或发生将引发更改两岸现状的重大事件,中国将不得不采取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31][32] 反对台独之理由: 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动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内外其他分裂势力或将群起效尤,即骨牌效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较为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造成破坏。

若以任何方式台独成功,结束中国国家分裂之状态(即类似东西德,南北韩之国家分裂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产生民族主义事件,政府公信力及国家稳定将受影响。

中国大陆民众总体上赞同北京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和主张[来源请求],即认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认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2010年起,“武力统一(或称解放台湾)”的舆论在网络环境上逐渐抬头[33]。

美国[编辑] 对于台独主张,美国立场是“一个中国”政策,在八一七公报认知到(acknowledges)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但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34]。

并认为国会制定的《台湾关系法》是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法律基础。

美国政府对中华民国政策是协助台北当局与北京当局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同时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之举[35]。

2001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美国协防台湾,同时,他仍坚持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宣布独立。

2007年,前美国国务卿幕僚长维尔克森在谈及护台问题时认为:美国武力保护台湾是不对的行为,而台湾宣布独立就等于自杀,因为中共已经说得清楚,那意味著战争,美国利益是不可能会为台湾跟核武器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说过:“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永远不会因为台湾去打仗。

”尽管希拉里的发言人莱尼斯后来纠正说,希拉里支持的是“模棱两可”。

[36] 2012年2月,新华社报导: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表示“美方拒绝任何‘台独’主张”,跟以往美方惯用“不支持‘台独’”字眼,鲜少使用了“拒绝任何”[37][38]。

但民进党发言人林俊宪表示,经他们查过各国际媒体报导及白宫网站都没发现美方有这方面谈话,他对于新华社这段报导的真实性有所保留,可能是他们自己片面“加注”。

[39]而陆委会官员也表示,目前尚未接获美方对此会面的完整简报,而且在美国白宫发布的讯息中也不见奥巴马有此表述。

[40] 2016年5月13日,美国国防部公布《2016年中国军力报告》,[41]重申美国维持基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的一个中国政策,支持在两岸人民能接受的方式、范围和步骤之下和平解决两岸议题,“反对台海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也不支持台湾独立”;这是继2007年陈水扁力推入联公投等举动后,美国再次重申“不支持台湾独立”[42]。

美国国会在研究中国/台湾的‘一个中国政策’报告书中(日期:2007年7月9日)阐述美国的立场,并总结了五点: 在1972年、1979年和1982年三个美中联合公报中,美国没有明确说明台湾的主权地位。

美国“认知”两岸“一个中国”的立场。

美国“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

美国“没有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

美国的政策认为“台湾地位未定”。

这些内容在2013年美国国会研究报告中保持不变。

[43] 2019年2月13日,因应公投法松绑后,喜乐岛联盟酝酿推动独立公投,美国在台协会发言人孟雨荷表达美方对于两岸任何一方不应企图片面改变现状的立场,明确表态不支持台湾独立公投。

[44] 历史[编辑] 主条目:台湾独立运动年表 各部落独立自主时期[编辑] 这时期的台湾,由各原住民政权及部落分别统治及管理,如大肚王国、大龟文。

周围海岸地区有一些武装海商集团、倭寇等聚集,如:1566年3月-1573年的潮州惠来人林道干、1573年-1575年的潮州饶平人林凤、泉州人李旦、漳州海澄人颜思齐、泉州南安人郑芝龙等。

郑氏时期[编辑] 郑氏时期曾在南台湾建立东宁国,名义上隶属南明。

郑成功之子郑经撰文:“远绝大海,建国东宁,于版图疆域之外,别立乾坤。

”[45]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人台独思想”,郑经并曾向康熙帝提出作为清朝屏藩,不登岸、不剃发,遵朝鲜例的谈判条件。

不过郑氏于此提出的独立概念有其华夷思想的时代背景,以保有台湾汉民族之华夏文明反对满清之夷狄统治。

在郑氏王朝覆灭后,清廷也曾掀起弃留台湾的辩论,最后因施琅上表《恭陈台湾弃留疏》以军事和经济价值。

向康熙晓以利害,台湾方才被清朝纳入版图。

清治时期和台湾民主国[编辑] 从雍正皇帝旨:“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皇考圣略神威,取入版图。

”可知,台湾在康熙之前未被视为中国领土;康熙时期澎湖海战后,方将明郑统治下的台湾纳入清朝统治。

[46]清朝将明郑台湾纳为领土后,最初划为福建省的一部分,并不积极治理。

1874年发生牡丹社事件后,使清廷体认到台湾的重要性,自此开始进行增设府县、经济现代化等积极建设,并于1885年将台湾独立建省。

[47] 部分台湾人民反抗清廷的统治,如爆发朱一贵、林爽文、大甲西社抗清(即林武力事件)、戴潮春等事件,因台闽客不合作,遭受惨烈镇压,被史学家称之为“台湾清治时期民变事件”。

清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后,清朝将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

台湾人民抵抗日军的接收,于1895年5月25日在拥立当时台湾巡抚唐景崧建立“台湾民主国”。

同年10月19日,刘永福总统兵败内渡;两日后台南陷落。

台湾民主国仅存150天,最终被日军剿灭。

台湾民主国虽有独立之名却无独立之实,有资料认为,当时在台清朝官员只是在地方士绅的压力下,为了抗拒日本统治,又避免台湾的武装反抗与清朝扯上关系,才提出独立建国的主张,其宣言中并主张“恭奉正朔,遥作屏籓”。

虽然有部份支持台独的学者,试著将民主国视为一个“事实”独立的国家,而将其放在台湾人民从17世纪以来反抗异族统治的脉络下来解读[48]。

但真正台湾民族意识的萌芽则要到以李秉瑞为首的21年武装抗日失败后,林献堂所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推动的“台湾民族”运动[49]。

台湾民主国国旗—蓝地黄虎旗 日治时期[编辑] 参见:台湾日治时期 从最初台湾人民自主抵制日治的台湾民主国,到台湾共产党提出建立的台湾共和国,当时中华民国各重要人物出于各种考量也提出台湾独立的主张。

在此时期出现“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的言论。

也有直接阐明追求台湾独立者,如1932年在广州成立的台湾民主党,明文主张民族自决(惟带有汉民族主义色彩)与台湾独立[50][51][52]。

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编辑] 1928年成立的“台湾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成立时也提出“台湾民族”的概念,并明确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这是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提出台独主张的政治团体。

台湾共产党认为台湾人是殖民地革命论当中的弱小民族。

序幕是从17世纪荷兰、西班牙的殖民地占领。

其后,郑成功征服台湾,奉明为法统,又将中国的封建制度带到台湾。

现代台湾民族的最初形成,就是在殖民与封建的交织过程中在进行的。

之后,台湾又历经中华民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而终于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建立起台湾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连带感[53]。

