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抱怨有益身心健康 - 地球圖輯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學家:抱怨有益身心健康. 健康. 徽徽 2015-02-10 bookmark_border. 坊間不少書籍都在宣導抱怨有害身體健康,不斷鼓勵大眾正向思考,視抱怨為十惡不赦的壞習慣,但 ... 坊間不少書籍都在宣導抱怨有害身體健康,不斷鼓勵大眾正向思考,視抱怨為十惡不赦的壞習慣,但你知道嗎?抱怨抱得好、抱得恰當可是對健康有好處的喔! 你說得都對,但是... 你身邊的人常常怨天尤人,覺得時不我予嗎?抱怨在現代社會中往往被貼上負面標籤,但是《大西洋月刊》這次將帶我們一窺抱怨的好處。

精神病學家伯恩(EricBerne)在他1964年出版的《人間遊戲》(GamesPeoplePlay)中,提到一種他稱之為「是的,但是」(Yes,but)的溝通模式。

首先,一個人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然後另一個人給他解決問題的建議。

接下來,第一個人會說「是的,但是...」隨後拒絕所有建議。

伯恩在書中寫道:「(上述)是因為解決問題不是意見交換的目的。

(第一個人)真正的目的是博取他人同情。

」在心理學上,甚至有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這種人──「拒絕幫助的抱怨者」(help-rejectingcomplainers)。

有目標的抱怨 但是研究顯示,抱怨如果抱得正確,對心理有好處。

「抱怨讓我們可以獲得想要的結果,像是同情和關注」克萊門森大學心理學教授柯瓦爾斯基(RobinKowalski)接著說:「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抱怨。

」 柯瓦爾斯基和她的同事最近在《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發表了一項研究。

該研究檢視了正念(Mindfulness,註)、快樂與表達不悅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讓410位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列出交往期間最看不慣對方的事情。

此外,參與者還填了問卷。

該問卷測量了參與者的快樂、正負效應、沮喪、專注力,對一段關係的滿意程度還有對生活的總體滿意程度。

研究發現,那些抱怨中帶著希望能達到某種結果的人,比其他人來得快樂。

根據柯瓦爾斯基的研究,快樂與正念間(註)有正向關係。

她引用2006年的一份研究表示,將近40%的快樂決定於有目的性的活動,像是有意識地採用樂觀的態度還有追尋新的冒險。

編註:正念(Mindfulness)是一種觀照自身當下內心想法與情緒的能力。

知道何時該向誰抱怨 就像快樂一樣,正念也和刻意追求有關聯,正念較強的人也更能察覺他們目前的行為會替未來帶來什麼結果。

柯瓦爾斯基在她的研究中假設那些比較快樂、正念較強的人比較會控制他們的抱怨。

除非抱怨有目的,否則他們不喜歡抱怨。

相反地,柯瓦爾斯基表示,比較不常覺察自身情緒和行動,也就是比較不正念的人較常抱怨,且抱怨帶來較少效果。

「這是策略性抱怨的本質的一部分」柯瓦爾斯基接著說:「這和做最佳選擇,知道何時該向誰抱怨有關。

」 柯瓦爾斯基也提到,最有效果的抱怨是抱怨者運用事實和邏輯,知道他們想得到什麼結果,並了解誰能讓結果成真。

在她早期的研究中,柯瓦爾斯基發現,高自尊的人較常抱怨,可能是因為比較自信的人相信把問題說出來可以讓他們如願以償。

把悲傷寫下來 但是,抱怨不一定要達到某種目的才有好處。

人們之所以抱怨最常的原因就是精神發洩,釋放情緒。

對於一些在人生中受創的人而言,抱怨讓他們的情緒得到釋放。

研究書寫治療的德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佩尼貝克(JamesPennebaker)表示,當創傷事件的倖存者在紙上寫下他們的感覺時,他們覺得生理和心理健康都獲得了改善。

佩尼貝克說,書寫幫忙聚焦和組織經驗,讓人們更加了解發生了什麼事還有如何去處理問題。

以抱怨來賣弄 其他人則將抱怨當成一種型塑或彰顯身分的工具,換句話說,他們用抱怨去操縱其他人怎麼看他,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叫「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

舉例來說,抱怨餐廳的酒在標準值以下並不會對菜單產生任何效應,但是,這樣做會讓身旁的人知道抱怨的人有高標準。

柯瓦爾斯基和她的同事也研究了抱怨和心理學家稱為「五大特質」(BigFive)間的關係。

其中,五大特質包含外向、開放、神經質、有良心與親和。

研究人員先測量受測者的個性,了解他們五大特質的強弱,之後把受測者在抱怨傾向量表上得到的數據拿來一比。

研究結果發現,受測中最正相關的是一個人的親和度,親和力越高的人越不容易抱怨。

快樂決定在你 但是,當提到生理與心理健康時,強忍著不抱怨可能會有負面影響,鮑登學院的心理學教授海爾德(BarbaraHeld)說:「你心情不好時,學著怎麼和親朋好友表達很重要。

」 「如果你不和他們說,最後你只能獨自在你的痛苦中打轉。

」 就像佩尼貝克在他的書寫治療研究中提到的,過去研究發現壓抑想法和情緒與長期壓力和健康問題有關係。

在某些案例中,抱怨可以很健康。

柯瓦爾斯基說:「太多快樂都是刻意的,我們不是生來就快樂,但是,我們可以從事那些讓我們自己開心的活動。

」 同樣地,柯瓦爾斯基提到,抱怨可以是一種控制的手段:「正面結果比你認為的更掌握在你。

」 心理學 抱怨 研究 美國 紓壓 健康 情緒 北美洲 文章功能comment0share分享bookmark_bordermore_vert 情緒低落沒出口?心理醫生:那來做菜吧! 研究:寫日記讓你更健康 日本療癒新風潮:倉鼠屁屁 研究:喜歡「心靈小語」者智商低 與人應酬好累,英調查指1.8萬人最想要獨處 覺得各種聲音令人抓狂?你可能有恐音症 丹麥心理學家:失控的正向思考反而是種負擔 眼前難關過不去?試著放下自尊與執著 想靠「正念」排解壓力,為何卻愈做愈痛苦?研究:這樣練習冥想有危險性 研究:做事拖拖拉拉,可能是情緒管理出問題 Complaining,forYourHealth 分享至社群closeLineDQTwitterPageFacebookDQFans-page設定個人化文章閱覽樣式closetext_fields字體大小2nightlight黑暗模式主導航欄home首頁search搜尋subject列表explore導覽volunteer_activism贊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