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I 幫你「發大財」?——智能投資,真的有那麼神嗎?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金融領域中,熱門了好一陣子的「智能理財」、或俗稱的「理財機器人」:簡單來說,它們指的是利用AI 技術與數據分析,供客戶以人工智能輔助的方式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國際趨勢 財經 讓AI幫你「發大財」?——智能投資,真的有那麼神嗎? JackI.C.Huang/TheWorld2.0 2020/01/21 23268 PhotoCredit: 在金融領域中,熱門了好一陣子的「智能理財」、或俗稱的「理財機器人」:簡單來說,它們指的是利用AI技術與數據分析,供客戶以人工智能輔助的方式買賣股票(或其他理財商品),進而創造比大盤平均還優的獲利表現。

所謂人工智能(AI),和那些與之有關聯的技術和商模,大概可以算的上近幾年的風口,諸如大數據、5G、機器學習、外加以人臉辨識、新零售、物聯網⋯⋯等,只要提到這幾個關鍵字,總讓創投機構為之熱血沸騰,媒體與各類「導師」也經常跟風追捧,當中卻未必全是真有其事。

但未來仍是不可抵擋:我們每個人都得做足準備,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與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可不是嘛,主流風向早已定調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將取代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甚至是那些傳統上被視為「金飯碗」的領域,例如律師事務所、金融機構等。

本文想談談的,就是在金融領域中,熱門了好一陣子的「智能理財」、或俗稱的「理財機器人」:簡單來說,它們指的是利用AI技術與數據分析,供客戶以人工智能輔助的方式買賣股票(或其他理財商品),進而創造比大盤平均還優的獲利表現。

要知道,過去在金融投資業,舉凡有實力、知名的「股市操盤手」(daytrader),或基金經理人(fundmanager),可是圈子內最炙手可熱、薪資行情也最高的一群人。

但如今這個職業,卻也同樣遭到AI威脅。

甚至有人預測若智能理財發展成熟,他們的「金飯碗」,都可能被冷冰冰的程式給取代──這是怎麼回事? AI技術進入傳統金融業,「它」到底是什麼? 在進一步探討AI為何能進入傳統金融領域,「協助或取代」基金經理人、證券交易員的角色,替投資人選擇適當標的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討論一下「到底什麼是AI」,目前的技術應用又是如何: 一般大眾對AI的印象,可能多半來自電影,例如《駭客任務》中的「母體」,或是《人工智能》中尋求母愛的機器小男孩──但事實上,目前的(準)「AI技術」並沒有那麼戲劇性,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已經日漸普及:舉凡網路平台定向投放廣告、雙11購物節後台預先估計顧客的下單量、Youtube背後的演算法、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身分識別機制、語言分析、或是益智遊戲(例如圍棋)⋯⋯等,都可以算是AI技術(程度不一)的相關應用。

簡單來說,「人工智能」是電腦科技發展其中的一項分支:它讓電腦能夠「擁有自己的智慧主體」(intelligentagent),藉由龐大資料運算後模擬人類的感知、學習,甚至推理、演繹能力,進而可以執行各種任務。

圖/Unsplash 據MichaelHaenlein和AndreasKaplan的解釋,人工智能可以定義為「系統正確解釋外部數據,從這些數據中學習,並利用這些知識通過靈活適應實現特定目標和任務的能力」。

至於不少人擔心AI全面取代(甚至掌控)人類的危機,雖說並無不可能,但至少在現階段或可預期的未來,還不太可能發生。

原因在於人工智能發展的四階段(四類型):單一反射(ReactiveMachineAI)、有限記憶(LimitedMemoryAI)、具有心智(TheoryofMindAI)、以及最終型態自我意識(self-awareAI),目前即使在最尖端的電腦工程實驗室,「具有(類)心智」只有極少數初步實驗,「自我意識」更只在理論階段而已。

什麼是「AI智能理財」? 在大致介紹了當前的AI技術之後,我們大致上就可以理解所謂的「人工智能理財」是怎麼回事了: 簡單來說,絕大多數金融機構推出的智能理財系統,其實就是利用(可能有部分AI技術應用的)電腦程式,按照「人」所設定的條件與模式,即時追蹤市場數據、並按照預設的判斷進行快速的投資決策。

其著眼的好處,在於「快速」與「冷靜」地掌握市場動態,尋找獲利空間: 例如自動抓取和「判讀」個股資訊、市場數據整理、價格走勢分析、甚至關鍵字篩選分類和商品漲跌概率分析⋯⋯等等,電腦必然比人工快速多了。