在日本统治台湾时期,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如孙文、蒋中正、毛泽东、周恩来等,出于时局考虑,均主张台湾独立。

1925年“孙中山与台湾”书中转述孙文的声明“在台湾的中国同胞,被日本压迫,我们必须鼓吹台湾独立,和高丽的独立运动互相联合”。

1938年蒋中正“抗日战争与本党前途”演讲中提到“总理以为我们必须使高丽,台湾恢复独立自由才能巩固中华民国的国防”。

1936年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谈话中提到“如果朝鲜人民希望挣脱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枷锁,我们热烈支持他们争取独立的战斗,这点同样适用于台湾”。

1941年周恩来发表“民族至上,国家至上”演讲会中提到“我们同情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我们不只协助朝鲜与台湾,也同情印度与南亚诸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54]但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认为是“断章取义”[55]。

但主张台独者在台湾日治时期遭受特别高等警察的监控与迫害,1940年代爆发的高雄州特高事件,有不少南台湾的社会人士遭控诉与英、美、中等日本的敌国勾结,或是企图与之共谋台湾独立而被拘捕与刑求。

战后时期[编辑] 两蒋时期[编辑] 1943年,中华民国,大英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举行开罗会议,12月1日,三国发布开罗宣言。

其内容指出“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后自中国侵占的领土(包括旅顺、大连租借地)及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华民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美国政府随著两岸局势与韩战发展,日本随后放弃台湾主权、却没有指定交给任何一个国家,也因此产生争议:此称为台湾地位未定论。

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依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之“一般命令第一号”由中华民国负责在台湾的受降工作。

被视为台湾独立理论鼻祖之一与台湾民族主义思想之重要理论奠基者的廖文奎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前已明白公开表示,陈仪奉派接收台湾只是战胜国的接收,而不是台湾主权的转移,国民政府统治台湾与麦克阿瑟统治日本一样,都是临时性的,台湾地位仍然未定。

[56][57] 接收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把其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政策实行于台湾。

当时台湾的经济差,又因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不当政策,造成“二二八事件”。

事件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的处理方法是,对参与人士采取积极武力镇压。

尽管二二八事件当时并没有出现台独主张,但该事件对台湾人产生独立想法有重大影响。

二二八事件致使许多原本“亲中抗日”人士,转变为抵制中华民国政府。

后来,中华民国政府由于国共内战失利,撤退至台湾,形成今日中华民国政府有效统治之领土大部分在台湾。

此后,中华民国政府进行极度严厉的清乡与持续数十年的白色恐怖特务统治。

这些贪腐与高压的威权独裁统治引起民怨。

1949年1月15日,美国驻中国军事代表巴大维(DavidBarr)将军闻悉蒋中正有计划地放弃中国大陆,经营台湾,甚为诧异。

....巴大维将军认为台湾系美军从日本手中解放出来的。

虽开罗会议时有归还中国的协议,但在对日和约尚未签订之前,其主权谁属,究未有法律的根据。

今蒋总统即欲据为已有,作为撤退海空军的基地,似有僭越之嫌。

’[58] 成立于东京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国旗 国民党政府掌权后,许多台湾左派、民主派、自由派知识人士纷纷亡命海外。

许多前往海外的台籍知识人士积极寻求台湾的自主独立,并先后在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组成台湾独立团体,是为台湾独立运动主要推动者。

如廖文毅于二二八事件后因遭通缉而亡命海外,1948年在香港成立“台湾再解放联盟”。

1951年在东京成立“台湾民主独立党”,在1955年组织“台湾共和国临时国民议会”,1956年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

1960年王育德于日本东京成立“台湾青年社”。

1967年史明成立“台湾独立联合会”,及次年创“独立台湾会”。

1970年代以后,四个海外独立运动团体联合组成,总部设于美国的世界性组织——“台湾独立联盟”。

1970年,黄文雄与郑自才等加入台湾独立建国联盟的留学生欲刺杀访问美国的蒋经国未遂,却也使后者开始思考正视这个问题。

反蒋氏政权的社会运动随之而起。

在1970年以后随著中产阶级的逐渐茁壮,被国民党当局戒严威权体制压抑了二十年的台湾岛内异议人士透过选举慢慢集结,在追求民主和本土化的大旗下,和国民党当局展开抗争,即“党外运动”。

1971年,联合国决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席位,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

据美国学者谭慎格,当时的驻台大使马康卫曾应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杨西昆要求,召开秘密会议。

杨西昆向美国提议,中华民国改名为中华台湾共和国,由蒋中正以行政命令通令全岛进行公投决定台湾前途,并由台湾人民选出制宪会议。

杨西昆表示蒋中正不反对此方案,但需要美国表态支持。

但美国总统尼克森及其高级顾问基辛格因为正在筹划北京之行,对此方案不予理会[59]。

1979年元旦,美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邦交关系。

蒋总统于东岗惨案被国际媒体曝光与民进党立法委员联合质询后次月宣布解严 党外运动在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后迅速发展。

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林宅血案、陈文成事件、江南案等及海内外大规模群众抗议事件接连发生,部分美国参众两院议员对台湾的人权状况表示关切。

在此强大压力下,民主化终于成为主流意识之一;1987年6月初,三七事件因国内外媒体报导曝光[60][61],6月17日,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与多位议员的努力下,众议院通过《台湾民主决议案》(H.R.1777);12月,参议院亦通过该案:呼吁国府终止戒严令、取消党禁、加速实现民主政治,包含保障言论和集会的自由,为实现具代表性政府而应全面改选中央民意机关[62]。

国民党政府则被迫急速转型并于7月宣布解严。

自1949年5月19日起颁布的戒严令,至1987年7月15日起解严为止,共持续38年又56天之久。

李登辉时期[编辑] 1989年4月7日,因主张台湾独立与言论自由而自焚殉道的郑南榕肖像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总统去世,在台湾掌权长达四十年的蒋家统治告终,副总统李登辉依宪法继任总统。

国民党政府开始释放政治犯,不再逮捕共产党员。

1980年代,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统一方针,但不为台湾方面所接受。

1986年成立的民主进步党,在解严后逐渐成为台独运动的主要推动者。

1991年民主进步党在《基本纲领:我们的主张》开宗明义论述:“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此基本纲领之论述常被称为“台独党纲”。

党纲该条第一款末了注明“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

”的程序。

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则表明“台湾主权独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状态。

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

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

”同年李登辉总统提出特殊两国论,把两岸关系定义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1995年至1996年间,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前往母校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强调“主权在民”的公开演讲[63][64][65]。

江泽民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满此次访问,并试图影响第一次中华民国总统直接选举结果,而举行飞弹军事演习。

