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從《伊豆的舞孃》的絕美純愛,談悲劇文學的審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若無所思,只滿足於這份閒情逸致,靜靜地睡上了一覺。

” — 《伊豆的舞孃》川端康成. 一、日本式的清淡悲劇. 悲劇有很多種,舉電影為例, ... GetstartedOpeninappRULESCREATIVE/吾則創意SigninGetstarted732FollowersAboutGetstartedOpeninapp#觀點【從《伊豆的舞孃》的絕美純愛,談悲劇文學的審美】|RULESCREATIVERULESCREATIVE/吾則創意Mar23,2020·8minread舞孃|Reuters“「你是不是遭到什麼不幸啦?」「不,我剛剛同她離別了。

」我非常坦率地說了。

就是讓人瞧見我在抽泣,我也毫不在意了。

我若無所思,只滿足於這份閒情逸致,靜靜地睡上了一覺。

”—《伊豆的舞孃》川端康成一、日本式的清淡悲劇悲劇有很多種,舉電影為例,有李安的《臥虎藏龍》、《斷背山》和《色戒》裡的抱憾終身,也有《神鬼戰士》、《搶救雷恩大兵》、《復仇者聯盟4》裡那類犧牲自己以成大局的悲劇,更有《安娜・卡列妮娜》、《霸王別姬》、《四百擊》、《羅密歐與茱麗葉》一般被命運玩弄、迷途羔羊式的悲劇,然而還有一種驚不起太多波瀾,卻能恆久迴盪人心的悲劇,我稱之為「日本式的清淡悲劇」。

談到日本式的清淡悲劇,就不能不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名著《伊豆的舞孃》(伊豆の踊子)。

這個印刷成冊不超過50頁、拍成電影僅僅82分鐘(1974年西河克己執導的版本)的故事,《伊豆的舞孃》是心目中最傑出的日本式的清淡悲劇。

除了讚嘆《伊豆的舞孃》外,在這篇文章裡我還想離聊「悲劇」之於審美與哲學的意義。

二、伊豆的舞孃的故事圖:電影《伊豆的舞孃》個性內向害羞的「我」是一名大學生,在獨自去伊豆旅行的途中,遇見了舞孃薰子一行藝人。

由於當時大學生的社會地位高尚,藝人則是社會地位最低的群體,因此當「我」因薰子而心動不已時,隔在兩人之間那座看不見的牆有多高,也可想而知。

追尋著薰子的足跡,「我」不斷製造偶與,只為了一睹頭髮烏黑濃密、髮髻奇特突出、面容嬌美、笑容純真、眼角還吐著胭脂紅的薰子的面容,後來得知,薰子僅僅14歲,而「我」已22歲,但比起階層、年齡終究不是問題,隨著同住旅館、下棋、說故事,曖昧漸漸在兩人之間萌發,薰子單純、羞澀、天真中帶給嫵媚的美,讓「我」為之神魂顛倒。

美夢可以延續、現實卻總有盡頭,「我」的盤纏用盡,不得返家、與薰子分離,在那個沒有手機與LINE的年代裡,想與四海漂泊的藝人們重逢比登天還難。

離別日,薰子悄悄來到碼頭為「我」送別,兩人四目相對,默默無語,離別的傷痛讓兩人備受煎熬。

航船開了,守在碼頭的熏子的身影漸漸遠去,沮喪、傷感的「我」終於被濃郁的離愁淹沒,暗自抽泣。

全劇終。

三、清淡的悲劇《伊豆的舞孃》是川端康成早年的作品,也是他筆下非常獨特的存在,有別於《雪國》裡更為濃郁的愛戀,《伊豆的舞孃》像青春物語一般讓人心碎又莫名懷念,不禁想起自己青春年少時兩小無猜的愛情。

包含5部電影、6部連續劇和1部動畫,《伊豆的舞孃》一共被翻拍了11次,其中最出名的還是1974年由西河克己執導、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主演的版本,由於敘事手法平實而內斂,男主角三浦友和演出到位,最重要的還是女主角山口百惠活像小說裡跳出來的薰子一般純真甜美,因此這個版本被川端的讀者與非讀者推崇備至。

然而,這麼清新脫俗的愛情故事,本質卻是個悲劇,一個清淡的悲劇。

(登登)為什麼說它是個悲劇呢?在回答前我們先來聊聊「悲劇」這回事。

山口百惠主演的《伊豆的舞孃》四、啊!悲劇悲劇源於古希臘,流行於歐洲,最終成為現在流行與非主流文化中共通的元素。

比較東西方悲劇的區別,你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差異:中國的悲劇,講倫理,愛說教,結局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大團圓結局。

ex.竇娥冤,趙氏孤兒,三國演義西方的悲劇,講運命,純審美,結局總有悲痛與人類無能為力的遺憾。

ex.奧德賽,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妮娜然而很奇怪的是:我們都不喜歡在人生中遇見悲劇,但又為什麼悲劇總讓我們如此著迷?之於東方(中國)的悲劇,更為實用主義一些,以倫理為架構、天道輪迴的價值觀為基礎,因此能帶給人們一種心理上的撫慰與快意。

