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鯨生鯨逝:是文化,是科學,還是為了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按:2017年日本的「科學捕鯨」季於6月15日展開,在許多人探討捕鯨問題的這個時節,環資以【捕鯨系列專題】討論全球鯨魚獵捕的問題。

每隔一陣子, ... 移至主內容 首頁»內容 生物多樣性 【捕鯨】鯨生鯨逝:是文化,是科學,還是為了生活? 2017年06月12日 作者:蔡政修(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及古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員) 作者:蔡政修(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及古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員)編按:2017年日本的「科學捕鯨」季於6月15日展開,在許多人探討捕鯨問題的這個時節,環資以【捕鯨系列專題】討論全球鯨魚獵捕的問題。

每隔一陣子,大概就會有針對捕鯨的議題而引起的一些討論。

但過一陣子,當捕鯨的季節過去了,大家似乎又回復了往常的生活步調,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雖然人類主要在陸地上活動,和海裡的鯨魚看似沒有密切的關係,但由於鯨魚那驚人的體型,不論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會不時的引起人們的注目,也讓鯨魚和人類長期以來就有著相當密切的連結。

人類和鯨魚的互動可以初步的簡化為三個主要的階段,那就是:從「生活」開始,進而有了所謂的「文化」,最後來到了有系統性的研究階段:科學。

1790年代捕鯨示意圖。

圖片來源:TreasuresoftheNOAAPhotoLibrary;From"ACollectionofVoyagesroundteWorld...CaptainCook'sFirst,Second,ThirdandLastVoyages...."VolumeV,London,1790,page1910. PhotobyMr.SeanLinehan. 目前沒有詳細的證據及資料來呈現當時的狀況,但我們仍可以稍微想像,在早期人類和鯨魚相遇的驚訝之餘,大概不必訝異鯨魚龐大的身軀很快的就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不論是一隻大型鯨魚身上的肉可以餵飽當時食物來源並不穩定的一整個小村落的人們、或是滔滔不絕似的流出來的大量油脂都會讓當時物資缺乏的居民興奮不已,再加上鯨鬚、牙齒、骨骼等被拿來改造、加工等,讓鯨魚很自然的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這樣的過程,讓鯨魚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一定的角色,不論是用鯨魚產生出各式各樣的生活物品或是多樣化的鯨魚佳餚,再加上時間的累積,也就有了「文化」的根基,或是在不同地區,依據當地的發展狀況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而隨著人類開始對於自然界有系統性的探索,透過持續累積資料試著更加瞭解與我們所共存的環境中,鯨魚也沒有被漏掉的在緩慢但持續進展中的科學研究中一步一步的解開鯨魚的身家之謎。

在這人類和鯨魚長期以來的互動歷史中,不論是讓人們對於鯨魚更加的瞭解或是讓鯨魚走入日常生活裡,「捕鯨(whaling)」一直都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在大量的捕殺下(光在20世紀裡,在明確的紀錄中,就有至少近300萬隻的大型鯨魚進到捕鯨的經濟鏈),鯨魚不再是出海就隨手可得的獵物。

另一方面,我們漸漸對於自然界運作的理解、物種的多樣性對於維持整體生態系運作的重要性等越來越了解,保育(conservation)的觀念也越來越普及,也漸漸地讓「反捕鯨(anti-whaling)」的聲浪崛起,如美國在1972年通過對於海洋哺乳動物的保護法案(MarineMammalProtectionAct)等保護措施在各個國家漸漸出現。

國際上更於1946年,在美國華盛頓DC簽署了國際捕鯨管制條約(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theRegulationofWhaling),並為了協調各國之間關於捕鯨的事務而成立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WhalingCommission,IWC)。

民眾在日本國旗上簽字表達反對日本捕鯨。

圖片來源:Takver(CCBY-SA2.0)。

反捕鯨的浪潮也進而讓國際捕鯨委員會決定在1985到1986年的捕鯨季開始全面性的停止捕鯨活動。

不過,這禁止捕鯨的決定基本上是只有適用在「商業捕鯨(commercialwhaling)」,所以雖然都是「捕鯨」,但除了商業捕鯨外,現在其實還有其他的捕鯨名目是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底下認可的,那就是「傳統固有捕鯨(aboriginalwhaling)」和「科學捕鯨(scientificwhaling)」。

不都是殺害鯨魚嗎?有什麼不同? 根本上來看,不論是商業捕鯨、傳統固有捕鯨或是頂著響亮名稱的科學捕鯨確實都是會奪走為數不少的鯨魚個體,但因為出發點不一樣,所隱含的意義或是延伸出來的後果也有一定的差異。

對於這三類捕鯨的取向,大概從名稱上就可以略知一二。

商業捕鯨就是以商業利益為導向,當然是可以賺越多錢越好,所以光是20世紀就獵殺了將近300萬隻大型鯨魚也就不會太讓人意外了,不過在此同時,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當然也支持了不少人的生活,而其所延伸出來的鯨魚食品或是相關產品,也一定程度地融入了當時的文化。

