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吶喊》解析:橋上的主角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我們每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而如何讓作品結構與作品背景形成互為表裡、相互詮釋的整體,是我們破解這幅畫作的入手處。
今天我們來聊一幅畫作,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
這一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7/04/30,藝文PhotoCredit:孟克PublicDomain紀金慶政治大學哲學博士,現職為台中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今天我們來聊一幅畫作,孟克(EdvardMunch)的《吶喊》。
這一幅畫作從最原始的直覺看上去,畫面上的主角你幾乎看不出性別、年齡、階級,以及最重要的個性。
提出這一點對於解讀這幅畫作的意義相當重要。
然後,你發現畫作中的主角置身在一個扭曲變形的空間當中,並且很重要的一點,畫面的主角正像一顆將要被擠爆的柳橙一樣,跟著這個無方向、無定位的空間一起扭曲變形。
這個開始扭曲變形的空間場景看得出來原先是一座架在河流上的橋,橋在這幅畫作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隱喻,在空間的意象上,橋不同於大地,橋是一種連結的空間,一種中間地帶,橋不屬於任何方位。
而且孟克的繪畫方式還刻意將這個無方向的空間做了一個加強,他讓畫面上的這座橋懸空,這個懸空橋下的河流由於開始高速扭轉的關係,視覺上看上去就是一個隨時會把人捲進去的無底深淵。
接下來,畫面的背景上還有兩個人,雖然你看不出來背景上穿著大衣、帶著禮帽的兩個人究竟是假日休閒的遊客,或是都市裡穿梭的實業商人,但顯然的,他們的從容與主角的焦慮,在視覺上形成一個相當具有戲劇性的張力。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不知道孟克他所要描繪的吶喊,究竟是來自於這個無方向、無定位的外部空間,或者來自畫面主角的內在,答案可能都是。
但重點是,原則上繪畫不同於其他藝術類型(比方音樂)的一個特點,就是在畫布上你不可能呈現聲音。
所以,我們意識到孟克要描繪的是一種無以言之的焦慮,一種無聲的吶喊。
作品:吶喊藝術家:愛德華・孟克年代:1893類型:硬紙板上的油畫、蛋彩畫和蠟筆畫大小:91cm×73.5cm(36英寸×28.9英寸)位置: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
這幅畫作誕生在1893年,孟克是在這幅畫作誕生的前一年,從挪威來到了德國柏林。
當時的歐洲有兩個國際級的藝術都會:法國巴黎與德國柏林,而那時德國柏林相較於法國巴黎是一個較願意接受前衛畫風以及外國藝術創作者的地方。
類似今天的紐約是美國夢的象徵,德國柏林在當時也是一個象徵高度資本發達以及成功機會的自由之都。
解讀畫作的構成元素以及時代背景,對於我們理解作品的意義有相當關鍵的重要性。
而如何讓作品結構與作品背景形成互為表裡、相互詮釋的整體,是我們破解這幅畫作的入手處。
高度自由的都會,同時也是高度疏離以及高度迷惘的社會。
有人在那裡取得了權力、地位、財富,但也有更多的人在那裡開始迷失,成為孤獨的個體。
孟克畫作裡要表達的孤獨個體,並不是來自於個人的精神病症,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自於社會結構的易變。
我們都知道,在文化歷史上現代都會發生的開端,是工業革命的結果。
工業化都市不同於傳統農業村落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拆散的個體,過去以村莊和家庭為單位的社會共同體,在工業發展中被拆散成來自不同地區湧向都市的勞動力。
失去原先連結組織的人不再是村落或家庭組織的誰,而只是提供勞動力的個體。
失去集體的個體,同時也是失去認同的個人,也許相較於傳統農業社會,新時代的個體具有較高的移動性和自由度,卻也同時帶來高度的疏離感與迷惘。
他們不歸屬任何地方、任何人。
孤獨、焦慮和不安來自於這種無根的感覺。
