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保健96年4月17日「空大橋」陳玟秀老師「預防保健」重點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預防保健96年4月17日「空大橋」陳玟秀老師「預防保健」重點複習5375學長提供 · 1.吸菸與否 (1)曾吸過菸但不吸菸已有1~3年者,其平均餘命可能不須增 ... 2008年9月9日星期二 預防保健96年4月17日「空大橋」陳玟秀老師「預防保健」重點複習5375學長提供 預防保健96年4月17日「空大橋」陳玟秀老師「預防保健」重點複習(參考頁數暨全文)■各章「摘要」-4、44、60、138、152、182、202頁■「教學入口網站」COD(網路課程隨選系統)的各講「講次大綱」和「評量題目」■各章「自我評量題目」-42、56、135、150、179、197、226頁■5頁1~2段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也都企盼或期待著健康。

健康固為人所喜,然而健康並非可憑空輕易獲致者,除了在一定先天性生物醫學的條件基礎之外,尚要有所經營與投入,方能造就健康成果。

欲讓健康有較理想的水平,就必須要對其有所瞭解,再能進一步加以經營、掌握,也就是從事、落實預防保健之內容與工作。

自然界之萬事萬物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體亦然,必須謹守這個自然機序,不能脫離,否則即違反自然狀態。

健康維護即是將人體維護其原本多數人所呈現之理想自然狀態。

■5~6頁健康四大影響因素影響健康的決定因素遍及「生物醫學性」、「環境性」、「生活型態」與「健康照護體系」等4大領域…■6~7頁+圖1-1「健康的議題」,內容應廣及所有與健康相關聯或連結之事項。

在一般之認知中的健康議題可延伸為健康照護議題,而且常以疾病為當然之代表,然而,健康議題包羅甚廣,包括有:身心情況之微恙、不適,罹患疾病或病症、病況、罹病體或病群、疾患、病態,還有身心結構功能之偏離或偏失、失調、症狀與症候,不良之健康功能狀態或水平(功能衰退、剝奪或老化)、隱藏之健康風險、診療處置效應及影響、就醫及照護之事項、以及所有導致或影響健康之相關因素(就醫、照護之方便性、可近性;健康照護體系是否完備適切等),乃至生命之最終點—死亡等,均屬健康照護議題之範疇。

此外,健康議題尚須及於影響「健康功能」或可導致急慢性病況發生之「功能衰退老化」、「超高齡(不一定有病)」、「跌倒」、「用藥反應」之情況。

凡此些種種內容,均應納為健康之探討議題。

圖1-1:隱喻「重視疾病和死亡,忽視健康和安適」的醫療圖說:健康之議題至少包含健康、安適、疾病和死亡。

但醫學所現測評估之對象,常非健康及安適,而是缺乏健康之情形,例如:疾病和死亡。

在圖1-1中,「一般以『疾病及死亡』最常被強調,而『健康及安適』之著力則在比重上少得多」;事實上,自有健康照護、醫療保健及醫學之發展以來,無論是服務、研究、教育訓練等層面,所強調、評估或觀測者,率皆消極地圍繞著「疾病和死亡」作為著眼點,至於較積極之「健康和安適」較少著墨,在長期以來已成慣性之趨勢。

在不得不面對疾病和死亡之餘,健康的真義應進一步強調人之健康和安適狀態,則在大家所熟悉之「臨床醫療」之餘,尚須推動「預防保健」之工作。

■7頁最後1段所以讓每一國民有系統、有制度、且有效益的「預防保健」服務為一重要之思考前題,也責無旁貸;其實務上應該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不同人口屬性之人口族群」,設計各式各樣切合之預防保健服務內容,應涵蓋全人口,不管是健康或不健康者,故其重要性絕不可能亞於醫療,甚至有過之。

■10頁表1-1「三段五級」的健康防護在表1-1中,保障健康的具體做法即落實分層級之預防保健工作,也就是從「健康促進」、「特殊健康防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或限制殘障」、「功能復健及避免死亡」等,由初到後,由淺入深,形成一完整之三段五級層級分立之健康防護流程,以維持及提昇健康。

1.初段預防「第一級健康防護-健康促進」乃廣泛性針對一般健康環境、行為與生活型態及健康檢查的改造、調整及執行,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包括:加強衛生教育、提高生活水準、維持良好營養、正當休閒和運動、良好的就業與工作環境、個性正常發展、環境衛生改善、婚姻及性教育指導、遺傳優生之保健防護及一般性之定期體檢等。

「第二級健康防護-特定健康防護」乃針對特定健康影響或決定因子之介入保健,包括有:接受預防接種、注意個人衛生、改進環境衛生、職業傷害防護、事故意外之預防、攝取特殊之營養、避免接觸致癌物質、慎防過敏原接觸及高危險群之照顧等。

第一級與第二級之健康防護,合稱為「初段預防」,也為針對「病理前期」之健康防護,強調健康促進與具體特定之健康防護。

2.次段預防「第三級健康防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早些將罹病或健康危險因子蒐尋出來,在個人、團體或社區中尋找病例、實施健康篩檢;針對疾病之防治,作選擇性之檢查以防範疾病之傳播、進行;合併症及殘障之發生、成形或惡化等。

3.三段預防「第四級與第五級之健康防護」,合稱為「三段預防」。

「第四級健康防護-避免或限制殘障」乃做好適當治療、照護、療養及復健等,以防止病情惡化、限制身心障礙、殘障及死亡,並開始考量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呼吸治療及其他各種功能上之維護、防護與介入等可能性及可行性。

「第五級健康防護:功能復健」乃針對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乃至靈性之涵化昇華發揮最大潛能,故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呼吸治療及其他各種功能上之維護、防護與介入,還有生活適應安排、社會參與融入、完全就業,以及長期照護與療養之設計與安排屬之。

4.「病理期間」和「症狀或疾病/病況之感受」次段預防與三段預防,主要即針對「病理期間」之健康防護。

若以「症狀或疾病/病況之感受」而論:(1)在次段預防之中段以前,應屬疾病/病況之「無症狀期或可感受期」。

(2)在次段預防之中段以後至第四級健康防護(三段預防之中段),是為「臨床病徵期」。

(3)第五級健康防護(三段預防之後段)則屬身心障礙或「殘障期/死亡期」。

■11頁區分「預防保健」/「健康檢查」「健康檢查」與「預防保健」乃屬不同之理念。

掌控健康影響及決定因子之作法不少,其中較為人所熟悉、提及且經常琅琅上口者,非「健康檢查」莫屬。

但是「健康檢查」只當是「預防保健」之一個環節,或一種執行方式。

1.健康檢查健康檢查常依不同年齡、性別、職業職場等,設計特定之健康篩檢項目,以一式成套之內容,定期或不定期執行健康篩檢為主,講求疾病致病因子及早期病況之發掘,再將檢查結果做好制式之判讀,交付當事人,以便進一步處理,以求達到疾病預防與維護健康的目的。

健康檢查之一切似乎以事先設定好之成套軟硬體就序即可,專業不受到特別強調,易流於例行公式與商業化,所耗費之社會資源龐大,「成本效用」相當可觀,可卻不一定能確切反映出「成本效益」及「健康效益」。

2.預防保健預防保健服務以探索及整理健康危險因子或致病因子為主,針對當事人之健康需要,根據其所承受潛在健康風險之內容與程度,檢選適切之內容或項目,作介入性之健康篩檢、諮詢、處置及建議,以增進健康。

故須先有完善之設計內容與項目、流程與預備作業,而後方可談及其執行。

在內容方面,預防保健服務針對所欲篩檢健康問題之嚴重性,例如:造成生命年之損失(注:1個人減損1年的壽命,謂之損失1個生命年)、疾病殘障之發生、個人身心之負擔、以及家庭社會之負擔等,檢查項目之正負面比較、準確度(敏感性及特異性)、安全度、接受度、簡易程度、符合經濟之原則用度,選取符合成本效益及健康效益之檢查項目。

因此預防保健服務講求個別化,非成套之檢查內容,專業需求相當高,不應該流於例行公式或商業化之執行。

所以,「健康檢查」僅是「預防保健」具體作法之一,並不能呈現或包含「預防保健」之全貌。

至於一般常見沿用之「健康檢查」與「預防保健」服務雖不完全一致,有時為權宜之方便性起見,偶而難免互相套用。

■13頁四大因素比率?最高是「生活型態因素」狄弗(Dever)列出各領域所佔比例分別為「生物性因素20%」、「環境性因素20%」、「★生活型態因素50%」、「醫療保健或健康照護體系因素10%」不等。

■13頁倒數5行「家庭社會因素」整個健康之影響因素環環相扣,而「家庭社會因素」隱於其中,居不可忽視之地位。

「家庭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所指的也就是須在詳和美滿的家庭中,方能營造有益於健全身心的社會生活狀況,利於整體健康本質與內涵;其中當然包含婚姻狀況、家庭和諧程度、社會團體人際網絡生活之構築及親友往來等。

■14頁倒數3~5行什麼是「健康決定因素」?「健康決定因素」則根據健康資訊之統整分析,將健康影響因素中衝擊較大,且較具體之因素(變因、變項)加以呈現,可作為決定健康影響之指標。

■16頁表1-2在表1-2中,歐、美、日等各個國家死亡背後的決定性因子,其優先排序:第1位:在各個地區「年齡」因素永遠是排序第1者。

第2位:除美國為「吸菸」行為外,其他地區均為「偏高之血壓」。

第3位:除美國為「偏高之血壓」外,其他地區均為「吸菸」行為。

第4位:除日本為「運動缺乏或運動不足」外,其他白種人為主地區均為「偏高之血中膽固醇值」。

■17頁有5項,特別是「肺功能」1.心臟搏動率:在人的一生當中,「心臟搏動率」約略不致超過某個太高的頻次總數。

若心臟搏動率太過於快速、頻繁者,則很快會即達到這個頻次總數,所以有任何會持恆增加心臟搏動率之情況,例如:長期焦慮不安、過度飲酒等令交感神經作用亢奮之情況最好避免。

至於吸菸,已知菸草含有4,200多種化合物,大部分對健康不利,有些還有明確之危害,主要是心臟血管及癌症方面,其中「尼古丁」已確知對心臟血管帶來傷害,至少有16種是致癌物質。

2.飲酒:過度飲酒會造成320餘種之疾病或致病、代謝異常或干擾,導致健康問題可遍及腦部、心臟、肝臟、胃、腸等5大器官組織。

3.教育:教育會影響尋求健康之能力,至少須有一定之水平以上,以便做好醫療保健之照護工作;教育對女性尤其重要,因為女性擔負養育重責,必然會影響到下一代之健康習性。

4.肺功能:★肺臟在整個身體內屬衰退最早、最快的器官組織之一,肺功能當然對於健康有決定性的影響。

5.血中尿酸值:其在全身代謝上,有一定之代表意義。

「男性」從小其「血中尿酸值」即隨年齡緩昇,至成年後穩定下來;「女性」則從小其「血中尿酸值」隨年齡緩昇,至更年期後方穩定下來。

■21頁表1-5三個層面的健康背景-決定性因子一、「健康層面」對平均餘命之影響1.整體健康狀況(1)其比同年齡層之人口要來得優越,則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2)若比同年齡層人口要差些,其平均餘命則須減除2歲。

