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讲义 - 360doc个人图书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医基础知识讲义. ...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 ...
陆大基本系/国粹中医/中医基础知识讲义
转Word
全屏
打印
修改
转藏+1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大
中
小
中医基础知识讲义
2013-08-22
陆大基本系
展开全文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对人的整体观念,二是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
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是否正确。
辨证和论治是诊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2.论治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个部分。
(一)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的概念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2.阴阳学说内容包括:阴阳相互对立、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消长、阴阳相互转变。
3.五行的概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世界上的一切事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4.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5.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6.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7.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8.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又称“反侮”。
(二)藏象
1.何为五脏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
2.何为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的生理功能:一主血脉,二主神志。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与胆相表里。
(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与胃相表里。
(4)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主皮毛,开窍于鼻。
肺与大肠相表里。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下系二阴,其华在发,开窍于耳。
肾与膀胱相表里。
4.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1)胆的生理功能:有贮藏和排泄胆汁,促进饮食消化的作用,并主决断,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
(2)胃的生理功能:主受纳与腐熟水谷。
(3)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分别清浊,其接受胃中传来的水谷之后,进一步消化吸收,清者经脾传至全身,浊者移向二阴排除体外。
(4)大肠的生理功能:接受小肠下传的糟粕,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成大便排出体外。
(5)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
(6)三焦的生理功能:有总司人体的气化作用,为水液代谢的通路。
5.五脏六腑的关系表里关系。
脏为阴,腑为阳,阳为表,阴为里。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一脏一腑。
一阴一阳,一表一里,它们所属经脉互相络属,组成脏腑表里关系。
(三)气、血、津液
1.何为精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之“精”,即指通常所说的生殖之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故称作“精气”。
2.何为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3.气的主要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4.何为血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5.血的主要功能气属阳,血属阴。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为血之帅;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充分的营养,即血为气之母。
6.何为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和涕、泪等。
清而稀薄的称之为津,浊而稠厚的称之为液。
(四)经络
何为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其中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五)病因与发病
1.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倦伤、外伤和虫兽等。
2.何为六气、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气候中的六种表现,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六气对自然界的万物生长和变化起着促进作用,也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如果发生太过或不及,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就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这种能使人致病的反常气候叫做六淫。
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2)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等。
(3)六淫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寒邪人里可化热。
(4)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4.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5.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亦伤阳气。
(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
(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
6.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7.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性重浊。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3)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8.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袭津液。
(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9.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延上。
(2)火易耗伤津液。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10.疫疠的概念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在中医文献中记载有“瘟疫”、“疫毒”、“异气”、“毒气”等名称。
11.疫疠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
12.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3.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产物,一般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三、中医的四诊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简称“四诊”,它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基本方法。
综合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是辨证论治的依据。
1.望诊望诊的基本内容包括:全身望诊(望神、色、形体、姿态);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舌诊(望舌体、舌苔);望排泄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望小儿指纹。
