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投(ienˊ-tauˊ) 英俊、帥 -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例句裡“緣投”是一個台灣話語詞,讀做 ien´-tau´,意思是“英俊、帥”。

台語英俊意義的 ien´-tau´ 一般寫做“緣投”,但也有其他不同的寫法。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如果引用本網誌(電子書)資料,請註明出處。

直接觀看文章 ←扒勿會金(peʔ-be⊦-kim)──張不開(眼睛)(圖片檔) 回應bulu先生(浪槓)→ 緣投(ienˊ-tauˊ)──英俊、帥 Postedon2011/05/17by劉建仁 緣投(ien´-tau´)──英俊、帥   例句:“我真「緣投」,有人為我跪,為我目屎流。

”(2003.3.19.自由時報19頁,漫畫)     例句裡“緣投”是一個台灣話語詞,讀做ien´-tau´,意思是“英俊、帥”。

  台語英俊意義的ien´-tau´一般寫做“緣投”,但也有其他不同的寫法。

例如《台日大》寫做“鉛骰”。

《台話大》認為“緣投”是“嫣頭”之訛。

《厦方言》及《閩方大》寫做“緣投”,但註明這兩個字是同音代替。

《台語正字》認為台語ien´-tau´是“英卓”,《台閩》則寫做“嫣投”,並說一般寫做“緣投”。

  在現代台語,ien´-tau´是形容詞,是英俊、俊美、俊俏、帥等的意思。

如:   i(伊)-sẽ(生)-tsoʟ(做)-tsin(真)ien´-tau´=他長得很英俊、帥。

  m⊦(毋)-pat(別)-k‘uãʟ(看)-tioʔ⊦(着)tsiaʔ(則)ni´(尼)-ien´-tau´-e´-laŋ´(人)=沒有看過這麼英俊的人。

  ien´-tau´-ɡin`(囝)-na`(仔)=俊美的小孩子。

  ien´-tau´-a`(仔)-saŋʟ=英俊的人(男子)、俊男。

(註:saŋʟ是日語“さん”[sang],用於姓氏、名字後或官名後的稱呼,一般用“桑”字表示。

)   但是台語ien´-tau´本來的意義卻是名詞,指英俊男子、小白臉、紈絝子弟等。

如《厦英》(1873年)對ien´-tau´的解釋是(1)dandy.(過於注重穿着及外表的男子。

一般英漢辭典譯做花花公子或紈絝子弟。

)(2)coxcomb.(自大無知的男子;驕傲自大的紈絝子弟。

)(3)相貌好看的男子。

《台日大》對於ien´-tau´的解釋是容貌俊美的男子(即俊男),仍然是名詞,而紈絝子弟的意義不見了。

如:   ien´-tau´-bin⊦(面)=俊男容貌。

  ien´-tau´-kut(骨)=英俊男子;俊男;小白臉。

  ien´-tau´-a`(仔)-kut(骨)=英俊男子;俊男;小白臉。

  siet(設)-ien´-tau´=養小白臉。

  “小白臉”,《現漢》的解釋是“指皮膚白而相貌好看的年輕男子(含戲謔意)。

”《漢大詞》的解釋是“外表漂亮的男青少年;常帶有愛打扮、風流浪蕩的含義。

”由此可知:普通話的“小白臉”和台語ien´-tau´(名詞)的意義相當靠近,不過現代台語ien´-tau´並沒有風流浪蕩或戲謔等負面意義在內。

  從前面所引文獻可知台語英俊義的ien´-tau´有“鉛骰”、“緣投”、“嫣頭”、“嫣投”、“英卓”等五種寫法,下面逐一加以討論。