(3)若比同年齡層人口要差得多,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2.血壓之高低(1)血壓若維持在130/86毫米汞柱(mmHg)左右,其平均餘命不須增減。

(2)若血壓維持在121/82~129/85mmHg之間,則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若血壓維持在90/65mmHg以下且心臟良好者(沒有心臟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2歲。

(4)若血壓維持介於120/81~90/65mmHg之間,則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3歲。

(5)若血壓維持在131/87~140/90mmHg之間,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1歲。

(6)若血壓維持在141/91~150/95mmHg之間,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2歲。

(7)若血壓維持在151/96mmHg以上,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3.糖尿病之有無(1)沒有糖尿病時,其平均餘命可能不致有所增減。

(2)有「成年型或第二型」之糖尿病時,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1歲。

(3)有「青年型或第一型」之糖尿病時,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4.膽固醇之高低(1)血中總膽固醇值維持在161~200毫克/100毫升(mg/dl),其平均餘命不須增減。

(2)總膽固醇值維持在160mg/dl以下,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總膽固醇值在201~240mg/dl,其平均餘命則須減除1歲。

(4)總膽固醇值在241~280mg/dl時,其平均餘命則須減除2歲。

(5)總膽固醇值在280mg/dl以上,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好的膽固醇)(1)其值在45~54mg/dl之間,平均餘命不致有所增減。

(2)其值超過55mg/dl,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其值介於40~44mg/dl之間,其平均餘命則可能須減除1歲。

(4)其值介於40mg/dl以下,其平均餘命則可能須減除2歲。

二、「生活型態層面」對平均餘命之影響1.吸菸與否(1)曾吸過菸但不吸菸已有1~3年者,其平均餘命可能不須增減。

(2)曾吸過菸但不吸菸已達3~5年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曾吸過菸但不吸菸已達5年以上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2歲。

(4)從未吸菸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3歲。

(5)曾吸過菸但不吸菸時間只達5個月~1年者,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1歲。

(6)吸菸量達到每天1包,在20年以內者,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2歲。

(7)吸菸量達到每天1包,持續20年以上者,其平均餘命則須減除3歲。

2.二手菸之暴露(1)未有二手菸之暴露,其平均餘命可能不須增減。

(2)每天之二手菸暴露在1小時以內者,其平均餘命則可能須減除1歲。

(3)每天之二手菸暴露在1~3小時之間者,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2歲。

(4)每天之二手菸暴露在3小時以上者,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3.運動與否(1)若每天從事運動10分鐘持續超過3年者,其平均餘命可能不須增減。

(2)若每天從事運動20分鐘持續超過3年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若每天運動60分鐘持續超過3年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2歲。

(4)若每天從事運動90分鐘持續超過3年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3歲。

(5)若每天只運動5分鐘持續超過3年者,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1歲。

(6)若每天從事運動小於5分鐘者,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2歲。

(7)都不從事運動者,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4.飲食內容所含之「飽和油脂量」(1)飽和油脂量在31~40%之間者,其平均餘命不須增減。

(2)飽和油脂量在20~30%之間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飽和油脂量小於20%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2歲。

(4)飽和油脂量超過40%者,則其平均餘命必須減除2歲。

5.飲食內容所含「蔬菜水果量」(1)蔬菜水果量達到5份以上,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2)完全不攝取蔬菜水果者,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扣除1歲。

三、「家庭社會層面」對平均餘命之影響1.婚姻狀況(1)若婚姻狀況是單身女性或鰥寡男性,則其平均餘命不致有所增減。

(2)若是擁有快樂婚姻生活之女性,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而擁有快樂婚姻生活之男性,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2歲。

(4)離婚之男性與鰥寡之女性,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1歲。

(5)離婚之女性,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2歲。

(6)單身之男性,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2.家庭和諧程度過去數年間,曾發生過家庭分裂事件者,1次的事件發生,會導致平均餘命1歲的抵減;2、3次的事件發生,會導致平均餘命2、3歲的抵減。

3.社會團體人際網絡生活之構築(親友往訪)(1)1個月內親友往訪次數為1次者,其平均餘命不至有所增減。

(2)1個月內親友往訪達到2次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1個月內親友往訪達到3次者,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2歲。

(4)完全都沒有社會團體人際網絡生活者,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2歲。

4.雙親壽祚或死亡時年齡(1)若雙親中有1人活過75歲者,其平均餘命不至有所增減。

(2)若雙親中2人均活過75歲,則其平均餘命可望增加1歲。

(3)若雙親中均沒有活過75歲,則其平均餘命可能須減除3歲。

■24頁「健康餘命」和「平均餘命」不相同…在表1-7中,先進各國大致均能提出此差距,「約為5~7年之久」,供長期性健康照護決策、執行與檢討之重要參考。

■44頁第2段「健康檢查」屬預防保健流程中「早期診斷/早期介入治療」之具體做法,在三段五級健康防護網路流程中應屬「次段預防」,也可謂之為「第三級健康防護」。

「健康檢查」通常包含:「1.篩檢」、「2.諮詢」、「3.介入」及「4.其他相關事項之安排」等「4大核心之具體內容」。

■46頁最後1段若非獨特考量之情況下,亦即針對一般大眾建議健康檢查之施行頻(密)度時,可以如此建議為基礎,在「2、30歲之青壯年人」約5年1次即可,「3、40歲之中壯年人」則約3年1次,「4、50歲之中年人」約2年1次,「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則可以建議每年1次;其他可依需要而酌增。

至於特殊考量者,如屬「高危險群」,則另當別論■51頁6項疫苗1.「破傷風疫苗」:在自幼完成「基本或初級之疫苗接種」後,可每10年補強1劑,至終老為止;所接種之疫苗可選擇「破傷風類毒素」或「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補強接種,尤其是從事高創傷風險工作者,更應確實做好按時疫苗接種,必要時尚須縮短10年之間隔,以免身體內之抗體效價不足,讓預防保健出現空窗期漏洞。

2.「流行性感冒疫苗」:其接種在國內已成既定之高齡者及其他健康弱勢族群之保健政策重點,每年接種1劑;在接種後2週內,可另施與抗病毒劑。

3.「肺炎雙球菌疫苗」:其接種對象,可選擇體弱多病有感染「肺炎雙球菌」潛在傾向之個案,「肺炎雙球菌疫苗」以一生接種1劑為原則,必要時可再行補強。

4.「腦膜炎雙球菌疫苗」:針對有潛在感染風險之疫區或欲赴此些疫區者接種即可。

5.「B型肝炎疫苗」:由於國人B型肝炎之感染盛行,故B型肝炎疫苗接種在國內屬重大保健防疫事項。

未曾感染B型肝炎,且為高危險群個案,應考慮選擇性地連續接種3~4劑B型肝炎疫苗,以降低感染及慢性帶原者之風險,也進一步降低國人從B型肝炎演進到肝硬化、肝癌之風險。

6.「德國麻疹疫苗」:其接種是針對「準備懷孕婦女」,婦女罹患德國麻疹本身病情並不嚴重,但會影響其胎兒之發育導致畸型。

■52頁1.「孩童」:應特別注意生長發育狀況。

2.「青少年」:須特別注意飆車、菸酒藥物之不當使用問題。

3.「婦女」:須特別注意懷孕及生產併發症之有無及相關照護,以及月經規則性問題、停經相關保健事項。

4.「老年人」:須特別注意譫妄、憂鬱及心智等狀況;還有,有身體與認知功能改變、自殺傾向的險向因子(包括:喪偶、獨居、分居、離婚、失業、生離死別、憂鬱、重大病症、酒精及藥物之使用);是否有會增加跌倒意外發生之用藥狀況;身體有遭凌虐或怠忽之徵象;周邊血管循環問題;牙齒鬆動、牙齒脫落、齲齒、齒齦發炎或萎縮等。

■61~62頁左右對稱,以「脊柱」為中心軸,外形大致分為「頭」、「頸」、「軀幹」和「四肢」。

體腔-1.顱腔2.脊髓腔3.胸腔4.腹腔5.骨盆腔■63頁「9大系統、4大組織」包括那些?「9大系統」:體被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

「4大組織」:肌肉組織、骨骼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64頁「體被系統」功能?真皮包括?皮下組織?體被系統的功能:1.保護2.知覺3.體溫調節4.分泌與排泄「真皮」:皮膚的大部分;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以及附屬器官。

「皮下組織」:有大量的脂肪細胞,主要功能就是隔絕,保持體溫。

■66頁「青春期」:腋下與陰部長毛髮;臉、胸和上背長青春痘;腋下汗腺旺盛。

「老年期」:乾燥、易龜裂、易發癢,體溫調節功能差,脫色斑、黑斑,指(趾)甲變厚硬,易受黴菌感染,傷口復元速度慢。

■67~68頁206塊骨頭、656塊肌肉1.骨骼由「膠質」和「礦物質」組成,「鈣、磷」讓骨質堅硬變硬;「膠質」讓骨骼有韌性不易斷2.骨骼功能:「支撐身體」、「保護內臟」、「製造血液」3.脊柱(1)26塊椎骨: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薦骨、1塊尾骨(2)雙S型彎曲:頸彎曲、胸彎曲、腰彎曲和骶彎曲■69~70頁+圖3-6依關節的活動程度,全身的關節可分成3類:*不動關節:如每塊顱骨之間的骨縫。

*微動關節:如脊椎骨和脊椎骨之間。

*活動關節:如膝關節、肩關節。

「活動關節」的結構(圖3-6):一個活動關節包括2塊骨的「骨端」、覆蓋在骨端上的「軟骨」、會分泌滑液的「滑膜」和加強關節功能的「韌帶」。

關節裡的骨頭「彼此不接觸」,中間隔著充滿黏性潤滑液的關節腔,又稱「滑液腔」。

■71頁等長/等張收縮…肌肉的收縮可分為「等長收縮」和「等張收縮」。

「等張收縮」是肌肉的長度改變而肌肉的張力不變,如彎曲關節時的肌肉收縮;「等長收縮」是肌肉的長度不變但肌肉的張力增加「芭蕾舞者」要維持一個姿勢靜止不動,就要靠「等長收縮」來維持。

「運動員」,為了締造佳績常做「等長收縮」的訓練;「長時間臥床者」宜加強「等長和等張的運動」,以防範肌肉發生嚴重的退化。

■72~133頁請同學自行下載網路COD「講次大綱」和「評量題目」【72~80頁神經系統】一、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1.腦(1)大腦-接收處理保存訊息縱溝、腦溝、腦回、中央溝;左、右半球-胼胝體(2)間腦:感覺訊息轉換站視丘、下視丘-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3)中腦:直立姿勢、運動反射中樞(4)橋腦:聯繫站(5)延腦:生命中樞(6)小腦:運動功能協調2.脊髓:神經訊息傳出及傳入的通道二、周邊神經系統1.腦神經12對-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旋神經、顏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2.脊髓神經-皮膚感覺、肌肉收縮3.自主神經-交感神經(胸腰神經)、副交感神經(腦薦神經)【81~86頁循環系統】一、血液循環系統1.心臟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二尖瓣、三尖瓣;冠狀動脈、心絞痛、心肌梗塞2.血循環(1)肺循環:肺動脈→左、右肺動脈→肺小動脈→微血管→肺小靜脈→左、右肺靜脈→左心房(2)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微血管→小靜脈→靜脈→上腔、下腔靜脈→右心房(3)肝門循環(4)構造組成*血管-平滑肌組成動脈:管壁厚、管腔小、收縮強靜脈:管壁薄、管腔大、收縮弱*血球白血球-對抗外來物,捕捉、吞噬、產生抗體紅血球-120天壽命,攜帶氧、二氧化碳血小板-與凝血有關*血漿:水、蛋白質球蛋白-免疫凝血蛋白-血凝集白蛋白-維持滲透壓二、淋巴循環系統1.淋巴結、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球、巨噬球2.右淋巴管、胸管→心臟→體循環3.癌症遠處轉移透過淋巴系統【87~95頁內分泌系統】一、激素:局部性(區域性)激素、全身性激素。

