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9n0262_002 妙法蓮華經第2卷| CBETA 漢文大藏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譬喻品第三. [0010b29] 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勇躍,得 ...
SkiptoContent
CBETA漢文大藏經
首頁»T09n0262_002妙法蓮華經第2卷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09n0262_002妙法蓮華經第2卷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大正藏(T)»第9冊»No.0262»第2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1
2
3
4
5
6
7
卷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譬喻品第三[0010b29]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勇躍,得未曾有。
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
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
』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0010c14]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聞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懷大歡喜, 疑網皆已除。
昔來蒙佛教, 不失於大乘, 佛音甚希有, 能除眾生惱, 我已得漏盡, 聞亦除憂惱。
我處於山谷, 或在林樹下, 若坐若經行, 常思惟是事, 嗚呼深自責, 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 同入無漏法, 不能於未來, 演說無上道。
金色三十二, 十力諸解脫,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種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
我獨經行時, 見佛在大眾, 名聞滿十方, 廣饒益眾生。
自惟失此利, 我為自欺誑。
我常於日夜, 每思惟是事, 欲以問世尊, 為失為不失? 我常見世尊, 稱讚諸菩薩, 以是於日夜, 籌量如此事。
今聞佛音聲, 隨宜而說法, 無漏難思議, 令眾至道場。
我本著邪見, 為諸梵志師, 世尊知我心, 拔邪說涅槃。
我悉除邪見, 於空法得證, 爾時心自謂, 得至於滅度; 而今乃自覺, 非是實滅度。
若得作佛時, 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眾, 龍神等恭敬, 是時乃可謂, 永盡滅無餘。
佛於大眾中, 說我當作佛, 聞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初聞佛所說, 心中大驚疑, 將非魔作佛, 惱亂我心耶? 佛以種種緣、 譬喻巧言說, 其心安如海, 我聞疑網斷。
佛說過去世, 無量滅度佛, 安住方便中, 亦皆說是法。
現在未來佛, 其數無有量, 亦以諸方便, 演說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 從生及出家、 得道轉法輪, 亦以方便說。
世尊說實道, 波旬無此事, 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
我墮疑網故, 謂是魔所為, 聞佛柔軟音, 深遠甚微妙, 演暢清淨法。
我心大歡喜, 疑悔永已盡, 安住實智中。
我定當作佛, 為天人所敬, 轉無上法輪, 教化諸菩薩。
」[0011b09]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
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0011b16]「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
其傍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菓。
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
[0011b24]「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
其劫名大寶莊嚴。
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
若欲行時,寶華承足。
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殖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恒為諸佛之所稱歎。
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固。
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0011c04]「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
其國人民,壽八小劫。
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佛國土,亦復如是。
』[0011c10]「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0011c12]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智尊, 號名曰華光, 當度無量眾。
供養無數佛, 具足菩薩行, 十力等功德, 證於無上道。
過無量劫已, 劫名大寶嚴, 世界名離垢, 清淨無瑕穢。
以琉璃為地, 金繩界其道, 七寶雜色樹, 常有華菓實。
彼國諸菩薩, 志念常堅固, 神通波羅蜜, 皆已悉具足。
於無數佛所, 善學菩薩道, 如是等大士, 華光佛所化。
佛為王子時, 棄國捨世榮, 於最末後身, 出家成佛道。
華光佛住世, 壽十二小劫, 其國人民眾, 壽命八小劫。
佛滅度之後, 正法住於世, 三十二小劫, 廣度諸眾生。
正法滅盡已, 像法三十二, 舍利廣流布, 天人普供養。
華光佛所為, 其事皆如是, 其兩足聖尊, 最勝無倫匹。
彼即是汝身, 宜應自欣慶。
」[0012a07]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踊躍無量,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
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迴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而作是言:「佛昔於波羅[木*奈]初轉法輪,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輪。
」[0012a17]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昔於波羅[木*奈], 轉四諦法輪, 分別說諸法, 五眾之生滅。
今復轉最妙, 無上大法輪, 是法甚深奧, 少有能信者。
我等從昔來, 數聞世尊說, 未曾聞如是, 深妙之上法。
世尊說是法, 我等皆隨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記, 我等亦如是, 必當得作佛。
於一切世間, 最尊無有上, 佛道叵思議, 方便隨宜說。
我所有福業, 今世若過世, 及見佛功德, 盡迴向佛道。
」[0012b02]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疑悔,親於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學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是學無學人,亦各自以離我見及有無見等謂得涅槃;而今於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惑。
善哉,世尊!願為四眾說其因緣,令離疑悔。
」[0012b08]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
然,舍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0012b13]「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
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堂閣朽故,牆壁隤落,柱根腐敗,梁棟傾危,周匝俱時歘然火起,焚燒舍宅。
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出意。
』[0012b23]「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机案,從舍出之。
』復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小。
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
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
』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
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
[0012c04]「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
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
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
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踊躍。
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0012c18]「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絞絡,垂諸華纓,重敷綩綖,安置丹枕。
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
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
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
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匱,何況諸子!』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0013a02]「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0013a03]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