双方的一系列举动,使原本转趋平静的两岸关系转为紧张,台独运动主要的抗争对象遂转化为海峡对岸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及中国国民党保守派。

现今[编辑] 参见:天然独 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主张台湾独立的民主进步党人、前台北市市长陈水扁以39.3%得票率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成功实现政党轮替,主张台独、成立仅13年的民进党首次取得执政权,使台独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里程,虽然他曾公开宣布“四不一没有”,但他其后曾提出许多新的方案,包含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四阶段论等主张法理台湾独立,并主张台湾前途应由台湾人民决定,中国大陆政府强烈反对。

2007年民进党立委高志鹏于立法院质询时表示,孙中山、蒋中正生前都多次主张台湾独立,都是台独分子,并建议中国国民党应撤销孙文和蒋中正的党籍;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驳斥,高志鹏断章取义:孙中山当年是主张台湾先从日本的异族殖民统治中先“独立”出来,最后还是要回归中国怀抱,独立只是过程的一部分。

[55]。

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马英九当选总统,国民党重新执政,二度政党轮替,台独势力受挫。

2010年,前副总统吕秀莲论述,与对岸结仇的是中国国民党,台湾与中国无冤无仇,台湾民众应有新的、自己的台湾史观与世界观。

[66]与“九二共识”相对,她提出“九六共识”的主张,“台湾人民于1996年用选票选出总统的那天开始,台湾在事实上及法理上都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

整体而言,由于总统直选与国会全面改选的具体民主化进展,以及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已渐融合,台独运动以和平与理性为主要诉求,绝大部分台湾民众期待已久的民主政治基本上已于台湾实现,也彰显了主权在民的自由民主制度和法治人权理念已日益深植两千三百多万台湾民众的思想,确立台湾独立建国的信念。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进党再次败于国民党,使得民进党重新审视对中国大陆的政策。

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台办提出明确的说法表示:“民进党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主张,这是他们和我们交往的最大障碍。

”[67],使台独运动从在内部的对抗转变为在外部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压力的运动[68]。

学者许介鳞认为中国的统合是自然趋势,[69]主张台独的人是“硬嘴巴”,台湾人容易随大势发生改变[70]。

中国评论新闻网刊登中国网民文章指称台独已经奄奄一息,十个蔡英文也延续不了台独生命。

[71] 2014年,因服贸问题,爆发太阳花学运,其中的起因被认为与台独思想有关,也源于台湾年轻人对中国的反感。

[72] 2015年7月,民进党召开全国党代表大会,讨论是否“冻结台独党纲”的议题。

主席蔡英文19日表示,随著台湾民主化,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认同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名为中华民国,这与台湾前途决议文相同,已在民进党党纲内。

),这样的事实与状态,如何去“冻结”?如何去“废除”?[73] 2015年7月,台中市默契咖啡店老板陈致豪设计出一款“台湾国护照贴纸”,以“台湾国”3字加英文(RepublicofTaiwan,Taiwan本身已在护照上,护照英文意思是中华民国(台湾),中文只有中华民国)遮蔽和取代“中华民国”,用6款具台湾意象的图样取代护照上的国徽;对此,中华民国外交部21日指出,在护照封面黏贴纸或改变字样,可能影响出入境。

呼吁民众勿任意更改或黏贴字样、图戳,以免触法。

[74] 争议[编辑] 历史上的记载[编辑] 清朝[编辑] 大清一统志“台湾府建置沿革”关于台湾的叙述 《清史讲义选录》 康熙十九年(1680年),赖塔《清史讲义选录》招抚郑经之词:“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足下父子自辟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 《康熙福建通志台湾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金𬭎《康熙福建通志台湾府》:“台湾府,本古荒裔之地,未隶中国版图。

明永乐间,中官郑和舟下西洋,三泊此地。

以土番不可教化,投药于水中而去。

” 《雍正朝东华录》 1723年(雍正元年)的记载:“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皇考(即康熙帝)圣略神威,取入版图。

逆贼朱一贵等倡乱,占据台地;皇考筹划周详,指授地方官员遣调官兵,七日内剿除数万贼众,克复全台。

” 《大清一统志》 乾隆九年(1744年)版本的〈台湾府建置沿革〉:“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

明天启中,为红毛荷兰夷人所据,属于日本。

本朝顺治六年,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

其子郑锦改东都曰东寜省,升二县为州。

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二。

雍正元年又分诸罗置彰化县领县四。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版则删去“属于日本”四字。

中华民国时期[编辑] 1925年孙中山在《孙中山与台湾》表示:“在台湾的中国同胞被日本压迫,我们必须鼓吹台湾独立,和高丽的独立运动互相联合”。

[75] 1936年7月,毛泽东在《红星照耀中国》表示:“如果朝鲜人民希望挣脱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枷锁,我们热烈支持他们争取独立的战斗,这点同样适用于台湾”。

[76][77][78] 1938年4月,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与本党前途》中表示:“总理以为,我们必须使高丽、台湾恢复独立自由,才能巩固中华民国的国防”。

[75] 1941年1月5日,周恩来在《民族至上与国家至上》中表示:“我们同情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我们不只协助朝鲜与台湾,也同情印度与南亚诸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76] 1947年3月8日,毛泽东向《解放日报》表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部队,完全支援台湾人民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斗争。

我们赞成台湾独立,我们赞成台湾自己成立一个自己所要求的国家。

”[79] 战争与和平的争议[编辑] 第44任美国总统欧巴马在年终记者会上表示:“或许‘维持现状’并无法满足所有涉事者,但这的确保住了和平,也允许让台湾更成功,包括在经济上,而台湾人也享有高度自治。

”。

[80] 台独人士指出,台独不是两岸战争的根源,中共侵略的野心才是两岸战争的根源[81],“统一在战争上的风险很可能高于独立”,因为像过去的国共内战、八二三炮战就是两边想统一才发生的,所以要避免战争,拥有先进武器才是重点。

如果台湾武力够强大,中共会因为得不偿失而不愿对台开战;如果台湾军力不足,则必须期待美国立即出兵协防;而如果台湾直接投降中共,战争风险也很大,因为一样会被当作大国之间的战争前线,若解放军不能保护台湾,将饱受美军战火炮击。

如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杨毅表示,因两岸迟早会统一,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迟早都会变成解放军所有[82]。