二、內分泌腺1.腦下腺/垂體2.下視丘3.松果體-褪黑激素4.甲狀腺、副甲狀腺(鈣磷平衡)5.胰臟的蘭氏小島(胰島素、升糖素)6.腎上腺(皮質區、髓質區)7.卵巢(女性:動情素、黃體素)和睪丸(男性:雄性素)【95~98頁呼吸系統】一、構造1.呼吸道2.會厭軟骨3.肺臟:「右肺-上、中、下葉」、「左肺-上、下葉」;「肺泡」二、循環三、呼吸控制:呼吸是自發性的,控制中心/呼吸中樞「延腦」四、呼吸與健康1.氣喘2.陳氏呼吸3.抽菸危害健康4.CPR:ABCD5.CPR自救法-用力咳:每次咳嗽前先深吸1口氣,然後用力深深長長的咳。

【99~106頁消化系統】一、口腔1.牙齒2.3對消化腺:消化液pH6~7.4、弱鹼性;消化澱粉、抗菌;黏蛋白、澱粉酶二、咽喉:口咽、舌咽,會厭軟骨三、食道:平滑肌組成,傳送食物到胃,重力及蠕動完成。

賁門、賁門括約肌四、胃:平滑肌組成,消化食物。

1.消化作用(1)壁細胞-鹽酸(2)主細胞-胃蛋白酶原(3)分泌黏液細胞-黏液,保護胃壁(4)分泌「內在因子」細胞-內在因子,維他命B12的吸收五、小腸:1.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2.小腸的消化:胰液、膽汁、小腸液3.小腸是食物主要的吸收地,幾乎所有營養成分的吸收六、大腸:1.盲腸、結腸、直腸和肛道(1)盲腸、闌尾(2)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3)直腸、肛道、肛門2.吸收水分、電解質,維生素B群、K七、肝臟-解毒器官、營養器官1.氨的代謝與排泄2.膽汁分泌八、胰臟:消化酶: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107~111頁泌尿系統】以尿液形式將廢物、鹽類、水份排出體外,維持身體的恆定狀態。

1.腎臟:左右各一,「左腎」高於「右腎」2.腎元(1)由腎小管和血管組成(2)鮑氏囊(絲球囊)-絲球體、腎小體、輸入小動脈、輸出小動脈(3)功能:恆定狀態-「血液濃度」、「血液容積」和「血液pH值」(4)尿由腎元「集尿管→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3.輸尿管:約25~30公分長,最寬處的直徑約1.7公分。

從腎盂起始向下經過腹腔進入骨盆腔,終止於膀胱底部的外上角。

4.膀胱(1)肌肉構成,尿液存放器,底部有一膀胱三角(2)平均容量700~800毫升,200~400毫升會誘發反射性排尿(3)「逼尿肌」收縮、「內括約肌」舒張,有尿意感。

(4)在意識控制下的排尿,外括約肌舒張,產生排尿動作。

【111~120頁生殖系統】一、男性生殖系統1.陰莖:功能-排尿、射精和性交;「龜頭」、尿道、尿道口、勃起2.龜頭與包皮:龜頭敏感,包皮過長可採「包皮環割術」3.陰囊:左右兩小囊,「左側」低於「右側」;睪丸、副睪丸、輸精管4.攝護腺:椎狀腺體,位於膀胱下方,「攝護腺肥大」造成「小便困難」5.精液:精子佔5%,「精液是弱鹼性」可中和「女性陰道的酸性環境」、含酶可活化精子、含抗微生物物質可破壞細菌。

6.勃起:是意識的反應,也可能是反射性動作。

二、女性生殖系統1.外陰部: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前庭腺、會陰區-泌尿生殖三角、肛門三角。

2.內部生殖器:(1)陰道:走向是向後向上約45度,長6~9公分,纖維肌肉管腔。

(2)子宮:肥厚肌肉組織管腔,如西洋梨,約拳頭大;正常向前傾斜45度。

(3)輸卵管:左右各1條,10公分長,末端膨大「繖」。

節律性收縮,將卵子送往子宮、若遇精子形成受精卵,續將受精卵送往子宮著床。

(4)卵巢:左右各一,在出生前就有數百萬個原始濾泡,濾泡是卵子產生的中心。

(5)韌帶:4對韌帶負責支撐子宮、輸卵管和卵巢三、「卵巢週期」與「月經週期」(圖3-19)1.卵巢週期:「濾泡期」和「黃體期」2.月經週期:「子宮內膜」由「增生」、「分泌」到「脫落出血」,呈現循環週期變化。

(1)腦下垂體前葉分泌:濾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2)上2種荷爾蒙刺激卵巢分泌:動情激素、黃體素(3)上述4個激素的作用,形成月經週期-月經期、增生期、分泌期四、繁衍:受精→懷孕→生產。

1.受精:自然受精在輸卵管末端⅓處發生2.懷孕:受精卵在子宮內膜著床成功,懷孕分3期3.生產:9個月的孕育,催產素刺激子宮引起子宮收縮產生陣痛,第1胎約需10~12小時,胎兒娩出,胎盤也跟著排出來,才完成生產。

【121~133頁頭頸部】1.頭部:(1)頭顱8塊骨組成:「外面」額骨、頂骨、枕骨、顳骨;「內面」蝶骨、篩骨(2)顏面骨14塊:上頜骨、下頜骨,顳顎關節2.頸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3.眼:(1)眼球運動:6條肌肉(2)「3對腦神經」控制(圖3-9)-「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旋神經」(3)各層構造:眼角膜、鞏膜、虹膜、瞳孔、水晶體、玻璃體、視網膜4.耳:聽力、平衡(1)外通道、耵(ㄊㄧㄥ)聹腺、骨膜(3)中耳:3聽小骨-鎚骨、砧骨、鐙骨(2)內耳:軟圓窗、耳蝸、前庭區-半規管、迷路(淋巴循環)*小腦-「動性平衡」,與運動有關;內耳/半規管-「靜態平衡」5.鼻:嗅覺、濕潤空氣(1)鼻腔-鼻甲(2)副鼻竇6.口腔:舌部-味蕾、扁桃腺■139~141頁會談3項原則:1.考慮會談對象的個別需要2.不加入個人主觀立場3.順著會談對象的思路進行會談和老人會談有4項特殊考量:1.選擇會談時間勿冀望在一次會談中,就蒐集到老人所有健康資料,須配合老人生理狀況,一般來說,「上午的中段」和「下午的上段」是較佳的會談時間。

對「初次收案」的老人,若擔心其體力不堪負荷或一次無法獲得完整資料,則健康從業人員不妨以後分成幾個時段來進行會談;「初次會談」僅就老人迫切需要之重點著手進行。

2.安排會談環境老人通常有視力、聽力的老化,所以會談環境應光線充足和保持靜音,健康從業人員要面向老人問問題,咬字清楚、速度要放慢。

3.促進溝通的設計針對老人之功能障礙,可運用各種設計改善溝通;譬如遇到重聽老人,可用書面粗大字體、圖片、助聽器等,克服溝通障礙。

4.準備醫療保健資料老人過往的任何醫療、住院、預防接種等紀錄均極為重要,必須加以蒐集以作為健康評估之參考,而且內容愈是詳盡,其參考價值也愈大。

■143頁「家族樹狀譜」記錄注意事項:1.至少有3代。

2.□代表男性,○代表女性。

3.⊠代表死亡男性,⊗代表死亡女性。

4.婚姻關係改變時,/∕代表離婚,∕代表分居。

5.子女長幼順序(第1胎、第2胎…),是從左向右橫列。

6.應記錄有血緣、結婚/離婚、領養關係的成員。

7.標示所有懷孕及其結果,包括:流產、死胎。

8.將家族成員的「基本資料」,標示於個人符號內(或符號旁),「基本資料」是指出生年月日、職業、教育程度、主要疾病病名/日期、死亡原因/日期等。

9.同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員用「虛線﹍﹍」圈起來。

10.還可加上「決策者」、「健康照顧者」、「家庭重大變故」等,讓資料更完整。

■145頁最後1段「發展遲緩兒的高危險群」現在社會日益複雜,兒童如果只有健康身體,卻沒有正常均衡發展,將很難適應於社會,所以及早了解兒童的發展情形是很重要的。

根據調查,低社經地位、低文化水平及缺乏親子互動的家庭,的確是造成發展遲緩兒的重要因素。

但過度保護、過度照顧,導致兒童接受環境刺激不足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有些調查則發現高學歷、高收入、高社經地位的家庭與母親高齡化等,似乎也是「發展遲緩兒的高危險群」。

■146頁表4-1「常見消化系統癌症」的高危險群:1.「口腔癌」高危險群-嚼檳榔、吸煙、過度飲酒、口腔衛生不佳。

2.「食道癌」高危險群-多食醃漬物(含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多喝烈酒、吸煙。

3.「胃癌」高危險群-多食煙燻或高鹽醃漬之肉類或魚類、少食新鮮蔬果、受「幽門螺旋桿菌」長期感染、家族中有罹患胃癌者、胃腺瘤性息肉患者、亞全胃切除手術後患者、惡性貧血患者。

4.「肝癌」高危險群-B型肝炎帶原者、慢性B型肝炎患者、慢性C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家族中有罹患肝癌者、多食被「黃麴毒素」污染之食物。

5.「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家族中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或「大腸直腸癌」患者、大腸息肉患者、慢性潰瘍性腸炎患者、乳癌患者、卵巢癌患者、子宮方面腫瘤患者。

■147頁「常見造成肥胖藥物」?「3項生活型態-肥胖原因」?常見造成肥胖的藥物,包括:「三環抗憂鬱劑」、「鋰鹽」、「抗癲癇藥」、「類固醇」、「荷爾蒙」等。

生活型態-「飲食」、「身體活動型態」及「偏差行為」,都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154~155頁(第二段)+公式(圖)3大要素影響心理健康3大要素:1.社會支持2.生活壓力3.自我強度個人的心理健康與3大要素的關係,以公式呈現更加清楚,如下:B=P/E+SSB:個人的心理健康指數P:生活壓力E:自我強度S.S.:社會支持一個人面對的「生活壓力」越多、社會支持越稀薄、自我強度越虛弱,心理健康的程度會越差;反之,固然要面對生活上許許多多的變化與壓力,但是有厚實的社會支持、「自我」夠強,心理健康的程度仍不會受影響。

