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論-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代功能論於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盛行,其學派為首者便是哈佛大學的Talcott Parsons其所主導的結構功能論引領當時美國社會學界,而其最原初的理論構想則是來自 ... 跳到主要內容 ::: 功能論-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詞條名稱:功能論 ㄇㄧㄥˊㄊ一ㄢmíngtiān 切換來源 ToggleDropdown 教育Wiki 教育Wiki 教育Wiki 目錄1淵源2理論概要3關鍵字4參考文獻淵源功能(function)一詞在於社會學家通常是有下列兩種用法:一、 功能係指『有用』的活動:社會學中指的有用的活動,表示此一活動對於個人、群眾或社會具有需求之滿足的功能,因此功能論認為,社會裡的一切活動都是由該社會中的需求所決定或創造的。

二、 功能係指有關『維持』體系均衡的活動:在此一說法中,社會上所有制度均是由社會體系所制定產生的,因此所有存在的社會制度,必然對其社會體系的維持有所助益。

當代功能論於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盛行,其學派為首者便是哈佛大學的TalcottParsons其所主導的結構功能論引領當時美國社會學界,而其最原初的理論構想則是來自社會學古典時期的Spencer以及Durkheim。

(註1)理論概要功能體系的主要概念具有下列四點做為基本命題:一、 體系內的各部門在功能上是相互關聯的。

指涉的是每一部門需和其他部門相互配合運行,若某一部門失常時,其他部門便予以修正,以維持體系正常。

二、 體系內每一組成單位都有助於該系統之運作及存續。

三、 因每一體系皆對其他體系有所影響,故可視每一體系為整個有機體的次體系(sub-systmes)。

四、 體系是穩定而和諧的,變遷過程緩慢,也不容易變遷。

而在Parsons的結構功能論中,強調一有機體系之中,可常態分為適應、目標達成、社會整合、模式維護,任一有機體皆可以如此之方法層層細分,而體系下的次系統也都可被歸類在上述四種功能類型之中,而功能學派認為社會會依照上述方式不斷整合,最終朝向均衡的目標前進,在均衡的社會中,變遷是緩慢而有秩序的,體系是和諧而無衝突的完美狀態。

(註2)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功能論英文關鍵字:functionalism參考文獻註1:歐陽叔平。

完全圖解社會學。

南海出版社。

P.96~P.102註2:蔡文輝。

社會學理論。

三民書局。

P.158~P.167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