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創業教育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確認自己願意創業。

賴荃賢在台東大學、高雄大學跟台灣科技大學,都分別教授創業課程。

每次開課,他一定要上的,就是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天下雜誌出版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最新出刊 隱形冠軍之父在擔心什麼?上萬員工到剩幾百人 台灣小巨人升級戰 教育 教育趨勢 台灣創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創業」成了台灣社會新顯學,人人忙著找錢、找空間,但該上哪找一顆創業腦?台大、政大、交大紛紛祭出各式課程,仔細從一教到一百,可是為什麼還是不夠? 17193瀏覽數 圖片來源:王竹君 分享 其他 文 程晏鈴 天下雜誌588期 發布時間:2015-12-22 17193瀏覽數 忠孝復興站小巷裡,一棟看似不起眼的老舊公寓三樓,有約三十坪左右的空間,一張接待客人的大長桌,另外幾張桌子放電腦,六、七個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正全神貫注地討論。

這是Re-lab,台灣第一家網路資訊設計顧問公司,也是二○一四年六都首長選舉前爆紅的互動遊戲「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以及十二月十六日剛上線的「一百種殺死法案的方法」的資訊設計製作團隊。

「過去兩年,我們協助客戶設計資訊呈現方式,今年才慢慢結合前端的使用者研究跟後端的媒體經營,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務,」Re-lab共同創辦人劉又瑄解釋,從過去工作室接案的模式要轉換成一家公司,必須有好制度、工作流程、團隊合作形式,和商業模式。

新北市台北橋捷運站三樓,政府主導的共同工作空間「新北創力坊」裡,有近三十個新創團隊進駐。

其中,結合募資與線上課程的「Hahow好學校」是今年進駐的團隊之一。

共同創辦人江前緯回憶,Hahow是他念台灣大學時兩個失敗專案,不斷演進與修正商業模式的產品。

從創意到創業這條路,艱辛,卻也需要自我修復的能力。

廣告 創業,儼然已經成為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口中的「顯學」。

更隨著政府大張旗鼓設立共同工作空間、成立各種創業基金,以及各大專院校大量開設創業相關的課程,在台灣逐年發酵。

台灣創業人口年年在增加。

根據二○一四年全球創業觀察(GEM)報告指出,台灣參與新創事業的工作人口比例是八.四九%,相較於二○一三年成長○.三七個百分點。

而每一年,台灣大專院校的創新創業平台也相繼開設,創業相關課程十年來更成長了七倍,共有近八百門。

(見表一) 但仔細檢視從一○到一四年的GEM報告,不論創業人口增加與否,台灣在「創業教育訓練」以及「創業知識與能力」的評分項目裡,始終是所有標準的最低分。

台灣的創新不太創業,創業也不太創新 廣告 甚至,美國華府研究機構「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GEDI)評比全球創業發展,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出爐的報告,台灣在一三○個國家中,創業發展排名第六,是唯二排名前十的亞洲國家(見表二、三),但台灣的創業技巧、競爭、國際化程度,與文化態度等卻不盡理想。

「台灣競爭力缺乏,因為台灣總是在同一個領域裡面做別人已經在做的事情,」奇點大學(SingularityUniversity)全球大挑戰主席韓尼可(NicholasHaan)直接點出台灣創業競爭力不夠,就是因為習慣複製。

「台灣的創新不太創業,創業也不太創新,」提起台灣的創業生態,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創業天使計劃主持人賴荃賢,總不免提起這句「順口溜」,也順口點出台灣創業的關鍵問題:創新的人不一定懂創業,不一定具備所謂的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事實是,整體台灣社會被籠罩在創業顯學的氛圍裡,當創業圈大聲疾呼政府鬆綁法規、健全產業的基礎建設,卻忽略台灣的創業教育仍卡關在從創新到創業的過程。

如果只有創新,卻缺少創業的動能與實力,「創業人才不見了,台灣的未來會有問題,」從○七年開始籌備創意創業學程的陳良基,顯得擔憂。

學界普遍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分成兩個階段,一是培養創業家精神,是所有學生都應具備的素養;第二才是提供要走向創業的學生商業模式、行銷策略、溝通談判等技能。

創業教育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確認自己願意創業。

賴荃賢在台東大學、高雄大學跟台灣科技大學,都分別教授創業課程。

每次開課,他一定要上的,就是「創業適性與創業評估」。

廣告 一開始,賴荃賢用問卷,讓學生對創業有基礎認識,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創業,「讓大家先了解實際創業狀況,還得見識全球創業生態圈的差異,」他笑說,總得知道現實是什麼,願意堅持下去的那些人才是重點。

創業怎麼教?誰來教? 創業教育要教什麼,綜合各方說法,關鍵能力是:找未來趨勢、尋找市場機遇、勇於承擔風險、整合資源,以及創造社會價值。

「就算學生未來不創業,也希望這些素養能夠讓他們帶著走,」在台灣開啟大專院校創業教育推廣第一槍的陳良基,沉吟了許久。

問題是,怎麼教? 十二月十三日,由台灣大學創意創業中心主辦的創業教育論壇上,台大國企系教授、創意創業學程主任李吉仁,就開了自己一個玩笑,說要一群五○年代出生的老教授,教年輕學生創業,已經不合時宜。