為了維護心理健康,一個人應該平日就要「強化自我」,豐富「社會支持」,並且不讓自己面臨過多的「生活壓力」。

■156~157頁心理失常原因4項(說明內容)提醒:「心理失常」非單一原因,也絕非偶發。

一、「體質」因素指遺傳因素或先天生理上或代謝上之障礙,或早期疾病如高燒、傳染病、頭部外傷、藥物、營養失調等所導致。

可以從個案的家庭樹狀譜和過去成長及健康史去發現有無體質上的因素。

二、「心理」因素指人格不健全、性格特質,或經歷嚴重挫折的經驗或創傷重演等。

三、「環境」因素1.受到異常的教養:成長過程中,受到過度的嚴苛或放縱溺愛或疏忽或虐待等異常的教養。

2.環境感官刺激剝削:環境過於沉悶、單調、無聊,長時間下來,會出現鬱悶、幻覺、甚至猜疑等精神症狀。

3.環境感官刺激過度:噪音、車多、擁擠或快速都會發展的現象,易導致個體的感官受到過多的刺激,超載的結果易產生心神不寧、緊張、焦慮。

4.社會功能剝削: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再被要求或期待有所功能,如工作機會被剝奪、家庭主婦功能被取代等,一個人會感到恐懼、不安、無用,調適失敗於是以生氣或攻擊或自殺來反應。

四、「社會文化」因素每個社會有其典章制度文化規範必須遵從,文明越進步,法令規章越多,個人受到的牽制、約束就越多;科技文明的當下,變化快、步調快,要趕上變動真的不容易;民主自由的意識抬頭,人與人容易形成競爭;人與人互動繁雜但表淺,人與人的關係冷淡疏離;網路世界的時代,虛與實、真與假,常易混淆。

以上總總,導致現代人心理失常者越來越多。

巨大的改變如轉換國度,如移民、留學,進入異文化的生活圈,更是容易導致個體因文化差距上的調適困難,而出現心理失常。

【心理失常絕非單一原因,也絕非偶發】。

體質危弱、自我很弱者若生活環境沒有太大壓力,也有健全的人際關係與支持系統,心理健康狀態會是良好的;反之,多重環境因素下,雖然個體沒有心理失常的脆弱體質,自我夠強,但也可能出現心理不健康或失常。

■158頁「健康十全」?張德聰(民88)則再加「三要」湊成「健康十全」:(1)三不:不吸菸、不酗酒、不吃零食。

(2)四要:要吃早餐、要適足睡眠、要運動、要控制體重。

(3)再三要:要有好友、家庭要和、要樂在生涯。

■158~159頁心理健康的三段預防措施(內容)1.初段預防:增強國民心理健康調適能力,確實做好心理衛生教育的落實與推廣。

主管機關結合社會資源推動相關活動,將活動帶入每個生活角落。

2.次段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防止問題之嚴重。

從學校或工作或部隊中及早發現個案,落實輔導工作、建立心理衛生資源網路、建全轉介流程。

3.第三段預防針對心理疾患給予治療及復建,預防惡化及社會功能之退化。

(1)庇護工場(2)康復之友家屬聯誼會(3)精神衛生法■162~163頁檢測心理健康的意義?辨識方法?一、檢測心理健康的意義:1.真實面對自己的心理或情緒問題2.瞭解心理的健康狀況3.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二、辨識心理健康的方法1.常態分佈:以常態分佈為標準,平均數±1個標準差」(佔68.26%)是「正常範圍」,之外為「異常」。

「但對品格、智力並不合理」。

2.社會規範:行為不能符合社會規範者屬於心理不健康。

但社會多元化、異質性高,很難以社會規範評定。

3.個人的痛苦、感受:以生活所感受的痛苦程度,來辨識這個人心理健康的正常與否。

4.心理測驗:「心理測驗」很多,但受限於文化不同,不能適用。

「墨漬測驗」最常用。

*「異常行為」-行為明顯地造成困擾,應透過專家評估與處理。

(1)工作效率顯著下降(2)人際關係破壞(3)討厭自己(4)與現實脫節*落實「及早接受治療」的觀念,另立心理諮詢門診。

*精神醫學上的心理症狀■170頁表5-4創傷問題評估表■171~173頁「共患率」?憂鬱篩檢量表「憂鬱症」1.特性:悲傷的、冷漠的心境,負向的自我概念,避開他人願望,睡眠、食慾、性慾缺乏,缺乏生氣、昏睡。

2.罹患率盛行率:15%左右;共患率:住院老病人30~35%,癌症病人35~40%,中風病人40~45%3.憂鬱症自我檢測-憂鬱症自我檢定9項症狀4.臺灣人「憂鬱傾向篩檢量表」5.「憂鬱症」,應視之如同得到身體疾病,需醫療協助。

治療與預防從「生理、心理、社會」3方面配合著手。

■174~176頁自殺1.自殺可以防治,但自殺者沒有自救能力2.周遭人要敏銳察覺自殺徵兆,及時關懷和處理。

3.切記勿以訓誡或忠告方式處理4.移走任何自殺物品5.必要時,會診精神心理醫師。

■184~186頁高危險群之考量、冠狀動脈疾病險向因子、乳房1.血清膽固醇值:乃指「非空腹總膽固醇值」,一般1~5年檢查1次即可(除非是高脂血症),必要時尚得增加全套血脂肪(總膽固醇及不同密度之膽固醇、中性脂肪等)檢查。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耐糖不良、高度懷疑糖尿病(因家族病史、體重過重及相關之吃多、喝多、尿多之症狀或徵候)之個案,應同時進一步探討完整家族及個人病史,在檢查「飯前血糖」之餘,不妨增加「飯後血糖」之篩檢,或檢測「糖化血色素」,若持續時間久者,甚至須進一步檢測其腎功能、眼部,以正確釐定其糖尿病及相關代謝狀況。

肥胖或家族性糖尿病史者,更應高度懷疑或排除糖尿病及相關代謝狀況,而篩檢血糖及相關代謝變項。

3.甲狀腺:老年人中易出現隱藏性之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其中「女性」又比「男性」之傾向更為明顯,一旦懷疑者即可安排「甲狀腺功能」篩檢。

4.結核病:長久不明原因性咳嗽、低燒、營養不良或家庭鄰近成員有「結核病」患者,應作「結核菌素測試」,或「胸腔放射線X光檢查」。

5.心臟相關症狀及冠狀動脈疾病:男性具有「心臟相關症狀」或2個以上之「冠狀動脈疾病險向因子」(例如:血脂過高、高血壓、吸菸、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等)者應作「心電圖」之檢查。

6.腦血管或心臟血管:具「腦血管」或「心臟血管」險向因子者,包括:吸菸、高血壓、冠狀動脈症、心房顫動和糖尿病等等,以及具相關神經症狀(例如: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或相關之心臟血管既往歷者,應增加聽診監測「頸動脈嘈雜音」。

7.乳房:女性「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檢查方面,若個人及三等血親內之近親家族有乳癌相關既往歷者,最好從35~40歲起每年作1次,但「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可交互安排,以形成互補之保健篩檢網絡。

8.子宮頸抹片檢查(1)從未篩檢作過子宮頸抹片之檢查者:應從第1次性接觸起,每1~3年作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3年檢查均正常,則可改為每3年檢查1次)。

(2)高危險群者:包括:性伴侶多雜者、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者、常有骨盆腔發炎狀態者、難以解釋之不正常出血者、以及衛生習慣不良者,則應最好每年至少篩檢1次以上。

9.大(結)腸直腸癌(1)個人或其近親具大腸(結)直腸癌病例,個人具子宮內膜、卵巢或乳癌之往歷、或具發炎性腸症、腺瘤性腸息肉者,均應檢查「大便潛血反應/乙狀腸鏡檢」。

(2)個人或家族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或「癌症家族症候群」者,則應檢查「大便潛血反應/結腸鏡檢」。

10.肝腎機能:懷疑有肝腎機能障礙,或具相關跡證(例如:水腫、黃疸、呼吸怪味、以及曾經有類似肝腎機能異常或偏離證據等),可安排完整詳細之肝腎功能檢查,以利進一步研判。

11.口腔癌:具口腔癌險向因子者,包括:嚼檳榔、吸菸、或過度飲酒、或任何可疑症狀或自行發現任何可疑病兆者,應作完整之口腔及牙齒檢視,必要時照會牙科醫師參與。

12.骨折:有骨折之現病歷及既往歷,亦須合理懷疑骨質過度流失之可能性,應安排「骨質密度」檢測,並同時探索其家族病史及飲食、生活、活動情況及習性。

13.甲狀腺癌:上半身曾長時期暴露在輻射之下(例如:因頭頸部腫瘤須接受放射治療者),應進行「甲狀腺結節的觸診檢查」,進一步之「甲狀腺超音波」及「活體組織抽取檢查」。

14.皮膚癌化:個人或家族有皮膚癌或前驅皮膚病變(例如:變生痣、長久不癒之皮膚病灶),應安排詳細的皮膚檢視,還有必要時之進一步切片。

15.睪丸癌:其危險群包括:隱睪症、睪丸萎縮、性別不明者,應加強檢視睪丸等。

16.傷口:在出現傷口(尤其是老人或身心障礙者之壓瘡)時,應瞭解其水份攝取情形,當每天攝取水份少於1,500ml時,且出現有傷口,應有所警覺且深入評估瞭解,必要時須每日作重點式追蹤檢視之安排。

■188頁「健康功能」5層級1.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s)即日常生活最為基本的「自我照顧」功能,包括有:①進食(用餐、吃飯)、②穿衣、③沐浴(洗、擦澡)、④如廁(大小便)、⑤移轉位(上下床、上下椅子)、或加上⑥室內走動、⑦整理儀容等5~7大項。

2.工具性或社會性生活活動功能(IADLs)即維持社會生活獨立或生活自主能力之功能,包括有:①備餐(煮飯)、②洗衣服、③理財(算錢、找錢、付賬)、④打電話、⑤吃藥、⑥操作輕鬆家事、⑦外出購物(上街買日用品)、⑧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8大項。

3.高階之基本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工具性或社會性生活活動功能(AADLs、AIADLs)自我照顧及獨立自主生活當中,ADLs、IADLs尚不足以建構透徹完備的生活意義與內涵,還須能將其往上提昇至更為井然有序之境界,亦即尚須包括有其他以「身體(軀幹及肢體)之活動力」為主的功能,以及「關節活動度」、「肌力」、「耐力」等的健康功能。

4.體能活動、運動、娛樂休閒、旅遊、強力或激烈活動或運動在提昇生活功能境界之餘,能再把活動力往上提昇一步,即在生活內容評估的項目再加入體能活動、運動、娛樂、休閒、旅遊、強力或激烈之活動或運動等更上一層的活動功能,此自成為更充實、豐富、有趣、璀璨、調節性而多樣化之高階生活。

5.最高層次功能隨心所欲之整體表現針對某些特定生活內容或項目,例如:庭藝、各種步伐、各種慢跑、騎乘單車、狩獵、釣魚、露營、划船、衝浪、滑雪及冒險等結合健康、功能、身分、地位、情趣及特定性生活活動或工作目的等之整體性功能,乃為最高層次生活功能的整體展現。

