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 台灣傑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_農委會為主管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翁仲男對微生物、黴漿菌研究的專注與熱情,為原本冷門的黴漿菌研究開拓出一片可以發光發熱的領域。

◎從養豬科學研究所,到動物科技研究所位於竹南的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 協會介紹 現任職員 會員名錄 訊息報導 檔案下載 會務行事曆 研討會議 活動照片 留言版 意見箱 生活資訊 相關連結 回首頁   碳權相關訊息 姓  名: 翁仲男 學  歷: 博士 電  話: 037-585*** 手  機: E-mail: 協會職稱: 會員 現任本職: 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經  歷: 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所長 28屆傑出農業專家畜牧事業發展生物醫學研究1.專研微生物學、黴漿菌學以及呼吸道免疫學2.進行豬黴漿菌肺炎之研究,開發該並螢光標識抗體診斷技術3.研究此病共發表31篇學術報告,並獲得四個專利 個人成就: 個人的學術研究專長是微生物學、黴漿菌學以及呼吸道免疫學。

從台大獸醫研究所畢業即進入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的前身)服務,除前兩年做大腸桿菌及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的病原之研究外,從民國六十五年起即開始從事豬黴漿菌肺炎的研究,而於六十六年獲國科會補助到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進行豬黴漿菌肺炎的研究,同時開發出該病螢光標識抗體診斷技術。

回國後繼續從事本病的研究,並於民國七十年又蒙國科會的補助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博士學位,還是作豬黴漿菌肺炎的研究,從抗原、免疫學、流行病學到疫苗的開發作一系列完整的研究。

回國後還是繼續從事本病的研究。

研究此病前後總共發表三十一篇學術研究報告,獲得四個專利,申請中的專利一件。

同時也指導三位博士班、四位碩士班學生獲得學位。

目前雖然兼行政工作,但還是有兩個計劃在繼續進行研究。

一、學術研究:總共發表七十八篇的期刊論文,其中有二十四篇刊登國外學術期刊,另發表研討會論文六十七篇,其他學術專著有十一篇;獲得六項專利,申請中專利有七種。

二、研發豬黴漿菌肺炎疫苗,獲得四個專利,並將此疫苗技術轉移給疫苗公司生產製造,每年行銷一百萬劑,有效的降低此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三、2000年11月27-28日以中華民國獸醫學會理事長及亞太獸醫學會副理事長的身分,負責主辦第十一屆亞太獸醫聯盟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吸引國內外相關人士八百多人參加,有助於提昇我國的國際地位。

四、由於在豬黴漿菌肺炎學術研討會發表多篇頗有價值的學術期刊研究報告,民國八十二年同時獲得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教育部第三十七屆農科學術獎。

五、從1994年到2000年間擔任中華民國獸醫學會兩任理事長中,將學會的基金一百多萬提升到四百多萬元,對會務的推動助益很大。

同時,學會所主辦的學術刊物—獸醫學會雜誌多次獲得國科會的優良期刊獎,而吸引學者投稿的意願。

六、從民國八十五年擔任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所長迄今,研發人力大幅的提昇,博士從十七位增加到三十位,碩士從三十二位提升到四十五位,基金從三千八百萬元增加到四億一千萬元,並完成新行政研究大樓興建。

 推薦單位評語:翁所長多年來帶領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配合政府的政策,協助畜牧產業的發展並積極進行科技研發、技術推廣及教育訓練等,均有顯著的績效。

近年來該所在翁所長的帶領下,除了畜產科技的發展,亦從事生物醫學的研究,如人類表皮細胞膜的培養技術、膠原蛋白的開發製造、利用基因轉殖動物來生產醫藥用蛋白質及複製豬技術平台的建立等,均有傑出的成效。

原本從事以豬隻進行日本腦炎血清的研究,卻因緣際會與黴漿菌結下不解之緣。

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所長翁仲男,二、三十年來長期投入鑽研黴漿菌的研究領域,在國內外期刊上曾發表五、六十篇以上相關論文,並通過諸多專利認證。