学者许介鳞讽刺台独:“(台湾)独立建国论者,每每以美国之独立建国为典范,殊不知美国之独立建国代价何其高也。

盖白人于美洲开拓新天地,如其电影、小说传诵,先屠杀并驱赶原住民印地安人,再从非洲捕捉黑人为奴隶役使。

换言之,白人舍弃欧洲旧大陆,于美洲新大陆进行惨无人道之‘种族大换血’,此为独立建国之基本条件也;其后,不论拉丁美洲、非洲、亚洲,进行独立建国者,孰能仿美国耶?自十九世纪以降至今日,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建国者,不受列强操控而沦为附庸者几希?”[83] 根据2010年中华民国国防部所进行的国防政策民调显示,一旦国家遭受威胁和外来军事冲突时,有76.5%的国人(非军人)愿意为了保卫国家而上战场[84];2011年《天下杂志》针对国民中学以及高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当中,不愿上战场的比例为44.3%。

[85] 2007年6月10日,台湾促进和平文教基金会举行记者会提出“和平独立”与“民主统一”的两岸和平政策主张,该会执行长简锡堦说,台湾的统独议题一直都被泛蓝与泛绿联合垄断发言,独派要“民主独立”,统派要“和平统一”;但独派没有说明台独可能带来的战争疑虑,统派无法在两岸民主进程中作出解释,蓝绿就陷在虚无的统独意识形态中;因此,他们提出“和平独立”与“民主统一”的两岸和平主张,盼走出蓝绿思维[86]。

2008年10月1日,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陈信行说,台独人士希望依靠美国武力对抗中国,“几乎是完全继承蒋家政权的冷战位置……这种‘独立’,当然仅仅是把半世纪以来台湾的附庸地位换个名称而已”[87]。

2009年11月8日,台独人士兼美国律师江建祥说,“看美国人脸色的‘建国程序’,这能够做吗?不能做”[88]。

2016年6月23日,台独人士廖清山说,美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老想从台湾获得利益,美国对待盟邦的态度有如太上皇,台独难保不会被美国人暗中下手推翻[89]。

2013年5月4日,民进党前台中县县长廖永来说,搞政治不能只谈理想,更要考量现实、甚至是背后的拳头;台湾人口有6、7成是中产阶级,这些人要的是维持现状的安定生活而不是动乱;台独基本教义派还停留在街头抗争的激烈手段,这会吓跑一大堆人;而且台独人士不会创造新议题或新史观以开拓新路线、争取更多支持者,只会搞些肤浅的动作,有如义和团,令人遗憾,最终会成泡影[90]。

2016年5月8日,工人国际委员会台湾表示,如果没有提出一个反对所有帝国主义压迫的社会主义纲领,台湾国族主义情绪终将被台湾资产阶级和美国帝国主义操弄,作为他们开拓新市场和推动台湾军事化的工具[91]。

2017年4月22日,民进党前立法委员陈昭南说,他在美国曾与台湾独立建国联盟某位大老激辩“民主”与“台湾独立”孰重孰轻,他问大老“如果国民党宣布台湾独立,但其独裁法西斯体制毫无改变,你支持或反对”,大老毫不思索即回答“当然继续反对”,他立即闭嘴,“其实,原来结论就是:台独只是手段,民主才是目标”;不民主的台湾,即使已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也绝非他所愿。

他说,台湾标举台独旗帜,只会刺激13亿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凝聚力而产生团结效果;台湾以“民主”为两岸谈判筹码,必能呼唤出中国人民对民主的期待与追求,也必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这才对台湾最有利[92]。

2018年5月19日,中国大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的海峡卫视在《今日海峡》节目中公布自制的13张台独分子扑克牌,包括前总统李登辉;现任总统蔡英文;现任行政院长赖清德;民进党人吕秀莲、苏贞昌、游锡堃;独派精神领袖的林义雄、史明;亲民进党电视台民间全民电视公司(民视)董事长郭倍宏;台湾望族辜家的辜宽敏;被视为“激进派台独”,多次与警方发生冲突的蔡丁贵和现任时代力量立法委员黄国昌。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网”在官方微博上发文称“这副扑克牌请收好!”,称海峡卫视是为了“根据这些‘台独分子’的危害”而“精心制作”这份名单,中国网民称以后就可以“按这份名单抓人”,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让台湾年轻人心离大陆更远。

台湾网民则是聚焦在讨论台独的合理性与否[93][94]。

2021年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将苏贞昌、游锡堃和吴钊燮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禁止本人及家属进入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限制其关联机构与中国大陆有关组织、个人进行合作,禁绝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在中国大陆谋利等[95]。

相关页面索引[编辑] 起源 国共内战 228事件 白色恐怖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 泰源事件 中坜事件 美丽岛事件 黑名单(台湾) 六四事件 千岛湖事件 台湾海峡飞弹危机 政党团体 台湾共产党(已解散) 民主进步党(现执政党) 时代力量 台湾基进 建国党 台湾团结联盟 喜乐岛联盟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 外省人台湾独立促进会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 台湾社 独立台湾会 建国广场 908台湾国运动 台湾革命党 公投护台湾联盟 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党 相关论述 一国两制 台湾地位未定论 金马放弃论 台湾自救运动宣言 一中一台 一边一国 特殊两国论 中华民国在台湾 四阶段论 两个中国 一中各表 一个中国 政权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由民主制度 民主化 台湾选举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中华民国总统及副总统在台湾之公民直接选举与罢免 中华民国国会在台湾之全面选举与罢免 公民投票法 理念和运动 台湾主体性 华独 台湾民族主义 台湾正名运动 台湾本土化运动 台湾独立运动相关条目列表 台湾独立运动提议国旗 台湾独立运动年表 台湾共和国 周子瑜国旗事件 其它 台海现状 台湾问题 外蒙古独立 内蒙古人民党 西藏独立运动/西藏流亡政府/藏区连环自焚事件 新疆独立运动 香港独立运动 香港民主运动 上海自治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 丁部领(丁环、丁璜)-越南开国元首 法昂-寮国开国元首 维基语录上的台湾独立运动语录 参考文献[编辑]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政策綱領.台湾独立建国联盟.[2015-08-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台獨聯盟的傳承與挑戰.[2016-03-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台独”呢?.台海网.[2021-10-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两岸产生强烈共鸣-新华网.新华网.[2021-10-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台灣能否承受經濟制裁.华夏经纬网.[2016-03-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時論-國民黨必須堅定反台獨.中国时报.[2016-03-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親民黨重申反“台獨”國民黨指民進黨企圖離間(圖).东网.[2016-05-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9).  ^“文化台独”溯源.中国台湾网.[2016-03-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台独”势力未停止叫嚣“正名”活动将延至9月.中国新闻网.[2016-03-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台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的影響.中评社.[2016-03-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台獨因香港情勢強化美情報總監:日益增加的挑戰.联合新闻网.2021-04-30[2021-04-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美情報總監:台灣目睹香港局勢 「獨立」主張持續加強.立场新闻.2021-04-30[2021-04-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臺灣獨立與臺灣建國的概念區分.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连线.[2018-01-2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程序.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连线.[2018-01-2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獨派不缺席台灣基進推憲法過渡化提案.民视.2020-10-12[2020-10-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台湾基进召开修宪提案记者会,主张推动《中华民国宪法过渡化》修宪提案,党主席陈奕齐表示,从陈水扁任总统时,主张中华民国是台湾,到如今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如今应将中华民国大政奉还台湾,落实过渡过程。

