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豬異地保種40年終於返鄉,回流後第一代豬寶寶誕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蘭嶼豬的環境適應力強,是氣候變遷下重要的基因庫,在國際非洲豬瘟疫情嚴峻的 ... 事實上,畜試所自2013年起就啟動「蘭嶼豬回老家」計畫,然而期間因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12/04,動物PhotoCredit:畜試所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資訊中心每日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

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黃思敏報導數十年來純種蘭嶼豬因外來商業豬種雜交,在原生地蘭嶼幾乎絕跡。

畜試所自1980年將蘭嶼豬引入台東種畜繁殖場,異地進行保種、選育與推廣應用,今(2021)年順利促成28頭蘭嶼豬返鄉、產下回流的第一代豬寶寶,將延續島上原生種豬的傳承。

蘭嶼豬成功保種回流,成氣候變遷下重要基因庫蘭嶼豬為台灣的原生豬種,起源於60萬年前。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畜試所)表示,國際研究證蘭嶼豬粒線體遺傳特徵非常獨特,被視為活化石般具有珍貴價值。

傳統上蘭嶼豬與雅美(達悟)族人的生活、文化緊密交織;然而近數十年來,由於外來商業豬種引進蘭嶼,在長年雜交下使純種蘭嶼豬在島上幾乎絕跡。

畜試所於1980年將蘭嶼豬引入台東種畜繁殖場,異地發展原生種蘭嶼豬的保種、選育與推廣應用,​​近10年來每年維持培育出500頭左右純正遺傳特性的蘭嶼豬。

事實上,畜試所自2013年起就啟動「蘭嶼豬回老家」計畫,然而期間因口蹄疫尚未拔針、生物安全考量等種種原因,時至今年1月才得以將10頭公豬,18頭母豬送返蘭嶼、由在地部落飼養,6月更順利誕生回流的第一代蘭嶼豬共3頭,適應當地狀況良好,創下家畜豬域外回流成功的先例。

蘭嶼朗島部落施拉橫村長表示,目前島上蘭嶼豬將集中圈養,避免與其他豬混種,並採自然繁殖、保留純種基因,以延續島上原生種豬的傳承。

台東種畜繁場場長章嘉潔指出,蘭嶼豬的環境適應力強,是氣候變遷下重要的基因庫,在國際非洲豬瘟疫情嚴峻的狀況下,回流異地保種可以分散風險,維護生物多樣性。

PhotoCredit:畜試所草原上的蘭嶼豬「蘭嶼豬再度回到族人生活中」陳吉仲:農業、文化與生態密不可分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經過40年後的努力,讓蘭嶼豬成功回流,對蘭嶼的生活文化、歷史傳承意義重大,「是生物多樣性的里程碑。

」施拉橫感性表示:「很開心蘭嶼豬又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他解釋,傳統上蘭嶼豬不只被當作食物,用廣泛地與族人的生活結合,例如:豬油具有藥用及保養效果。

此外,蘭嶼豬更與當地的飛魚文化有重要連結,「當族人招飛魚時,將親手將珍貴的豬血舀到海灘上,迎接飛魚,也象徵生態的平衡。

」畜試所表示,蘭嶼豬落葉歸根後,將再次融入蘭嶼重大節慶與祭儀,作為部落禮儀。

蘭嶼高中校長連紋乾則表示,將透過蘭嶼高中餐飲科與料理專家合作等,開發蘭嶼豬特色食材,並持續發展相關加工品,創造更多價值並促進應用。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表示,蘭嶼豬回流背後有重要的政策含義,「農業生產、文化歷史與生態保育是息息相關的、完全分不開,更需要在當地持續傳承。

」不只是蘭嶼豬,陳吉仲強調農委會將持續與原民會合作,在林下經濟等原住民農業相關議題上努力。

PhotoCredit:畜試所蘭嶼豬、畜試花斑豬與白色賓朗豬畜試所每年培育數百隻蘭嶼豬,供臨床實驗使用蘭嶼豬具有黑色小耳特徵、體型小,也被稱為小耳種豬、迷你豬。

一般豬種1歲齡體重為150~180公斤,蘭嶼豬體重則為45~70公斤;一般豬種每胎產下仔豬數10~14頭,蘭嶼豬為5~8頭。

蘭嶼豬經過畜試所台東場多年的繁殖、育種與選拔工作,已育成多個小型豬品種與品系,大多供給醫學單位做臨床實驗使用,為重要的實驗動物。

黃振芳表示,「每年約有300~500的蘭嶼豬,為醫學、人類健康福祉貢獻。

」畜試所亦出版了《蘭嶼豬回老家》一書,完整記錄40年來蘭嶼豬的引種、保種、科技研發、生醫應用到回流的歷程。

畜試預計在明年舉辦「第六屆肥豬國際研討會」,與世界傑出本土豬專家探討各國本土豬的保種與利用發展,屆時台灣蘭嶼豬種原保種成果及回流,也將登上國際舞台。

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延伸閱讀 圈養黑熊與牠們的照養員:絞盡腦汁「受訓操課」,只為這群山林的靈魂活得快樂 台灣獼猴數量真的太多嗎?這可能是人猴衝突下的假議題 九年前私養野生動物的人,今日仍讓動物們痛苦【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責任編輯:丁肇九核稿編輯:翁世航 猜你喜歡最新發展:誰趕走了「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集體棄巢,徒留再也沒機會孵化的鳥蛋2月前Tags:蘭嶼豬生物多樣性繁殖育種畜試所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1則觀點戰地新聞不可或缺的「fixer」,冒死成就外媒報道1則觀點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1則觀點全球響應「關燈一小時」3/26一起關上不必要的電燈!1則觀點GIF檔發明人StephenWilhite因Covid-19逝世,所以「GIF」到底應該怎麼唸?2則觀點【影評】《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的歷史衝突與糾葛,如何推動肯尼斯布萊納獻給家鄉的情書?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央行宣佈升息,你有什麼看法?2則觀點遭警察攔下稱「你是男人,留下來打仗!」烏克蘭跨性別者難逃往其他國家1則觀點解碼日本:工作人生1則觀點國民黨提名謝龍介出戰台南市長:在地深耕30年「鐵杵磨成金箍棒」,期待換黨、換人做做看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