其實「量化交易」(QuantitativeTrading),算是金融界裡面很早就開始使用電腦技術(套句現在流行的用語,就是「大數據分析」)的領域,講求的便是在極短時間內全面且系統性的捕捉錯誤定價、錯誤估值的機會,大量瞬間的定向投放,賺取可觀套利後出場。

受惠於網際網路的發達和電腦技術的革新,如今這樣的操作多半能在幾秒內完成:當一般人「意識到」市場有套利空間時,可能隸屬於機構和大型避險基金的量化交易程式,早就已經搶先好幾步完成交易了。

另外,由於「預先設定好」判斷標準的關係,此類投資方式也能相對避免掉行為投資學中談的諸多「人心盲點」(例如不甘心認賠殺出、追高殺低等等)──當然從另一面來說,它也不可能會做出程式設定以外,能夠「逆轉乾坤」的神來一筆操作。

圖/Unsplash 智能投資,能夠幫你「發大財」嗎? 就前述這兩點來說,當前的電腦(AI)技術確實有能夠輔助、甚至部分取代人工的作用。

但接著我們來看看讀者朋友可能最關心的話題: 人工智能投資真的有這麼神嗎?它是否能輕鬆創造超高投資績效,幫你我「發大財」? 從當前智能理財的基本設定和市場基本邏輯來看。

答案很遺憾的是「不會,也不可能」。

暫且不論經濟學的發展至今的主流思潮:市場經常是非理性的。

更重要的是,「機器人」儘管可以在海量資料的處理上增加效率,但投資的「判斷」與「決策」,終究還是由「人類」來執行。

舉例來說,不少人在被推銷人工智能理財服務的時候,可能都會關注該系統「使用歷史資料回測」的表現:確實,以AI進行歷史數據分析後的投資模擬,往往有極高的機率可以優於大盤表現。

然而,用這一套程序去預測並應用在未來的投資組合,看似完美,實則不然。

簡單來說:首先當前的人工智慧,如同上述,離「具有自我意識」尚早,遑論能像人類一樣操作複雜的外在條件。

要知道市場不光是一堆數據而已,還包含各種偶發事件和市場信心,永遠難以預期。

換言之,餵給AI特定的歷史資訊,讓它去以此模擬投資策略,某種程度上頂多只能當「事後諸葛」,卻無法保證未來投資績效。

有個笑話這麼虧主流的經濟學家:問經濟學者都是幹什麼的,答曰:「在經濟危機尚未發生時大膽預測,在危機發生後拼命解釋為何預測失準」。

同樣的邏輯,用在當前的「AI技術上」亦然:用歷史數據灌給AI,然後得到極高的「回測」投資勝率,其實並不能算是AI厲害,而是給定了已知條件,推導出適當結果罷了。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例如以下圍棋的「阿發狗」來舉例:如果餵給AI的「歷史棋譜」夠多,或是機器學習的路徑優化,則AI的確可能表現得越加厲害。

但我們必須理解,在由「無數難以預測的人類」所組成的金融市場,絕對與棋盤明確的規則大不相同──它是無數行為與決策(加上偶發事件)疊加的結果。

亦即,過去大盤發生的波動與其原因,未來100%重演的可能性並不高。

當然,有人可能不同意,甚至拿「康波週期」或經濟成長大周期小週期等,來說明「市場行情自有規律」⋯⋯也要知道這個「規律」(姑且我不認同也不反對),終究也是「人」去歸納出來的,而不是「人工智能」。

圖/Unsplash 目前的「AI理財」,靠的還是「人」 換言之,目前坊間各式標榜「智能理財」的基金或投資商品,並不會「因AI加持」而特別聰明特別厲害,它其實就和由其他人類基金經理人一樣,有可能會戰勝大盤、也可能會有績效不佳的時候。

這是因為:當前的所有智能理財投資,終究還是由「人」來設定判斷的依據,與投資決策的時機──而設定的同時便決定了結果,這也是為何目前各家不同的智能理財基金,彼此會有績效優劣之別的根本原因。

舉個例子,當某智能理財程式設定判斷的歷史資料包括:GDP成長、股票的PE值、公司獲利預期、市場匯率、其他財政或貨幣政策等⋯⋯,並且推導出一套回測極為高效的系統,他仍然不能代表「未來」必定有效。

這邊之所以把未來二字用括號表示,是因為在「歷史資料」裡,這些都是早已掌握的主觀訊息,而非機器或人工智能本身神準預測出來的。

即便,我們假設,也相信科技進步突飛猛進,較高階的「心智學習機制」甚至「類自我意識AI」獲得發展,AI開始超越人類對複雜環境的掌控和區辨能力,進而預測準確率大幅提高,但根據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除非你能壟斷這項技術,否則當大家「都在」使用智能機器人進出股匯市的時候,價格仍必然朝「市場效率」靠攏──這也是當量化交易大行其道時,相關基金績效反而日漸不如以往的根本原因。