生活的最高功能為游刃有餘、優遊自在、甚至隨心所欲之整體性功能展現態勢,此在國內或難謂為生活文化或習尚,但在歐美之西方社會卻視為當然或習以為常。

■191~194頁「進一步安排之情況」、T3、T41.常規或例行之血液相發現異常(1)「紅血球計數」搭配「血色素」、「血比容」過多或過少,表示「造血失控」或「造血不足」,應進一步追蹤確認其病況來源。

①造血失控,可能須進一步做「骨髓檢查」及追蹤,以免血液循環之負擔過重。

②造血不足,須追查貧血之原因,或為流失過多之缺鐵性貧血,或為特定維他命不足之貧血﹝例如:維他命B9(即葉酸)、維他命B12﹞。

(2)「白血球計數」過多或過少,可能表示感染、藥物引起、免疫系統失調或其他惡性疾病,「白血球分類」等全血細胞計數可供進一步確認其疾病性質,應再深入追查其成因,以為因應。

(3)「血小板計數」過多或過少,表示凝血機制出現問題,或為造血失控或不足,可能須進一步做「骨髓檢查」,故須轉送血液科之專家進一步診治。

(4)「平均紅血球容積」過大或過小,表示是否有維他命B9(即葉酸)、維他命B12等缺乏及先天性之「海洋性貧血」等所致。

2.血液生化發現異常當從基本血液生化(代謝攸關之肝腎功能、血脂肪、血糖等),發現偏離參考值或明顯異常情形時,即須針對其偏離或異常之處著手處置,譬如:「異常之肝腎功能」、「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應進一步追蹤確認其病況之根源,包括:進一步之血液、代謝、生化、內分泌、血清免疫標記(例如:病毒性肝炎標記)、癌症腫瘤標記﹝例如:甲型胎兒蛋白(α-FP)、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等之檢查分析;還有須加上超音波、內視鏡,以便進一步瞭解到肝、腎及其他臟器病變所致之結構型態變化。

3.肌酸酐廓清率「腎功能」方面,隨著年齡增加,「腎功能」應有顯著的減退,「肌酸酐廓清率」自30~35歲之後,隨著年歲增長而緩慢下降,每10年約下降8~10毫升/分鐘/1.73平方公尺(根據MDRD公式計算);但有些人(約¼~⅓之人口)卻不一定如此,其在70歲以前,「腎功能」尚可維持一定的水平,一旦過了70歲,則「腎功能」毫無例外的衰退。

估計在85歲時,體內功能正常的「腎元」,只有出生時的60~70%,「腎功能」也約略為盛年之4成左右。

雖然多數老年人的「肌酸酐廓清率」下降,但是「血清中的肌酸酐濃度」並不一定會隨年齡上升,因此評估「腎功能」的好壞要以「肌酸酐廓清率」來評估較為適切。

所以,僅有「肌酸酐之血清值」並不足夠,應進一步計算其代表「腎功能」的「肌酸酐廓清率」,最常用的公式為先經Cockcroft–Gault所提出,再經Lott及Hayton兩位學者進一步闡述。

4.尿酸異常常態下尿酸偏離參考值或明顯異常情形不少,約達15~20%之譜,但達到痛風之程度僅5%左右,可根據其既往歷、現病歷、社會生活歷,以及過去之診斷檢驗結果,決定是否進一步之介入情況。

有一點須注意的是,尿酸也會因年齡而輕微上升,常態下「男性」在20歲以後,即大致呈穩定狀態,「女性」則隨年齡增加至「停經期」方趨於穩定。

5.血糖異常「血糖」方面,發現其偏離參考值或明顯異常情形時,即須懷疑罹患「糖尿病」,須針對其病況著手處置,但有一點須注意的是,隨著年齡增加,對糖分的耐受性變差。

(1)空腹血糖:隨著年齡增加僅有些微上升,約於盛年生理顛峰期後每10年約增加1~2毫克/100毫升(mg/dl)左右;(2)飯後2小時血糖:隨著年齡增加而明顯上升,與年齡呈相當之關聯性,3、40歲以後大約每10年增加5mg/dl或甚至達9~10mg/dl。

臨床上,測量「血糖」可用來評估受檢者是否有「糖尿病」以及監測「降血糖藥物」療效;根據下列公式,也就是對於40歲的人,其「空腹血糖值」不應超過126mg/dl,「飯後2小時血糖值」不應超過140mg/dl。

1位無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正常而「飯後2小時血糖」偏高的人,只能說是有「糖分不耐」現象。

有「糖分不耐」現象的人,有75%以上終其一生不會發展成糖尿病。

公式:飯後2小時血糖=100+年齡(此適用於4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6.血脂肪異常血脂肪方面,當發現其偏離參考值或明顯異常情形時,即須針對其偏離或異常之處著手澄清或判定其病況,並決定是否使用飲食、藥物之介入。

但有一點須注意的是,血脂肪濃度或含量隨年齡上昇。

(1)在男性到55歲,以及女性到60歲左右,「總膽固醇」濃度會增加30~4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之變動趨勢大致如「總膽固醇」。

(2)男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在20~80歲間會上升30%,然而女性卻下降30%。

(3)至於「三酸甘油酯(中性脂肪)」,男女性均會隨年齡上升,在20~80歲間,男性上升30%,女性上升50%。

但血脂肪濃度或含量隨年齡上昇並非絕對,在某些原始部落即並不一定出現此種隨年齡上升傾向,可能與種族或種系及生活習性攸關。

老年人之血清膽固醇約於60餘歲即已屆一生中臨界點,往後應可預期其不致於再往上攀昇,除非發生重大之生理代謝之改變。

7.甲狀腺功能異常尤其「女性」方面,當發現其偏離參考值或明顯異常情形時,即須針對其偏離或異常處著手澄清或判定其病況,並決定是否須治療性之介入。

但有一點須注意的是,血清中「甲狀腺素(T4)」的濃度並不會隨年齡而變,這是因為雖然生成減少,但代謝及分解也減慢所致。

至於「三碘甲狀腺素(T3)」,其濃度會隨年齡改變,一般相信由於5`–去碘酶降低,T3血清濃度也會隨年齡增長輕微下降。

至於「甲狀腺促進激素(TSH)」是否受到年齡影響,目前尚不清楚,但許多專家認為,它會隨年齡上升而增加。

老年人的甲狀腺病況不少,尤其在老年女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盛行率並不在少數,而且常屬於次臨床情況、無典型臨床症狀或徵候,因此對於65歲以上女性,常規的「甲狀腺功能」篩檢有其必要性。

■203、206頁「檢查意義」ㄧ、「婚前健康檢查」的意義1.落實「優生保健」,有健康的下一代2.篩檢出男女雙方潛在的健康問題3.篩檢出危及胎兒健康的疾病4.提供男女雙方健康諮詢的機會5.建立「預防保健」為健康首要之正確觀念6.及早了解有礙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早修正二、「孕前健康檢查」的意義:(1)發現懷孕對女性的危險因數,及早治療。

(2)評估最佳的孕育時機。

(3)減少胎兒先天異常的機率。

(4)減少懷孕對母體的損傷。

「孕前健康檢查」何時做?受孕前3~6個月,在孕前6個月完成最理想。

■205頁事後避孕丸…RU486…「事後避孕丸」是在性交後72小時內服用,當沒來得及採取避孕措施下性交,又極可能懷孕時,服用的高劑量荷爾蒙,干擾受精卵成孕。

「RU486」是一種不需要手術的墮胎藥,其作用是與「黃體素」競爭「黃體素接受器」,使黃體素的作用終止,因而中斷懷孕過程,產生墮胎效果。

上述兩者具有較強的副作用,應在醫矚下進行。

尤其RU486可能出現大量的出血,必要時必須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207~211頁常見遺傳疾病8項。

「唐氏症」第21對染色體多1條,檢測方法?常見遺傳疾病: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智能障礙、糖尿病、高血壓、兔唇與顎裂、先天性心臟病、地中海型貧血、唐氏症。

「唐氏症」在過去習慣稱「蒙古症」,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疾病。

正常人的細胞具有23對、46個染色體;唐氏症則在第21對染色體多一個,共有47個染色體。

檢測孕婦是否懷有唐氏兒:(1)絨毛膜取樣:一般在9-11週左右做「絨毛膜取樣」染色體分析(2)羊膜穿刺:在16~18週「羊膜穿刺」抽取羊水做染色體分析(3)血清篩檢:孕婦的血清篩檢可以算出懷有唐氏兒的機率,其原理是懷有唐氏兒之孕婦,其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偏低、「絨毛性腺激素」偏高,在妊娠第16至18週,抽血檢測此兩項成分之含量,再透過電腦精密計算可得知懷有唐氏兒的機率。

若機率為1/150以上時,應進行超音波檢查及羊膜穿刺抽取羊水進行分析檢查,以確定胎兒的染色體是否正常。

■216頁表7-2懷胎期間何時做各項「特殊檢查」?1.懷孕4~6週(1)驗血:測血球血液成分色、血型(2)確定Rh血型(3)梅毒血清試驗(4)尿液分析:白血球、紅血球(5)德國麻疹抗體(6)B型肝炎表面抗原2.懷孕8~10週(1)心臟聽診:以評估有無雜音、不整脈。

(2)骨盆腔檢查:以評估子宮、卵巢及骨盆腔大小。

(3)子宮頸抹片:子宮頸癌篩檢。

(4)乳房檢查:乳癌篩檢,做餵乳之準備。

3.懷孕16~18週(1)唐氏症篩檢:(2)羊膜穿刺檢查:若胎兒染色體嚴重異常,應中止懷孕。

4.懷孕20~22週(1)超音波胎兒篩檢此階段,胎兒各器官已發育完全且清晰可見;進行超音波檢查可評估胎兒各器官及型態是否正常,若異常情形嚴重,在24週前均可考慮中止懷孕。

5.懷孕24~28週(1)糖尿病篩檢:需要時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以確定診斷。

(2)妊娠性糖尿病:可能產生「巨大胎兒」。

可藉由飲食控制、注射「胰島素」。

6.懷孕32~34週(1)「超音波檢查」:評估胎兒的生長速度(2)「胎兒生長遲滯」的原因:母體問題、胎盤或胎兒因素。

(3)「胎兒過大」的原因包:吃的過多或糖尿病造成。

7.懷孕41週以上(1)胎兒心跳胎動檢查(2)高危險妊娠的檢查■217頁德國麻疹?B型肝炎?出生接種?德國麻疹抗體:若呈陽性反應,表示曾感染德國麻疹或注射德國麻疹疫苗,具終生免疫力。

呈陰性反應,則在懷孕期間應避免遭到德國麻疹感染。

懷孕中感染德國麻疹,若在懷孕20週以前,胎兒會有先天性德國麻疹徵候群,畸型的機率高,可考慮中止懷孕;若在20週以後感染,則應做超音波檢查,詳細評估再做處置。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反應表示孕婦為B型肝炎帶原者,其胎兒出生後必須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若B型肝炎e抗原也呈陽性反應,表示感染力較強,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要先注射球蛋白。

