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无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习惯上,生物学工作者将身体没有脊椎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包括了原生生物界的肉足鞭毛虫门和动物界中除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外的所有门类。

海洋研究所 MENU Togglenavigation 首页 标本馆概况 简介 发展历程 馆藏标本 标本采集地 人才队伍 人才概况 两院院士 院士介绍 已故院士 研究员 副研究员 管理人员 科研成果 概述 专著 论文 获奖 藏品精粹 科普园地 标本采集 标本保藏 海洋生物 海洋之星 共享平台 联系我们 首页 > 科普园地 海洋无脊椎动物 发布时间:2020-05-11   |  【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20-05-11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海洋无脊椎动物Marineinvertebrates 习惯上,生物学工作者将身体没有脊椎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包括了原生生物界的肉足鞭毛虫门和动物界中除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外的所有门类。

动物界中绝大部分门类在海洋中有分布。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无脊椎动物约14万种,与陆地相比,动物门类更加丰富多彩。

以动物界为例,海洋中生活着世界上尚存的33个动物门中的32个门,其中的15个门是海洋中所特有的(见下表)。

 海洋生态系和陆地生态系中的动物界门类比较  海洋特有扁盘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中生动物门、颚咽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帚虫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曳鳃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螠虫动物门、须腕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半索动物门 共15门  海洋、陆地二者兼有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虫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缓步动物门、五气门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共17门,带*者系该门动物95%以上的物种为海洋特有  陆地特有 有爪动物门 1门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肉足鞭毛虫门(Sarcomastigophora) 肉足鞭毛虫门原归原生动物门,是单细胞动物,与细菌不同的是有细胞核,故又称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一般来说,由于它的身体细小,所以能适应各种环境生活;它的分布可遍布世界各地,从高山至平原,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面到数千米深的海底,从陆地或洋底表层以至古老的寒武纪地层都有它的存在。

 肉足鞭毛虫在地球上的种类和数量现时尚未确知,已知的种类约有65000多种,其中有20000多种是化石种(主要是有孔虫),20000~30000多种是自由生活种,6700多种是寄生种,我国已知肉足鞭毛虫约2000种。

多孔动物门(Porifera)或称海绵动物门(Spongia)海绵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营水生、固着生活,绝大部分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海洋里,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湖泊、溪流里。

已经描述的海绵种类有5000种,至今海绵的新种不断被发现。

海绵动物可分为钙质海绵纲(Calcarea)、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和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3个纲。

近来有人把具有钙质骨块及硅质骨针的海绵另立一个纲——硬骨海绵纲(Sclerospongiae)。

我国海域已知海绵有200多种。

刺胞动物门(Cnidaria)或称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刺胞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具有内胚层和外胚层,是真正的两胚层多细胞动物。

两胚层间具中胶层。

具原始的消化循环腔,有口但无肛门。

有细胞分化和简单的组织分化。

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由两极和多极神经元以及感觉细胞基部的纤维互相连接而成。

具有特殊的刺细胞,位于外胚层,是其防卫和扑食的重要武器,目前已知有20多种刺细胞。

刺胞动物形态各异,但其个体的基本结构可分为水螅型和水母型刺胞动物已发现约10000多种,绝大多数种类为海产。

根据其形态特征和世代交替现象可分成3个纲,即水螅纲(Hydrozao)、钵水母纲(Scyphozoa)和珊瑚纲(Anthozoa)。

我国已记录刺胞动物约1000种。

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栉水母动物一般为两侧辐射对称,体形有球形、瓜形、卵圆形、扁平带状等,具有内胚层和外胚层和中胶层。

具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和分支的辐管。

具有细胞分化和简单的组织分化。

世界已知约100种,全为海生。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为两侧对称,具三胚层,除内胚层和外胚层外,在二者之间出现了中胚层。

无体腔,背腹扁平。

具有由肌肉和表皮组成的体壁,形成皮肤肌肉囊,无骨骼。

无特殊的呼吸和循环器官。

具消化吸管,无肛门。

具有原肾管系统行排泄功能。

具简单的中枢神经系统,体前端具简单的脑,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行神经索,神经索间由若干横神经相连,称为梯形神经系。

