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罗素:一个富有学识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罗素看过很多的中国古代的著作,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而是能从专业的角度加以考量,其背后强大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的理论基础, ...
原创
罗素:一个富有学识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2020-12-2817:05
来源:枕猫
原标题:罗素:一个富有学识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伯特兰·罗素是近现代英国才华横溢的大学者,在哲学、数学、历史、教育、文学等方面都造诣颇深,不仅被誉为“现代三大哲学家”之一,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幸福之路》、《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物的分析》等专著,称得上是学富五车、涉猎广泛。
就是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大师级人物,曾经对于中国做出过评价,他是怎么说的呢?
伯特兰·罗素
中国之旅
1920-1921年间,罗素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讲学。
刚刚完成对苏联访问的他,接到北京大学梁启超的邀请电报,因为原本对中国就很感兴趣,所以立马就答应了下来,于当年8月乘坐“波多号”法国客轮,并在2个月后来到了上海。
这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界的盛事,刚刚下船的罗素,就受到了政要或者明星般的待遇。
他所下榻的西藏路“一品香”酒店,拜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一些不能再面见罗素的学者,给他写了很多的信件,表达了各自的仰慕之情。
更有人将他视为“救世主”,以其丰富卓著的社会哲学知识,来救治中国人由来已久的“思想病”。
对于他的接待也是超高规格,各个主办方争相为罗素接风洗尘。
就连有“中国爱因斯坦”之称的赵元任,已经身为清华大学的年轻教授,也心甘情愿为罗素当起了翻译。
赵元任
展开全文
这些热情的超规格礼遇,让罗素印象尤为深刻,此后他在书中这样描述这段经历:“来到中国之前,我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富有学识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
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很有研究的人,罗素将此次“中国之行”看作一次深度了解中国社会的机会,在游历各地的过程中,他更倾向于贴近底层的民众,去体验一个社会的真实相貌。
在上海的五天里,罗素并不满足于租借里的见闻,他走出租界,去到中国人聚居区域,切实观察社会的实况。
为了获得对中国更全面的印象,罗素走访了很多的城市,杭州、南京、长沙、北京等地,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北京大学足足讲了一年的课,于1921年回到英国。
这期间,罗素一共进行了63场演讲。
北京大学
对中国的看法
这趟行程并非罗素与中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此之前,他在哲学的研究中,就已经与这个遥远的国度产生过共鸣。
他读中国的老庄思想,对古代先贤的深邃思想大为赞叹,他认为中国是个“比意大利更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各个场合褒扬赞美,不吝溢美之词。
罗素是英国人,他的祖国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拥有“日不落帝国”的美誉。
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的工业革命,英国发展更是一飞冲天。
反观中国,距离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结束尚不久远,是一个拥有四亿多人口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差,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工具。
在英国等西方工业国家看来,当时的中国就是贫穷和愚昧的象征。
英国的评论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言论,称中国是“东亚病夫”,是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
更有一些民族主义者,从文化、人种上,进行了根本否定。
工业革命
这其中还不乏一些大名鼎鼎的名人。
例如爱因斯坦,虽然他只在中国呆了短短两三天,但却对中国产生了很多的“偏见”,认为中国人:
“普遍智力比较低下,根本没有办法被训练起逻辑思考能力,尤其缺乏数学方面的天赋”,只适合“做一些重复性的基本劳动”,“勤劳、肮脏和迟钝……中国、日本和印度人在智力上都有着天然的不足”、“如果有一天其他种族都被中国人取代,那将是文明的悲剧”。
甚至连中国人,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否定。
当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兴起,一批社会上的文人,对现实社会中的不满,转化为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认为中国人只有彻底废弃老祖宗留下的“糟粕”,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罗素还能对中国与如此正面的评价,实属难能可贵。
一方面,罗素看过很多的中国古代的著作,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而是能从专业的角度加以考量,其背后强大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的理论基础,看待问题时也会更加客观,更加具有深度。
另一方面,在中国一年的时间里,罗素亲自实践,了解了很多中国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现状,比很多“纸上谈兵”的外国学者更具有发言权;
再者,罗素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东方情节”的影响,在自己国家深陷战争、矛盾爆发的时候,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不满,转而向遥远的国度去寻求新的理论依据。
在罗素看来,中国文化里一些特有的东西,是医治资本主义病毒的良方妙药。