所以,我猜想孟克在構思這幅畫時一定考慮過這點,如何讓你從最原始的直覺看上去,畫面上的主角幾乎辨識不出性別、年齡、階級,以及最重要的個性。
因為這幅畫作的主角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我們每個人。
他們,或說我們,就是那座橋,一個扮演連結,卻沒有地方歸屬的無根空間。
他們,或說我們,也是那個走在橋上的那個人,他被旋轉著、被擠壓著,而沒有賴以支撐的關係連結、或是支點。
他的吶喊不是出自喉嚨與嘴巴,而是整個身體、生命隨同社會結構被擠壓變形的聲音,並且很快的轉眼被吸入這個無止境的黑夜,所以無聲,也無內外界線。
在最後這一點裡頭有一個很有趣的哲學觀點,也許不盡然出於孟克的本意,但有時藝術家的直覺會意外的與哲學思想交會,彷彿從不同方向而來的人,不約而同的走到了同一個視野。
當我們思考孟克的這幅畫作的主題,也就是那聲吶喊源於何方時,這幅畫作的構圖有一種模擬兩可的特性,也就是它可能來自畫面主角的身體內部,也可能畫面主角的張嘴僅是被他置身的外部空間壓迫所致,所以聲響其實來自外部空間的破裂。
但其實這個內與外的問題,應該更往前一步推進思考。
也就是說當內與外的界線被抹消的同時,行動者的內在性與主體性也被同時取消,這時候,聲音源於何方的問題已經原則上不成立,那聲吶喊,其實已是整個畫面內外空間的一同碎裂。
這聲吶喊無聲,也無歸屬性與方向性。
洞悉到最後這一點,孟克的藝術創作可能就和哲學與社會學批判走到了同一處。
他們對於現代社會中所謂的自由個體提出了質疑,這項質疑並不是僅僅只是表現個體心理層次上的解釋,也就是所謂的自由,必然伴隨著孤獨和迷惘。
而是想更進一步問,所謂的現代自由,會不會是一個虛假的幻象,因為不歸屬任何傳統的個體,看似自由,但同時也失去他和國家機器、他與技術體制保有一定距離的緩衝屏障,提供勞動力的他就像一顆隨時準備被榨汁的柳橙,他所以為的自由方向,換來的可能只是巨大而無聲的吶喊注定沒入消逝在無止境的漫長黑夜。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猜你喜歡Tags:孟克吶喊表現主義繪畫藝術工業革命孤獨焦慮哲學自由More...
Sponsored2022/08/24,生活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位於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第三大城瓦倫西亞(Valencia)終年陽光燦爛、雨水適中,造就出令人嚮往的人文風情與自然景致。
有對音樂家夫妻──先生為西班牙人、太太則是遠從台灣嫁過去的台灣媳婦,兩人就在這樣美好的土地上自在生活著。
幾年前,他們偶然發現一片從羅馬時期就留存著的千年橄欖莊園,也是全世界僅存的936棵千年橄欖樹,感動之餘他們決定投入看守這片珍貴樹林的工作。
後來他們兩人得知,千年橄欖含有大量維生素E、礦物質、角鯊稀、基酪醇及多酚物質,這些都是護理保養皮膚最好的原材料,因此他們決定偕同專業的瓦倫西亞大學,將千年橄欖木一年結果一次的珍貴橄欖製造成初榨橄欖油,並以之研發護膚品牌「MADAMUA」作為獻給人們的珍貴禮物。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創辦人夫婦非常驚豔於千年橄欖樹的存在!為了妥善使用這一年僅有一次的珍貴收成,他們堅持以有機方式打造所有產品,還申請到審核非常嚴格的『ECOCERT有機環保認證』無論是保養品內料的生產、抑或是包裝的過程,都符合低汙染、低浪費、高環保的規範。
」MADAMUA營運總監林依綾自信地說。
一直是嚴重過敏肌的林依綾,拿到音樂家好友也就是MADAMUA創辦人給她的產品後驚為天人!因為原本使用專櫃保養品都會過敏的她,不僅使用MADAMUA完全不會過敏,之後更透過千年橄欖樹的植萃力量,讓肌膚敏感程度大大降低,讓她直呼神奇。
「MADAMUA開啟了我對優質保養品的驚嘆與想像,我決定投身這個品牌,將這個具有歐盟有機認證、低敏感、高植萃,價格又相當實惠的好產品推廣出去!」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已經在台灣試營運三個月的MADAMUA,除了擁有自己的官方購物網站,同時也於微風購物網站、Pinkoi以及松菸誠品專櫃展售中,從通路的選擇不難感受MADAMUA十分珍惜品牌形象,他們希望透過具有質感的通路管道,讓消費者好好認識它,不過因著千年橄欖木原料的稀缺性以及它為過敏肌帶來的幫助,短短時間就讓許多消費者注意到並開始使用,其中明星商品就是「千年霜」。