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復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
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
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
』以是因緣,無虛妄也。
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0013a10]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
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
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
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0013a26]「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0013a29]「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捨於方便,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
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0013b04]「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慇懃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
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麁弊色聲香味觸也。
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
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
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
汝等但當勤修精進。
』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繫,無所依求。
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
』[0013b18]「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0013b29]「舍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
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
[0013c05]「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
[0013c10]「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
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
[0013c16]「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0013c18]佛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譬如長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復頓弊,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棟傾斜, 基陛隤毀, 牆壁圮坼, 泥塗褫落, 覆苫亂墜, 椽梠差脫, 周障屈曲, 雜穢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鵄梟雕鷲、 烏鵲鳩鴿、 蚖蛇蝮蠍、 蜈蚣蚰蜒、 守宮百足、 狖貍鼷鼠, 諸惡蟲輩, 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 不淨流溢, 蜣蜋諸蟲,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踐蹋, [齒*齊]齧死屍、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競來搏撮, 飢羸慞惶, 處處求食。
鬪諍[齒*查]掣, 嘊喍[口*睪]吠, 其舍恐怖, 變狀如是。
處處皆有, 魑魅魍魎、 夜叉惡鬼, 食噉人肉。
毒蟲之屬, 諸惡禽獸, 孚乳產生, 各自藏護。
夜叉競來, 爭取食之, 食之既飽, 惡心轉熾, 鬪諍之聲, 甚可怖畏。
鳩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時離地, 一尺二尺, 往返遊行, 縱逸嬉戲, 捉狗兩足, 撲令失聲, 以腳加頸, 怖狗自樂。
復有諸鬼, 其身長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發大惡聲, 叫呼求食。
復有諸鬼, 其咽如針。
復有諸鬼, 首如牛頭, 或食人肉, 或復噉狗, 頭髮蓬亂, 殘害凶險, 飢渴所逼, 叫喚馳走。
夜叉餓鬼, 諸惡鳥獸, 飢急四向, 窺看窓牖。
如是諸難, 恐畏無量。
是朽故宅, 屬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間, 於後舍宅, 欻然火起, 四面一時, 其炎俱熾。
棟梁椽柱, 爆聲震裂, 摧折墮落, 牆壁崩倒。
諸鬼神等, 揚聲大叫。
雕鷲諸鳥、 鳩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為火所逼, 共相殘害, 飲血噉肉。
野干之屬, 竝已前死, 諸大惡獸, 競來食噉, 臭烟熢[火*孛],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類, 為火所燒, 爭走出穴, 鳩槃荼鬼、 隨取而食。
又諸餓鬼, 頭上火燃, 飢渴熱惱, 周章悶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災, 眾難非一。
是時宅主, 在門外立, 聞有人言:『汝諸子等, 先因遊戲, 來入此宅, 稚小無知, 歡娛樂著。
』 長者聞已, 驚入火宅, 方宜救濟, 令無燒害。
告喻諸子, 說眾患難, 惡鬼毒蟲, 災火蔓延, 眾苦次第, 相續不絕。
毒蛇蚖蝮, 及諸夜叉、 鳩槃茶鬼, 野干狐狗、 雕鷲鵄梟, 百足之屬, 飢渴惱急, 甚可怖畏。
此苦難處, 況復大火。
諸子無知, 雖聞父誨, 猶故樂著, 嬉戲不已。
是時長者, 而作是念: 『諸子如此, 益我愁惱。
今此舍宅, 無一可樂, 而諸子等, 耽湎嬉戲, 不受我教, 將為火害。
』 即便思惟, 設諸方便, 告諸子等:『我有種種, 珍玩之具, 妙寶好車, 羊車鹿車、 大牛之車, 今在門外。
汝等出來, 吾為汝等, 造作此車, 隨意所樂, 可以遊戲。
』 諸子聞說, 如此諸車, 即時奔競, 馳走而出, 到於空地, 離諸苦難。
長者見子, 得出火宅, 住於四衢。
坐師子座, 而自慶言: 『我今快樂! 此諸子等, 生育甚難, 愚小無知, 而入險宅。
多諸毒蟲,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諸子, 貪樂嬉戲。
我已救之, 令得脫難。
是故諸人, 我今快樂。
』 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 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 『願賜我等, 三種寶車。
如前所許: 「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 今正是時, 唯垂給與。
』 長者大富, 庫藏眾多, 金銀琉璃、 車璩馬腦, 以眾寶物, 造諸大車。
莊校嚴飾, 周匝欄楯, 四面懸鈴, 金繩交絡。
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 處處垂下, 眾綵雜飾, 周匝圍繞, 柔軟繒纊, 以為茵蓐。
上妙細[疊*毛], 價直千億, 鮮白淨潔,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
多諸儐從, 而侍衛之。
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諸子是時, 歡喜踊躍, 乘是寶車, 遊於四方, 嬉戲快樂, 自在無礙。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眾聖中尊, 世間之父。
一切眾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樂, 無有慧心。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然不息。
如來已離, 三界火宅, 寂然閑居, 安處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 於諸欲染, 貪著深故。
以是方便, 為說三乘, 令諸眾生, 知三界苦, 開示演說, 出世間道。
是諸子等, 若心決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緣覺、 不退菩薩。
汝舍利弗! 我為眾生, 以此譬喻, 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得成佛道。
是乘微妙、 清淨第一, 於諸世間, 為無有上, 佛所悅可。
一切眾生, 所應稱讚、 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 諸力解脫、 禪定智慧, 及佛餘法, 得如是乘。
令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及聲聞眾,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除佛方便。
』 告舍利弗:『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 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為此等故, 說於苦諦。
眾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說苦諦, 真實無異。
若有眾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暫捨。
為是等故, 方便說道。
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 無所依止, 滅盡諸苦, 名第三諦。
為滅諦故, 修行於道, 離諸苦縛, 名得解脫。
是人於何, 而得解脫? 但離虛妄, 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 一切解脫。
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 見過去佛, 恭敬供養, 亦聞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說, 則為見我, 亦見於汝, 及比丘僧, 并諸菩薩。
斯法華經, 為深智說, 淺識聞之, 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 於此經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於此經, 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計我見者, 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 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 亦勿為說。
