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37章: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說明了什麼?(增補子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道德經第37章: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說明了什麼?(增補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與本章之比較)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 ... 問風部落格 跳到主文 風:來無影去無蹤,不眷戀,永遠在變動中,剛柔並濟,生命力無限,不可捉摸.問風即是問生命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Sep16Mon201322:17 道德經第37章: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說明了什麼?(增補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與本章之比較)            *無為而無不為,侯王不能發號司令,只能維護大環境的安全*        道德經:第37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夫亦將無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解說:道德經一向針對聖人談治理方針,只有第32、37、39章針   對侯王獻策。

32與39都是奉勸侯王要放下身段,不要自以為侯王   很尊貴而離民眾遠遠的,要與民同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才能得民心,如此才能長長久久。

本章則強調無為而治,   希望侯王學道之無為而無不為(如老子所說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   為),如果有百性仍然蠢蠢欲動,老子將會施以見素抱樸、少私寡   欲之教導,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有點像是孔子周遊列國向諸侯王   推銷施行仁政。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這句話顯示老子與孔子一樣,有實質   的行動去說服諸侯王,可惜沒有諸侯王接受老子這一套政治理想,   大概都認為不可行。

所以老子沒沒無聞,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確實   的生平,只留下了這一部道德經傳世。

中國人是個重史料與尊師   重道的民族,如果老子在世是個有名位之人或是收徒傳授,就會   留下一定的紀錄,但是並沒有,只有一些鄉野傳說,所以極難考   證。

司馬遷史記對老子的紀錄,只是讓老子的身世更加撲朔迷離   。

老子的身世就像道德經的解讀一樣,至今仍無定論。

      譯解:道恆常是無為而無不為,道創生萬物卻不橫加干預與管控,   放任萬物自由自在,自我管理,在這方面可說是無為--無為即是   自然,也就是自發性。

每個生命依內在之自發性去發展,各有特色   ,而不是聽命行事,由此也可以說無不為,就像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不設限。

但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平衡與合諧以及萬物的生生不息與生   存,道可說是無所不為,才能達到這個理想。

侯王若能效法道的精   神,任由百姓自發性去生存,侯王不可發號司令或命令百姓依照政   策生活,侯王只能維護大環境的安全,如此萬民將會自我管理、自   我教化,如果仍有蠢蠢欲動想有所不當之作為,我將施以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的教導,使其智者不敢妄自行動而達於知足無欲。

不會   有不當之物欲,心也跟著平靜了下來,天下也就自發的安定了。

大   自然與宇宙的和諧安定不就是依自發性運作,所以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p.s 什麼是自發性?老子的學說首重自然,但是對於自然並無解 說,反而不斷強調無為,無為的意思也不是很明顯,有許多不同的 解讀。

這個現象已很明顯指出自然就是無為。

既然道法自然,大自 然是被創造出來,所以老子的自然不是指大自然。

反而是賽斯所說 的自發性,自發性是內在宇宙法則之一,賽斯對自發性的解說如 下:不管開始與結束的所有表象,也不管死亡與衰敗的所有表象, 一切意識都以一種自發的方式,在同時的和諧之中,存在於廣闊的 現在。

自發性與紀律之間有微妙的平衡關係,並非只顧自己的隨心 所欲。

(參閱第48章)    p.s 看完這一章再來看看孔子的無為而治就很有意思,但是要先解 讀正確: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民可使(行),由之;不可使, 知之。

」   孔子是正宗的修道思想,這是主軸。

道的內涵在詩經,所以說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就是下學上達的成道之路。

為甚麼 孔子晚年要刪詩書、訂禮樂?看上述這一句就可知道。

  《詩經》作為傳統文化的源頭之一,本質上就是「傳道」的 載體,諷刺執政者的不「道」行為,正是警示執政者。

說「道」 ,解「道」,一直都是《詩經》傳播的意義,孔子刪定《詩經》 ,也不過是使其更適合時代的需要。

無論「詩三百」還是「詩三 千」,都是在明確兩個認識:一是《詩經》內容涵蓋社會各個層 面,二是《詩經》所有內容都「合道」,都可用於「學」。

(學的意義就是學道,道標舉出來之後,才能了解學而時習之的 學指的就是學道;孔子所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學也。

