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神經脊髓病變 - 蔡明達資訊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頸椎神經由脊髓傳出後經由神經孔傳達到周邊及上肢。

頸椎神經孔的特性之一就是當脖子處於後仰姿勢的時候,椎間孔的空間會比較狹窄,因此當頸椎退化 ... 跳至主要內容 2020年2月20日 蔡明達 頸椎退化如何造成神經脊髓的病變? 頸椎有七節,頸椎骨頭、椎間盤、頸椎旁邊的韌帶以及結締組織形成一個可活動的頸椎脊柱,頸椎的脊髓上面銜接腦幹的延髓,脊髓中的神經組織從神經孔傳出共有八對頸椎神經,頸神經離開頸椎神經孔後又形成神經叢,並分支為周邊神經,負責功能包括感覺神經的向中樞傳遞、運動及自律神經的向週邊傳遞、執行全身的生理功能。

頸椎退化會造成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及軟組織增生的病理變化,結果是頸椎脊柱的空間狹窄以及頸神經出口的孔洞空間狹窄。

狹窄的空間造成頸髓及神經慢性受到壓迫而產生臨床上的神經病便。

感覺神經異常產生酸、麻、脹、痛、緊繃,運動神經異常產生肌肉乏力甚至癱瘓,自律神經異常造成週邊血管管控不良及腸胃道、大小便等功能受損。

頸椎的活動範圍為何? 頸椎有七節骨頭,其中的椎間盤提供頸椎前彎後仰,側彎,左右轉動等六個方位轉動,其活動的角度在前彎、後仰方面,頸椎3、4及4、5節的活動範圍大約是14-17度,而第6、7節大約是16度左右,在頸椎側彎的角度大約是20到45度,而左右旋轉的角度接近90度。

頸椎退化位置和病理變化為何? 頸椎在隨著年紀而逐漸產生組織肥厚的退化現象,之所以會形成神經脊髓的病變主要有下列三項,一、頸椎神經孔因為骨頭的骨化,也就是所謂的骨刺增生,使得原本神經孔通路空間變小而壓迫到神經,二、頸椎椎體中間的椎間盤原本有環狀韌帶將其內的椎間盤和限制在固定的空間內,因為環狀韌帶變弱而使椎間盤突出,如果突出在外側會壓迫神經,如果突出在中央區,嚴重時就會壓迫脊髓,也有可能神經、脊髓同時壓迫,三、在脊椎後段弓板之間有連結上下弓板的環韌帶,環韌帶隨著年紀而增生變厚也會像前擠壓脊髓的中後半段,而產生脊髓病變。

這些變化在病人的身上可以同時以不同的嚴重程度存在,當他壓迫到神經和脊髓的時候,臨床醫師必須判斷哪些項目是比較嚴重而需要優先處置的,也有病患前後都壓迫,需要分階段性手術才完成神經脊髓減壓的目的。

為什麼頸椎骨刺常在半夜或清晨時疼痛較嚴重? 頸椎神經由脊髓傳出後經由神經孔傳達到周邊及上肢。

頸椎神經孔的特性之一就是當脖子處於後仰姿勢的時候,椎間孔的空間會比較狹窄,因此當頸椎退化產生骨刺時,骨刺會造成椎間孔逐漸狹窄,當狹窄到相當程度時,神經受到擠壓造成神經的血液循環不佳、營養不足或者是神經纖維直接受壓迫刺激興奮導致頸神經的痠、麻、脹、痛、緊繃、無力等現象。

當病患的椎間孔狹窄到危險的空間時,這時他向後仰躺睡覺時,因為空間比較窄就會產生神經擠壓,所以常常會睡覺到半夜或清晨的時候因為神經被擠壓而痠麻痛醒,病人起來向前彎動動脖子,症狀就可緩解。

