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應用五運六氣病機學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完素綜合《內經》“人與天地相應”的理論,在王冰五臟本氣認識的啟示下,指出在正常情況時,木主春,在六氣為風(溫),在人體為肝;火主夏,在六氣為熱,在人體為心;土主長 ...
劉完素應用五運六氣病機學說
鄧正梁
摘要
劉完素,字守真,自號通玄處士,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人,後人稱其為劉河間,宋金時代金元四大家之首。
其學術思想的中心內容是從運氣角度出發,探討火熱病機,以治療火熱病證為其擅長,善用寒涼藥物,故後世又稱之為寒涼派,有“熱病用河間”之說。
劉河間學說的發展有其淵源,河間重視五運六氣的學說,河間所處時代正好為火運流行,而熱性病在當時頗為流行。
『運氣學』說是古代醫家探討氣象運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研究四時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影響的一種理論。
這一學術理論,反映了自然界氣象變化的規律,也反映人類對自然界的依存關係,及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界的變化對人類生命活動的影響。
自王冰注釋《黃帝內經素問》補入七篇大論,使運氣學說得以流傳。
而北宋以後,這一學說頗為盛行,劉完素在其影響下,亦潛心進行研究,對這一學說十分重視。
他對《素問‧六節臟象論》“不知年之所加,氣之興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一句,十分讚賞。
但他研究運氣學說,著眼於結合臨床實際,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目的,並不僅僅局限於運氣理論上的闡發。
因此,劉完素十分重視一歲四時六氣的變化,如他說:“所謂四時天氣者,皆隨運氣之興衰也。
然歲中五運氣之氣者,風暑燥濕寒,各主七十三日五刻,合為期歲也。
歲中六部之主位者,自大寒至春分屬木,故溫和而多風也;春分至小滿屬君火,故暄暖也;大滿至大暑屬相火,故炎熱也;大暑至秋分屬土,故鄉濕陰雲雨也;秋分至小雪屬金,故涼而物燥也;小雪至大寒屬水,故寒冷也。
”這裏明確指出了五運乃一年之五季,六氣乃一歲之六部。
劉完素又說:“夫一身之氣,皆隨四時五運六氣興衰,而無相反矣,適其脈候,明可知也。
”進一步指出了人體隨四時的運氣變化而變化。
所以,劉完素研究運氣學說,重視小運主氣,而對於大運客氣則往往不及。
其所以如此,正是他重視理論聯繫實際的反映。
劉完素綜合《內經》“人與天地相應”的理論,在王冰五臟本氣認識的啟示下,指出在正常情況時,木主春,在六氣為風(溫),在人體為肝;火主夏,在六氣為熱,在人體為心;土主長夏,在六氣為濕,在人體為脾;金主秋,在六氣為燥(清),在人體為肺;水主冬,在六氣為寒,在人體為腎。
如果發生了變化,則“肺本清,虛則溫;心本熱,虛則寒;肝本溫,虛則清;脾本濕,虛則燥;腎本寒,虛則熱。
”這樣,從臟腑的寒熱溫清燥濕之變化,根據其六氣屬性特點,就可以瞭解其正常與失常了。
關鍵詞:劉完素、河間、五運六氣、七篇大論
一、劉完素述五運六氣的來由:
劉完素學術思想的中心內容是從運氣角度出發,探討火熱病機,是故劉完素對五運六氣的病機是十分重視的。
時見記載的《內經運氣要旨論》,又稱《內經要旨論》、《素問要旨論》一書,劉完素在其《素問玄機原病式‧序》中說:“據乎所見,而輒伸短識,本乎三墳之聖經,兼以眾賢之妙論,編集運氣要妙之說,十餘萬言,九篇三部,勒成一部,命曰《內經運氣要旨論》。
備見聖賢之妙用……如通舉《內經運氣要旨論》及《醫方精要宣明論》者,欲令習者求其備也。
”[1]可見《內經運氣要旨論》為劉完素精心之作,是一部比較重要的著作,書中闡明三墳為伏羲、神農與黃帝之書,並認為三墳為教之本始、萬法宗源。
而五運六氣之本源為伏羲占天望氣,視龍馬龜靈,察其形象而密解元機,無不符天理,乃始為文字,畫卦造六甲曆紀,命曰《太始天元冊》。
在《內經素問》中“五運行大論”與“天元紀大論”中,歧伯與鬼臾區分別引用《太始天元冊》中之理論,為其五運六氣理論的基礎,可見五運六氣理論之本源來自《太始天元冊》,為伏羲所作。
《素問》中所引用的古代文獻,有如《太始天元冊》、《上經》、《大要》、《陰陽傳》、《脈經上下篇》。
《素問》之中有關運氣學說的7篇大論,即《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等,多引用《太始天元冊》以為說。
二、太始天元冊:
《太始天元冊》是《素問》之中所引用的上古天文學著作,其書現已亡佚,目前只能從《素問》之中略窺一斑。
在《天元紀大論》中,“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2]這段文字雖然很少,但是深刻地反映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變化而生萬物的過程[3]。