傳統固有捕鯨,則是針對那些生活在比較偏遠地區、經濟活動或發展也比較少、而且長期以來鯨魚肉就是在飲食文化中佔有一定的角色,或是仰賴鯨魚油或是鯨魚相關製品在村莊裡或是當地的社會中從事物品交換等的族群,希望能一定程度維持原本的捕鯨文化而進行。

整個過程並不是以捕殺更多的鯨魚,並且將利益最大化的前提為主。

科學捕鯨,不意外的是該以科學研究為主要目標,但也要清楚、明確的指出為什麼一定要捕殺鯨魚才能進行該研究,才得以名正言順的申請捕捉。

畢竟也是有不少的研究是利用自然擱淺在海邊的鯨豚,由研究人員從這些個體盡可能地收集相關資料以從事相關的鯨豚研究,或是直接在海上調查活生生的鯨魚,而不需要將鯨魚殺害。

從國際捕鯨委員會所紀錄的資料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目前現階段以各個不同捕鯨名義在海上獵殺他們想要的鯨魚的國家或地區的有[1]: 商業捕鯨:挪威和冰島。

傳統固有捕鯨:美國、蘇聯、丹麥和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St.Vincent&theGrenadines)。

科學捕鯨:日本。

實行全面禁止商業捕鯨的決定到今年(2017年)已經超過30年了,但其實挪威和冰島還在持續從事商業捕鯨!而日本的科學捕鯨,也在2014年被國際法庭(InternationalCourtofJustice)認定為不是為了「科學研究」而捕鯨[2]。

也因此,這樣看來,目前也只剩下傳統固有捕鯨的方式是唯一在國際規範底下被認可的捕鯨形式了。

捕鯨禁令實施後,1987~2015年各國平均年捕鯨數量(點擊國家可看詳細資料)。

資料整理:蔡政修。

製圖:曾以寧。

點我看大圖。

→繼續閱讀下篇〈【捕鯨】鯨生鯨逝:被「名義」遮掩的保育問題〉 [1]隨著時間的推移(在1985/1986年度全面禁止自由自在的商業捕鯨後,像在傳統固有捕鯨或是科學捕鯨的名目才開始被應用,畢竟在這之前,只要在海上有一定的能力,基本上沒有很嚴謹的捕鯨規範或紀錄),有些地區在不同的年度會用不同的名義來捕鯨,如冰島在十年前(2007年)還有用科學捕鯨的名義出海,但自此之後,全都只有不理會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規範,而從事商業捕鯨。

[2]雖然日本因此廢棄了這個被認定為假的科學捕鯨計畫,但也立刻就向國際捕鯨委員會申請了新的科學捕鯨計畫。

【捕鯨系列專題】 【捕鯨】鯨生鯨逝:是文化,是科學,還是為了生活? 【捕鯨】鯨生鯨逝:被「名義」遮掩的保育問題 【捕鯨】鯨生鯨逝:持續獵捕,是需要還是貪婪? 【捕鯨】鯨生鯨逝:三張互動圖表 看世界捕鯨現況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參考資料 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WhalingCommission,IWC)網站。

在「Conservation&Management」裡的「Whaling(捕鯨)」條目。

延伸閱讀 【鯨彩一生】鯨生鯨逝:19世紀前的捕鯨文化 【鯨彩一生】鯨生鯨逝:20世紀的捕鯨文化 【鯨彩一生】鯨生鯨逝:台灣的捕鯨歷史 相關文章 台灣海洋化石與魚類化石的研究、回顧與展望 2021/12/16 緬北高山是大型哺乳動物避風港研究發現中華小貓熊、羚牛等40種物種 2021/11/22 台灣統合六大單位成立「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開放資料庫三年內上線 2021/09/29 西藏「雪域」將不復見氣候研究人員疾呼高原暖化列入COP26議程 2021/08/23 歐盟推CAP農業改革號稱史上第一個農業生態計畫仍遭批不夠力 2021/07/23 230299 [nothing_1] 到茂林標記紫斑蝶國際學生化身公民科學家 2021/04/12 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捕鯨捕鯨禁令商業捕鯨反捕鯨運動鯨生鯨逝 作者 蔡政修 2004年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抹香鯨解剖,從此墜入了鯨魚的世界。

從事鯨魚化石及演化的研究,陸續到世界各地看鯨魚標本,寫論文之餘書寫科普文章,讓大眾更進一步的瞭解鯨魚及演化的魅力。

搜尋 搜尋 訂閱電子報 Email信箱* 姓* 名*     午安環境最新內容│電子報總覽 看熱門討論/留下您的意見 目前累計總共有個綠行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