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一個提高溝通能力的一般程序。
中文名. 人際溝通能力. 外文名.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兩方面. 一是提高理解別人的能力.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人際溝通能力/7065684
複製
複製成功
人際溝通能力
編輯
鎖定
提高溝通能力,無非是兩方面:一是提高理解別人的能力,二是增加別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呢?心理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一個提高溝通能力的一般程序。
中文名
人際溝通能力
外文名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skills
兩方面
一是提高理解別人的能力
目錄
1
一般步驟
2
身體語言
人際溝通能力一般步驟
編輯
(1)開列溝通情境和溝通對象清單這一步非常簡單。
閉上眼睛想一想,你都在哪些情境中與人溝通,比如學校、家庭、工作單位、聚會以及日常的各種與人打交道的情境。
再想一想,你都需要與哪些人溝通,比如朋友、父母、同學、配偶、親戚、領導、鄰居、陌生人等等。
開列清單的目的是使自己清楚自己的溝通範圍和對象,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2)評價自己的溝通狀況在這一步裏,問自己如下問題:·對哪些情境的溝通感到愉快?·對哪些情境的溝通感到有心理壓力?·最願意與誰保持溝通?·最不喜歡與誰溝通?·是否經常與多數人保持愉快的溝通?·是否常感到自己的意思沒有説清楚?·是否常誤解別人,事後才發覺自己錯了?·是否與朋友保持經常性聯繫?·是否經常懶得給人寫信或打電話?……客觀、認真地回答上述問題,有助於瞭解自己在哪些情境中、與哪些人的溝通狀況較為理想,在哪些情境中、與哪些人的溝通需要着力改善。
(3)評價自己的溝通方式在這一步中,主要問自己如下三個問題:·通常情況下,自己是主動與別人溝通還是被動溝通?·在與別人溝通時,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表達自己的意圖時,信息是否充分?主動溝通者與被動溝通者的溝通狀況往往有明顯差異。
研究表明,主動溝通者更容易與別人建立並維持廣泛的人際關係,更可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功。
溝通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於瞭解對方的心理狀態,並能夠較好地根據反饋來調節自己的溝通過程。
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談話對象總是左顧右盼、心不在焉。
在表達自己的意圖時,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
溝通時的言語、動作等信息如果不充分,則不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信息過多,出現冗餘,也會引起信息接受方的不舒服。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你一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那麼一對不起就足以表達你的歉意,如果你還繼續説:"我實在不是有意的,別人擠了我一下,我又不知怎的就站不穩了……"這樣囉嗦反倒令人反感。
因此,信息充分而又無冗餘是最佳的溝通方式。
(4)制訂、執行溝通計劃通過前幾個步驟,你一定能夠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從而確定在哪些方面重點改進。
比如,溝通範圍狹窄,則需要擴大溝通範圍;忽略了與友人的聯繫,則需寫信、打電話;溝通主動性不夠,則需要積極主動地與人溝通等等。
把這些製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溝通計劃,然後把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體現有具體的生活小事中。
比如,覺得自己的溝通範圍狹窄,主動性不夠,你可以規定自己每週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打招呼,具體如問路,説説天氣等。
不必害羞,沒有人會取笑你的主動,相反,對方可能還會在欣賞你的勇氣呢!在制訂和執行計劃時,要注意小步子的原則,即不要對自己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免實現不了,反而挫傷自己的積極性。
小要求實現並鞏固之後,再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5)對計劃進行監督這一步至關重要。
一旦監督不力,可能就會功虧一簣。
最好是自己對自己進行監督,比如用日記、圖表記載自己的發展狀況,並評價與分析自己的感受。
計劃的執行需要信心,要堅信自己能夠成功。
記住:一個人能夠做的,比他已經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夠做的要多得多。
人際溝通能力身體語言
編輯
我們已經瞭解身體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
然而,真正將身體語言有效地運用到人際交往中去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這需要我們做兩件事情:一是理解別人的身體語言,二是恰當使用自己的身體語言。
(1)理解別人的身體語言身體語言比口頭語言能夠表達更多的信息,因此,理解別人的身體語言是理解別人的一個重要途徑。
從他人的目光、表情、身體運動與姿勢,以及彼此之間的空間距離中,我們都能夠感知到對方的心理狀態。
瞭解了對方的喜怒哀樂,我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調整我們的交往行為。
但是,理解別人的身體語言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同樣的身體語言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意義可能不同·同樣的身體語言在不同情境中意義也可能不同·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要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不要簡單地下結論同樣的身體語言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意義可能不同。