      (一)鉛骰   “骰”,一般叫“骰子”,國音ㄊㄡˊ˙ㄗ,台音tau´-a`,方言叫“色子(ㄕㄞˇ˙ㄗ)”。

“骰子”是一種賭博或遊戲用的器具。

它是一種用象牙、骨頭或木頭做的小正立方體,立方體的六面分別刻有一、二、三、四、五、六點。

玩骰子時把骰子擲出去,依朝上那一面的點數決定勝負。

台灣有名的賭博“十八仔(sip⊦-pat-la`)”就是使用四個或六個骰子的賭法。

  職業賭徒往往為了詐賭目的,在骰子裡面灌注鉛(台音ien´),這種灌了鉛的骰子在台語叫做“鉛骰(ien´-tau´)”。

灌了鉛的骰子,由於重量不平衡,投擲後有出現某一點數的傾向,職業賭徒就利用這種“鉛骰”的特性來詐賭。

  《台日大》把詐賭用的賭具“鉛骰(ien´-tau´)”和俊男、小白臉意義的ien´-tau´一起收錄在同一個詞條“ien´-tau´(鉛骰)”下面。

俊男、小白臉為什麼叫“鉛骰”,《台日大》沒有說明。

作者的見解如下:   使用“鉛骰”詐賭,台語叫做“使鉛骰(sai`-ien´-tau´)”,“使鉛骰”時是偷偷摸摸的,不能讓對方察覺。

“使鉛骰”需要把正常的骰子偷偷地換成“鉛骰”。

而“設”(台音siet)有放置、安置的意義,偷偷地放置“鉛骰”(即暗中用“鉛骰”把正常的骰子換掉),也許台語本來叫做“設鉛骰(siet-ien´-tau´)”,後來才說“使鉛骰(sai`-ien´-tau´)”。

而已婚婦女“養小白臉”也是偷偷摸摸安置的,生怕被人知道。

台灣方言也許曾經把“設鉛骰(siet-ien´-tau´)”拿來比擬婦女的“養小白臉”,因此“養小白臉”在台語就叫做“設鉛骰(siet-ien´-tau´)”了。

  依據《閩方大》,漳州話也有“siet-ien´-tau´(設緣投)”一詞,意義為“養面首”,“面首”是書面語,“指供貴婦人玩弄的美男子。

”(《現漢》五版947頁)。

台灣話的siet-ien´-tau´應該承自漳州話了。

  “設鉛骰(siet-ien´-tau´)”的“設(siet)”是動詞,是述語;“鉛骰(ien´-tau´)”是名詞,是賓語;久之,台語“養小白臉”意義“設鉛骰(siet-ien´-tau´)”的“鉛骰(ien´-tau´)”就轉而有“小白臉”的意義了。

這可能是為什麼早期的《厦英》、《台日大》等辭書把ien´-tau´當做名詞解釋的理由了。

  “小白臉”是“皮膚白而相貌好看的年輕男子”(《現漢》五版1496頁)。

台語“鉛骰(ien´-tau´)”既然有“小白臉”的意義,從這個意義引伸,台語“鉛骰(ien´-tau´)”就有相貌好看的、俊美、英俊、帥等意義,成為形容詞了。

  台語siet-ien´-tau´(設鉛骰)又叫做sienʟ-ien´-tau´,這個sienʟ可能是siet的音變,因為sienʟ和siet有陽入對轉的關係。

    (二)緣投   一般漢語裡沒有“緣投”這個詞,但有“投緣”。

“投緣”是雙方情意投合的意思,如“一見如故,就像是很投緣的老朋友。

”(《現漢用法》1078頁)。

“投緣”也可以拆開使用,如:“新娘子倒很投了婆婆的緣。

”(《中日大辭典》1434頁)。

意思是新娘子和婆婆有緣分,婆婆很喜歡新娘子。

  台語的“緣投(ien´-tau´)”也許可以這樣解釋:“緣”是緣分,“投”是投契、投合,因此,“緣投”是緣分投契,緣分投契則互相喜愛,而如果人長得英俊必然受人喜愛,對於某些人來說,也許長得英俊是緣分投契的條件,於是台語“緣投(ien´-tau´)”就有英俊的意義了。