所謂太虛,亦即無極;化元、太極、陰陽,亦即二儀。
陰陽柔剛,亦即四象。
寒暑弛張,亦即春夏秋冬--震離兌坎四卦變生八卦及六十四爻。
由此可以看出,運氣學說的科學基礎與《易經》同出一源,彼此溝通,密切相關。
三、五氣經天:
在《五運行大論》之中,有文曰:“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齡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4]這是論述丹天之氣、齡天之氣、素天之氣、蒼天之氣、玄天之氣等五天之氣經天的佈局,並進一步闡發了中醫基礎理論來源於實踐,亦即候之所生、道之所生的不以數推,而以象謂的反映論思想。
五氣經天是運氣學說構成的重要天文學基礎,它提供了整個古代天文學的二十八宿以及八卦、天干、地支、方位之背景,成為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戊癸化火、丁壬化木之五氣主歲首甲定運的根據。
二十八宿即是牛、女、心、尾、危、室、婁、胃、奎、壁、角、軫、房、箕、鬥、虛、觜、參、井、星等,以此把天空分為28個區域,並觀察天體星空的形色之變化。
這裏,子午分為北南,卯酉分居東西,乾、坤、巽、艮分居西北、西南、東南、東北之四隅,甲乙居東方,丙丁居南方,辛庚居西方,壬癸居北方。
這樣,就把星象、干支、八卦、氣候、歷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天人相應體系。
四、天符、歲會:
在《六微旨大論》中,“岐伯曰:天之與會也,故《天元冊》曰天符。
”[5]既然在《天元冊》中談到天符,那麼可以肯定也會討論與天符相關的歲會、同天符、同歲會、太乙天符等問題。
《太始天元冊》是我們迄今為止所見到討論運氣學說最早的零散文字資料,雖然數目不多,但是其資料的價值卻是很重要,它的存在告訴我們,運氣學說產生和萌芽的年代,就其整個科學文化背景來說,比目前所知的都要早。
這篇文字是否與《尚書》的天文資料相類,大概是很有可能的。
五、素問七篇運氣大論:
《素問》的運氣7篇大論,是由唐王冰在重訂《黃帝內經素問》時加入的,原來《素問》傳本為歷代醫家所未載。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是唐朝醫家王冰所撰,並為宋朝林億所校。
運氣7篇大論,在晉.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及隋.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著作中,均未論及。
而唯有王冰在其所撰書中存有,遂有五運六氣之說昭示於天下。
王冰說:“時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文字昭晰,義理環周,一以參詳,群疑冰釋。
恐散於末學,絕彼師資,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
勒成一部。
”所以,王冰為在《素問》保留下來完整的運氣七篇資料,才使後人得以瞭解、學習和研究運氣學說,可謂功不可沒、名垂千古。
[6]
七篇大論,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論述了運氣學說,分之可獨立成章,合之則熔為一體,形成結構嚴謹、氣勢磅礡、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
瞻之彌高,望之彌深,探之彌遠,索之彌奧。
概言之,運氣學說主要反映了自然界天候、氣候、物候、病候的變化發展之規律,確定了人在自然界天地之間的位置,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論體系。
《天元紀大論》為七篇大論之首,所討論的內容是屬於基礎性的,提出了五運陰陽即天地之道的觀點,探討了形氣相感化生萬物的自然現象根源及其變化規律,闡明瞭五運六氣的基本概念及其運算方法。
《五運行大論》所討論的內容是從天文方面論證了運氣學說形成的背景,介紹了司天在泉四間氣的具體推算方法,以及寒暑燥濕風火合之於人生化萬物的物化現象,闡明了五運六氣的自然界物質基礎及其化生關係。
《六微旨大論》所展現的天道六六之節,論述了因時之序的盛衰變化,討論了移光定位的具體法則,進一步闡明瞭亢害制化的運行機制,並對出入升降無器不有的生化現象進行了說明。
《氣交變大論》所告訴的是,人在天地之間,其氣通於天地之變而應之,五運太過不及所致民病,以及“五運之政猶權衡也”的制約機制。
要言之:天與人、古與今、氣與物、化與應兩者對立而又彼此相關。
《五常政大論》主要是論述五運平氣、太過、不及三氣之紀的一般變化規律以及在氣候、物候、病候上種種表現,指出了地理與氣候、人體壽命之間的關係,以及與疾病和治療的相互關係。
在五運與六氣之間關係方面,論述了密切的承制機制。
同時,對於六氣司天在泉與自然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互為一體的相應關系進行了說明。
