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專題】當代海外華人的雙重文化認同特征探析<br><br>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於篇幅有限,本文擬就海外華人雙重文化認同的基本特征進行初步的歸納和分析。
二、以混雜型或交替型為主的雙重文化認同. 跨文化心理學的研究者們指出,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刊物
【文教專題】當代海外華人的雙重文化認同特征探析
——以美國華人為例
2021年04月09日16:52
一、相關理論和研究簡述
雙重文化認同是海外華人最主要和最常見的認同類型。
本文以筆者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和波士頓兩年訪學的田野調查資料為基礎,結合社會學、文化心理學和人類學等相關文獻,試圖從微觀層面深入探析海外華人雙重文化認同的基本特征,以拋磚引玉,就教於方家。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外的跨文化心理學界從個體的微觀層面出發,對雙重文化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實驗研究和理論探索。
繼貝裡提出文化適應四種類型后,學者們進行了很多關於融入類型的實証研究,他們提出“二元文化/雙重文化”的概念,並對雙重文化認同進行類型的細分,如伯曼描述了包括混合和融入的多種雙重文化認同類型,菲尼等人提出三種雙重文化認同模式:混合、交替和隔離,貝尼特-馬丁內斯等人提出了“雙重文化認同整合度”模型等。
但是,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人的身份認同具有“情境性”和流動性,即個體可能會根據不同的情境,採取不同的認同策略或產生不同的主觀認同感。
因此,實驗研究的結果可能更多地反映出受試者接受實驗時的感覺或想法,而且實驗研究的人為環境較為明顯,其結論的客觀性和普適性必須在實際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加以驗証,因此民族志的田野觀察和研究十分必要。
在國內學界,海外華人文學界對文化認同的關注較多,但其研究方法一般是文本文學分析法,其研究結論可以由社會科學研究加以驗証。
由於深入開展田野調查的時間跨度較長、難度較大,海外華人雙重文化認同的實証研究還相對有限。
因此,筆者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波士頓大學訪學的兩年期間,特意對兩地的華人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田野調查,調查中採取了親身觀察、活動參與及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從微觀層面考察其文化認同的表現、特征和成因。
由於篇幅有限,本文擬就海外華人雙重文化認同的基本特征進行初步的歸納和分析。
二、以混雜型或交替型為主的雙重文化認同
跨文化心理學的研究者們指出,移民的雙重文化認同主要有兩種類型:混雜型和交替型。
混雜型接受自己的雙重文化背景,認為自己具有同等的族裔文化和主流文化認同,並為族裔文化感到自豪。
他們認為族裔文化和主流文化雖有差異,但並不沖突。
交替型卻認為同時具有兩種文化認同比較困難,因為其族裔文化和主流文化具有很大的差異和沖突。
他們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自我認同,因此具有不太穩定的文化認同感,即根據不同情境做出不同反應的“情境性”。
田野調查發現,美國華人的文化行為和認同感大多呈混雜型特征,而交替型特征不太明顯。
也就是說,雖然很多美國華人認為中美兩種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但他們能夠把兩種文化中的不同元素結合起來,而不是在不同情境下交替採用不同的認同策略。
調查資料顯示,無論在華人社區和社團的層面上,還是在以專業技術新移民和華裔學生為代表的家庭和個體層面上,美國華人的文化行為和主觀認同都呈現出明顯的混雜型特征,而情境性的交替型特征並不顯著。
三、兼具工具性和選擇性的“購物車”式認同
社會學家馬科斯•韋伯認為,人的行為動機是思想和物質利益,其著名的“扳道工”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人類行為的利益選擇性和工具性。
很多學者也提出,現代社會中個體的文化認同具有明顯的選擇性和工具性特征。
例如,斯威德勒認為,文化是象征、故事、儀式和世界觀的“工具箱”,人們從這個“工具箱”中抽取不同的配置去解決不同的問題。
卡米列裡等人也討論了個體進行文化認同的調整策略,並提出文化“變色龍”的概念。
他們認為個體會根據社會情況轉變其行為,並從不同的文化體系中選擇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文化內容,這是一種實用性的反應及“最大利益化”的方法。
關於移民的文化實踐和文化認同,一些學者採用“購物車”(Shoppingcart)的比喻來凸顯其工具性和選擇性特征。
學者們提出,族裔文化邊界的構建是一輛“購物車”,其中的內容包括人們的文化觀念、象征符號、神話和習俗等。
