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二) - 想想論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制講究的是一層一層的階級,因此階級在華人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國的政治制度在秦始皇時確立,以法家思維訂立;而教化的儒家思想, ... 移至主內容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二) 友善列印版本文化研究雨蒼發佈於8月4,2013(接續) 階級制度 有人說,民主的制度才能造就具有公民意識的人民;反過來說,專制制度就只能造就出具有奴性意識的臣民。

專制講究的是一層一層的階級,因此階級在華人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國的政治制度在秦始皇時確立,以法家思維訂立;而教化的儒家思想,則在漢武帝時由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決定。

董仲舒之所以選擇獨尊儒術,恐怕是因為儒家思想大部份鼓勵不同階級,身份的人各盡職責。

孔子的理念其實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級社會,裏面的人像大家庭一樣闔樂融融。

在這個階級社會裡,只要階級高一點,底下的人就要服從。

服從的規矩,方式,就是禮;符合這些規矩和價值觀的,就是孔子口中的義。

禮和義的昇華,成為仁(註8)。

這種適合階級制度的思想,都有鼓勵人們接受不公平的社會狀況,以及安於現狀,追求心靈充實的特點。

再者,儒家常常提到古代的聖王;但就算是最晚期的周文王,距離戰國時代也有500年左右。

相較於2013年代的現在,相當於明朝時代。

這麼遙遠的時間,只根據口耳相傳,相信很難去理解當時的社會究竟發生什麼,也很難對於政治制度做進一步的探討。

儒家提出的只是一個虛無縹緲,難以實踐的概念;真正的制度,是秦朝時以法家的制度訂立的(註9)。

中國歷代就是實施如此的專制制度。

以法家思維訂立法律,嚴刑峻罰;以儒家思維教化人民,培養不會反抗的人民。

當然,法家也有所謂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儒家的孟子也曾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註10)但是,為了統治需要,這些思想和內容會被刪除,曲解,或是淡化,以符合統治者需要。

況且,孟子的想法是民本思想。

階級上者對下者具有責任,階級下者對上者需要以忠誠服從。

決定國家前途的依然是君主,只是君主需揹負照顧人民的責任罷了。

距離由民眾投票且自行決定未來的民主思想,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因為孟子的民本思想而想將孟子逐出孔廟。

後來朱元璋也針對《孟子》進行刪節,被刪除部份不得拿來科舉(所以不考的部份就不會讀,自古皆然)(註11)。

到了清朝的曾國藩,寫下「君雖不仁,臣不可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註12),由此可知傳統專制政權對中國傳統思想的扭曲。

原本在上位者需有上位者的身段和言行,下位者才需要服從。

經過扭曲,變成只要搬出階級和身份,下位者就只能低頭。

這樣的儒家思維,固化了階級之間的關係;只要踰越了身份,違反階級之間相互應對的方式,就成為違反禮、不禮貌的行為(註13)。

在這種扭曲的文化傳統中,階級上者,和階級下者,逐漸出現了制式化的溝通及運作方式:奴才和主子。

君是主子,臣是奴才。

父是主子,子是奴才。

老闆是主子,員工是奴才。

台灣作家柏楊(註14)說,「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便是你的主人。

」魯迅(註15)也說:「專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

」、「做主子時以一切別人為奴才,則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動搖的。

」主子/奴才的兩面嘴臉,成了魯迅筆下的「阿Q相」。

這種阿Q相,存在每一個華人的心中(註16)。

如果身為主子,則目空一切,威風八面,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面子勝於一切。

身為奴才,就會盡力去維護主子的面子,甚至把主子的面子,作為自己的面子。

為了維護面子,主人當然是不能犯錯的。

如果身為主子,則死不認錯;身為奴才,若主子有錯,也要趕快說成自己的錯誤,以討主子歡心。

如果有人罵主子,或是批評主子不對,那更是大大不可。

服從、甚至服務權威,成了華人的一種本能。

而死不認錯,也成為華人的特色。

主子和奴才的態度不只出現在權力不對等的狀況,也出現在許多消費者及服務者的互動上。

許多華人會認為「有錢的就是大爺」,只要拿出錢來消費,服務者就有義務服務到自己高興為止,而不顧慮對方的極限或是專業性。

如果對方的服務不如己意,就隨意的批評或是插手指導。

服務人員也被鼓勵去相信「客戶就是上帝」,無所不用其極的服務這些不尊重服務人員的消費者。

古代有錢大戶的囂張跋扈,和今日許多消費者「土財主」的行為,正說明了階級制度的無所不在。

(待續) 註8:等级制度—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註9:皇帝选择外儒内法原因:法家讲究君主绝对专制 註10:孟子告齊宣王 註11:《孟子》被删1/3:孟子哪些言论刺激了皇帝朱元璋?: 註12: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註13:當儒家倫理學遇上現代公民社會 註14:維基百科:柏楊 註15:維基百科:魯迅 註16:阿Q精神与儒家文化   想論壇一歲了! 八月十日(六)下午,誠摯邀請您來與我們一同慶祝、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05089979523110/ 專欄作者讀者見面會|張睿銓〈囡仔〉募資感恩之旅首站 友善列印版本 友善列印版本 關鍵字:魯迅、儒家、中國文化、孔子、孟子、秦始皇、封建制度、柏楊 作者 雨蒼 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現任職於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

同作者其他文章 【數位想想】數位治理:框架與願景 從上海評《彭明輝: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 掩耳盜鈴的行政院長——駁江宜樺 相關文章 【影像內外】中影首部台日合作電影《秦始皇帝》始末 【時事想想】台大中文談五四精神?遲到了七十年! 孔子真的想當神嗎? 現代文的讀寫能力,與身體健康關係密切 中國式「儒教自由主義」在希臘 政策想想分類 中國問題 主權兩岸 休閒育樂 全球脈動 司法人權 國防外交 媒體觀察 政黨政治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社會安全 財政金融 文化研究熱門 張肇烜 7月31,2018 【人心人術】過去是台中第一廣場⋯⋯她... 張肇烜 12月10,2014 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馬非白 6月02,2019 【被遺忘的歷史】中國國民黨的宗教迫害... 陳怡秀 3月11,2020 【日本想想】武漢疫情的5個新聞日語單... 想想副刊@文化研究 更多 任恩儀 五月14,2022 許峰鐘先生的台語導演夢:從阿文哥的再... 陳威臣 4月24,2022 【鐵份補給】鬼滅之刃風潮不減 江昺崙 3月31,2022 【台文想想】走讀高雄,情深美濃:拜訪... 邱振瑞 3月05,2022 【日晷之南】電影導演的遺書與戰爭 想想副刊 更多副刊文章 【影像內外】《砂之器》的台灣之旅 【國民黨的極權時代】極權下的海報... 【聽那些女孩唱歌】旖旎織錦,璀璨... 【新書推薦】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 【影像內外】想像台灣人的電影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