B型肝炎帶原之產婦仍可餵哺母奶。

第7章1.產後檢查的骨盆檢查:即所謂的「內診」,評估外陰部、會陰傷口、陰道、子宮頸及子宮恢復情形。

2.產後身體變化: 2.子宮復舊:產後第10天左右,子宮縮回骨盆腔內,產後5~6週,子宮回復到未懷孕的大小。

 4.體重減輕:8成婦女在產後半年~一年間可回復原來的身材。

 5.月經再現:哺餵母乳者,約在產後3~6個月;沒有哺餵母乳者,在產後2個月左右。

3.產後憂鬱症:盛行率8~15%,症狀在產後3週~3個月期間出現,產後6個月緩解。

4.產後身體的保健: 2.便祕的防範:宜多吃高纖蔬果、多喝水。

 3.休息與睡眠:晚上儘可能有6、8小時連續的睡眠。

4.產後運動:(1)陰道收縮運動(產後立刻可做).又稱「凱格氏運動」(2)呼吸運動(產後第2天開始)(3)胸部運動(產後第3天開始)(4)頭頸部運動(產後第3天開始)(5)抬臀運動(產後第4天開始)(6)抬腿運動(產後第5天開始)  產後運動的功效:減輕不適、企進循環、增強腹肌、促進身材回復、促進子宮復舊及陰道復原、促進腸道蠕動預便祕且增進食慾、預防往後子宮脫垂或尿失禁的現象。

第8章1.健保服務的目的: 1.及早發現「先天性異常」:及提供轉介諮詢,掌握黃金時機進行矯正,可減輕疾病殘障,甚至恢復正常,對兒童未來發現有很大的幫助。

2.預防「後天性疾病」發生:預防方法:(1)餵食指導::預防缺鐵性貧血、過敏性疾病等。

(2)預防接種:預防B型肝炎、肺結核、聽力障礙等。

(3)口腔保健:預防奶瓶性齲齒等。

(4)兒童安全座椅:預防乘車事故傷害。

※※ 表8-1 出生至2歲的預防保健服務 ※※ 了解各時間點的健檢項目2.新生兒篩檢:新生兒於出生餵過奶後24小時,也就是出生後2~5天內,此段時間是理想篩檢時機,,因為餵過奶,寶寶體內會有代謝物產生。

接生院所的醫護人員會為新生兒做「腳跟採血」所採集的血液檢體目前可篩檢的先天代謝異常疾病項目。

3.新生兒篩檢的11項疾病1.苯酮尿症:以食物型患者較多,幼年的飲食控制操之在家長態度,青少年期可能因同儕團體壓力而放棄飲食治療。

3.半乳糖血症:此症是因人體中缺乏將「半乳糖」轉變為「葡萄糖」的酶,故使體內積存大量「半乳糖」。

治療:不餵食含有乳糖、半乳糖的食物(例如:母乳、牛乳、乳製食品、動物內臟、豌豆、扁豆等均應禁食)5.蠶豆症(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預防事項:不吃蠶豆及蠶豆製品、不使用樟腦丸(臭丸)、龍膽紫(紫藥水)、不用磺胺劑和部分解熱鎮痛劑。

4.膽汗滯流症:「大便顏色」是早期診斷「膽汁滯流症/膽道閉鎖」的重要線索。

※※表8-3「嬰兒大便顏色識別卡」6個编所代表的意義※※5.「黃斑部」內有「中央小凹」,負責視覺的「錐狀細胞」集中在此。

約在出生後2、3個月內發育,此時嬰兒才開始能清晰視物,否則就只有物體晃動模糊輪廓。

6.「眼球向內偏斜」是,內斜視」俗稱「鬥雞眼」,「眼球向外偏斜」是「外斜視」俗稱「脫窗」。

「內斜視」的治療方法包括:戴矯正眼鏡、遮蓋療法、眼視軸矯正訓練、眼肌手術等。

「外斜視」還是以手術效果最好,最好儘早手術,最佳手術時機為4~6歲時。

7.預防「奶瓶性齲齒」的重點1.睡覺時唾液減少,避免餵食2.慎選蛟不易引起蛀牙的零嘴3.正確潔牙4.定期拜訪牙醫8.預防過敏的飲食寶寶腸胃尚未成熟,很容易吃下某些「異類蛋白質而引起過敏,對可能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添加副食品時,需注意:(1)1歲以後再嘗試「高過敏食物」,包括:蛋白、麥類、柑橘類水果、海鮮類(包括:魚)、堅果類、花生、大豆製品、巧克力等。

(2)以較少引超過敏的食物為優先,例如:蛋黃、米粉、水果(柑橘類除外)、蔬菜和肉類等。

9.功能性心雜音:因為小孩成長速度太快,心臟大小有時與身體血量產生一些不一致的情況,就會在收縮時產生一些亂流而產生「功能性心雜音」,他們的心臟並沒有什麼問題。

10.「斜頸症」大多是因為頸部最大肌肉「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使肌肉本身長度縮短所致。

物理治療:本症的治療是愈早愈好,若能在1歲前接受3~6個月物理治療(時間視症狀輕重而定),90%都能獲得改善。

睡覺的姿勢,也是復健的部分。

通常建議斜頸的孩子趴睡,有硬塊的患側臉部朝上,11.表8-6  腹股溝疝氣:要儘快手術12.乘車事故傷害的預防一兒童安全座椅(1)1歲以下或體重未達10公斤之嬰兒:應使用具有後向安裝功能的兒童安全座椅,並且放置於車輛後座,「面向車尾」並將椅背向後仰45度(2)1~4歲且體重10~18公斤之幼童:因孩子體型已明顯變大,發育也較完整,這時應坐在「後座」的安全座椅上,面朝前方,以合適安全帶固定;安全帶的「肩帶高度J,應調整到與肩同高,不應低於肩膀。

13.預防接種的疫苗,視其成分是否還具有「感染性」分為,「活性疫苗」、「非活性疫苗」2類。

 ※ 附錄1兒童預防接種時程表(P.443)14.不可接種「活性疫苗」的個案:1.免疫缺失者及其學齡期前子女:免疫缺失者,包括「愛滋病毒的帶原者/患者」、「白血病患者」、「淋巴癌患者」、「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者」等。

2.最近3個月~1年內曾注射「免疫球蛋白」、「輸血」者:必須間隔適當時間後,才能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水痘疫苗」。

3.孕婦:因「活性疫苗」可能會傳染到胎兒而引起傷害。

15.「混合疫苗」的出現,讓小寶寶打針次數減少、預防疾病種類增多。

目前市面上最複雜的「六合一疫苗」是由6種疫苗混合而成。

16.「混合疫苗」與各個疫苗分開施打的抗體效力不一定一樣。

例如,「白喉/百日咳/破傷風/B型肝炎混合疫苗」,其預防B型炎的效力就比「單劑B型肝炎疫苗」好。

第9章1.學齡前兒童,其身體發育的速度比出生頭1、2年減慢下來。

這階段最大變化是心智的發展速度驚人,語言發展是重要的的項目之一;學齡前兒童已不再用手或用口去探索身旁世界,而喜歡用不停發問滿足好奇心,這時提供足夠感官刺激與人際活動是幫助學齡前兒童健康發展的條件,「從遊戲學習」是最佳的途徑。

2.兒童癌症9大警癥1.肝睥腫大2.不明原因之腫塊3.瞳孔有異常反射光或白點4.不明原因之疼痛5.神經方面之症狀6.不明原因之發燒7.臉色蒼白8.紫斑或出血傾向9.淋巴腺腫大3.眼睛保健的方法 1.降低手機、電視、電腦的負面影響 2.適當閱讀習慣 3.睡眠充足,生活作息有規律 4.安全居家環境4.亂點立體圖:測試時讓小朋友戴上:左紅右藍(綠)眼鏡,若連續錯2次以上,則疑似有視覺問題,應請家長帶小朋友至醫院眼科檢查。

5.鼓室圖:能快速、簡便檢查「中耳功能」,包括:中耳積水、中耳炎等問題。

(圖9-3)6.口腔保健:(1)預防齲齒;(2)避免服用會傷害牙齒正常發育的藥物;(3)遊戲中學刷牙(4)塗氟/氟錠(5)溝隙封閉劑7.事故傷害預防1.遊戲事故傷害預防:最常見的傷害是爬高爬低的「攀爬架」。

不論何項遊具,應訂定幼兒要遵守的遊戲規則,規則須符合簡潔、具體、安全、合理原則。

 2.乘車事故傷害預防:(1)1~4歲:I~4歲且體重10~18公斤之幼童,在乘車時應坐在後座的安全座椅上,面朝前方,以合適安全帶固定  (2)4~12歲:目前規定是4~12歲或體重在18~36公斤的兒童,應該坐在車輛後座並妥適使用安全帶。

可搭配「座墊型兒童座椅」將乘車姿勢墊高,以防汽車安全帶的割傷。

第10章1.學童其生活方式已從遊戲進入工作,這時開始養成勤勉的生活習慣,從事各種工作,漸而建立自信、提升生活適應力。

因此,「社會化與學習」是這年齡層最重要的任務,父母和學校師長的責任是指導及監護,一方面讓學童發揮自我、提升生活適應力,另一方面避免不必要傷害與不應當有的挫折。

2.健康促進學校「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內推動情形3.健康促進學校的6大範疇1.學校衛生政策2.學校物質環境3.學校社會環境4.社區關係5.個人健康技能6.健康服務4.口腔保健1.貝氏刷牙法:7~12歲剛好是乳牙換成恆牙的換牙階段,這階段刷牙要避免「水平刷法」因為會磨損恆牙「齒頸部」。

換牙階段必須慢慢改成「貝氏刷牙法」刷毛與牙面約呈45度,可有效清潔牙縫與牙齦溝。

  2.含氟漱口水:漱口水中添加氟化物(大多是「氟化鈉」),約可降低30~40%蛀牙率。

「含氟漱口水」分為「每天使用(濃度0.05%)」及「每週使用1次(濃度0.2%)」。

用法為每次含約1Occ.在嘴內,漱口1分鐘後再吐掉,再等30分鐘後,才可喝水或吃東西。

5.身高:「適當運動」對長高確實有幫助,但「過量運動」反而不利長高。

「均衡營養」對長高也很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中藥補品(例如:「人蔘或蜂王精」含有雌激素和睪固酮、「花粉或粉光蔘」含有少量雌激素)不可太早給孩子食用,以免偃苗助長卻適得其反。

6.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過重問題,易造成下列影響及健康問題:(1)兒童時期生長快速,青春期第二性徵提早,將來易形成矮胖身材。

(2)增加下肢負荷,易形成骨骼問題。

(3)血脂異常,影響心肺功能。

(4)需氧量高,心臟負荷較重。

(5)葡萄糖代謝異常,血糖易升高。

7.預防運動傷害許多研究指出,70%的兒童運動傷害是可避免的。

(1)兒童並不是「縮小的大人」:不以成人標準要求更高更快,以免造成傷害。

看似與大人沒甚麼兩樣的「膝關節」因兒童的生長板尚未閉合,膝部韌帶運結處強度不夠,當遭受衝擊時,同等力量,在大人可能只是韌帶受傷,在兒童卻是嚴重骨折。

(2)為兒童選擇最合適的運動配備(6)熟悉及遵守運動規則8.社會心理評估之行為評估:有些學童會有不同程度的異常行為出現,如:時常尿床、咬破手指頭、過度好動等。

注意事項:(3)生理年齡:判斷行為是否在正常發展範圍內,譬如「時常尿床」在2歲大的幼兒是正常的行為,「時常尿床」在學童則可能是異常行為。

(5)行為強度:咬指甲是可能有的行為,但若發生鮮血淋漓的場面,就是異常的表現。

9.青春期女性的保健1.起初有不規律的月經週期」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女孩初經來潮後,平均需要2~3年的時間,等到「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子宮內膜」間的穩定關係建立了,才能達到較規律的月經週期型態。