「千年霜系列的特色是為乾性肌、中乾肌、混合性油肌各別研發,因此可以因應各種季節例如夏/冬季,戶外/冷氣房等需求,夏天使用也清爽不油膩。
而且許多顧客特別喜歡我們千年霜的包裝,它的木蓋是使用橄欖樹原料,所以每罐紋路都不同,我們希望讓顧客從觸摸包裝到使用保養品的整個過程,沉浸在千年橄欖木的氛圍中。
」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MADAMUA特別指出,許多粉絲在使用千年霜之後,特別建議大家夏天可以先將千年霜冰起來,晚上睡前拿出來冰冰涼涼敷在臉上,隔天皮膚就會變得非常軟嫩,達到夜間修復的效果。
這是因為千年橄欖油本身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和抗炎成分,除了可深層滋潤肌膚抗皺抗老,也可防止水分流失,讓皮膚變得更具彈性、光滑細膩。
如同研發3年的過程中MADAMUA經18200人在3-6個月內的研發成果:93%讓皮膚質量更好,達到保養效果百分百;86%有效滋潤皮膚病達到保濕效果。
MADAMUA上市後從內容物使用感受、品牌精神、包裝設計都受到不分男女的喜愛,如同品牌象徵的意義「女人的親吻」,MADAMUA未來每天都要透過這世界唯一的千年橄欖木植萃,不分晝夜細膩守護人們的肌膚!MADAMUA官網:https://www.madamua.com.tw/
猜你喜歡Tags:保養修護千年橄欖油千年霜天然有機MADAMUA地中海西班牙初榨橄欖油MADAMUA千年霜More...魏晉風雲之東晉建立(四):運氣頂尖的王導,終於展現了他「鍵盤軍師」的才華1則觀點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污弊案遭聲押、80萬交保,國民黨呼籲:民進黨不要以司法追殺打選戰1則觀點德州媽媽《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不會教就不要生」,這話完全顯現了台灣苛刻又管過界的育兒環境2則觀點台南殺警案抓到真兇暫時告一段落,但那些罔顧無罪推定、權力分立與偵查不公開的人呢?2則觀點解析網紅Bump與外交部怒槓事件:為何面對行政機關,常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1則觀點美國前防長艾斯培建議台灣擴充兵員,曾經從軍17年的我感到不以為然1則觀點《代幣經濟崛起》:投資ICO代幣前,7招教你如何避開詐騙陷阱2則觀點台灣史上最大詐騙集團「鴻源機構」(下):涉及近20萬人的金錢遊戲,蒸發了無數家庭的保命金2則觀點柬埔寨詐騙與青年低薪的仙履奇緣:西港的慘況,曾經差一點就是台灣的現況4則觀點重讀《正氣歌》:文天祥身處惡劣環境,仍憑藉心中正氣展現出頂天立地的不凡氣度2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其實孟克並不瘋!他畫下崩潰吶喊,原來是因為看到了這個 ...
挪威藝術家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在19世紀末創作的《吶喊》(The scream),描繪一個臉色蒼白的男子在一座橋上,臉 ...
- 2【挪威名畫《吶喊》正在褪色,最新的研究從化學分析找到原因】
[轉錄]: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2020年02月12日原標題:【挪威名畫《吶喊》正在褪色,最新的研究從化學分析找到原因】 挪威知名表現主義 ...
- 3孟克|《吶喊》看似惹笑背後卻是畫家與我們的焦慮|人與物
以單件作品來說,《吶喊》在當今的知名度與辨識率大概可以比得上《蒙娜麗 ... 盧西安・佛洛伊德:以畫筆與顏料分析人的精神|人與物布萊克:英國最早 ...
- 4吶喊(繪畫)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吶喊》(挪威語:Skrik),或譯稱《尖叫》,是挪威畫家愛德華·孟克1893年的作品,表現主義繪畫風格的代表作,表達了強烈的“存在性焦慮”。
- 5如何看懂蒙克的《呐喊》? - 知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