立委陈柏惟表示,修宪不仅符合公平正义,也是台湾能走出国际的方法,自己也支持一中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只有一个台湾。

  ^台灣為什麼需要正名.[2017-10-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李登輝:台灣危機就是馬政府.libertytimes.com.tw.[2010-10-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9).  ^2014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憲法草案全文.[1October20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游暗示法理台獨不排除敗部復活.[2021-02-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6成受访者不接受“一国两区”,马需公开道歉撤回主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主进步党,2012-03-29 ^77.9%认为两岸不同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日报,20120329 ^民调:六成民众不接受“一国两区” 七成八两岸非同一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wnews,2012年3月29日 ^統獨二選一逾7成民眾挺台獨.苹果日报.[2013-12-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6).  ^本報民調終統論反對46%支持33%.自由时报.[2008-11-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7).  ^民眾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結果摘要.行政院大陆委员会.[2008-11-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2).  ^「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2010-12-24~2010-12-27).mac.gov.tw.[2011-06-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民眾對廢除國統綱領之看法」民意調查(PDF).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2006-02-12[2009-03-06]. [永久失效链接] ^陈陆辉、牛铭实.鐵桿台獨年輕化7成信美軍助台.联合报.2016-05-16[2016-08-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政大民调:台湾人认同感67%创历年新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20.7.4 ^近半認為改善兩岸先於強化台美.联合报(联合线上公司).2021-10-18[2021-1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坚持一个中国决不容忍“台独”.cctv.com.[2012-02-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国台办王在希:台独就是战争武力恐难避免.xinhuanet.com.[2012-02-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8).  ^中國鷹派揚言武統台灣學者:誤判國際局勢、煽動民族情緒恐遭反噬.VOA.2021-10-22[2022-05-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ShirleyA.Kan;WayneM.Morrison.U.S.-TaiwanRelationship:OverviewofPolicyIssues(PDF).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ResearchService:p.4.December11,2014.(原始内容存档(PDF)于June28,2015)(英语).TheUnitedStateshasitsown“oneChina”policy(vs.thePRC's“oneChina”principle)andpositiononTaiwan'sstatus.NotrecognizingthePRC'sclaimoverTaiwannorTaiwanasasovereignstate,U.S.policyhasconsideredTaiwan'sstatusasunsettled.......TheUnitedStatesdidnotstateastanceonthesovereignstatusofTaiwaninthethreeU.S.-PRCJointCommuniquésof1972,1979,and1982.TheUnitedStatessimply“acknowledged”the“oneChina”positionofbothsidesoftheTaiwanStrait.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link) ^《奥巴马: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乐见两岸关系改善》.新民网.2011-01-20[2011-05-2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0)(中文).  ^美国高级智囊:台独等于自杀武力保护台湾不对.搜狐新闻.2007-08-08[2012-02-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台湾关注美国“拒绝任何台独主张”字眼.凤凰网.[2012-02-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9).  ^习近平访美奥巴马首提“拒绝”台独.[2012-02-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0).  ^林朝亿.歐巴馬拒絕任何台獨主張?綠存疑.新头壳.2012-02-16[2012-05-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1).  ^台灣關注美方拒絕任何台獨主張字眼.中国评论新闻网.2012-02-17[2012-05-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美国国防部警告“中国核弹头数量十年内增加一倍”.BBCNews中文.[2021-10-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中文(简体)).  ^赖昭颖.美國警告:不支持台獨、反對改變現狀.联合晚报.2016-05-14[2017-02-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中文(台湾)).  ^ShirleyA.Kan;WayneM.Morrison.U.S.-TaiwanRelationship:OverviewofPolicyIssues(pdf).CongressionalResearchService:4.January4,2013[2017-04-28].(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12-11).  ^赵宥宁.喜樂島聯盟欲推「台獨公投」 AIT明確表態:美國不支持.风传媒.风传媒.[2020-09-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又复明珠书》曩岁思明之役,不佞深悯民生疾苦,暴露兵革,连年不休,故遂会师而退,远绝大海,建国东宁。

于版图疆域之外,别立乾坤,自以为休兵息民,可相安无事矣。

^《大清世宗皇帝实录》卷十:“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皇考圣略神威,取入版图。

” ^吴文星,《近代台湾的社会变迁》、吴密察,《台湾史小事典》,远流出版、国家文化资料库 ^黄昭堂;廖为智译.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台北:台湾现代学术研究会.199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帮助) ^林獻堂——日本殖民時期臺灣民族運動的先驅者.新华网.2005-08-24[2011-12-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8)(中文(简体)).  ^江灿腾.日治時期的台獨主張.台湾大百科全书.中华民国文化部.2011-07-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林云连等人.臺灣民主黨宣誓文.台湾民主党.193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臺灣民主黨組織大綱.台湾民主党.193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陈芳明1994,292-3 ^国共老祖宗孙文、蒋、毛均支持台独[失效链接] ^55.055.1綠委:孫中山曾主張台灣獨立.大纪元www.epochtimes.com.[2010-04-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薛化元,从历史文献看台湾国际的定位问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 ^薛化元,台湾国家定位的历史演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宗仁回忆录”证明了台湾地位未定论?[永久失效链接] ^林楠森.特稿:美前官員稱台灣弱化將成中國特區.BBC中文网.2014-03-15[2014-03-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管仁健.〈國軍屠殺越南難民的三七事件〉.《你不知道的台灣·國軍故事》.文经社.2008年3月7日[2013年8月5日].ISBN 978957663649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8日).  ^永远《三七事件相关报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始剪报资料,巴哈姆特,2015年11月15日 ^Chen,Rong-ru.FAPAandCongressDiplomacy.AvantguardPublishing.2004-05.ISBN 957-801-436-8.  ^总统李登辉访美国康乃尔大学,台湾民主受推崇[永久失效链接],行政院新闻局 ^民国84年李登辉总统于康乃尔大学欧林讲座发表演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华民国) ^李总统访美与民进党初选座谈会纪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教授协会通讯,1995年7月 ^自立晚報-不必反共但要拒共─陳茂雄.idn-news.com.[2010-10-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288.國台辦發言人:“一邊一國”是民進黨與中國交往的障礙.people.com.cn.[2012-07-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學運世代(BC0138)──眾聲喧嘩的十年.[2012-07-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许介鳞:文明相同的社会最终会走向统合,这是一个自然趋势,台独主张是违反这样的趋势的。