廣告 想創業的學生愈來愈多,每年修課人數都在成長,但師資多是從管理學院借調來的教授,許多創業課程也是隸屬於管理學院之下,並沒有真正把有創業經歷的人帶進校園。

「現在創業教育都是從一教到一百,並沒有從零到一,而且行動教學不是教授的專長,」李吉仁感嘆。

「台灣創業教育沒有感同身受創業者遇到的挑戰,做學術的人出來教怎麼創業很瞎,」江前緯直白地說,自己創業遇到的問題,學校創業教育也沒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從事三十多年創業教育,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前創業學院副院長桑大偉就認為,教授不一定需要實際創業的經驗,但創業教育一定需要全職業師。

老師一定要學著丟掉單向的教授思惟,關鍵在於整合資源,讓學生看到資源。

廣告 中國天津大學去年開始也招募將近一百名校友級的業師,仿照美國創業教育,讓每個新創團隊配備一名教授與一名兼職或全職業師,讓創業教育更扎實。

但另個問題是,「業師怎麼評鑑?」李吉仁擔心,傳統的教授師資評鑑方式已經落伍。

問題就是「沒問題」! 此外,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更必須跳脫傳統框架。

「創業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提不出問題,」桑大偉觀察,過去線性的思惟,已經讓亞洲學生習慣按部就班解決問題。

但創業需要跳躍性思考,看到需求,而且要提出問題。

譬如同樣到國外滑雪,台大學生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看世界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說,台灣學生都是回家寫紀錄跟心得,但是美國學生具備的,是觀察力跟掌握商業機會的能力。

一次滑雪,會讓美國學生思考製作雪崩感應器,可以埋在雪中觀察雪的動態,避免悲劇重演。

「台灣大學生你要他到外面晃一圈,問他看到什麼,他也只會說『不知道』,」湯明哲擺擺手,顯得無奈。

要有觀察力跟提出問題的能力,奇點大學從同理心開始培養,對世界上的難題有設身處地思考的能力,「你會(對困境)感到憤怒,這股憤怒會激發你的創業熱情,」韓尼可笑說,這股熱情讓人就算在創業路上失敗,倒地成為屍體,也會願意變成殭屍(zombie)再試一次。

除了觀察與同理心,最直接提出問題、掌握市場機會的方式,就是訓練學生和使用者面對面訪談,也就是溝通的能力。

Google模式談的是從零到一,但桑大偉不以為然,他認為創業教育應該是從負一到零,再從零到一,再放大到一百的過程。

台灣創業教育仍停留在從一放大到一百的傳統商業管理教育體系,市場調查都是發放問卷,但在人性需求當道的時代,面對面的訪談最重要。

「第一次訪談,你要不帶問題(去談),你要去找到問題,」桑大偉皺著眉,回想過去指導學生的經驗,找到問題之後,就是不斷尋找需求與市場機會,發揮產品價值的過程。

尋找的過程讓想法逐漸收斂聚焦,但也往往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容易發現自己的失敗。

但真的是失敗嗎?不見得。

別再怕了! 被推翻不是失敗,是成功 Re-lab從工作室轉型到公司,又同時以三種不同商業模式運作,這些都是經過三年的反省與試錯。

當問到劉又瑄,從創業教育學到什麼,她想了一會兒說,「創業很未知,你要很有彈性可以隨時調整。

」 亞洲的教育箴言,總是教孩子要成功,但這次,社會的觀念該開始轉變。

二○一四年的GEM報告指出,台灣和馬來西亞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屬於最害怕失敗的兩個國家。

亞洲教育讓學生害怕失敗不是新聞,如何透過創業教育,讓學生不怕失敗,和創業的「不確定性」共處。

桑大偉就常常鼓勵瘋狂的點子,「把自己的設想推翻不是失敗,是成功。

」因為對他來說,創業要面對的是真實的世界,「當你的理論解釋不了世界的時候,是理論錯了,而不是世界錯了。

」 香港中文大學就有一門課,要學生走失敗的路。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創業實務專業應用教授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副主任周志偉,派給學生一個個曾經被創投界拒絕的案例,讓學生重塑其商業模式、融資策略跟資源分配。

學生不但可以同時了解投資者的想法與角度,也訓練他們重新思考失敗的原因。

「Justmakeithappen(就去做吧)!」Google支持的國際創業社群StartupGrind台灣執行長李洛傑(RojiaLee)來台駐點七年,發現台灣創業教育的問題是,人們總是不去行動。