而西方悲劇就複雜得多,他們的主題往往是「命運」,而「命運」是人們在苦難中對於這個世界運行方式的一種解釋,在快樂中總包含著不幸,不幸是痛苦的,而這個痛苦我們往往無法抵禦,因此需要合理化,才能維持內心的秩序。

而在維持內心秩序中怎麼產生美感?小編很喜歡朱光潛提出的「心理距離」的概念:「創造或者欣賞的時候,你跟對象在心理上產生美感的距離,因為有特定距離,所以你能夠看到別人看不見的美。

」悲劇的心理距離。

|圖:伊豆的舞孃悲劇之於我們正是如此,不忍猝賭、為之揪心,卻因為虛構與現實間有條明確的界線,因此心也能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這個距離讓我們可以安安穩穩地欣賞這些平時避之唯恐不及的悲劇,進而產生移情與同理心之下的情感:「審美的情感,感到崇高的快感,和精神與靈魂昇華、難以言喻的神聖感受。

」而這種情感之於我們,就是悲劇藝術為何如此讓人著迷的根本。

這時我們可以回到《伊豆的舞孃》,這個我稱之為悲劇的故事,拆解其客觀條件與帶給我們的主觀感受,如下:-客觀事件:大學生邂逅舞孃,因為沒錢了只好回家,和舞孃說拜拜。

-主觀想法:人生若只如初見,在錯誤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悲劇。

-主觀情緒:舞孃好可憐、好可愛,他們的分離令人難過。

然後我們可以一言以蔽之這個故事:「這是一個階級與階段都不相符、卻被命運之神段站蹭在一起的悲劇。

」悲劇是基調,淡然是筆調,遺憾是感受,而唯美則是整體氛圍。

這就是為何我說《伊豆的舞孃》是一個美麗又清淡的悲劇的原因。

「這是一個階級與階段都不相符、卻被命運之神段站蹭在一起的悲劇。

」|圖:伊豆的舞孃五、理論談審美的謬誤作為一種純粹的感受,自古至今有非常多用理論或邏輯來談審美的論述,包含現在的許多人以「有沒有意義」來談審美,個人主觀的說,這本身都是把美往外推的謬誤。

三種謬誤可以這麼歸納:1.宗教談審美:因為內涵救贖的含義,所以看待苦痛時難以審美。

2.哲學談審美:因為以邏輯為框架,所以無法跳脫對於苦痛的探討,更難以審美。

3.意義談審美:因為加諸主觀意識的判斷,所以對於苦痛本身也會套上意義的濾鏡,故無法審美。

舉《伊豆的舞孃》為例,這麼短暫的邂逅,無論你從宗教、哲學或意義來討論,都顯得蒼白無比:他既不需要宗教的救贖,也無需探討本質,更只是純粹的愛戀與悲劇。

而這也揭示了文學之於科學與知識的另一層意義:它跳脫道理與邏輯,描繪了一個也許理性、也許不理性的情狀,就像我們的人生,難以總是保持理性或非理性,總有一些糾結與難以言喻,而文學,可以替你描繪,觸動你的心,讓你在保持「心理距離」的條件下,對自己的感受產生各種漣漪。

終、舞孃的告別「舢舨猛烈的搖晃。

舞孃依然緊閉雙唇,凝視著一個方向。

我抓住繩梯,回過頭去,舞孃想說聲再見,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然後再次深深地點了點頭。

舢舨折回去了。

榮吉頻頻搖動我剛剛送給他地那頂便帽。

直到船兒遠去,舞孃才開始揮舞她手中白色的東西。

」—《伊豆的舞孃》川端康成這是川端康成筆下「我」與舞孃分離的場景,沒有形容詞,只有事實的描述,平靜中讓人辛酸不已…是最美的純愛,日本式的清淡悲劇,也是文學與腳本創作上的細膩。

by傑克小編是最美的純愛,日本式的清淡悲劇,也是文學與腳本創作上的細膩。

|圖:山口百惠—參考資料:伊豆的舞孃atWiki[https://reurl.cc/72L6ld]伊豆的舞孃at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3238]川端康成atWiki[https://reurl.cc/VaQyq5]朱光潛《談美》[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43076]—[RulesCreative/吾則創意]業務洽詢:JackDai[Phone:02–25503158;E-mail:[email protected]]➡官網—[http://www.rulescreative.com/]➡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ulescreative/]獨立創意代理商RulesCreative,我們用策略與創意幫助你的生意。

RULESCREATIVE/吾則創意RULESCREATIVE/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我們擅長用策略、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

Logo「R」的缺口是20%的商業與創意出口,意義是我們懂到「真正懂創意的人,是最懂規則的人」和「創意不是顛覆,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基於此,我們的Slogan是「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

Follow2323 23ScriptCultureJapaneseCultureLiteratureArtMorefromRULESCREATIVE/吾則創意FollowRULESCREATIVE/吾則創意是一間獨立品牌代理商,我們擅長用策略、創意與設計解決品牌客戶的商業問題。

Logo「R」的缺口是20%的商業與創意出口,意義是我們懂到「真正懂創意的人,是最懂規則的人」和「創意不是顛覆,而是在規則中找出口」,基於此,我們的Slogan是「用策略和創意幫助你的生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