(访谈人:邱丽珍誊稿人:邱丽珍、陈誉文) ^许介鳞回忆一段亲身经验,1945年8月15日以前,台湾统统都是“日本帝国万岁”、“日本天皇万岁”,可是第二天,改呼口号了,一夜之间全部变了;一旦大势所趋的时候,台湾人自然会改变思维与主张。

现在还在主张台独的人,讲句不好听的话是“死鸭硬嘴巴”。

^黄俊.台獨奄奄一息 十個蔡英文也延續不了台獨生命.中国评论新闻网.[2015-07-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太陽花使台獨更深入人心.[2015-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蔡英文:台獨已是年輕世代「天然成分」,如何凍結?.[2015-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台灣國」護照影響出入境?設計者說出「ROC」的困擾.自由时报电子报.2015-07-23[2016-03-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6).  ^75.075.1國共長期倡導台灣獨立的史實.[2015-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6.076.1"臺灣之将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18-05-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台灣屬於中國?管仁健:毛澤東曾支持台獨.自由时报.2015-08-31[2018-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中共以前是贊成台獨的.李筱峰.2015-05-06[2018-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李筱峰.中共別忘了你們以前是贊成台獨的.台湾苹果日报(台北市).2015年5月6日[2015年8月3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28日).  ^歐巴馬稱台灣同意維持現狀不會宣布獨立.台湾苹果日报.2016-12-17[2017-02-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吴龙.破除台獨即戰爭的迷思--莫做大國的禁臠.新台湾新闻周刊网站.2006-05-31[2017-02-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我少將激辯美高官團直言美國是中國最大威脅.环球网.[2015-08-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5).  ^许介鳞著,《台湾史记》,第五章〈民进党“改宗”不痛也〉。

^吴明杰.軍方民調:76%民眾願為保國上戰場.中国时报.2010-12-27[2017-02-25].  ^林楠森.民調顯示台灣青少年不願上戰場.BBC中文网.2011-12-01[2017-02-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6).  ^李正杰、苏圣怡、黄敬平.第三勢力倡跳脫藍綠.台湾苹果日报.2007-06-11[2017-02-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8).  ^陈信行.一個台灣人的毛派之路:回應「新民主主義者」陳明忠先生.苦劳网.2008-10-01[2017-02-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孔序.深綠律師反駁美屬日屬論“狠”辛辣.中评社.2009-11-08[2017-02-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廖清山.台灣有沒有獨立,不是李登輝一個人說了算.台湾e新闻.2016-06-23[2017-02-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中文(台湾)).  ^邓木卿.廖永來:台獨如義和團最終成泡影.中评社.2013-05-04[2017-02-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中文(台湾)).  ^矛盾.蔡英文推動台灣軍事化.工人国际委员会.2016-05-08[2017-02-25]. [永久失效链接] ^陈昭南.台獨黨綱與「國家正常化」.风传媒.2017-04-22[2017-04-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媒体制"台独"分子扑克牌:赖清德蔡英文李登辉为JQK.网易.2018-05-19[2018-05-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13人「台獨」撲克牌黑名單之爭再發酵.网BBC中文网.2018-05-25[2018-05-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國台辦證已列「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禁入陸港澳 點名蘇貞昌等三人.香港01.2021-11-05.  学术研究与参考资料举隅[编辑] 中文[编辑] 陳佳宏,1998,海外“台独”运动史:美国“台独”团体之发展与挑战,50年代中至90年代中。

台北:前卫。

陈佳宏,2005,战后台湾独立运动之发展与演变(1945-2000)。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论文。

陈佳宏,2006,台湾独立运动史。

台北:玉山社。

陈芳明,1994,〈殖民地革命与台湾民族论:台湾共产党的1928年纲领与1931年纲领〉;见施正锋编,《台湾民族主义》,台北:前卫出版社。

陈隆志,1993,台湾的独立与建国。

台北:月旦。

陈铭城,1992,海外“台独”运动四十年。

台北:自立晚报。

黄国昌,1995,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

台北:五南。

黄仁杰,1993,台独运动与台海两岸国家统一政策之研究。

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徙,1992,台独的社会真实与新闻真实。

台北县板桥市:稻香。

黄昭堂,1994,〈战后台湾独立运动与台湾民族主义的发展〉;见施正锋编,《台湾民族主义》,页195-227。

台北:前卫出版社。

黄昭堂,1998,〈台湾的独立与国际法上的基础〉;见黄昭堂,《台湾那想那利斯文》,页111-32。

台北:前卫出版社。

贾亦斌主编,1993,论“台独”。

北京:团结出版社。

江宜桦,2001,新国家运动下的国家认同,见林佳龙、郑永年主编,民族主义与两岸关系:哈佛大学东西方学者的对话,页181-216。

台北:新自然主义出版社。

赖建国,1997,台湾主体意识发展与对两岸关系之影响。

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论文。

李筱峰,1996,〈一百年来台湾政治运动中的国家认同〉;见张炎宪、陈美蓉、黎中光编,《台湾近百年史论文集》,页275-302。

台北:财团法人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林劲,1993,“台独”研究论集。

台北:海峡学术。

柳金财,2001,国府迁台以来反对势力台独论述的形成、理论建构与转型。

台湾史料研究17:71-98。

马起华编,1988a,“台独”研究。

台北:中华民国公共秩序研究会。

夏潮基金会编,1999,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

台北:海峡学术。

施正锋,1998,《当代政治分析》。

台北:前卫出版社。

施正锋,1999,〈台湾族群结构及政治权力之分配〉,见施正锋,《台湾政治建构》,页127-71。

台北:前卫出版社。

许世楷,1993,〈附录一:台湾共和国宪法草案〉;见许世楷,《台湾新宪法论》,修订版,页215-28。

台北:前卫出版社。

许维德,2001,〈中国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台湾独立运动:简评三本90年代中国出版的“台独研究”专书〉。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39:89-164。

许维德,2001,发自异域的另类声响: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相关刊物初探。

台湾史料研究17:99-155。

张炎宪、胡慧玲、曾秋美,2000a,台湾独立运动的先声:台湾共和国(上册)。

台北:财团法人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______,2000b,台湾独立运动的先声:台湾共和国(下册)。

台北:财团法人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张炎宪、曾秋美、陈朝海编著,2005,自觉与认同:1950-1990年海外台湾人运动专辑。