有一種症狀就是當脖子向後仰會造成快速的痠麻痛醒放射到四肢,叫做Lhermitte’s癥候,這表示頸椎的狹窄到達危險的臨界點的意思。

活動式頸椎人工椎間盤有那些優點? 頸椎、骨刺或椎間盤突出經過顯微手術減壓之後,為了維持頸椎的穩定,會植入人工椎間盤。

傳統的人工椎間盤是固定式的,通常會加上鈦合金的骨釘與骨板以增加骨頭融合的程度。

正常的頸椎每一節中的椎間盤會提供頸椎前彎、後仰及側彎,正常的角度一般平均大約是7度左右。

如果以固定式人工椎間盤融合之後則他正常的頸椎活動角度就會消失。

例如頸椎四至五節融合後,當頸椎前彎及後仰時,鄰近的頸椎第三、四節及第六、七節就會承受比較多的壓力,根據微信的研究這會顯著增加骨刺形成,以及進一步產生神經脊髓病變的機會。

為了改進這個缺點,近年來研發出活動式的頸椎人工椎間盤,該椎間盤的特點是最符合正常頸椎椎間盤的前彎、後仰及側面活動的功能,將使固定式融合後的前述缺點得到改善。

其他的優點也就是說它還可以免除固定式人工椎間盤的其他的缺點,其中之一是在頸椎前面加上骨釘及骨板固定後,少數的病患因為脊椎前面的食道通路受到骨板的擠壓,而有吞嚥不適或困難的程度的現象,因此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將逐漸成為頸椎骨刺及椎間盤切除後重建的主流。

是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使用活動式頸椎人工椎間盤? 答案是否定的,頸椎活動式椎間盤在融合過程中也會造成上、下骨面的壓迫,因此有下列情況時不適合使用,一、有嚴重骨質疏鬆症的病患,如果頸椎上下的椎骨因為活動產生的壓迫造成椎骨骨折,會產生椎間盤脫位向前壓迫食道,或向後壓迫神經脊髓的嚴重併發症。

二、頸椎感染症,這將可能由前述的使椎體不穩定而產生脫位。

三、頸椎腫瘤的病患包括良性骨瘤或者是轉移性骨瘤。

四、動態影像顯示頸椎不穩定。

五、嚴重關節炎例如僵直性脊椎演、風濕性關節炎等。

頸椎手術會有怎麼樣的風險? 當頸椎的神經或脊髓有病變需要接受手術時,可分成前入或者後入兩個手術方式。

前入手術是從頸椎前面的旁邊切入,一般需分隔氣管、食道和頸動脈之間的空間達到脊椎體本身執行手術。

後入手術則由脖子背後中線切入將脊椎旁邊的肌肉層分離,再將脊椎突出和弓板暴露出來執行手術。

前入及後入手術共同的風險是一、傷口感染,這是任何手術都會存在的風險,一般來說,只要早期發現控制得宜都不會是大問題。

第二、傷口疼痛,這在後入手術會比較明顯,因為軟組織的傷害比較大。

至於前入手術特別的風險包括兩項,一、聲音沙啞也就是發生返喉神經麻痺的現象。

返喉神經控管喉嚨肌肉的運動,他的路徑恰好就在前入手術的途中。

一般來說不會將神經切斷,但神經在經過拉扯及旁邊燒灼止血的過程,或許會有熱傷害而產生返喉神經麻痺會造成聲音沙啞,或者吃東西會嗆到的後遺症。

這種的統計上發生率大約是1%左右為為李憶菁Lee老師和我說你有寫一個email給那個,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暫時性的。

第三個風險是食道受傷,假設食道受傷可能會造成中膈腔感染,嚴重時會致命,不過這種受傷的發生率0.1%以下,另外前入手術假設是用固定式的骨釘、骨板固定,骨頭則可能因為金屬片對前面食道的壓迫,少數的病患會在術後發生吞嚥有些不順的狀況,大多數是暫時性的。

文章導覽 ←腕隧道症候群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 版權所有©2022蔡明達資訊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