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 則斷一切, 世間佛種。
或復顰蹙, 而懷疑惑, 汝當聽說, 此人罪報。
若佛在世, 若滅度後, 其有誹謗, 如斯經典, 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 汝今復聽。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 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展轉, 至無數劫, 從地獄出, 當墮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形[乞*頁]瘦, 黧黮疥癩, 人所觸嬈。
又復為人, 之所惡賤, 常困飢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斷佛種故, 受斯罪報。
若作馲駝, 或生驢中, 身常負重, 加諸杖捶, 但念水草, 餘無所知。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有作野干, 來入聚落, 身體疥癩, 又無一目。
為諸童子, 之所打擲, 受諸苦痛, 或時致死。
於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長大, 五百由旬, 聾騃無足, 宛轉腹行, 為諸小蟲, 之所唼食, 晝夜受苦, 無有休息。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諸根闇鈍, 矬陋攣躄, 盲聾背傴。
有所言說, 人不信受, 口氣常臭, 鬼魅所著。
貧窮下賤, 為人所使, 多病痟瘦, 無所依怙。
雖親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尋復忘失。
若修醫道, 順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 無人救療, 設服良藥, 而復增劇。
若他反逆、 抄劫竊盜, 如是等罪, 橫羅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難處, 狂聾心亂, 永不聞法。
於無數劫、 如恒河沙, 生輒聾瘂, 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 如遊園觀, 在餘惡道, 如己舍宅, 駝驢猪狗, 是其行處。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聾盲瘖瘂、 貧窮諸衰, 以自莊嚴。
水腫乾痟、 疥癩癰疽、 如是等病, 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 垢穢不淨, 深著我見, 增益瞋恚, 婬欲熾盛, 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 告舍利弗: 『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 我故語汝:「無智人中, 莫說此經。
」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聞強識,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 億百千佛, 殖諸善本, 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 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 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 若見有人, 捨惡知識, 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 求大乘經,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無瞋, 質直柔軟, 常愍一切, 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 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說法無礙,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 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頂受, 但樂受持, 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 餘經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經, 得已頂受, 其人不復, 志求餘經,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 告舍利弗: 『我說是相, 求佛道者, 窮劫不盡。
』 如是等人, 則能信解, 汝當為說, 妙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0016b08]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希有心,歡喜踊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竝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
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
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
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0016b25]「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
漸漸遊行,遇向本國。
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
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虎珀、頗梨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時貧窮子遊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
是以慇懃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
』[0016c11]「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
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机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
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
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
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
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
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
』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0016c22]「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
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
我雖年朽,猶故貪惜。
』即遣傍人,急追將還。
爾時使者,疾走往捉。
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愈急,強牽將還。
于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
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
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
』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
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
』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0017a07]「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
」窮子若許,將來使作。
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
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
[0017a12]「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
其父見子,愍而怪之。
又以他日,於窓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
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麁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
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
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當加汝價。
諸有所須瓫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
我如汝父,勿復憂慮。
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
自今已後,如所生子。
』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
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0017a29]「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
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
我心如是,當體此意。
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爾時窮子,即受教勅,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悕取一飡之意。
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
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
於某城中、捨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
