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第七年總盤點斑腿樹蛙除不盡仍需緊盯專家:龍眼雞勿步後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已知的原生蛙類共6科32種,13種樹蛙中,有10種是特有種。

自從入侵種斑腿樹蛙在幾個區域建立族群勢力後,改變了台灣樹蛙分佈版圖。

歷經7年努力, ... 移至主內容 首頁»內容 台灣新聞 防治第七年總盤點斑腿樹蛙除不盡仍需緊盯專家:龍眼雞勿步後塵 「入侵種兩爬動物控制」系列報導(上)台灣斑腿樹蛙控制現況 2018年09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台灣已知的原生蛙類共6科32種,13種樹蛙中,有10種是特有種。

自從入侵種斑腿樹蛙在幾個區域建立族群勢力後,改變了台灣樹蛙分佈版圖。

歷經7年努力,蛙類研究學者楊懿如指出,斑腿樹蛙控制雖無法盡如人意,卻是很好的借鏡;面對入侵種除惡務盡,希望龍眼雞防治記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務必維繫台灣生物多樣性。

入侵種(invasivespecies)斑腿樹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原產於華南、香港、印度、越南等地,2006年記錄到出現在彰化、台中,卻未積極監控,直到2010年族群已擴散至桃園、新北市,農委會林務局認為應於局部分布時全面移除,2011年與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研究室合作,培訓志工移除控制。

外來種斑腿樹蛙從2006年進入台灣,已於台灣部分縣市區域建立野外族群,成為台灣36種野外蛙類之一。

圖片來源:東華大學兩棲保育研究室提供 回顧台灣斑腿樹蛙控制史,2011年剛起步進行移除控制時,面對排山倒海的社會輿論,楊懿如記憶猶深。

斑腿樹蛙外型可愛,過去買園藝盆栽還會送斑腿樹蛙卵塊,卻必須移除,民眾心裡很難調適,認為好不容易發現的新紀錄種,為何要移除?也有蛙友抨擊移除過程傷及其他蛙、會造成台灣蛙類滅絕。

此外,台灣宗教信仰以佛教為主,主張眾生平等,普遍反對殺生;並將生命教育的概念延伸到外來入侵種,重生命權而忽略生態權,使得入侵種移除陷入困境。

種種壓力,使得研究團隊只能低調處理,一方面加快科學調查數據,只是過程又多花了幾年時間。

直到2015年才算完全說服大眾,可是已造成西部族群嚴重擴散,錯失根除先機。

至於入侵的情況則持續發生。

楊懿如指導的東華環境學院碩班生謝凱傑,進行「利用微衛星DNA探討斑腿樹蛙在台灣的族群遺傳結構」論文研究1,他在2012~2016年間,採集8縣市共545個斑腿樹蛙個體,透過基因型態了解傳播途徑,原以為彰化是入侵起點,遺傳多樣性也會最高,結果顯示新北市的遺傳多樣性最高,推估新北市可能曾多次引入。

接著又以電腦軟體模擬拓殖路徑,推測路線可能是從新北市到彰化,再從彰化到雲林,新北市同步擴散到桃園,桃園又回到台北市、新竹;彰化的族群再到台中都會公園生態池、南投。

佔據棲地 逼走原生蛙 透過科學研究證明斑腿樹蛙對布氏樹蛙、台北樹蛙(Rhacophorustaipeianus)、莫氏樹蛙(Rhacophorusmoltrechti)、翡翠樹蛙(Rhacophorusprasinatus)、諸羅樹蛙(Rhacophorusarvalis),這5種卵塊呈泡沫狀的原生樹蛙影響最大;橙腹樹蛙(Rhacophorusaurantiventris)則未共域,倖免於外。