  或者可以這樣說:人長得英俊,大家都喜歡他,他很“投”大家的“緣”,英俊是因,“緣分投契”是果,於是“緣投(ien´-tau´)”就有英俊的意義了。

    (三)嫣頭   “嫣”字,《廣韻》於乾切,國音ㄧㄢ,台音ien。

《玉篇•女部》:“嫣,長美皃。

”“嫣”是身材高大而美麗的意思,高大而美麗就是現代漢語的“英俊”了。

  又,“嫣”有笑容美好的意思,如“嫣然一笑”。

“嫣”又有顏色鮮豔的意思,如嫣紅。

  在台語,形容魚類、蔬菜等生鮮而有光澤,叫u⊦(有)-ien-t‘au´(頭),這個ien應該是“嫣”字,應當是顏色鮮豔的引伸。

又水果、蔬菜新鮮時的色澤台語叫做ien-tsui`(水),這個ien也應該是“嫣”字。

衣服、器具等新的時候有鮮艷的光澤叫做sin(新)-ien,這個ien也是“嫣”字。

  台語有一熟語說:“剃頭三日嫣(t‘iʟ-t‘au´sã-dzit⊦ien)”,意思是說理髮之後有三天是看起來容光奐發,此時“嫣(ien)”隱隱有英俊的意義在內了。

  “頭”字在漢語裡除了腦袋等意義外,也做“後綴”使用。

“頭”當做後綴使用時“頭”讀輕聲,一般有下面四種情形:   (1)“頭”加在一般名詞後仍然表示名物,如:木頭、石頭、鋤頭、骨頭、枕頭等等。

  (2)“頭”用在方位詞(名詞的一種)後,仍然表示方位,如:上頭、下頭、前頭、後頭、裡頭、外頭等等。

  (3)“頭”加在形容詞後使該形容詞變成名詞,如:甜頭、苦頭、準頭等。

“甜”是形容詞,“甜頭”是名詞,表示甜的味道,引伸指好處、利益。

甜頭台語叫做tĩ-t‘au´,“頭”仍讀本調。

  (4)“頭”加在動詞後,使動詞變成名詞,如:念頭、來頭、看頭、賺頭、癮頭等等。

  “嫣”是形容詞,所以台語“嫣頭(ien-t‘au´)”是屬於上面第三種的“形容詞+‘頭’”的情形。

  台語“嫣頭(ien-t‘au´)”是用來形容魚、蔬等的生鮮光澤的,但因為“嫣”有身材高大而美麗(形容詞)的意義,加了後綴“頭”成為“嫣頭”後變成名詞,指“身材高大而美麗的人”,也就是“英俊的男子”了。

此時“嫣頭”的音轉為ien-tau´,再從名詞轉為形容詞,“嫣頭(ien-tau´)”也有英俊的意義了。

  “頭”字,《廣韻》度侯切(平聲、侯韻),和“投”、“骰”兩個字同音,“投”、“骰”在台語都讀做tau´,“頭”也可以讀做tau´,因此“嫣頭”在台語表示英俊意義時讀做“ien-tau´”。

  “嫣(ien)”的本調是陰平,連讀時變調為陽去,“緣(ien´)”的本調是陽平,連讀時變調為陽去(或陰去),因此,“嫣頭(ien-tau´)”和“緣投(ien´-tau´)”兩者的語音基本上是相同的。

    (四)嫣投   “嫣”的意義已詳如前述,“投”台音tau´,因此“嫣投”的台語是ien-tau´,不過它的構詞找不出理據,用“投”字只是借音而已。

    (五)英卓   《台語正字》引用《廣雅》說“英”是美,“卓”是卓絕、卓越,所以“英卓”是美妙(少年)的意思。

而“卓”本來入聲,轉為陰聲成為tau´;“英”則音變為ien。

  “卓”字,《廣韻》竹角切(入聲、覺韻),屬江攝、二等、開口呼,台語文讀音tɔk(陰入),白讀音toʔ(陰入)。

台語文讀-ɔk韻的字有變為-au韻的例,如:哭,文k‘ɔk/白k‘auʟ;毒,文tɔk⊦/白t‘au⊦(動詞);曲,文k‘iɔk/白k‘iau等,因此,“卓”在台語可能有tau的音。

但是“卓”的反切上字“竹”是“知”母,是清音聲母,在台語一般變成陰聲調,而台語tau´是陽平聲,它應該是中古濁音聲母定母或澄母變來的,這一點不盡相符。

  又“英”的台音是ieŋ,“英卓”從文讀音ieŋ-tɔk變成ieŋ-tau´,再變成ien-tau´,雖不無可能,但是相當勉強,應該加以存疑。

  結論   台語英俊義的ien´-tau´,前面討論了五種寫法,其中鉛骰、緣投、嫣頭三種寫法各有其理據,而從接受性及普遍性來看,“緣投”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