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
此實我子,我實其父。
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
』[0017b15]「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0017b18]「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
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而便自謂:『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
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
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
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悋惜。
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
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悕求。
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車璩馬腦、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捨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眷屬圍遶,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出內財產, 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若是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 思惟是已, 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 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勅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既益汝價, 并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
』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 又以軟語: 『若如我子。
』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頗梨; 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 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 捨我他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已二十年。
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汝等作佛。
』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佛勅我等, 說最上道, 修習此者, 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 為大菩薩,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 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 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 即授其記:『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 一切諸佛, 祕藏之法, 但為菩薩, 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
我等內滅, 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我等長夜, 於佛智慧, 無貪無著, 無復志願; 而自於法, 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 修習空法, 得脫三界, 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 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 則為已得, 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 諸佛子等, 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 而於是法, 永無願樂。
導師見捨, 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 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 現希有事, 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 調伏其心, 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窮子, 得無量寶。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於無漏法, 得清淨眼。
我等長夜, 持佛淨戒, 始於今日, 得其果報,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 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我等今者, 真阿羅漢, 於諸世間, 天人魔梵, 普於其中, 應受供養。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憐愍教化, 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 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 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恒沙劫, 盡心恭敬; 又以美饍、 無量寶衣, 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 及諸珍寶, 以起塔廟, 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 於恒沙劫, 亦不能報。
諸佛希有,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 諸法之王。
能為下劣, 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 隨宜為說。
諸佛於法, 得最自在, 知諸眾生, 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
隨所堪任, 以無量喻, 而為說法。
隨諸眾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 分別知已, 於一乘道、 隨宜說三。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09冊No.0262妙法蓮華經【版本記錄】CBETA電子佛典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輸入,維習安大德提供,CBETA提供新式標點,其他【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網路分享:
TweetWidget
ShareonFacebook
FacebookLike
瀏覽次數:23700
設定
經文格式設定
本站網址規則
最新文章
CBETA漢文大藏經網站網址規則
經文格式設定
請您推薦經典列表
福嚴精舍三年閱經目錄(印順導師擬)
常用經典列表
CBETA漢文大藏經網站成立
漢字資料庫
輸入漢字或輸入組字式:
經目搜尋
可輸入冊數、經號、經名或譯者:
進階搜尋
CBETA相關網站
CBETA首頁
漢文大藏經(本站)
漢文大藏經 (線上手機版)
漢文字詞資訊網
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
CBETA討論區 (新版)
CBETA討論區 (舊版)
台北版佛典集成 (數位典藏專案)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Plus專頁
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English
使用者登入
使用OpenID登入:
什麼是OpenID?
使用者名稱:*
密碼:*
使用OpenID登入
取消OpenID登入
索取新密碼
廣告
Copyright©2022CBETA漢文大藏經.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WebSite : https://www.cbeta.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886-2-2383-2182
地址 : 10044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8樓R812 Address : Rm.812,8F.,No.77,YanpingS.Rd.,ZhongzhengDist.,TaipeiCity10044,Taiwan(R.O.C.)
本網站係採用CreativeCommons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中華民國)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1998-2022CBETA
tripitaka|aboutseo
延伸文章資訊
- 1妙法蓮華經卷的價格推薦- 2022年7月| 比價比個夠BigGo
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叢帖:唐人書《妙法蓮華經卷五》 (新品) ... 趙孟頫書大乘妙法蓮華經卷第六/金印歷代名家小楷天龍 ... 價格持平. Yahoo奇摩超級商城 博民逛書店2(5).
- 2T09n0262_002 妙法蓮華經第2卷| CBETA 漢文大藏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譬喻品第三. [0010b29] 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勇躍,得 ...
- 3妙法蓮華經-卷二- 05-唐文浩 - KKBOX
唐文浩的歌曲「妙法蓮華經-卷二- 05」在這裡,快打開KKBOX 盡情收聽。
- 4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本經旨在闡述「一佛乘」之理,弘揚「三乘歸一」,即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歸於一佛乘,指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
- 50262_002妙法蓮華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