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阻塞)患者感染肺炎風險高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 「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可當肺癌年年爬上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後,癮君子們最擔心的,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重大疾病 肺炎 贊助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阻塞)患者感染肺炎風險高 收藏 瀏覽數151,624 2018/04/18· 作者/整合傳播部企劃 ·出處/整合傳播部企劃 放大字體 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 「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可當肺癌年年爬上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後,癮君子們最擔心的,莫不是自己天天抽菸,抽到得可怕的肺癌。

事實上,除了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阻塞),也是會奪走老菸槍生命的一大殺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預估,因呼吸道慢性發炎,導致呼氣氣流受阻,並降低氣體交換能力的肺阻塞,未來將僅次於心臟病、中風,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死因,已是40歲以上成人,必須特別注意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位於人體胸腔,左右各一的肺臟,總共有五葉,最重要的功能是攸關生命的呼吸。

當鼻腔把空氣吸進人體後,會經由氣管、支氣管,到達肺泡,並在肺泡進行二氧化碳跟氧氣的交換,把二氧化碳呼出體外。

同時,空氣中的氧氣會滲入血管,再由血液裡的紅血球,先送到心臟,再輸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供細胞使用。

罹患肺阻塞,肺臟的功能不好,使氣體交換能力下降,並不只是呼吸功能逐漸惡化,連帶人體的器官組織,也會一起遭殃。

舉例來說:重度的肺阻塞患者,肌肉量變少,呈現明顯的病態性削瘦,且有全身的發炎反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較高,得到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機會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肺阻塞患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

但在台灣,肺阻塞卻是一個長期被低估嚴重度的慢性疾病。

重度的肺阻塞患者,總在急診室、加護病房裡進進出出,每況愈下,連好好呼吸,都成奢求。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余忠仁教授說,「所有的肺阻塞患者,都一定有呼吸道的症狀,像是咳嗽、痰多、運動時會容易氣促、很喘等等。

但這些症狀,或許,因為缺乏特異性,不易會讓人產生警戒心,民眾因此輕忽,不知求醫,導致罹病人數明顯被低估,無法早期確診,及早治療。

」余忠仁教授提醒,「抽菸是肺阻塞最常見,也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因此,強烈建議癮君子,在作例行健康檢查時,應安排肺功能檢查,配合口令作吸氣、吐氣、憋氣,來測量肺功能狀況,以便進一步了解是否罹患肺阻塞,並依肺功能與症狀的嚴重度,擬定治療策略,也請儘快接受戒菸諮詢,戒除菸癮。

以免肺功能持續惡化,等到發現咳嗽不止、呼吸困難、感覺吸不到空氣,而必須靠吸純氧、呼吸器延長生命時,已難有挽回肺功能的可能性。

」一旦確診罹患肺阻塞,就要及早介入,並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有毅力地配合醫囑,運用長效的吸入性藥物來改善肺功能,減緩肺功能直線下滑的速度。

有效防止肺功能急速惡化,是維持呼吸順暢,避免步入呼吸衰竭的重要關鍵。

余忠仁教授指出,「肺阻塞患者的病情會有急性惡化的過程,大部份因素是跟呼染道感染有關,像是鼻病毒、腺病毒、肺炎鏈球菌等等,一旦感染會引起肺功能急遽下滑,會發燒、咳嗽、喘不過氣來,不只生活品質變差,也可能需要掛急診,甚至住院。

之後大約花上二個月的時間,肺功能才能逐漸復原。

有很多患者的肺功能,甚至無法回到原來的基準點。

平均而言,中度以上的肺阻塞患者,每三年約有二次的急性惡化,如何預防急性惡化是很重要的關鍵。

」建議肺阻塞患者每年施打流行性感冒疫苗,降低病毒感染的機會。

而從過去的研究資料看來,肺炎鏈球菌感染會造成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跟大葉性肺炎,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減少細菌性肺炎的發生,可以有效降低肺阻塞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

余忠仁教授進一步表示,「如果肺阻塞患者罹患社區肺炎,住院的機會,就會比較高,而肺炎鏈球菌是社區性肺炎裡面最主要的細菌。

因為抗生素的濫用,常面臨肺炎鏈球菌抗藥性的問題。

由於肺炎鏈球菌是目前少數有疫苗,可作預防注射的細菌。

如有機會可以預防,當然不應錯失良機,而過去的研究證實,廣泛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減少成人感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死亡率,整體而言是有幫忙的。

」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慢性病 肺炎 肺阻塞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給你最值得信賴的健康新知最實用的生活Tips! 加入康健Line好友 健康人生,肌不可失!醫師帶你破解肌少症危機,找回健康人生! 熱門文章 1. 新冠確診症狀和感冒、流感的差別秒懂!2關鍵分辨確診 4. 每天9人死於口腔癌!青壯年殺手 口腔「破斑硬突腫」速就醫 2. 名流素食熱退燒?安海瑟薇拒純素改吃大量魚肉柯林頓也棄素食 5. 燃燒更多熱量!「北歐式健走」比正常步行更能健身 3. 次世代疫苗擴大開打》副作用、接種對象、間隔時間一次看 6. 孩子像爸爸或媽媽比較多?7大專家實證的遺傳真相,看完只能默默跟孩子說對不起了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連流感化都不是了 新冠朝「感冒化」演化 專家:樂觀的話,明年告別打疫苗 最新專題 照顧讓位給專業 陪伴,才是新孝道 2022《康健》健康城市大調查 你的城市能放心安老嗎? 吃對營養 打擊日常小病痛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Podcast 最佳免疫力平衡術 打造不生病體質 康健借問站-你的健康管理幫手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