  Sharethis: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本篇發表於O(零聲母)並標籤為緣投,鉛骰,英卓,英俊,閩南語,台灣話,台語,嫣頭,嫣投,帥。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扒勿會金(peʔ-be⊦-kim)──張不開(眼睛)(圖片檔) 回應bulu先生(浪槓)→ 14Responsesto緣投(ienˊ-tauˊ)──英俊、帥 王先生說道: 2011/05/19at7:55上午 劉老都沒討論潘安的“沿投”叫人怎麼信服呢?“張華沿投,不遜潘岳”怎麼反駁? 回應 劉建仁說道: 2018/06/08at12:04上午 很慚愧不知道有“張華沿投,不遜潘岳”這個熟語,文章裡就沒有提到“沿投"了。

最近網路上有人引用《談薈》:「張曄沿投,不遜潘岳。

」說『"沿投"乃「沿街投果」一詞之縮稱。

』不過人名不同。

《維基百科、潘岳》:“潘岳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據《世說新語》所載,潘岳每次外出,都會有不少女子手牽手地圍著他的車子,又向他的車子投擲水果。

成語「擲果盈車」即來自於此典故。

後來人們就以「潘安之貌」形容男子俊美。

"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 《百度百科》:“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刘孝标注引的《语林》 回應 陳熹權說道: 2013/06/14at4:07上午 7. 緣投(ien´-tau´)──英俊、帥 個人意見如下: 嫣音:en1字義:(女子)美貌、巧笑姿態 傿音:en1字義:(男子)英俊瀟灑 說文:引爲賈也。

《唐韻》《集韻》𠀤於建切,音匽。

《玉篇》引爲價也。

 又《集韻》隱幰切。

與鄢同。

縣名。

《前漢•地理志》傿屬𨻰留郡。

《註》同鄢。

 又《國名記》傿,䢵姓。

今襄之宜城,楚之鄢都。

一曰郢。

 又《集韻》於虔切,音焉。

神仙名。

《揚子•太玄賦》納傿祿於江淮兮。

《註》二神仙名。

《唐韻》《集韻》𠀤於建切,音匽。

《玉篇》引爲價也。

 又《集韻》隱幰切。

與鄢同。

縣名。

《前漢•地理志》傿屬𨻰留郡。

《註》同鄢。

 又《國名記》傿,䢵姓。

今襄之宜城,楚之鄢都。

一曰郢。

 又《集韻》於虔切,音焉。

神仙名。

《揚子•太玄賦》納傿祿於江淮兮。

《註》二神仙名。

會做生意似神仙的男子當然較吸引女人,所以自然有英俊瀟灑之義。

兜音:dau2字義:首鎧、頭盔 說文:首鎧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侯切,跖平聲。

【說文】兜鍪,首鎧也。

从ѹ,从兒省。

象人頭形也。

頭盔不是一般男子都有,會做生意似神仙又有頭盔的男子,不知要瘋迷多少女子。

難怪:傿兜囝也你穖顪,毋悉你是娶亦𣍐。

回應 洪振忠說道: 2015/02/03at3:53下午 m5bak4的台音字 [毋別]音:bu5piat4別又有下列音:piak8(別離)piat4(分別)pin2(別針) [毋別]似乎用[不曾]較妥. [不曾]音:m5bak4,[不]的音有:put5,m5等音.[不]的甲骨文是花蕾或樹上果實的象形字 所以[花蕾]m5可以寫成[花不]. [曾]有下列音:chan5(姓)cheng1(曾孫)cheng5:未曾未;bak4/pak4(泉音). chan可對轉為chat,另外ch和p又有對應關係,所以[曾]有pak4音. 回應 劉建仁說道: 2015/02/10at4:34下午 國語"認識"台語說bat4/pat4,國語"曾經"台語也說bat4/pat4,但很抱歉我不知道有人說bak4。

“別"字有區別的意義,由此在台語引伸為認識。

能區別某人就是認識某人。

至於曾經的bat4/pat4有人說是和認識的bat4/pat4同源,但還沒有定論。

用"毋"字書寫m7,在台語文界已漸漸約定俗成,有音韻依據。

“不"的甲骨文是花萼的象形,不是花蕾。

別針的別讀pin2是訓讀,而且:台語pin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