《六元正紀大論》全面論述了60年中六氣的變化規律,指出“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之主;太陽之上,寒氣主之。
所謂本者,是謂六元。
”首先,利用陰陽五行之說、干支衍化之用,對60年中的諸年氣候、物候、病候進行歸類分析,而探討其內在的規律性。
從時化之常、氣化之常、德化之常、布政之常、氣變之常、令行之常以及病之常等8個方面對六氣六步主時進行了系統的歸類,並指出“風勝則動,熱勝則腫,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浮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
同時,還論述了五鬱五發的有關問題及五鬱之治。
《至真要大論》在前6篇的基礎之上,總結演繹出運氣學說辨證論治之理論體系及其臨床上病機的運用規律,認為運氣學說是醫學之基礎,只有正確地研究氣候、物候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地研究病候的變化規律。
不同的氣候,就會有不同的病候表現和病變位置。
病機十九條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基礎,是運氣學說賜予中醫臨床實踐最有價值的東西。
在治法方面,提出了治勝氣的原則,利用藥物之偏來矯正人體陰陽之偏而恢復其平。
在方劑方面,提出了大小緩急奇偶複七方的分類及君臣佐使的問題,還提出氣候及疾病的標本中氣逆從等複雜事宜。
這篇文字從中醫理法方藥的各個方面完整地、全面地、系統地奠定了天人相應的因天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中醫學的基礎,由於本篇之重要,故其文名曰“至真要”。
[7]
六、傷寒雜病論與五運六氣的關係:
《傷寒雜病論》是東漢張仲景所著,目前版本不一,計有宋.趙開美本,金元.成無己本,日本康平本,及桂林古本。
在這些版本中,以桂林古本所論述運氣學說者為多。
[8]桂林古本主要是從六氣的角度來討論司天在泉勝復,但因劉完素及許多的後世醫家沒有見過桂林古本傷寒論,因此其學說極少被引用研究。
七、劉完素對運氣學說的看法:
運氣學說是古人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下,通過對自然界氣象變化的長期觀察,運用古代天文、歷算等學科知識,總結出自然界六十年一甲子氣候變化的規律性,每二年之中不同季節氣候變化特點,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界氣候變化對人體生命活動影響的一門學說。
運氣學說是《內經》的重要內容,首先由唐代王冰在注釋《黃帝內經素問》時補入其中,使運氣之學得以流傳。
宋、金之時其說大倡,但是對其認識並不完全一致,以致有些人不能掌握其精神實質,甚至用其來推斷社會之盛衰興亡,論述人之命運等。
劉完素是對此十分反對,他認為研究《內經》運氣之理應掌握其精髓,結合實際,以闡明醫理。
在《素問玄機原病式‧自序》中劉完素說:“夫別醫之得失者,但以類推運氣造化之理而明可知矣。
觀夫世傳運氣之書多矣,蓋舉大綱乃學之,門戶皆歌頌《鈐圖》而已,終未備其體用,及互有得失而惑人志者也。
況非其人百未得於經之一二,而妄撰運氣之書,傳於世者,是以矜己惑人,而莫能彰驗,致使學人不知其美。
俾聖經妙典,日遠日豫而習之者鮮矣。
悲夫世俗或以謂運氣無徵而為惑人之妄說者,或但言運氣為大道玄機,莫非生而知之,則莫能學之者,由是學者寡而知者鮮”[9]。
劉完素既反對將運氣學說當成惑人妄說,又反對將其神秘化,稱為大道玄機,這種評價是較為客觀的。
他對《素問‧六節藏象論》“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10]一句,十分贊賞。
認為“人身之氣,皆隨四時五運六氣興衰,而無相反矣”(《素問玄機原病式‧熱類》)。
所以,《素問玄機原病式‧自序》中曰:如果“不知運氣而求醫無失者鮮矣”。
運氣學說分為五運與六氣,有大運和小運之別,大運主一年,小運各主一季。
劉完素研究運氣學說,著眼於臨床實際,認為每年的氣變化,難以分辨,而一年之六氣變化,隨時可見,其對人體的健康與發病的影響,對診斷與治療疾病的影響,可以體會到。
故爾劉完素十分重視運氣學說中小運的變化,正如其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中所說:“所謂四時天氣者,皆隨運氣之興衰也。
然歲中五運之氣者,風、暑、燥、濕、寒各主七十三日五刻,合為期歲也。
歲中六部之主位者,自大寒至春分屬木,故溫和而多風也;春分至小滿屬君火,故暄暖也;小滿至大暑屬相火,故炎熱也;大暑至秋分屬土,故多濕陰雲雨也;秋分至小雪屬金,故涼而物燥也;小雪至大寒屬水,故寒冷也”。
一年之中,二十四節氣,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季,每季各主七十三日五刻,共合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而為一歲。