台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周军呼,1980,“台独”意识型态及其策略之研究。

政治作战学校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英文[编辑] Chan,F.Gilbert.1982.China'sReunificationandtheTaiwanQuestion:TheSeedsofNationalism,ABibliographicalSurvey.CanadianReviewofStudiesinNationalism,Bibliography9:1-21. Chen,Lung-chu,andHaroldD.Lasswell.1967.Formosa,China,andtheUnitedNations:FormosaintheWorldCommunity.NewYork:St.Martin'sPress. Chen,Tzu-sung.1995.TaiwanConsciousness:AnInvisibleHandThatRockstheDemocraticCradle.Ph.D.diss.,UniversityofNotreDame. Hughes,Christopher.1997.TaiwanandChineseNationalism:NationalIdentityandStatusinInternationalSociety.London:Routledge. Hung,Chien-di.2000.InSearchofTaiwaneseIdentity:Trauma,Formation,andRecovery.Ph.D.diss.,DrewUniversity. Kerr,GeorgeH.1965.FormosaBetrayed.Boston:HoughtonMifflinCo. Lai,Tse-han,RamonH.Myers,andWouWei.1991.TheTaiwanIndependenceMovement.InATragicBeginning:TheTaiwanUprisingofFebruary28,1947,Tse-HanLai,RamonH.Myers,andWouWei,188-91.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 Lin,Wen-cheng.1993.PoliticalIntegrationandDemocratization:TheCaseofTaiwan.Ph.D.diss.,FletcherSchoolofLawandDiplomacy,TuftsUniversity. Lo,Ming-cheng.1994.CraftingtheCollectiveIdentity:TheOriginandTransformationofTaiwaneseNationalism.JournalofHistoricalSociology7,no.2:198-223. Martin,Joseph(马英九).1985.TerrorismandtheTaiwanIndependenceMovement:APreliminaryStudy(中译:恐怖主义与台湾独立运动).Taipei:InstituteonContemporaryChina. Mendel,DouglasH.1970.ThePoliticsofFormosanNationalism.BerkeleyandLosAngeles: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Shu,Wei-Der.1998.TheEmergenceofTaiwaneseNationalism:APreliminaryWorkonanApproachtoInteractiveEpisodicDiscourse.BerkeleyJournalofSociology42:73-121. ______.2002.WhoJoinedtheClandestinePoliticalOrganization?SomePreliminaryEvidencefromtheOverseasTaiwanIndependenceMovement.InMemoriesoftheFuture:NationalIdentityIssuesandtheSearchforaNewTaiwan,editedbyStephaneCorcuff,47-69.Armonk,N.Y.:M.E.Sharpe. ______.2005.TransformingNationalIdentityintheDiaspora:AnIdentityFormationApproachtoBiographiesofActivistsAffiliatedwiththeTaiwanIndependenceMovementintheUnitedStates.Ph.D.diss.,SyracuseUniversity. Tzeng,Shih-jung.2009.FromHontoJintoBenshengRen-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theTaiwaneseNationalConsciousness,UniversityPressofAmerica. Wakabayashi,Masahiro.1995.TwoNationalismsConcerningTaiwan:AHistoricalRetrospectandProspects.InDividedNations:TheExperienceofGermany,Korea,andChina,editedbyJaushiehJoweshWu,170-192.Taipei:Institut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NationalChengchiUniversity. Wang,Mei-lingT.1999.TheDustthatNeverSettles:TheTaiwanIndependenceCampaignandU.S.-ChinaRelations.Lanham,Md.:UniversityPressofAmerica. Wu,Hsin-hsing.1994.BridgingtheStrait:Taiwan,China,andtheProspectsforReunification.HongKong:OxfordUniversityPress. 查论编台湾各时期最高行政区划及最高政府机构  荷西时期 福尔摩莎 荷兰东印度公司 艾尔摩莎 西班牙帝国 明郑时期 东都明京(承天府) 东宁  清治时期 台厦道(台湾府)→台湾道→福建台湾省  台湾民主国台湾民主国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 中华民国时期 台湾省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台湾省政府(自1998年起已虚级化)) 中华民国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1949年-1950年) 中华民国政府 查论编无代表国家和民族组织非洲 阿非利卡人 阿马齐格人 巴罗策兰(英语:Barotseland) 巴特瓦兰 哈拉廷人 卡比利亚 欧加登 奥戈尼人(英语:Ogonipeople) 奥罗米亚 比亚法拉 贝拉人(英语:Ikelan) 里霍博斯人 赞比西亚人  索马利兰 西多哥兰 约鲁巴人 美洲 哥伦比亚地区 大洋洲 关岛 西巴布亚 亚洲 亚齐 阿瓦士人(阿拉伯斯坦) 亚述 伊朗阿塞拜疆 东俾路支斯坦 西俾路支斯坦 吉大港山区 德加尔人 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巴拉瓦里斯坦(英语:Balawaristan)) 苗族蒙人 南蒙古 下高棉人 库尔德斯坦 马德西人 南马鲁古 那加兰 信德 台湾 苏禄 图博(西藏)  东突厥斯坦 欧洲 阿布哈兹 布列塔尼 加泰罗尼亚 列兹金兰 克里米亚鞑靼人 萨伏依 查论编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大陆 中国内地 香港 澳门  中华民国 台湾地区 台湾 澎湖 金门 马祖 概述 台湾问题 台湾海峡现状 台湾与福建关系 台湾与香港关系 台湾与澳门关系 国共关系 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其他政党 中华民国 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 国家统一委员会 大陆委员会 海峡交流基金会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政策委员会大陆事务部 民主进步党中国事务委员会 政党 中国国民党 民主进步党 台湾民众党 时代力量 其他政党 列表 术语一个中国中国统一 一中两国 一中两宪 一中三宪 一中共表 一中各表 一中同表 一五新观点 一国两制 一国两区 一国两府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一国良制 一纲四目 两岸一中 两岸共同议会 两岸和平协议 三个可以谈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九二共识 中国台湾 中国台北 中华台北 中华北京 各表一中 宪法一中 大一中架构 去台湾化 反攻大陆 杀朱拔毛 汉贼不两立 终极统一 统派 统战团 叶九条 邓六条 江八点 胡四点 胡六点 习五条 解放台湾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 一个原则、三个坚持、五个反对 一边一国 两国一制 四不一没有 四个坚持 四要一没有 四阶段论 九六共识 中国分裂论 中华民国第二共和 中华民国在台湾 中华民国是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 中华民国军事占领台湾论 去中国化 台湾主体性 台湾价值 台湾共和国 台湾共识 台湾地位未定论 台湾本土化 台湾民族主义 台湾正名 天然独 法理台独 独派 独台 华独 宪法各表 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其他 协防台湾 美国 日本 弃台论 美属台湾群岛方案 历史查论编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史海峡两岸关系·台湾问题·台海现状1949年前 