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樂派與印象樂派 - KKBOX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民樂派與印象樂派. 古典 主題音樂 · 『MUZIK古典樂刊』編輯部. 2010-02-15. 【引言】浪漫時期還有一大特徵,就是民族主義的抬頭。

此時一些音樂落後的國家逐漸自覺, ... 特色功能一起聽免費聽Podcast無損音質音樂辨識聆聽成就支援平台訂閱方案娛樂情報音樂趨勢音樂排行榜年度風雲榜會員服務付費及儲值會員中心服務中心會員使用條款關於我們關於KKBOX新聞中心廣告合作聯絡我們歌曲上架營業公播服務人才招募隱私權政策 贊助 國民樂派與印象樂派 古典 主題音樂 『MUZIK古典樂刊』編輯部 2010-02-15 【引言】浪漫時期還有一大特徵,就是民族主義的抬頭。

此時一些音樂落後的國家逐漸自覺,了解到他們要靠著發揚自身民俗特色,才能在世界上抬頭,這股風潮從鄰近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捷克開始,向東影響了匈牙利與更富於特色的俄國,進而延燒到北歐的挪威、芬蘭,與南歐的西班牙,然後跨海到英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雖經過兩次大戰,國民樂派的熱潮卻不退。

若說到印象派的畫家,大家自然的就在腦中浮現莫內與雷諾瓦,其特點就是利用光和影的變化來去除黑色陰影,並打破完全的實體感。

確實,這個時期的音樂與繪畫之間的藝術連動極為緊密,而之後的現代音樂,更打破了過去幾百年來無論如何演變,都不曾撼動過的調性。

其實捷克的民俗音樂在馬勒的交響曲中已經不時可以見到,但從史麥坦納(BedrichSmetana,1824-1884)起才對捷克音樂作出貢獻,他的交響詩《我的祖國》大量運用捷克民族音樂素材,寫的盡是捷克的山光水色,感人至極。

史麥坦納的繼承者是德弗札克(AntoninDvorak,1841-1904),德弗札克比史麥坦納更高段之處在於,他並不刻意使用捷克民歌作為創作素材,而是把捷克音樂的土味融入其作品中。

當德弗札克50歲時,受邀赴美擔任新成立的紐約國立音樂院(NationalConservatoryofMusic,NewYork)院長,這段經驗催生了他的代表作: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其中有開拓疆土的豪邁,也有思鄉之情的惆悵,表面上雖運用到美國音樂素材,骨子裡卻十足捷克風味。

與德弗札克一脈相傳的是楊納捷克(LeosJanacek,1854-1928),但其重要性已大不如其前輩。

此時,與捷克相鄰的匈牙利才開始民俗音樂的發掘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巴爾托克(BelaBartók,1881-1945)與高大宜(ZoltánKodály,1882-1967),他們大量採集整理匈牙利民歌,並與其創作結合,兩人之中,巴爾托克的才氣遠高過高大宜,他雖使用匈牙利民歌,但卻大膽創新,走出國民樂派格局。

繼續往東來到俄國。

俄國的音樂在葛林卡(MichaelIvanovitchGlinka,1804-1857)身上孕育,他的歌劇《露絲蘭與魯密拉》奠定俄國音樂根基。

承襲葛林卡的是所謂的「俄國五人團」,這個團體的帶頭大哥是巴拉基列夫(MulyAlexeyevichBalakireff,1837-1910),包括桂宜(CésarAntonovichCui,1835-1918)、鮑羅定(AlexanderPorfiryevichBorodin,1833-1887)、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Rimsky-Korsakoff,1844-1908)、穆索斯基(ModestMussorgsky,1839-1881)等其他四位成員都是他的學生,其中最重要的是穆索斯基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穆索斯基的音樂獨創性強,可惜管弦樂技巧不足;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是一位海軍士官,雖沒受過正式音樂教育,但他的航海體驗讓他寫出管弦樂曲《天方夜譚》這樣的偉大作品,在他苦心鑽研管弦樂配器後,還寫出《管弦樂法》的重要著作。

五人團以外最重要的俄國作曲家是柴科夫斯基(PeterIlychTchaikovsky,1840-1893),他受過完整音樂教育,早期因婚姻不幸導致精神崩潰,醫生囑咐他轉換環境休養,於是柴科夫斯基遠赴瑞士、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地旅行,這段遊歷經驗使他眼界大開,加上一為俄國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FilaretovnavonMeck)神秘地對柴科夫斯基金援,讓他無金錢後顧之憂,創作慾望隨之源源而來,終其一生作品多如繁星,重要者包括10部歌劇、3大芭蕾舞劇、6首交響曲、3首鋼琴協奏曲等等,其中第六號交響曲《悲愴》透露著柴科夫斯基內心的憂鬱,是他最傑出的作品;而芭蕾舞劇《胡桃鉗》溫馨可愛,已經成為現今全世界在耶誕節的必演作品了。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Rachmaninov,1873-1943)是俄國最偉大的鋼琴家,他的4首鋼琴協奏曲與3首交響曲仍屬於浪漫後期風格,這些作品中都充斥著耽美旋律與憂傷情感,其中《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最常被演奏且當作電影配樂,受到許多人喜愛。