越來越多調查數據顯示,斑腿樹蛙證明影響原生種樹蛙布氏樹蛙族群數量。

2006~2012年監測資料顯示,彰化八卦山原是布氏樹蛙分佈範圍;2010年斑腿樹蛙進入後,布氏樹蛙族群數量節節下降,至今已經沒有分布紀錄。

從3年的調查資料顯示,2015年原有布氏樹蛙的棲地,因斑腿樹蛙進入而消失,2016年這種趨勢更清楚,可以確認對於布氏樹蛙確實產生影響。

斑腿樹蛙的蝌蚪也會吃掉小雨蛙的蝌蚪,威脅原生蛙類。

從近十年7月的蛙調,族群數量第一名從2006年黑西蒙氏小雨蛙(Microhylaheymonsi)、2007年小雨蛙(Microhylafissipes)、2008~2011日本樹蛙(Buergeriajaponica)、2012~2015澤蛙(Fejervaryakawamurai),2016年斑腿樹蛙族群數追上日本樹蛙等原生蛙,2017年就摘下后冠,高居榜首。



由於斑腿樹蛙外型和布氏樹蛙外觀相像,連楊懿如本人都曾誤認,直到聽到叫聲,才認出差異。

因此,在宣導上鼓勵通報,由受過訓練的志工執行移除。

東華大學兩棲保育研究室提供提供。

目前全台志工分散於22個縣市(含金馬澎)、61個團隊參與調查、799個樣區進行常態性蛙類監測調查,截至2017年底統計,共執行2,453次調查、累計31,156筆資料、調查累計85,535隻次。

全台蛙調團隊與分佈縣市。

東華大學兩棲保育研究室提供 既然清空斑腿樹蛙無望,牠已成為台灣野外36種2蛙類之一,只能退而尋求牠與原生蛙類和平共生之道。

因此,目標著眼於圍堵平地不擴散,阻隔於次生林之外,不進入花東地區,期能維繫原生蛙類棲地。

楊懿如表示,斑腿樹蛙喜歡開闊、人為的環境,不喜歡原始、潮濕的闊葉林,或遮蔽度高的環境。

原始闊葉林和次生林的邊際,目前情況還不錯。

例如三峽土城與山區交代之處,終年維持潮濕,而且很多次生林,斑腿進不去次生林,讓布氏得以棲息;而次生林外的菜園,都是斑腿樹蛙,只有少數的布氏,類似的環境,就能維持兩者共域。

「提供多樣的棲地、有森林,布氏樹蛙就有機會存活。

」 龍眼雞勿成斑腿樹蛙翻版 國內入侵種威脅嚴肅以待  斑腿樹蛙的案例,呈現強勢入侵種進入原生生態系後,稍一放鬆帶來的後果,因此未來對於外來種入侵,只能除惡務盡。

「就像防火,一點火苗就要撲滅,而非爭執是誰引起這把火。

」楊懿如說,最近龍眼雞(PyropsCandelaria)造成農業損害而引起注意,他希望不要成為斑腿樹蛙翻版。

龍眼雞一般認為是金門原生物種,台灣本島並非其分佈棲地。

若網路搜尋「龍眼雞」,幾乎一片盛讚之詞,包括外觀比(親緣相近的)渡邊氏東方蠟蟬(Pyropswatanabei)大而鮮豔、只有金門有、台灣沒有。

直到近日民眾發現大量龍眼雞進駐台灣農地,讚嘆之聲才嘎然而止。

也有網友貼文拿台灣原生的渡邊氏東方蠟蟬和龍眼雞比較,同樣是蟲待遇迥異,很為龍眼雞抱不平。

「這與剛發現斑腿樹蛙野外族群時,社會大眾的反映如出一轍。

」楊懿如表示,台澎金馬雖為一個國家,但生態系差異性大,從金門到台灣本島的物種,就日本國內定義,歸類為國內入侵種,對生態威脅不下於境外移入。

最近就有蛙友貼文,從野外抓拉都希氏赤蛙(Hylaranalatouchii)的蝌蚪回家養,變成小蛙後不知該怎麼養,詢問該放哪裡。

其實帶回家養之後,野放並非想像中容易,一個不小心,就形成國內入侵種。

這也凸顯多數人對於國內入侵種沒有概念,也沒有戒心。

國內蛙類研究學者楊懿如認為,斑腿樹蛙控制移除經驗足以借鏡,民眾須從生命權提升到關注生態權。

東華大學兩棲保育研究室提供 「我們對於國內物種的遷移是沒有戒心的,因此會把物種從西帶到東,從南帶到北;或是隨著園藝植栽移動,甚至認為都是原生種,就該保護牠。

但這些想法都造成嚴重後果。

」物種的遷移造成的嚴重問題之一,是原生物種的基因汙染。

他解釋,兩棲類很多隱蔽種,外表相似,然而,很多物種若非透過遺傳分子檢測,就無法清楚分類地位。

例如日本樹蛙(Buergeriajaponica)和太田樹蛙(Buergeriaotai),長期視為同一種,若不是DNA證明遺傳差異,就錯失保留基因多樣性的機會。