伯特兰·罗素
《中国问题》
罗素游历中国回到英国后不久,于1922年整理自己对于中国的看法,完成了一部著作,书名《中国问题》,其中收录了不少评论性的文章。
这本书初版发行于1922年,1926年时再版,还加了个后记。
这是近代西方系统完整阐述中国历史、社会的书籍,非常具有研究的价值。
全书共有十五章,主要分三个模块,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指出中国的存在问题,以及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在历史部分,罗素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关注了历史上“异族入侵”事件,并与近代以来遭受西方和日本的侵略,进行了一翻对比。
文化部分基本都是对中国人的赞扬,他笔下的国人,在道德品质、文化素质方面,即使谈不上完美,也是远胜于英国人。
例如,他认为,中国人是“和蔼可亲”和“诚实”的,根本就不是西方宣扬的那种奸诈,如果让中国人和英国人互相欺骗,那么十有八九是英国人赢。
并且中国人热爱生活,“比所知的其他任何民族都更喜欢说笑”;
又吃苦耐劳,“保持着沉着冷静的尊严”,骄傲并且不屑于自夸;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较高的道德品质,不好战,总是“寻求以公正而非武力来解决争端”。
伯特兰·罗素
当然,罗素也看到了中国当时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文字上的问题:字体复杂繁复,不易于掌握;
对外来新的术语、词汇难于引进。
还有儒学问题:
因为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人比较传统、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喜欢讲求裙带关系,贪污腐败难以禁绝,政府效率差。
所以,中国人主要存在着不求进步、效率低下、缺乏科学精神等不足。
那么中西方在文化上孰优孰劣呢?罗素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他看来,西方是外向具有攻击性的,而中国则是内敛而含蓄的。
西方人在全世界飞奔,为的不过是掠夺和传教,一旦受到其他的国家的抵抗,便会诉诸武力,用先进的武器逼迫别国就范。
中国虽然眼下政治、经济、军事暂时落后,但在文化、道德方面,却是遥遥领先的。
国家的文明,正是通过文化来体现。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集合四万万国民的合力,必将追上和反超现在所谓的“先进国家”。
罗素在书中对当时的政治格局进行了预判,尤其对于“不受人待见”的日本,他更是花了足足四个章节去描写,指出这是除了白人以外,最渴望能够控制中国的政权。
在书中,罗素也指明了中国应该走的方向:对西方的文明扬善弃恶,结合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取得辉煌的成就。
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两种极端,一种是全盘西化,另外一种则是形成具有排外主义的保守文化。
伯特兰·罗素
观点的评价
罗素,这个来自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师级学者,能够对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专门写书表达赞赏,着实可以让国人扬眉吐气一番。
但是我们需要知晓的是,这部书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是罗素将心中对于社会不满的一种表达。
书中的“中国”是一个情绪发泄的载体,是一个经过理想化了的形象。
资本主义的剥削、肮脏、欺诈、好战,恰恰与贫穷的中国的相反,于是罗素在这么一个落后的国家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慰藉。
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他的褒扬而自鸣得意,甚至觉得比欧美人还有优势;相反,我们应该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他们一一化解,那么这么赞扬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问题》一书的扉页上,罗素转引了《庄子·应帝王》中的一则寓言:中央之帝混沌没有起翘,就在自己脑袋上每天凿一个孔,仿他人做出眼耳喉鼻,但是七天到了,混沌却死了。
罗素想借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徒有其表的学习,只会加速死亡;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才是发展之真谛。
文/陈昱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枕猫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延伸文章資訊
- 1罗素预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三步走| 嘉宾新著先睹⑰
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著述很多,但只有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中国问题》(The Problem of China),出自一位哲学大家之手。近代以后访问过中国 ...
- 2羅素與中國--西方思想在中國的一次經歷 - 中文百科知識
但在赴湖之前,中國主人們安排羅素在杭州西湖一游。 他寫信給他在英國的情人,說中國是如此之美,就與精美的中國畫一模一樣。 在那裡,羅素應中國科學社之請作了一場題 ...
- 3羅素談「中國問題」 是出於對中國真誠的理解還是對西方的 ...
從1920年到1921年,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受邀成為北京大學的訪問學者前往中國講學。在大約10個月的時間裡,這位日後因其「卓越的活力、 ...
- 4通往自由之路:羅素在中國 - 博客來
書名:通往自由之路:羅素在中國,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811325904,頁數:222,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作者:曹元勇編,出版日期:2009/05/01,類別:哲學/ ...
- 5罗素谈“中国问题” 是出于对中国真诚的理解还是对西方的批判?
从1920年到1921年,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受邀成为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前往中国讲学。在大约10个月的时间里,这位日后因其“卓越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