離開東歐來到北歐,值得一提的是挪威的葛利格(EdvardGrieg,1843-1907)與芬蘭的西貝流士(JeanSibelius,1865-1957),他們兩人背景相似,都曾留學德奧學習音樂,返國後都接受政府津貼,得以專心作曲。

葛利格的名作是取材自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皮爾金組曲》,西貝流士則是掀起芬蘭人民愛國熱情的交響詩《芬蘭頌》。

接著要談到南歐的西班牙,十九世紀的西班牙雖是全歐洲最落伍且反動的國家,但卻潛藏著豐富的民族音樂寶藏,像夏布里耶、拉羅、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都曾經拿西班牙民俗音樂來入菜,由此可知,西班牙缺乏的是優秀之本國音樂家,來將自己的民族瑰寶發揚光大而以。

此一情況到了阿爾班尼士(IsaacAlbéniz,1860-1909)與葛拉納多斯(EnriqueGranados,1867-1916)出現後終於有所改善,這兩位音樂家都善於彈奏鋼琴,也都以鋼琴作品將西班牙音樂帶向更高境界。

繼承阿爾班尼士與葛拉納多斯衣缽的是法雅(ManueldeFalla,1876-1946),他的作品數量不多,但內在較前輩更超凡脫俗,尤其是鋼琴協奏曲《西班牙花園之夜》10將西班牙音樂的層次提升一級。

渡海到了英倫三島,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地方,雖然音樂風氣鼎盛,然而從十七世紀的普賽爾(HenryPurcell,1659-1695)以後,就沒有產生過具代表性的本土作曲家。

有一種說法是,從國外撈過界到英國的韓德爾與孟德爾頌太過優秀,扼殺了本土音樂家的自信所致。

無論如何,此一情況到了浪漫後期終於略有改善,這是因為艾爾加(EdwardElgar,1857-1934)、戴流士(FrederickDlius,1862-1934)、佛漢‧威廉士(RalphVaughanWilliams,1872-1958)英國三巨頭出現,三位作曲家雖致力復興英國音樂,但缺乏別出心裁的創新,仍無法列入第一流作曲家之列。

英國真正產生偉大的音樂家,必須等到布列頓(BenjaminBritten,1913-1976)出現,不過他的音樂已經超脫國界,不算是國民樂派作曲家了。

猶如印象派繪畫,印象派音樂則表現出異曲同工之妙,其技法由兩位宗師—德布西(Achille-ClaudeDebussy,1862-1918)與拉威爾(MauriceRavel,1875-1937)開創,他們利用大自然原有的氣氛,細膩表現色彩繽紛的管弦樂法,以創造一種新音樂。

和印象派繪畫不同的是:值得討論的印象派音樂家只有德布西和拉威爾二人,而他們二人都不願被稱作印象派音樂家。

相對於莫內的《印象,日出》,印象派音樂的始作俑者乃德布西的管弦樂曲《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這是根據朗讀象徵派詩人馬拉美《牧神的午後》詩作的印象而作的音樂,音樂自始至終都以優美、纖細的語法作為訴求。

常被拿來與德布西相提並論的是拉威爾,他們倆人的音樂中都有印象派表現手法,而且都愛用古教會調式、五聲音階,以及自由調性的和聲結構。

然而,他們的分野卻更甚於相同點:如德布西是屬於感官的,拉威爾則著重客觀;德布西的音樂永遠漂浮在氣墊上,拉威爾的音樂卻有如精確儀器。

最重要的是,德布西的音樂有股憂愁和陰鬱,拉威爾的音樂則趨於健康明亮。

拉威爾最突出的作品是管弦樂組曲《達夫尼與克羅埃》,這部作品音色調配複雜,氣氛詭譎多變,是法國音樂史上最成功之作。

『MUZIK古典樂刊』編輯部 2006年10月,在出版飽和、競爭激烈的坊間書市之中,誕生了一本打破傳統、追求創新的專業音樂雜誌──『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

數年後的今天,『MUZIK』儼然已成為華語世界少數,甚至是唯一的中文古典樂刊。

這本標榜綜合性主題的古典樂刊,創立不久便以兼具趣味與深度的知性報導、簡潔精緻的視覺風格贏得了讀者青睞,曾經大膽推出以日劇「交響情人夢」為主題的封面特企,成功延燒話題效應,引發熱烈迴響。

除了每月定期的名家專欄、主題企劃,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樂壇要聞外,『MUZIK』同時也精心烹製電影、文學、美食、旅遊等跨類主題,可說是不只營養,更兼具美味。

延伸推薦專輯 Smetana-TheMoldau RoyalPhilharmonicOrchestra/RudolfKempe/SirMalcolmSargent/BerlinerPhilharmoniker/LorinMaazel/MichaelRabin/HollywoodBowlSymphonyOrchestra/FelixSlatkin/LondonPhilharmonicOrchestra/WilliBoskovsky DvorákSymphonyNo.9/SymphonicVariations ZdenekMacal Rimsky-Korsakov:Scheherazade&TsarSaltanSuite--Elatus DanielBarenboim(巴倫波因) GeorgeBalanchine'sTheNutcracker-MusicFromTheOriginalSoundtrack Tchaikovsky/DavidZinman-Conductor;NewYorkCityBalletOrchestra Rachmaninov:PianoConcertosNos.1&3 MikhailPletnev/CécileOusset Ravel:DaphnisetChloé--Elatus KentNagano(肯特長野)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列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