澎湖寨巡检司 澎湖之战 崇祯明荷海战 郑荷之战 丁未漂人事件 康熙平定台湾 澎湖海战 渡台禁令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福建台湾省 马关条约 厦门事件 开罗宣言 台湾光复 1949-1979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 朝鲜战争战俘遣返问题 台湾海峡危机 金门战役 舟山战役 登步岛战役 舟山撤退 台海空战 上海空战 1958年空战 大胆岛战役 南日岛战役 湄州岛战斗 东山岛战役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台湾海峡危机 九三炮战 一江山岛战役 大陈岛撤退 金刚计划 台山列岛海战 台海心战 国光计划 闽江口海战 金门炮战 九二海战 六一九炮战 东引海战 东山海战 乌坵海战 吴文献事件 台湾海峡中线 金门炮战 洪进山事件 陶普斯号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关闭政策 打通南北航线 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复航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1979-1996 告台湾同胞书 三不政策 六二七事件 中华航空334号班机劫机事件 三七事件 开放两岸探亲 闽平渔事件 金门协议 闽狮渔事件 九二香港会谈 汪辜会谈 千岛湖事件 1996-2008 戒急用忍 小三通 台湾海峡飞弹危机 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 两岸定期航线 2008-2016 活路外交 两岸两会高层会谈 野草莓运动 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陆客赴台 陆生赴台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小三通 大三通 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 服贸协议 太阳花学运 习连会 张王会谈 货贸协议 M503航路事件 习朱会 习马会 周子瑜国旗事件 罗志祥国族事件 2016至今 台湾诈骗犯遣返案 雄三误射 桃园火烧车案 退将赴陆 周泓旭案 李明哲事件 2019年东亚青年运动会 习洪会 解放军对台飞弹 解放军机舰绕台 反红媒游行 中国大陆电影局抵制金马奖 陆客赴台自由行停签 武汉返台包机事件 李孟居事件 2019年解放军军机越线 2020年台海演练 黄郁婷队服事件 2021年所罗门群岛骚乱 2022年美国教堂枪击案 台湾海峡·台湾地区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反分裂国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台独”顽固分子清单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宪法》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国家统一纲领》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香港澳门关系条例》 《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 《反渗透法》 《境外势力影响透明法》(草案) 《反并吞中华民国法》(草案) 美国查论编美国国会所认可通过之台湾相关重要文件基于《美国宪法》之三权分立政府权限 旧金山和约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台湾关系法 六项保证 台湾安全加强法案 台湾旅行法 亚洲再保证倡议法 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 台湾保证法 其他 《马关条约》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降伏文书》 《联合国安理会第87号决议》 《联合国大会第505号决议》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中日和约》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分类 共享资源 文库 查论编台湾主题历史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考古遗址 荷治时期 西治时期 明郑时期 清治时期 牡丹社事件 日治时期 自治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首个政党 首次选举 战后时期 二二八事件 戒严 国府迁台 白色恐怖 台湾奇迹 美丽岛事件 民主化 解严 野百合学运 修宪 国会全面改选 总统全民直选 首次政党轮替 对外关系史亚太 中国大陆 两岸三通 服贸协议 太阳花学运 福建 香港 澳门 日本 琉球 韩国 印尼 菲律宾 越南 欧美 英国 西班牙 荷兰 法国 德国 瑞典 俄罗斯 美国 巴西 地理 城市 气候 自然灾害 地震 地形 岛屿 海岸 火山 百岳 山峰 河流 湖泊 瀑布 湿地 地质 断层 温泉 特有种/保育物种 国家公园 国家风景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 环境保育 政治内部 政府 总统 副总统 行政院院长 总统府 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 宪法 民主化 选举 审查制度 国家安全会议 国安局 法律 警政署 国籍 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试院 监察院 军事 国防部 国军 空军 海军 陆军 资通电军 宪兵 后备兵 兵役 政党 外部 外交 统独议题 台海现状 中华民国在台湾 中华民国是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 一边一国 两个中国 两国论 特殊非两国论 台湾地位未定论 议题 中华意识/台湾主体意识 台湾意识论战 去中国化/去台湾化 台湾本土化运动 中国史观/台湾岛史观 台湾民族主义/中华民族主义 中国统一 台湾独立运动 白色恐怖 南北差距 台湾转型正义 不当党产 军公教争议 年金改革 经济 银行 中央银行 新台币(货币) 统一发票 经济史 美援 十大建设 十二项建设 六年国建 亚太营运中心 新十大建设 爱台十二建设 前瞻计画 台湾农业 土地改革 三七五减租 公地放领 耕者有其田 科技 科学园区 半导体产业 能源 电力 矿业 都会区 证交所 期交所 柜买中心 集保结算所 台湾ETF TAIEX 交通 公路 汽车客运 铁路运输 台铁 高铁 捷运系统 飞航 民航相关事业列表 航空公司列表 港口 渔港 社会概观 台湾社会学会 公众假期与国定假日 文化输出 台湾书院 国际排名 人权 LGBT 社会运动 台湾之最 台湾之光 文化 文化史 次文化 饮食 小吃 夜市 茶文化 公益彩券 电影(电影列表) 戏剧 布袋戏 歌仔戏 梨园戏 客家大戏 电视剧(列表) 音乐 流行文化 语言 文学 文学史 建筑 列表 摄影 观光景点 台湾八景 哲学 人口 台湾人 族群 原住民 汉族 本省人 外省人 闽南人 客家人 台湾新住民 在台外国人 省籍情结 国语政策 日本情结 倭寇 皇民化运动 国语家庭 湾生 去日本化 族群械斗 原汉冲突 闽客械斗 漳泉械斗 海外台湾人 日本籍 越南籍 美国籍 加拿大籍 澳大利亚籍 媒体 媒体史 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 新闻记者协会 电视 电台 报业 报业史 杂志 新闻纸杂志图书管制 电玩 杂志及期刊 地下电台 两报三台 老三台 南台湾三大报 媒体操纵 党政军退出媒体 乱象 财团化 统派 泛蓝 亲中 独派 亲绿 三民自 医疗 十大死因 国家卫生研究院 卫生福利部 全民健保 疾病管制署 国家卫生指挥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医疗机构 医学中心 教育 教育史 发明与发现 体育 学术期刊 文献资料库 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 政大机构典藏 华艺学术资料库(英语:Airiti) 国家档案馆 环境 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 垃圾焚化炉 分类 主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台灣獨立運動&oldid=72863829” 分类:​台湾独立运动台湾日治时期政治台湾战后时期政治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中国分离主义隐藏分类:​自2017年1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CS1英语来源(en)含有过时参数的引用的页面自2022年7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自2018年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自2020年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含有非中文内容的条目含有闽南语的条目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语录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Mìng-dĕ̤ng-ngṳ̄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客家語/Hak-kâ-ngîहिन्दी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ไทย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