但對國外投資人或是使用者而言,先做出產品的原型,直接丟到市場測試,是創業最關鍵的動作。

測試市場以外,創業還牽涉到溝通與說服。

但台灣創業團隊往往不知道怎麼行銷、怎麼溝通。

「我想聽你怎麼說你的產品價值,而不是只有它很便宜,」李洛傑抱著頭,誇張演出崩潰大喊的樣子。

電梯演講秀 你只有一分鐘 溝通能力,大部份人想到的是上台簡報,教授再評分。

但上海交通大學創業學院卻不是如此,而是將學生推到電梯裡,要學生做電梯演講,也就是在一分鐘內,向電梯裡的陌生人分享自己的點子,還得讓陌生人買單。

這些都把學生推向真實的世界去闖。

但這樣還不夠,創業教育還得打造一個不怕失敗的環境,讓學生失敗了還能抬頭挺胸,因為知道有人會接住他們的失敗。

台大、政大、交大,都試圖在校內建構參照矽谷、史丹佛大學的模式。

台大從創意創業學程開始,鼓勵學生創業,透過業師輔導、台大車庫、台大創業加速器,最後在二○一五年十月成立台大創新設計學院,要補足創業的前端:設計思考,試圖在校園裡建構完整的創業生態系統。

政大則剛起步,在一五年十一月成立創新創業平台,從前端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到後端育成,串成一條龍培育模式,往教育扎根。

因為要創業,多樣性也成為重點。

生態圈的多樣性、團隊的多樣性跟個人本身的多樣性,都是創業教育應該帶來的養分。

「我忘記當初上了什麼課,但最重要的是和不同領域卻有創新創業想法的人互動,有一樣的高度,卻有不同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劉又瑄說。

而這是跨領域團隊合作互動的力量。

最終,創業教育,要回歸到人的本質。

因為學生如果缺乏「熱情」、「好奇心」和「堅持」這些內驅力,再多的創業教育,也難以撼動停滯不前的社會。

----------------------------------- 專訪奇點大學全球大挑戰主席韓尼可 創業的心不能死你該學習做「殭屍」 「創業的路上充滿了屍體,而問題在於,你有沒有那個決心,從屍體變成殭屍,回來重新再試一次,」奇點大學(SingularityUniversity)全球大挑戰主席、GSP課程(GraduateStudiesProgram)總監韓尼可(NicholasHaan)在偌大演講廳裡,直白詼諧地用創業殭屍論,點出創業教育的核心。

奇點大學被譽為全球最創新的大學,由Google和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以及美國科技業界共同成立,要用科技解決未來人類將面對的艱鉅挑戰,目的是改變10億人的生活。

奇點大學的創業教育要教的,當然不只讓人成為無堅不摧的殭屍。

「熱情」、「好奇心」和「思考縝密」是韓尼可在專訪中不斷強調的關鍵詞,奇點大學突破既有教育體制,要培養為世界帶來翻天覆地改變的創業家精神。

以下為專訪摘要: 全球都在談創新,創業應該顛覆現有的創新,找出人類未來面對挑戰的方法,從糧食、貧窮、水資源、醫療、安全、教育、環境,到能源,都是機會。

奇點大學最重要的課程是GSP,每年召集8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申請,在10週內從一開始定義想解決的問題,思考行銷素材,建構商業模式,做出產品原型,最終通過矽谷創投檢驗,成立公司。

創業,全世界都在教。

但創業教育的核心在於「活在未來」。

科技每年都不斷以指數型成長,要思考如何利用科技去解決問題,找到可能性。

我們想像,科技的發展在未來五年後長什麼樣子,才有創新的可能。

舉例來說,水資源的分配與輸送就可能是幾十億美元的商機。

解決這些問題,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遠大於(手機遊戲app)《憤怒鳥》,創業教育要教的,不是只想賺錢的創業者。

創業教育要做的是,激發你對事情的同理心,並創造對議題的熱情。

我自己很幸運,曾經在沒水沒電,也沒有生活物資的非洲村莊裡住了七年。

這個經驗讓我以完全不同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

這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能力,那就是同理心。

會來到奇點大學的學生,不管是來自台灣或是矽谷,可能都已經擁有頂尖的技術、頂尖的創業經歷與訓練,但是我們要讓他們了解,人類面臨的問題是什麼,該怎麼克服,這些克服的過程有哪些機會。

這是可以訓練的,走出你的國家,去那些缺乏水資源、醫療資源的地方。

好的設計思考,就是讓創業者學習設身處地,為想要獲得服務或產品的使用者著想。

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縮短地理上的距離,更了解這些地方需要什麼。

熱情和好奇心很難教。

這些來自個人的人生經驗,因為困境而感到憤怒,你才會開始行動,才有熱情。

心中那把火不能熄滅,最重要的還是毅力,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就算沒有人願意相信你。

被打倒了就站起來,繼續落實,學習跟自己的失敗共處。

(程晏鈴採訪整理)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電子報(每週五發送) 天下新聞室精選最具時效性、最重要的深度內容,每週五發送 訂閱天下電子報 精選當週熱文,週五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創業教育 #創新 #觀察力 #提問力 #溝通力 #創業精神 #韓尼可 #奇點大學 #GSP 你可能有興趣 【慢城創新局蛻變苗栗】美好生活在這座城市,正在發生|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台灣創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