3.補充織質,經期避免酸冷食物:「缺鐵性貧血」是青少女常見疾病,這和女性有月經來潮不無關連;所以,平常適量進食含鐵質食物,例如:黑芝麻、紅豆、紫菜、葡萄等食物。

5.青春痘的處理:「保持乾淨」最重要。

最好不要直接用雙手去擠青春痘。

第11章1.13~18歲是由小孩長大成人的轉移期,可說是人生發展最迅速的階段。

青少年開始認識自我,關心在別人眼光裡的自己是怎樣的人?長得如何?長處在哪?青少年的發展目標,除身體之成熟外,還包括「自我認識」、「性別認同」、「生涯規劃」、「從家庭中獨立」等。

一般常見的青少年發展問題,如下所列:1.學校生活:課業壓力與環境適應問題。

2.家庭生活:親子間溝通和互動問題。

3.人際交友::社交技巧的發展及與同儕相處問題。

4.異性交往:異性交往與相處,以及身體外觀的問題。

5.未來前途:擔憂自己未來該何去何從,是要升學呢?還是要就業呢?2.健康促進學校的實例3.戴隱形眼鏡的注意事項(1)不用自來水清洗隱形眼鏡(2)不配戴隱形眼鏡過夜(3)不在眼睛不適時配戴(4)不配戴隱形眼鏡游泳(5)不用舌頭或唾液清潔隱形眼鏡(6)配戴前不要用含有乳霜的香皂洗手(7)不隨意使用他人的隱形眼鏡(8)使用眼藥水時,要先取下隱形眼鏡(9)配載隱形眼鏡發生問題時,勿忌諱求醫4.預防噪音傷害(1)市面上許多MP3的最大輸出音量達130~150分貝,比飛機起降的噪音還大,只要28秒聽力就會受損。

研究顯示,85分貝音量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所以MP3、iPod最好限制在85分貝以下。

(2)市面上有「塞耳式」與「罩耳式」的噪音防護具,「罩耳式」的功效比「塞耳式」佳,必要時可二者合用。

(3)如果沒有噪音防護具,而鄰近有巨大噪音,並且也不能即刻走開,與其用衛生紙或棉化塞進外耳道(這是沒有功能的),不如拿手指壓「耳屏」堵住外耳道(不是把手指塞進外耳外耳道,而是把外耳道口外面,三角形結構的,耳屏)向外耳道壓下去)。

5.牙周病的篩檢: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依「探測時出血」、「牙結石」、「探測牙周囊袋深度」分級。

當「探測牙周囊袋深度」超過5公釐時,則應進行完整性牙周檢查及治療。

6.牙周病多導因於「清潔牙齒方式不當」或「刷牙觀念不正確」所致。

牙周病的注意事項: (1)正確刷牙時間:起床後先漱口再吃早餐,用餐後再刷牙,晚上也要有至少一次全面性的刷牙,徹底清潔牙齒及口腔。

 (2)正確潔牙方法:採取「貝式刷牙法」,再使用「牙線」或「牙間刷」,徹底清潔每個牙縫,每次刷牙花費約15分鐘以上。

7.「青少年生育保健親善門診」皆掛上諧音為「青少年幸福就好」的「Teens’幸福9號」的門診標誌。

不以「批判的角」看待青少年性行為和懷孕。

(4)終止懷孕的溝通:在未滿20歲、要「法定代理人」同意才能終止懷孕的情況下,將先取得當事人同意,由專業人員出面與「法定代理人」溝通,讓家人也能給予青少女支持。

第12章1.癌症的預防之道1.少吃鹹,熱食要涼了再吃2.避兔發霉、人工添加物食物3.天然維生素和纖維質正確攝取4.燒焦食物勿吃5.戒菸並拒吸二手菸6.少吃脂肪7.攝取均衡營養8.每天要吃多樣食物9.飲酒適量,不嚼檳椰10.注意身體清潔/環境衛生11.避免勞累,保持心情愉快,適度運動12.勿過度曝曬13.勿接觸或暴露在致癌物質中2.癌症的警訊和篩檢※※ 表12-1常見癌症的警訊和篩檢 ※※抽血可化驗「癌症腫瘤標記」(附錄2 P.444)。

但要注意,血液中「癌症腫瘤標記」檢查正常,並不表示「沒有罹患癌症腫瘤」。

肝癌:甲型胎兒蛋白(α-FP)攝護腺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3.表12-2 血脂檢查(4項)總膽固醇:低於20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40-59(理想值:大於或等於6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100~129(理想值:低於100)三酸甘油酯(中性脂肪):低於1504.預防「血脂異常」的飲食原則:1.購買時注意食品營養標示2.慎選油脂來源(1)少吃「反式脂肪酸」:包括,氫化植物油」、「烤酥油」、「瑪琪琳」等(2)少吃「飽和油脂」:棕櫚油、椰子油、肉類、全脂乳製品(3)以「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3.吃全穀類,少吃精緻穀類4.食用適量纖維質/水溶性纖維的食物,5.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包括蛋黃、內臟、含肥肉較多的碎肉加工製品、動物皮、油酥餅乾、甜點、堅果類。

6.避免會升高「中性脂肪」的食物:包括:富含澱粉的蔬菜(馬鈴薯、玉米)、水果罐頭等加糖製品、各式糖果或糕餅、油炸食物、奶油、全脂牛奶、酒、花生、瓜子等。

5.腎臟保健1.護腎撿查33制:「每3個月檢查「尿液」、『血壓』、「血清肌酸酐」等3項」,「血清肌酸酐」須換算成「肌酸酐廓清率」(第6章,P193),以利早期診斷和治療。

2.維護腎功能--「4不l沒有」和「5控3避」 4不l沒有「不」抽菸、「不」用偏方、草藥、黑藥丸或坊間各種所謂護腎產品、「不」用非醫師處方之止痛樂、抗生素、減肥樂、不憋尿並適量喝水、「沒有」鮪魚肚5控3避「控制」血糖、「控制」血壓、「控制」血脂肪、「控制」尿蛋白、「控制」尿酸。

「避免」過度疲累、「避免」感冒、「避免」接受會傷害腎臟的檢查6.「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和「慢性B型肝炎患者」之比較1.「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檢查」指數升高,代表肝臟發炎受破壞。

2.B型肝炎「表面抗原」皆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持續存在體內。

3.B型肝炎「e抗原」存在,表示體內「B型肝炎病毒」仍旺盛製造,易引發肝炎,且具有高度傳染性。

4.皆要定期追蹤「肝功能」、「甲能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5.「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勿擅自服用「抗病毒藥」,以免產生抗藥性。

6.「抗病毒藥」治療是「減緩肝被破壞,但無法殺死病毒」,且對每位「慢性B型肝炎患者」也不見得有效。

7.乳房自我檢查、子宮頸抹片撿查8.口腔癌篩檢:對25~44歲青壯年男性而言,「口腔癌」是第1大癌症。

台灣的口腔癌患者80%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9.健康食品自從我國在1999年公布實施「健康食品管理法」後,「健康食品」這4個字已戌為法律名詞,法律上的定義是,指提供特殊管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

「健康食品」是用來「保健」,而非用於「治療/矯正疾病」。

第13章1.女性的更年期的保健方法:「植物雌激素」有降低「更年期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同時還具有「抗腫瘤作用」。

「植物雌激素」主要有「大豆異黃酮」和「木脂素」2種類型,(1)大豆異黃酮:主要存在於豆類、水果和蔬菜,特別是富含於大豆及豆製品(豆腐、味噌、豆漿)中。

(2)木脂素:主要存在於牛蒡、扁豆、小麥、麥麩、蕎麥、玉米、黑米、茴香、葵花子、亞麻仁子/亞麻仁油、洋蔥、某些中藥材(北五味子、杜仲)之中。

2.骨質密度的檢測:目前建議在30~35歲時(骨量最高點)測量1次當做基準,更年期時再測1次做為參考,以後並不鼓勵例行性常規檢側。

檢查結果分類:骨質正常:﹣1以上  繼續攝取鈣質,保全骨本。

骨質缺乏:﹣1~﹣2.5  多攝取鈣質,改善非健康行為,並和醫師配合處理。

 骨質疏鬆:﹣2.5以下  嚴重骨質疏鬆:﹣2.5以下(並發生1個以上骨質疏鬆性骨折)(1)多攝取鈣質,改善個人非健康行為。

(2)避免跌倒/外力撞擊,以免發生骨折。

(3)建議就醫或接受藥物治療。

3.大腸直腸癌的篩檢:糞便潛血檢驗:是目前最安全且價廉的篩檢工具。

可郵寄檢驗。

乙狀結腸鏡:「軟式乙狀結腸鏡」長度達60公分,簡單灌腸後即可做此檢查。

需親自到醫院做。

4.乳癌篩檢適合年齡層:(1)40歲以下:採用「乳房超音波」檢查(2)40~49歲:「乳癌高危險群」接受「乳房X光攝影」和「乳房超音波」檢查(3)50歲以上:採用「乳房X光攝影」檢查。

第14章1.老人健康問題之重要特徵1.複雜性老年人之健康問題常非屬單一,其間夾雜著老化、疾病、廢用與醫源性之問題,不只跨越多個器官組織,亦跨越身、心、社會及靈性之層面屬多重複雜之內容與健康地位,常屬共患或合併、併發、累積、加重效應或遮蓋隱匿效應之情況。

2.多面性3.低估性老年人在健康問題的訴求上恆屬「低估」之情況,主要是因老年人對本身健康問題或不適狀況之陳述,常有「低報」之傾向;而醫療照護人員亦可能會因與老年人的溝通不易、門診時間的短促、對老年病患的不夠瞭解及對老年病況照護專業知識的不足等狀況下,亦常有「低察」之情形。

因此,老年人實際上的健康問題一般均較所被掌握者來得多。

4.潛隱性老年人健康問題的表現,常因症狀徵候的不典型呈現而難以即刻診斷或判定,甚至拖延了介入診治的時機,如具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老年患者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時,可能以無症狀,或症狀隱晦不明或次臨床之表現,而又甚至僅以急性心臟衰竭的病徵來表現者。

另如發生尿路感染時,因症狀隱晦不明,等到更嚴重之敗血症發生時才以意識不清來表現;也有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者,以精神不濟或甚至認知功能減退等次臨床症狀來表現。

5.恆久性6.多重性老年人健康功能的衰退常合併有老化、疾病、廢用性病況及其他等多重原因。

若非謹慎的診察、評估與釐清,則可能將老化當成疾病,或將疾病當成老化,容易略過尚可能介入照護改善的機會。

老化與疾病兩者之分界點並不一定明朗,但仍應儘量有所區隔,因為「老化」為必須接受者,而「疾病」則應作好評估、介入、追蹤、矯正、控制或治療,須有多方之顧慮與考量。

7.功能取向性(第6章)8.低儲備性、低耐性9.非特異、似同表現性10.高度歧異性及多樣性11.固著性12.放任性13.獨特性▲14.醫源性老年病患常因治療某些疾病狀況或進行某些處置,而造成較年輕人更為常見的藥物或醫療處置上的作用或反應(包括:後續效應、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增加了介入處置的複雜性,如藥物不良反應等)。