(有關量化交易,未來有機會再以專文分析之。

) 亦即,當不論預測有多神,一但AI抓到「區間反轉點」、「當日趨勢最佳買賣點」或「當沖漲跌率」而快速下單時,價格也會因為「多組AI」同時操作而瞬間回升(落),讓套利空間幾乎不存在。

慎選AI理財工具,更不要想「一夕暴富」 誠然,本文並非否定人工智能在投資與金融圈,可能創造出的破壞式創新。

事實上當電腦和AI技術被大量引入金融投資機構後,確實也數度造成許多投資理論的不斷翻轉、變化,金融從業人員的關鍵能力,也從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轉變為「自主判讀」的能力(因為再快也快不過程式)──這也是未來在許多領域中,要不被機器人取代的關鍵要素之一。

同時,科技的發展,更讓什麼事都變得有可能。

只是,當我們把尚未完全成熟的科技,與「發大財」連結在一起的時候,小心謹慎些總不會錯──由AI程式管理的基金或投資組合,我們不妨將之想像為「一個動作非常快速,並且只會根據(預先設定好的)市場數據、而非心情做決策」的基金經理人。

但「他」是不是必然能創造高報酬高效率,答案仍是未知之數。

尤其,更要小心在一個熱潮中,不被濫竽充數的假冒者給唬了。

在「AI滿天飛」的時局,若要投資相關理財商品,還是盡量慎選相對有信譽和保障的金融機構較為保險。

以下轉引一則新聞,大家就可明白我的意思:《華爾街日報》拆穿Engineer.ai假面具!AI服務背後全是印度工程師⋯⋯。

諸君可見連矽谷那麼多經驗豐富的創投機構都被AI唬得團團轉(見本文開頭Engineer.ai的例子),更何況一般對這圈子不熟的散戶投資人?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投資有賺有賠,「智能」投資前,也請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Unsplash AI 智能投資 智能理財 理財機器人 關聯閱讀 因為一則網路留言被美國拒絕入境?在這個變動的時代中,你我都應該開始經營《個人品牌》 儘管圍棋程式AlphaGo打敗人類,只要我們具備「4C」,就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作品推薦 在曼谷的「手搖杯一級戰區」,這個台灣飲料品牌挑戰主攻「咖啡」市場 72屆聯合國大會實錄:亂世強權各懷鬼胎,狂言不斷的「領導人秀場」 參考資料 TOP JackI.C.Huang/TheWorld2.0 JackI.C.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

目前在曼谷,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Offic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OICT),協助fuelmanagement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足跡走遍世界20多國,曾旅居紐約、舊金山、首爾、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

喜歡接觸新事物,腦子裡總是有左派與右派的思想不停衝撞。

看更多 上一篇 菲律賓經濟為何走向墜落,又如何重新奮起?──我與菲國司機對話,試圖拼湊答案 下一篇 金融過度發展是否阻礙經濟成長?──中國案例的啟示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財經Finance 寫給同為外行人士的「打假」指南:區塊鏈、比特幣與ICO?如何判斷「靠譜」的投資標的? 換人說說看ExclusiveInterview 【獨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讓我們集結台灣不遜全球的人才與實力,在AI革命中取得先機,共同解決世紀的難題 商業Business 從區塊鏈發展趨勢,淺談最近爆紅的STO是誰?與泡沫的ICO何干? 財經Finance 疫後重啟新時代──傳承接班,守富創富 廣編企劃|【中國信託銀行理財會客室】超前部署,創造跨世代理財新價值 熱門文章 1 拜登和習近平終於「見面」了!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雙方的底線在哪裡?(BBCNews中文) 2 雪季來了!加拿大國內旅遊(Staycation)風潮正盛──我的渡假首選:藍山滑雪勝地 3 2022冬季日劇大補帖:高橋一生挑戰「無性戀」同居,米倉涼子化身「新聞業異類」! 4 葡萄牙人「晚上都不開燈」?──旅外生活觀察:聊聊拒絕核能發電、揮別燃煤電廠的葡萄牙 5 日本,其實比你想的更「排外」──曾被狠狠歧視的我,發現日媒的「國際觀」暗藏玄機 6 關於「偶像人設」,你不知道的事──從「公關包裝」、「輿論操作」視角,談王力宏事件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