但一歲之中又有六氣所主,從大寒至春分,為初之氣,屬厥陰風木,故溫和而多風;春分至小滿,為二之氣,屬少陰君火,故暄暖;從小滿至大暑,為三之氣,屬少陽相火,故炎熱;從大暑至秋分,為四之氣,屬太陰濕土,故濕陰雲雨;從秋分至小雪,為五之氣,屬陽明燥金,故涼而物燥;從小雪至大寒,為六之氣,屬太陽寒水,故寒冷。
用一年二十四節季與三陰三陽六氣配合,每一氣各主四節季,一年一周遍,年年無異動,故又稱主時之六氣。
人與天地相應,六氣之變化必然影響到人體,人亦隨之而變。
正如薛時平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條下注釋所說:“五運有大有小,六氣有主有客,大運統治一年,小運各治七十三日,主氣有定位之常,客氣有加臨之變,為人病者,小運主氣斷然可憑,不中不遠,其人受客氣,《經》雖有言,難於准用,守真所以獨取小運,主氣而不及大運、客運者,誠有見乎此也”。
這個評價是客觀的。
劉完素在其《素問玄機原病式》一書中,將疾病分為五運主病與六氣主病,以闡發《內經》病機十九條之旨,是掌握了病機十九條之內涵的。
病機十九條,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該篇從人與自然之關系以闡明天地人之氣化,詳細分析了司天在泉勝負變化的證治,明確提出“審查病機,無失氣宜”之認識。
可見,病機十九條的提出與運氣之學密切相關。
劉完素將其分為五運與六氣主病是有立論根據的。
不僅如此,在分析具體病機時,劉完素亦常以小運加以說明。
在其論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時,說:“掉,搖也;眩,昏亂旋運也。
風主動故也。
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故火本動也,焰得風則自然旋轉。
如春分至小滿,為二之氣,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為初之氣,乃風木之位,故春分之後,風火相搏,則多起飄風,俗謂之旋風是也”。
這裏,劉完素論述肝木之病,從六氣中之風氣加以闡發,結合自然界之變化,春季風氣偏旺,二之氣君火偏盛,風火相煽,乃發眩運,在論述病機時並不波及大運。
劉完素研究運氣學說,旨在指導臨床實際、闡發病機,從中可以看出劉完素治學的求實精神。
其注重一年之小運,強調一年六氣的明顯變化對人的不同影響,使運氣學說的實用價值得到體現。
劉完素的思想理論源於五運六氣[11],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說:“識病之病,以其病氣歸於五運六氣之化,明可見矣。
”他不僅擴大了病機所涵蓋的病種,而且創造性地提出“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這一病機,豐富和充實了病機十九條的內容。
劉完素可以說是全面運用五運六氣學說進行病機分析的第一人。
《四庫全書目錄》云:“劉完素,……是書因《素問‧至真要大論》詳言五運六氣盛衰勝復之理,而以病機十九條附於篇末,乃於十九條中采一百七十六字,演為二百七十七字以為綱領,而反複辯論以申之,凡二萬餘言。
”[12]由此可知,並非虛言。
劉完素之所謂五運主病,是言“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諸濕腫滿,皆屬脾土。
諸氣膹鬱病痿,皆屬肺金。
諸寒收引,皆屬腎水。
”這五運之為病,與病機十九條的五運之為病,大旨相同,而其具體則稍有區別。
另外,劉完素又把五行的歸屬全並於內。
如此,則把病機分類的綱,統一到五運之氣上來了。
同樣,他也把六氣之為病做了同樣處理。
“諸暴強直,支痛軟戾,裏急筋縮,皆屬於風。
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鬱,腫脹,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栗驚惑,悲笑譫妄,衄鼽血汗,皆屬於熱。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霍亂,吐下,體重,浮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
諸熱瞀瘛,暴啞,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浮腫疼痠,氣逆衝上,禁栗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屬於火。
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
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癥瘕疝氣,堅痞腹滿,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
”這裏,他不僅擴大了原來的病種,同時還補充了有關病燥的病機及其症狀。
劉完素在其《氣宜論》中,非常詳細地論述了運氣學說病機之所重,治法之所在,六氣之所宜。