因此在老年病患的診療處置上,除要注意處置或藥物本身對病患的正面效應之外,尚須注意所安排之處置及所處方藥物的可能或潛在的不良作用或反應,才能減少或避免老年病患發生醫源性傷害,加重原來疾病治療之困難。

15.交互影響性16.界限模糊性老年病患「老化-疾病-死亡」之分界不一定清楚鮮明,且老化常非主要之潛在死因。

老年人常見的死因為惡性腫瘤、腦中風、心臟病及失智病況等。

17.可預防性、骨牌效應性老年人之健康問題多重而複雜,但有一環節出現問題,即有可能急轉直下,形成摧枯拉朽之效應。

有些疾病狀況或症候群是可經由事先的預防措施而減少發生,如跌倒的防治、吸菸的戒除、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接種、增加日常生活活動、生活上加強社會互動與刺激等,故介入老年人疾病狀況的同時,更需有預防保健的概念與實務,以減少疾病狀況與健康問題所帶來的困擾。

18.低遵醫囑性、非專業訴求性19.照護團隊與照護體系需求性20.其他:政策導向性、資源依賴性、系統體制主導性…。

2.老年人或高齡族群是否有足夠之健康功能,應滿足3條件,即「日常生活功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有正向的自尊」、以及「心靈上的平靜」此亦顯示照護內涵不應只停留於基本的生埋滿足,尚需顧及身心功能的維持與高層次心理社會需求的滿足。

3.心血管疾病問題:高血壓、動脈硬化、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心衰竭及周邊血管疾病等,在老年人為最重要的健康議題。

4.提升體能活動量:只要可以提升體能活動度,即使是日常的走路、家庭整理也具健康成效。

不一定要激烈或具體競比的運動項目才有益處。

如果目的只在於保持骨質密度,則活動強度不需要很強烈,只要能夠對骨骼維持一定的「負重壓力」即使連稍微走走路都可以達到目的。

5.老年人的癌症篩檢癌症篩檢牽涉到成本及健康效益的考量,因此並非每1種癌症皆適宜列為篩檢的對象,目前全世界在此方面的研究結果建議,可作為全面性或針對某特定危險族群篩檢項目的癌症,計有「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而「攝護腺癌、肝癌」等則仍有爭議。

6.老年人的預防接種1.流行性感胃疫苗2.肺炎雙球菌疫苗3.破傷風疫苗4.腦膜炎雙球菌疫苗5.B型肝炎疫苗第15章1.預防保健服務之政策面的六個關鍵性議題:1.預防保健服務問題之界定與呈現2.預防保健服務問題多寡、大小、嚴重或迫切程度之衡量3.預防保健服務問題關鍵性因素之釐定4.預防保健服務問題之介入策略5.預防保健服務問題之政策優先順序6.預防保健服務問題政策之執行與評估2.預防保健未來發展之方案1.依現有制度繼續辦理:本案變動較小,僅就現狀進一步延續,可能的話將前述已存之缺失,一一加以改進。

2.不擬單獨續辦3.併入醫療體系辦埋:與保健作業系統相較之下,國內之醫療體系尚稱龐大完備,有較為充裕的條件提供進一步之預防保健服務作業。

第17講(影音)職業衛生與保健【陳玟秀老師提供】【是非題:8題】1.【○】台灣職業衛生的發展,開啟於民國61年,「飛歌事件」。

2.【○】我國於民國63年公佈「勞工安全衛生法」,奠立職業衛生基礎。

3.【○】預防職業病的最佳場所是工作現場而不是醫院。

4.【×】依據「職業衛生」的定義,職業衛生僅顧及工作場所的從業人員,在工作時的生命安全,免於發生意外。

5.【○】台灣過去煤礦業發達,煤礦工人工作數十年後很多人得到塵肺症或矽肺症。

6.【○】工廠中的「二硫化碳、鉛、鎘、鹵化溶劑、噪音、工作壓力」等,都曾對心臟有害,「高溫」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長期噪音」也會產生高血壓。

這些屬於「職業性心血管疾病」。

7.【○】台灣曾發生彩色印刷廠工人,使用「正己烷」當溶劑而發生「多發性神經病變」,無法站立的例子。

8.【○】要做好職業衛生,各作業場所應積極推動「健康促進計畫」,「政府」以及「勞資雙方」一起努力。

【講次大綱/內容】■一、工作與健康的關係,何時受到關注?‧1700年,書《工人的疾病》,「職業醫學之父」提出預防職業病的場所是工作現場。

‧1775,英國醫生提出掃煙囪工人與陰囊癌之關係。

然有人會取代他的工作。

‧工業革命後,工人人數大增,工作場所的危害頻繁,引起政府關心,開始立法保護工人。

■二、台灣職業衛生的發展‧民國61年,「飛歌事件」,工人用有機溶劑清潔地板致死,政府警覺工業衛生的重要性。

‧民國63年,公佈「勞工安全衛生法」,奠立職業衛生基礎。

‧近年來,職業衛生不只於改善環境危害,更積極推動健康促進計劃,使工作者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達到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健康境界。

■三、職業衛生的定義「從事於所有職業的人的生理上、精神上及社會福祉,應使之增進至最高度,且須維持下去。

因各種作業條件所發生的疾病,要防範於未然。

對健康不利的各種條件,要施予對策保護勞工。

作業人員應配置於能適應於生理及心理特性的工作環境。

...工作與人要配合,使每一個人對自己工作能夠適應。

」■四、職業衛生的目的1.增進工作者生理的、心理的與社會的良好狀態。

2.防止工作場所危害因素的產生。

3.分配適當的工作給予工作者。

4.及早發現工作有關的疾病。

■五、職業危害的種類與傷害(依危害類別依次說明)1.化學性危害2.物理性危害3.生物性危害4.人因工程■六、目前常見的職業病1.「職業性肺疾病」:矽肺症、石綿肺症、職業性氣喘、過敏性肺炎、傳染性肺疾病及肺癌等。

2.「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椎間盤突出、腕道症候群是屬於此類職業病。

3.「職業性癌症」:包括鼻咽癌、肺癌、肝癌、肝血管肉瘤、白血病等。

4.「職業性意外災害」:約有30%屬嚴重傷害,如:斷肢、骨折、嚴重裂傷、中毒、燒傷、視力受損或失明。

5.「職業性心血管疾病」:  二硫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碳化物、二氯甲烷、一氧化碳、硝化甘油、砷、鉛、鎘、鹵化溶劑、噪音、工作壓力等,都曾被報導對心臟有害,而高溫等物理因素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另外噪音也會令人煩躁而與高血壓相關。

6.「職業性生殖系統疾病」:暴露在工作環境中的:鉛、二溴氯丙烷和二硫化碳等化學物質、遊離輻射線,可能導致生殖危害,包括:不孕症、流產、月經週期失調、新生兒體重異常、先天性畸形或智能障礙等。

7.「職業性聽力損失」:經常暴露在85分貝(dBA)以上的工人,就會有聽覺受損的問題,通常聽力受損情形是逐漸惡化的,而一旦造成永久性聽力受損,就無法回復,因此在噪音環境工作的工人必須每年定期作聽力檢查,以早期發現問題。

8.「職業性皮膚疾病」:有機溶劑、石油、焦油、鉻酸鹽、遊離性與非遊離性輻射等,可能造成的皮膚性疾病,包括:接觸性皮膚炎、高溫或化學性燒傷、皮膚癌、化學藥品造成的皮膚染色、氯剉瘡、髮囊炎和慢性振動傷害等。

9.「職業性神經系統疾病」:  包括中毒腦炎、多發性神經病變、中樞神經病變、巴金森症、小腦性失調症等。

有很多種工業用化學物質會引起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的傷害,而其中有很多神經系統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反應。

台灣曾發生彩色印刷廠工人,使用正己烷當溶劑而發生多發性神經病變,無法站立的例子。

10.「職業性肝疾病」:危害物質如四氯化碳、氯仿、二甲基甲醯胺、黴菌毒素、氯乙烯單體和砷等,所引起的肝臟傷害包括急性中毒性肝炎、急性膽汁滯留性肝炎、慢性纖維化、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

11.「職業性腎疾病」:重金屬(鉛、鎘、汞)、有機溶劑(四氯化碳)、苯酚、五氯酚和砷化氫等物質會造成急性或慢性之腎毒性。

12.「職業性精神或心理問題」: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工作壓力引起的心理問題,如:躁鬱症和心身症等。

■七、如何做好職業衛生與保健 1.「健康監測」:定期「健康檢查」和「健康體能檢測」 2.「健康促進」:推行勞工健康促進,促進員工健康體能,包括:衛生教育活動、疾病篩檢及健康諮詢、  健康促進的活動等。

張貼者: hikaru.chu 於 晚上1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網誌存檔 ►  14 (31) ►  10 (3) ►  04 (1) ►  02 (27) ►  13 (54) ►  08 (1) ►  07 (14) ►  06 (7) ►  05 (3) ►  04 (20) ►  02 (3) ►  01 (6) ►  12 (17) ►  11 (1) ►  10 (1) ►  09 (6) ►  08 (3) ►  06 (2) ►  02 (4) ►  11 (34) ►  11 (1) ►  09 (2) ►  07 (7) ►  05 (1) ►  04 (3) ►  03 (7) ►  02 (10) ►  01 (3) ►  10 (19) ►  12 (1) ►  11 (2) ►  10 (6) ►  09 (3) ►  08 (5) ►  07 (1) ►  02 (1) ►  09 (33) ►  11 (2) ►  10 (1) ►  09 (3) ►  08 (3) ►  06 (2) ►  05 (2) ►  04 (6) ►  03 (14) ▼  08 (76) ►  11 (1) ►  10 (2) ▼  09 (19) 環境污染與健康生科系老師、vanilla同學重點整理 環境學概論1-13章94年林高永老師整理之講義 科技管理概論VIckyvicky提供的重點整理 台灣集團企業學長的重點整理1~17章 社會心理學Peipei1-11章自我評量+重點 創造與生活 重點整理SabrinaChen、第三者、lsf等學長姐各別整理之重點 廣告管理  DL、及前人的重點整理, 政府危機管理  秋吟期末整理8-14章 組織行為趙銘崇老師、falco 預防保健96年4月17日「空大橋」陳玟秀老師「預防保健」重點複習5375學長提供 圖書資訊選擇與採訪  鍾吉家 法學緒論→多位學長姐共同整理 休閒遊憩概論(版主)→青霞妹妹重點1-12重點整理 97上輔導原理與實務→多位學長學姐共同整理完成 家庭人類學Lily林 古典短篇小說選讀 重點整理加講次資料cc加菲貓整理 新聞編輯與採訪1-12章立芸重點整理 顧客服務管理凡鳥 家庭稅務規劃1-16章熱心的學長姐整理 ►  08 (1) ►  06 (2) ►  04 (4) ►  03 (39) ►  02 (3) ►  01 (5) ►  07 (140) ►  11 (2) ►  10 (6) ►  09 (23) ►  08 (1) ►  07 (56) ►  06 (52) 關於我自己 hikaru.chu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