望诊可分为全身望诊、局部望诊。
2.闻诊
(1)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种内容。
(2)闻声音:主要是用耳听取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腹鸣等声音。
(3)嗅气味:主要是用鼻嗅呼吸、口腔、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气味。
3.问诊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1)问寒热的临床意义:寒与热是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1)恶寒发热: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2)但寒不热: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
新病恶寒,为里实寒证;久病畏寒,为里虚寒证。
3)但热不寒: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多属阳盛阴虚的里热证。
壮热:病人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属实热证。
潮热:发热如潮汐有定时,分为胃肠燥热内结所致的日晡潮热及温病热入营分、灼伤营阴的午后及夜间潮热。
微热:发热不高,不超过38℃,多见于阴虚或气虚发热。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特征,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2)问汗的临床意义:通过询问了解病人汗出的异常情况,对诊察病邪的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有重要意义。
(3)问二便的临床意义
大便:健康人每日一次,成形不燥,排便通畅,多呈黄色,无脓血、黏液、未消化食物。
小便:健康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昼夜总尿量约为1000~1800ml。
(4)问饮食的临床意义:通过询问饮食口味情况,可以了解体内津液的盈亏及输布是否正常、脾胃及有关脏腑功能的盛衰。
4.切诊切诊就是医者用手触摸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了解疾病。
切诊包括切脉和切其他部位,以切脉为主。
切脉(或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是医者用手按寸口(寸口是指桡动脉的腕后搏动部位)而得动脉应指的形象,来辨别病证的部位、性质以及正邪盛衰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分为三部:寸、关、尺。
四、中医辨证方法
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一)八纲辨证
1.何为八纲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何为表证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常见证候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为主要表现,或可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等症。
3.何为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常见证候表现:不同的里证,表现为不同的证候,但其基本特点为:无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里证的具体证候辨别,必须结合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才能进一步明确。
4.何为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相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证候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特征性表现。
5.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属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的属里证;寒热往来的属半表半里证。
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为主症;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嗽、心悸、腹痛等表现为主症;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
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
此外,辨表、里证还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
6.寒证概念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7.热证概念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的证候。
8.寒热证鉴别要点热证面色赤,寒证面色白;热证恶热喜冷,寒证恶寒喜热;热证口渴喜冷饮,寒证口淡不渴;热证手足烦热,寒证手足厥冷;热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寒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热证舌红苔黄,寒证舌淡苔白;热证脉滑数,寒证脉沉迟。
9.虚证概念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10.实证概念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11.虚实证鉴别要点虚证病程长,实证病程短;虚证者体质多虚弱,实证者体质多壮实;虚证者精神委靡,实证者精神兴奋;虚证者声低息微,实证者声高气粗;虚证者疼痛喜按,实证者疼痛拒按;虚证者胸腹按之不痛、涨满时减,实证者胸腹按之疼痛、涨满不减;虚证者五心烦热、午后微热,实证者蒸蒸壮热;虚证者畏寒、得衣近火则减,实证者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虚证舌质嫩、苔少或无苔,实证舌质老、苔厚腻;虚证脉象无力,实证脉象有力。
(二)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变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归类方法。
(三)卫气营血辨证
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五、中医治病八法
1.汗法运用发汗的方药,使病人出汗而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2.吐法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使从口涌吐的方法。
3.下法用通泻大便的方法,排除蓄积。
4.和法用和解的方法。
5.温法祛除寒邪和补益元阳的方法。
6.清法治疗热证,有清热保津,除烦解渴作用。
7.消法消散、消导、破削,具有渐消缓散,破坚消积作用。
8.补法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脏腑虚损,以增强机体功能。
六、养生与治则
1.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注意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
2.养生的主要方法包括顺时摄养,调神养生,惜精养生,饮食养生,传统健身,药物养生,推拿、针灸养生等。
3.中医治则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治脏腑、三因制宜等。
七、中药
1.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2.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即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中药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辛,有发散、行气等作用;咸,有软坚、散结等作用。
3.服药方法中药的服药方法分为:口服给药、含漱给药、滴鼻给药、滴眼给药、滴耳给药、皮肤给药、肛门给药、阴道给药、注射给药。
4.口服给药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
(1)服药时间: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
1)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吸收入肠,充分发挥药效。
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可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而且可以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2)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物都宜饭前服用。
3)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用,胃中存有食物可使药物与食物}昆合,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无论饭前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4)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