這些“購物車”不僅僅是歷史的遺產,而是“我們通過從過去和現在的商品架上挑選出我們需要的東西來構建”的。
本文採用“購物車”式文化認同來指代海外華人雙重文化認同的工具性和選擇性特征,具體涵義是指海外華人既不全盤接受當地文化,也不完全堅持傳統的中國文化。
相反,在大多數情況下,海外華人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兩種或多種文化中進行選擇,主動把兩種或多種文化中的不同內容添加到自己的文化“購物車”中。
實地調查發現,美國華人“購物車”式文化認同的工具性表現在中美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以及華人對基督教和教會的不同態度上。
“購物車”式文化認同的選擇性特征主要體現在海外華人對兩種文化價值觀的比較和喜惡上。
調查資料顯示,在相對自由多元的美國社會中,很多華人採取了兼容開放的態度,從中美兩種文化的“工具箱”中挑選出自己所需要或所喜歡的成分,構建出兼具選擇性和工具性的“購物車”式雙重文化認同。
四、特征之三:復雜多元的個體差異性
在移民的文化認同研究中,社會學和歷史學界較為關注群體、代際、階級和地區等認同差異,而心理學界則更加強調個體差異,貝尼特—馬丁內斯等人提出的“雙重文化認同整合度”模型就是關於認知、能力和性格等個體差異對文化認同影響的評估。
不可否認,同一群體的文化認同存在一定的共性,例如第一代移民的母國文化認同一般較強,第二代以后就傾向於居住國認同。
但是,田野調查發現,華人各群體內部遠非均等化和同質化,其群體文化認同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存在多元復雜的個體差異。
例如,由於不同的成長經歷、性格傾向或興趣愛好等,即使出生於同一家庭的華裔二代,其文化認同也可能具有較大的差異。
同樣,文化認同的代際差異也不能一概而論,個體差異仍然存在。
有些移民后裔還是表現出很強的母國文化認同,受訪者第三代華裔克裡斯滕就是一個例子。
因此,研究者應該盡量避免“進入一種簡單化的集體意識”分析,而應該更多關注群體內部復雜多元的個體差異。
五、結語
本文以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和麻州波士頓的華人為例,從微觀層面分析當代海外華人的外在文化行為和內在文化認同感。
本文深入細致地分析了海外華人雙重文化認同的三個特征。
一是很多美國華人的“行為方式”和“歸屬方式”基本一致,且主要呈現混雜型特征,而情境性的交替型特征不太明顯。
這個發現與跨文化心理學實驗研究的結論不完全一致,說明美國華人的雙重文化認同與其他族裔群體既有共性,又有區別。
二是採用“購物車”比喻,說明美國華人根據實際利益和自己的需要,從兩種或多種文化的“工具箱”中進行內容的選擇和配置,構建出工具性和選擇性兼具的“購物車”式文化認同。
最后,調查發現由於家庭環境、成長經歷和個人性格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華人群體內部的個體差異性特征較為顯著,體現出海外華人文化認同的異質化和多元化。
(劉燕玲,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國際關系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移民認同研究和英語教學研究。
本文摘編自《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21年第1期。
)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
官方微信號
僑聯微信矩陣
僑商會
僑公益基金
僑創聯盟
僑研所
僑普法辦
親情中華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刊物
延伸文章資訊
- 1楊國樞文集.第七冊:華人本土化心理學(一) - 第 410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至此,我們對比了傳統中國與現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概念,也分析了現代華人兼具 ... 一、華人傳統性與現代性特徵並存的早期發現楊國樞(Yang, 1986, 1996)曾兩度詳盡地 ...
- 2華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3笑到嘴抽筋27個你是華人移民的特徵 - 阿波羅網
笑到嘴抽筋27個你是華人移民的特徵. 【阿波羅新聞網2016-02-27 訊】. 亞洲很多習以為常的行為一旦發生在美國,常常會變得格格不入。小至碗裡的菜色,大至父母的關愛 ...
- 4華人_百度百科
華人(Ethnic Chinese),即“中華人”的簡稱,在古代是指漢族,現廣義指中國人以及具有中華民族血統加入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人。“華”是中國的古稱,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 ...
- 5現代華人的家庭文化特徵:以臺灣北部地區若干家庭的探討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