此處的好學就是好道,而非喜好學習。

學的 意義沒弄清楚,整個孔子的思想就會往下拉。

) 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即「以一言蔽之」,用一句話概括 《詩經》思想的意思。

這「一言」即下面的「思無邪」,「蔽 之」即全部涵蓋,無遺漏。

《詩經》中沒有任何一句話不符合 此「一言」(思無邪)的要求。

思無邪就是道。

在道的基礎之 下,禮樂才能達到大禮與天地同節,大樂與天地同和。

這也可 說與道合一,天人合一。

能夠朝這個境界前進的就是孔子所說 的君子(道心),一般人依世俗想法生活就是孔子所說的小人(人 心,世俗心,而非我們現在所說的心機算計的小人);也就是 尚書所說的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這一點沒弄清楚,怎麼讀論 語?難怪孔子要說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宣揚的是大道而非僅只是 人倫之道,他所說的話都隱含大道之理,但是門生聽不懂,還 說夫子罕言性與天道;孔子除了說人不知而不慍之外,還能說 什麼?「不如丘之好學也」這句話可不是孔子的浮誇之言。

    有了「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個基礎,才能知道 「民可使(行),由之;不可使,知之。

」究竟在談甚麼?也就 是說老百姓如果對於道有了認知與實踐,那麼就任由他們自行 生活,無須干涉;但是老百姓如果對於道無所知,不知人生的 方向,那麼就要教導他們。

教育對於孔子而言是很重要的,人 民富裕之後就要教育他們認識道。

至於孔子的無為而治請參閱: 中庸惟天下至誠,唯能盡其性與賽斯的對宇宙義務的承諾 中庸之二         文章標籤 老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也乎 問風部落格 也乎發表在痞客邦留言(1)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宗教超自然個人分類:道德經此分類上一篇:柔弱勝剛強--第35/36章 此分類下一篇: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務實行道為要----第38章 上一篇:柔弱勝剛強--第35/36章 下一篇: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務實行道為要----第38章 歷史上的今天 2014:出走的漣漪 2013:道的創造序列與萬物負陰而抱陽(第42章) 2013:善貸且成-----第41章(弱者道之用系列) 2013:反者道之動:大自然與人類的一切行為終究會回到自身上(第40章) 2013:至譽無譽---珞珞如石以得一(道德經第39章) 2013: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務實行道為要----第38章 2013:柔弱勝剛強--第35/36章 2013:知止不殆------第32章 2013:老子談軍事問題---第30/31章 2013:無事取天下與方而不割-----第57、58章(大制不割系列之一) 2013: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63、34章(大制不割系列之二) 201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第64、29章(大制不割系列之三) 2013:大制不割-----與道合一再出發(第28章) 201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第26章 2013:道法自然----第25章 2013:餘食贅行-----第24章 2013:希言自然-----道德經第23章(賽斯真正的明覺與架構二或善並非我們所理解的純善) 2013: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第22章(兼談道術與方術的分野----道術將為天下裂) 2013:孔德之容-----道如何無中生有(第21章) 2013:貴食母---孤寂的求道者(第20章---絕學無憂) 2013: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第19章 2013:大道廢--老子的仁義說vs賽斯的良知說(第18章) 2013:大道廢---第18章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生活中的雜聞軼事(1)中國古文化的生命哲學(9)學佛省思(13)問風部落格簡介(1)畫與詩的對話(畫家葉竹盛與詩人謝佳樺的詩畫呼應)以及繪畫賞析(21)人生瑣談(55)隨想雜論(40)謝佳樺新詩作品(17)陳炘鈺的生命哲思(4)賽斯學(156)道德經(59) 最新文章 言有盡,意無窮 動態訂閱 來者安之,靜觀自得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