5)缓下剂,宜在睡前服用,以便于次日清晨排便。
6)涩精止遗药,宜在晚间服用。
7)截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药。
8)急性病则不规定时间服用。
(2)服药量
1)一般疾病服药,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用。
2)病情危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3)发汗药、泻下药,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
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4)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以免引起呕吐。
(3)服药温度
1)一般汤药多宜温服。
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要加盖衣被。
2)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病人欲冷饮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
5.汤剂的煎法
(1)煎药用具:沙锅是最常用的煎药容器。
沙锅性质稳定、传热性能缓和、不易与中药所含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不锈钢锅、搪瓷锅、玻璃烧杯也可采用,忌用铁锅。
(2)煎药前浸泡:煎药前用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目的使水渗进药物内部。
(3)煎药时加水要适量:第一煎加水至超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煎加水至超过药面2~3cm为宜。
(4)煎药用火:通常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
一般在未沸腾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以免水分迅速蒸发,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
(5)煎药时间(见表)
(6)特殊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兑服、冲服等。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赞赏
共11人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献花(0)
+1
来自:
陆大基本系
>
《国粹中医》
举报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猜你喜欢
0条评论
写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查看更多评论
类似文章
更多
5程南方中诊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与病因辨证佛山市中医院脑病科程南方中医逻辑桥梁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治疗预防保健中医诊断方法思路中医诊断学各部分与联系表象本质认识方法症状体征原则思维辨断四诊八纲辨证其他...中医药基础知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代,春秋时秦国著名的医生医缓、医和就给晋景公、晋平公治惑疾,《准南子》较清楚地记载了医药起源,距今约2700年。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第...【皮肤病的辨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在中医学诊断上,可根据临床证候将疾病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多将虚寒证称阴证,实热证又称阳证。
其常见证候有胃寒证、胃热证、食滞胃...他用手机拍遍全球各地,一不小心成了世界冠军,他的行动证明:摄影,手机就够了!△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冠军作品@韩松。
而韩松老师的《普通手机如何随手拍出专业级照片》系列课只需99元,就可以获得:共12节...病证通说235--245.表证的形成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始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于肌表,正邪相争,使肌表营卫气血功能失调,即形成表证。
这种寒热错杂,既可表...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隶属于阳证范畴。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辨证论治:1、阴阳八纲辨证法《沈氏尊生书》说:“阳虚阴虚皆属肾。
”“阳虚者,肾中真阳虚也,真阳即真火也;审是虚火,右尺必弱;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真阴即肾水,审是水虚,脉必细数。
。
。
”症状:既有虚证,又有实证,实中...八纲辨证1.表寒证。
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中医诊断学精华汇总绛舌比红舌热深。
$Eh8s((1)表里寒热错杂:表寒里热表实寒里实热证_6/q.表实寒里虚热证}3xZ`vX[T表热里寒表实热里实寒证>
●电子书免费读
●全站无广告
●全屏阅读
●高品质朗读
●批量上传文档
●购书5折
●5千个文件夹
●专属客服
微信支付查找“商户单号”方法:
1.打开微信app,点击消息列表中和“微信支付”的对话
2.找到扫码支付给360doc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查看账单详情”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户单号”
4.将“商户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支付宝查找“商户订单号”方法:
1.打开支付宝app,点击“我的”-“账单”
2.找到扫码支付给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进入“账单详情”页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家订单号”
4.将“商家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已经开通VIP,还是不能打印?
请通过以下步骤,尝试恢复VIP特权
第1步在下方输入你支付的微信“商户单号”或支付宝“商家订单号”
第2步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如何查找商户单号?
恢复VIP特权
正在查询...
订单号过期!
该订单于2020/09/0923:59:59支付,VIP有效期:2020/09/0923:59:59至2020/09/1123:59:59!如需使用VIP功能,建议重新开通VIP
返回上一页
支付成功!
确定
已获得“发送到手机”权限!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全部>>
●电子书免费读
●全站无广告
●全屏阅读
●高品质朗读
●批量上传文档
●购书5折
●5千个文件夹
●专属客服
确定复制刚才选中的内容?
确定
复制
打印文章
发送到手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全屏阅读
分享文章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复制
打印文章
发送到手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全屏阅读
×
×
复制成功!
¥.00
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支付:
开通即同意《个图VIP服务协议》
正在支付中,请勿关闭二维码!
自动续费¥12/月,可随时取消
开通即同意《连续订阅服务协议》|《个图VIP服务协议》
全部>>
●电子书免费读
●全站无广告
●全屏阅读
●高品质朗读
●批量上传文档
●购书5折
●5千个文件夹
●专属客服
×
支付确认
1.请在手机上打开的页面进行支付;
2.如支付完成,请点击“支付完成”。
支付完成
取消支付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医基础知识讲义 - 360doc个人图书馆
中医基础知识讲义. ...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 ...
- 2最全中醫基礎知識(圖文珍藏版) - 每日頭條
在學習中,經常有學員反饋,不知該如何著手學習中醫基礎知識,今天,小編特地整理了關於中醫基礎知識,其中有不少用圖文表格形式,能讓您更直觀、更 ...
- 3中醫常識
中醫常識. 基礎理論. § 陰陽學說 § 五行學說 § 臟腑學說 § 經絡學說
- 4中醫基礎撮要 - 醫院管理局網上學習中心
《內經》將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使哲學理論和醫學知識有機結合,形成了中醫. 學的五行學說,中醫學用五行學說認識人體局部,局部與整體,體表與內臟的有機聯系,. 以及人體 ...
- 5中醫的基本知識,中醫學基礎知識有那些 - 櫻桃知識
中醫四大經典先不用急著讀,對於有中醫基礎的來說是很輕鬆的,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人,最好先讀下中醫教材--《中醫基礎理論》,這可算作是《內經》的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