他說:“治病必明六氣分治,五味五色所主,五臟所宜,五行之運行數,六氣之臨禦化,然後明陰陽三才之數,故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之數可得見也。
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萬,故於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是以將前三數與大象俱明,始終之六氣,所司之高下,在泉淺深之勝復,左右之間氣同與不同,三紀太過不及之理,故可分天地之化產,民病之所宜矣……是以六氣上司九宮,中司九元,下司九宜,三數俱明,各分主客,勝復淫治,克伐主病,歲物氣味之厚薄,故經所謂氣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
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
太陽有泉,熱毒不生。
少陰在泉,寒毒不生。
太陰在泉,燥毒不生。
故其氣專,其味正。
此所天化地產,故天地氣合,氣合則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經所謂謹候氣宜,無失病機。
病機者,寒暑燥濕風,金木水火土,萬病悉自此而生矣。
故謹察病機之本,得治之要者,乃能愈疾。
亦常有不明六氣五行之所宜,氣味之厚薄,所用人身之病之所由,而能必獲其效者少矣哉。
”[13]劉完素把運氣與病機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並將此提高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從而有力地推進了病機學說和運氣學說的發展,其重要貢獻是永著史冊的。
劉完素在運氣學方面的成就,雖然不及他在火熱論的研究方面出名,但是,他之所以在火熱論方面能夠獨樹一幟,就是因為劉完素深究運氣病機之學,否則他不會取得這麼崇高的成就的。
九、參考文獻:
1、《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上冊第14頁。
2、黃帝素問,唐‧王冰,內府藏本。
3、監本易經,宋‧朱熹,寶書堂。
4、黃帝素問《五運行大論》,唐‧王冰,內府藏本。
5、黃帝素問《六微旨大論》,唐‧王冰,內府藏本。
6、素問入式運氣論奧,宋‧劉溫舒,兩江總督購進本。
7、方藥中,黃帝素問運氣七篇講解,人民衛生出版社
8、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廣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9、《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素問玄機原病式‧自序》,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上冊第14頁。
10、《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素問玄機原病式‧自序》,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上冊第15頁。
11、丁光迪‧金元醫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12、《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氣宜論》,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上冊第122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五運六氣理論 - 中文百科知識
所謂五運六氣理論,簡稱運氣理論,運氣學說,是通過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來標記60年、2010年、2012年、6年、1年、73天、61天等七 ... 這一理論出自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
- 2《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指的是什麼?毓醫專家告訴你!
- 3醫學真傳: 五運六氣-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是五運六氣實醫學之根源,神農本之而著藥性,黃帝本之而著《內經》,仲師本之而撰《傷寒》、《金匱》。今人但知風、熱、濕、火、燥、寒為病,豈知厥陰主風,風,木也;少 ...
- 4劉完素應用五運六氣病機學說
劉完素綜合《內經》“人與天地相應”的理論,在王冰五臟本氣認識的啟示下,指出在正常情況時,木主春,在六氣為風(溫),在人體為肝;火主夏,在六氣為熱,在人體為心;土主長 ...
- 5五運六氣學說來源於《黃帝內經》 - 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