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公婆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見公婆禮,即見舅姑禮、婦見舅姑、婦見婿之父母、拜堂,是漢字文化圈傳統婚禮中婚後禮之一,是確立新娘成為男家成員的一項重要通過儀禮。

新娘必先經過見公婆禮後,才 ... 見公婆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見公婆禮,即見舅姑禮、婦見舅姑、婦見婿之父母、拜堂,[1]是漢字文化圈傳統婚禮中婚後禮之一,是確立新娘成為男家成員的一項重要通過儀禮。

新娘必先經過見公婆禮後,才正式成為男家媳婦。

實際儀式因應時代、地域以及個別家庭做法而有所差異。

在新人行對席禮之後,新人已正式成為夫婦,但新娘仍未拜見公婆,就未確認媳婦身份。

因此人們一直都很重視這儀式。

即使近年有一些這新人結婚不幾乎不做傳統結婚儀式,例如行西式婚禮、旅行結婚,甚至是裸婚。

但他們仍然十分重視見公婆禮。

若新郎父母拒絕讓新娘行禮,就代表他們不接受這個媳婦入門;即使她和兒子已經過法律程序註冊成為合法夫妻,沒有經過此禮,在民俗上她也不是男家的成員。

目次 1各地儀式 1.1中國 1.2朝鮮 2參考文獻 3參見 各地儀式[編輯] 中國[編輯] 古時稱妻子為婦。

由於古代流行姑/姨/舅表親婚姻,妻子也稱公婆分別為舅、姑。

婦見舅姑這一古禮原為成婚後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婦拿著盛著棗、栗和腶修(腶修是搗碎加以薑桂的干肉。

)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寢門外等待。

[2]棗取早起之意,栗取顫慄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宋代起有於對席後即換妝拜見公婆。

然後新媳婦親自侍奉公婆進食,即婦饋舅姑。

[3]這一古禮已逐漸演化成試廚的一部分,即公婆和其他夫家人品嘗新娘將親手做的食物。

公婆不能把新媳婦進呈的食物吃光,必須留下一些,而新媳婦要象徵性地吃掉公婆的餘食以示恭孝。

[4]稱為「舅姑饗婦」。

之後公婆為新婦安食漱口,以示長輩的關懷。

[5]即「舅姑醴婦」。

新媳婦再向公婆行一獻之禮,即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稱為「獻」;次由客還敬,稱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觶或爵後,先自飲而後勸賓客隨著飲,稱「酬」。

新媳婦以一獻之禮於大堂上向公婆敬酒,禮畢,公婆先下西階出堂屋,隨後新媳婦下阼階(東階)出堂屋。

[6]因古時民居結構以西階為賓位,阼階為主位,新媳婦從阼階下來,表示從此之後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6] 近代華南地區演變成新娘向公婆奉上裝有蓮子、百合、桂圓、紅棗的茶,因此又稱為飲新婦茶。

公婆喝茶後會給新婦紅包、首飾等。

朝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清朝·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一《拜堂》:「新婚之三日,婦見舅姑,俗名拜堂。

」 ^西漢·戴聖《禮記》第四十四篇《昏義》:「夙興,婦沐浴以俟見。

質明,贊見婦於舅姑,婦執笲、棗、栗、腶修以見,贊醴婦,婦祭脯醢,祭醴,成婦禮也。

」 ^西漢·戴聖《禮記》第四十四篇《昏義》:「舅姑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

」 ^西漢·戴聖《禮記》第四十四篇《昏義》:「舅姑共饗婦…」 ^西漢·戴聖《禮記》第四十四篇《昏義》:「…贊醴婦…」 ^6.06.1西漢·戴聖《禮記》第四十四篇《昏義》:「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至阼皆,以著代也。

」 參見[編輯] 婚後禮 回門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見公婆禮&oldid=67631763」 分類:東亞傳統婚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한국어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