一個活潑、開朗、樂於與人交往的女孩子,在與你交往時會運用很豐富的身體語言,不大在乎與你保持較近的距離,也時常帶着甜蜜的表情與你談話。
但是,這可能並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因為她與其他人的交往也是這個樣子。
然而換成一個文靜、內向的女孩子,上述的信息可能就意味着她已經開始喜歡你了。
相類似的,解釋別人的身體語言還要考慮情境因素。
同樣是笑,有時候是表示好感,有時候是表示尷尬,而有的時候又表示嘲諷,這都需要我們加以區別。
理解別人的身體語言,最重要的是要從別人的角度上來考慮問題。
要用心去體驗別人的情感狀態,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講的要注意"移情"。
當別人對你表情淡漠,很可能是由於對方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因此不要看到別人淡漠就覺得對方不重視你。
事實上,這樣的誤解,在年輕人中最容易出現,也最容易導致朋友、戀人之間的隔閡。
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着想,才能使交往更富有人情味兒,使交往更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要培養自己敏鋭的觀察力,善於從對方不自覺的姿勢、目光中發現對方內心的真實狀態。
不要簡單地下結論。
比如,中國人喜歡客套,當來作客的人起身要走時,往往極力挽留,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挽留都並非出自誠意,我們從主人的姿勢上是可以看出來的,口頭上慢走,卻早已擺出了送客的架式。
(2)恰當使用自己的身體語言恰當的使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經常自省自己的身體語言·有意識地運用身體語言·注意身體語言的使用情境·注意自己的角色與身體語言相稱·注意言行一致·改掉不良的身體語言習慣自省的目的是我們檢驗自己以往使用身體語言是否有效,是否自然,是否使人產生過誤解。
瞭解了這些,有助於我們隨時對自己的身體語言進行調節,使它有效地為我們的交往服務。
不善於自省的人,經常會產生問題。
有的性格開朗的女孩,她們在和異性交往中總是表現得很親近,總是令人想入非非。
我的一個朋友就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女孩,結果害得這位朋友陷入單相思,煩惱不堪。
而實際上,女孩根本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對於我的朋友而言,他應該增強對別人的身體語言的理解能力,避免產生誤解:而那個女孩則應該自省,自己是否總是使人產生誤解,如果是,則應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為。
如果不注意自省,可能很危險。
我們可能會注意到,那些比較著名的演説家、政治家,都很善於運用富有個人特色的身體語言。
這些有特色的身體語言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經常有意識地運用的結果。
身體語言的使用一定要注意與自己的角色以及生活情境相適應。
北京某名牌大學的一個畢業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職。
在面試時,這位自我感覺良好的大學生一進門就坐在沙發上,翹起二郎腿,還不時地搖動。
如果在家裏,這是個再平常不過的姿勢,而在面試的情境中,則很不合適。
結果,負責面試的人連半個問題也沒有問,只是客氣地説:"回去等消息吧。
"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改變不良的身體語言的意義,是消除無助於溝通反而使溝通效率下降的不良的身體語言習慣。
有人在與人談話時,常有梳理頭髮,打響指等習慣,有的人還有掏耳朵、挖鼻孔的小動作,這些都會給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時會讓人覺得很不禮貌。
同時,這些無意義的身體語言會分散對方的注意力,會影響溝通的效果。
真誠是一種美德,而言行一致則是真誠的體現。
口頭語言與身體語言不一致,會使人覺得你很虛偽,就如口説留客,身體語言已經送客一樣。
你必須記住,你什麼也掩藏不了,你的眼睛早已説明了一切。
圖集
人際溝通能力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0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权力的探索者
(2020-11-23)
1
一般步驟
2
身體語言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延伸文章資訊
- 1溝通能力 - 華人百科
一般說來,溝通能力指溝通者所具備的能勝任溝通工作的優良主觀條件。簡言之,人際溝通的能力指一個人與他人有效地進行溝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內在動因。其中, ...
- 2打造職場軟實力,從人際溝通的3面向開始 - 覓井文化
Coffelt等人(2019)提到由於時代變化,現在職場上的溝通能力除了聽、說、 ... 軟技能又可分成三個面向的人際關係技巧:建立連結、語言轉換、有效溝通。
- 3如何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 - 今周刊
溝通技巧是每一家企業在尋找人才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如果想要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能怎麼做呢? 以下是我的個人建議:. 1. 從聆聽開始. 在我的培訓生涯中 ...
- 4有效增進溝通能力,讓你做人做事不再吃力!
簡單定義溝通,培養良好人際溝通能力 ... 「溝通」是在過程中傳遞訊息、交換意見,建立結果共同性的一種方式。我們在此簡單定義為「將彼此的想要化為共同 ...
- 5【人際溝通】溝通技巧學不完,向成功學大師學習重要溝通原則
【人際溝通】溝通技巧學不完,向成功學大師學習重要溝通原則 · 有效的溝通,從同理式傾聽開始 · 一、 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 二、 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