「因為愈研究愈覺得有很多問題沒有被解決」,也因而開發出更多動物用疫苗及相關專利。

翁仲男對微生物、黴漿菌研究的專注與熱情,為原本冷門的黴漿菌研究開拓出一片可以發光發熱的領域。

◎從養豬科學研究所,到動物科技研究所 位於竹南的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是翁仲男所長服務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單位。

而從這個研究單位的名稱與發展方向轉變,可以窺見台灣動物研究的走向演變。

 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於1970年的養豬科學研究所,經費來自聯合國的發展計畫。

因為社會對於養殖業的刻板印象,養豬研究所之名讓研究者承受許多外界的異樣眼光;「養豬還需要科學?」、「養豬還要來參加生物科技的研討會」,這些質疑在翁仲男聽來覺得非常悲哀,但只能用更多的行動證明動物研究的重要貢獻。

其實,除了育種之外,養豬研究所還投入疫苗的開發、疾病控制、營養飼料配方、廢水處理等研究,更是一路朝向比較醫學、生物醫學、基因轉殖等方向持續發展,從未自外於全球動物研究領域的趨勢走向。

直到2000年養豬科技研究所正式改名為動物科技研究所,才讓外界能夠更持平地看待動物研究在台灣的發展。

 翁仲男表示,以豬作為動物實驗對象是因為豬的生理、器官大小、血液循環,跟人非常接近,適合發展生物醫學與基因轉殖。

而且相較於其他動物實驗,以豬為實驗對象也較不易衍生研究倫理的爭議。

目前在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也都證實了,不管是在基因轉殖、生物醫學等領域,由豬隻為動物實驗對象皆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翁仲男常開玩笑對學生說,以後可不能隨便罵人「豬頭豬腦」,因為說不定對方真的有一副豬腦袋……。

玩笑話背後是生物醫學技術發展已有了具體成果,未來可能作為器官移植及醫學利生的用途。

◎動物用疫苗的研究沒有休止點 除了帶領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的團隊持續在生物醫學、基因轉殖領域開疆闢土外,翁仲男的心力仍專注在微生物、黴漿菌研究,希望持續開發出更具效用的動物用疫苗,而這是對台灣的養豬產業發展有立即及實際利益的工作。

 翁仲男記得,1997年口蹄疫爆發之前,台灣一年養豬頭數可達1500萬頭,其中約600萬外銷到日本。

因為台灣豬肉又香又好吃,很受日本的消費者喜愛。

但在甲級傳染病口蹄疫發生後,日本開始禁止從台灣進口豬肉了,以致目前國內豬隻產量萎縮到只剩下900萬頭。

口蹄疫的浩劫,突顯了動物檢疫防疫的重要性。

 面對動物防疫檢疫的議題,相關疫苗的研究開發益形重要。

而台灣的環境正是很適合發展微生物製劑的地方。

微生物在動物用疫苗的運用上非常廣泛,目前已開發出在豬飼料摻入口服疫苗,確保動物生長的過程更加健康安全。

舉例來說,以往一頭豬從出生後到兩、三個月大必須要施打12次針劑,但卻是使用不便且效果有限。

口服疫苗的推出除了安全、免疫效果好、價格較低之外,更能減少養殖產業使用抗生素的機率,間接增加國人食用的安全。

  這些成果都是從漫長而孤單的實驗室研究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翁仲男笑稱自己因為性格內向,而走向研究的道路。

「因為內向,就只能對試管講話。

......火大就把試管粉碎,重新再來也可以。

」然而當他培養出一個別人培養不出來的東西,看它在顯微鏡下動來動去,那種喜悅就好像中了愛國獎券一樣。

從研究中培養出的興趣和熱情,讓翁仲男可以持續不輟地提出亮眼的成果,而這或許也就是翁仲男對達人精神最適切的示範。

    訪客人數: 台灣傑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 地址:台中市新社區興中街42-1號 電話:+886-4-23500856  傳真:+886-4-23500856  E-mail:[email protected] 大傳數位科技規劃設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