原生族群若不保護,未來更不可能保存基因多樣性。

因此,他希望記取斑腿樹蛙防治教訓,無論是龍眼雞或任何入侵種,都不要重蹈斑腿樹蛙覆轍;民眾必須支持入侵種移除,才能守護生態,讓生態系發揮服務功能,化逆境為韌性,守護台灣環境。

由東華大學兩棲保育研究室、農委會林務局、關渡自然公園共同主辦的「外來種斑腿樹蛙控制工作坊」,上週五(7日)於林務局舉辦。

林務局長林華慶致詞時表示,入侵種斑腿樹蛙在台灣的族群分布雖無法完全移除,管理方向仍應朝向外來種適應管理,在可負擔的成本下,讓牠對生態的衝擊降到最低。

(系列報導,續讀下篇) 以布氏樹蛙取代長久以來熟悉的白頷樹蛙之必要 依據「台灣地區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網站,布氏樹蛙長久以來被視為白頷樹蛙Polypedatesleucomystax,直到張天佑2008年進行DNA序列比對,認為台灣的白頷樹蛙族群和分佈於香港的斑腿樹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族群不同;2011年再經Kuraishi等學者確認,應為1911年Vogt以採集自台灣的標本命名的Polypedatesbraueri,中文俗名也跟著改為「布氏樹蛙」。

楊懿如強調稱為布氏樹蛙之必要。

通常學名更正,俗名不會跟著更正,但布氏樹蛙卻必須如此。

台灣從來沒有白頷樹蛙Polypedatesleucomystax,但白頷樹蛙這個用詞卻深深烙印腦海;而Polypedatesleucomystax是日本法定的入侵種,為了避免將布氏樹蛙與白頷樹蛙混為一談,因此有必要更正俗名;此次外來種控制工作坊日方所說的Polypedatesleucomystax,雖中文俗名為白頷樹蛙,也因避免混淆全部翻譯為「白唇樹蛙」。

【註釋】 1.這份論文是由楊懿如及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陳怡惠老師共同指導。

2.台灣目前野外建立族群的蛙種,除了已知的32種原生蛙類,還有4種外來種,包括1960年代引入的美洲牛蛙(Lithobatescatesbeianus)、1998年發現的亞洲錦蛙(Kaloulapulchrapulchra)、2005年發現的海蛙(Fejervaryacancrivora),以及斑腿樹蛙。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延伸閱讀 外來種斑腿樹蛙擴張快速防堵第一線就在森林邊緣 【愛知目標】七年走過四階段入侵種斑腿樹蛙控制的不歸路 張永仁:「龍眼雞」就是雞,只是此雞非彼雞 沙氏變色蜥入侵18年抓數百萬隻仍不夠公民科學家入陣協力 相關文章 民間愛好者成立臺灣蜻蜓學會五種蜻蜓需迫切關注 2022/10/05 千人響應捐款購地環資90日募得2000萬將成立農業法人基金會 2022/09/30 不讓外來雜草入侵本土藥毒所四原則邊境阻隔外來種 2022/09/29 硨磲貝移植小琉球、丹麥捐1億克朗助氣候災難窮國、德國最大天然氣進口商收歸國有 2022/09/22 支撐全球經濟的影武者,重新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多元價值 2022/08/26 Q&A:COP15生物多樣性大會對未來有何重要性? 2022/08/22 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育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台灣新聞外來種斑腿樹蛙龍眼雞入侵種蛙類人與動物衝突觀點討論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

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

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搜尋 搜尋 訂閱電子報 Email信箱* 姓* 名*     午安環境最新內容│電子報總覽 看熱門討論/留下您的意見 目前累計總共有個綠行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