扁形动物分为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绦虫纲(Cestoda),后二纲种类为寄生生活。

世界已知约1500种。

 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纽形动物又称吻腔动物(Rhynchocola),简称纽虫或吻虫。

无体腔,两侧对称,三胚层。

消化管具肛门,消化管背方有一条能伸缩的吻,有原始循环系统,雌雄异体。

纽虫主要生活在海洋中,营底栖生活或漂浮于海洋中,有的纽虫则能适应河口和半咸水环境,极少数生活在淡水或潮湿陆地上。

纽形动物门现约有650种,分隶于2纲,即无针纲(Anopla)和有针纲(Enopla)。

中国海洋纽虫现已经发现52种,分隶于古纽虫目、异纽虫目和针纽虫目的12科29属。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棘头动物是具假体腔的后生动物,在体前端能伸缩的吻上排列着许多角质的倒钩棘,故称棘头虫。

棘头动物门现分2纲:始钩头虫纲(Eacanthocephala)、古钩头虫纲(Palaecanthocephala)。

世界已知约700种。

 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具假体腔。

虫体绝大多数呈长圆筒形,两端尖细,无纤毛,不分节,两侧对称,体表被以角质层,雌雄异体,缺呼吸和循环系统。

线虫动物门现分为2纲:无尾感器纲(Aphasmida)和尾感器纲(Phasmida)。

 海洋线虫是海洋中自由生活的线虫的通称,分布在从潮间带直到大洋深沟的沉积物中,或附着在海藻和有机质碎屑的表面。

它是海洋小型底栖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世界已记录4000种。

 轮虫动物门(Rotifera)轮虫体微小,约1mm或更小,呈圆筒形,分头、躯干和尾3部分。

三胚层,具假体腔,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头的前端有头冠,其上具1~2圈纤毛,纤毛不停地旋转形似车轮,故名轮虫。

轮虫已知1500种,大多生活在淡水环境,仅少数种生活在海洋中。

世界性分布,底栖或浮游生活。

轮虫是其它动物的重要饵料。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腹毛动物体微小,0.07~1.5mm,长圆筒形,三胚层,具假体腔。

体表被角质膜,背面隆起,上有许多刚毛、鳞片,腹面平,上有若干行呈纵带或横带排列的纤毛,故名。

腹毛动物已知约200种,海水或淡水生活。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动吻动物是体长不到1mm的海产小型假体腔动物。

身体蠕虫形,体表无纤毛,两侧对称,分头、颈和胴3个区,成体由13个体节构成。

 迄今已知动吻动物约有100余种。

它们完全生活于海洋,数量很大,营底栖生活。

中国近岸水域动吻动物有5属10种。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内肛动物为三胚层假体腔动物。

体躯由萼部和柄部构成,末端具触手环,无坚硬的外骨骼。

内肛动物世界有4科13属约70种。

 环节动物门(Annelida)环节动物门分为多毛纲(Polychaeta)、寡毛纲(Oligochaeta)和蛭纲(Hirudinea)3个纲。

多毛纲绝大部分种类为海产,少数淡水;寡毛纲则大部分种类为陆生,少部分为海产和淡水,蛭纲的绝大部分种类为淡水生或陆生,仅少数种为海水生活。

多毛纲动物是环节动物门的一个大纲,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较大的类群之一,根据多毛类生态习性可分为底栖(游走和隐居)和终生浮游两大类。

它们是鱼类及其他动物的饵料。

世界多毛类动物约80多个科近10000种。

我国目前记录有64个科900多种。

 曳鳃动物门(Priapulida) 曳鳃动物多数在泥底或沙底营底埋生活。

虫体蠕虫状,圆柱形,体长几毫米至200mm,两侧对称,不分节,自由生活。

 曳鳃动物曾被列入假体腔动物,而实为真体腔。

种类很少,全世界已知种仅2纲4科12种。

 星虫动物门(Sipuncula)星虫动物属具闭管式循环系统的真体腔动物。

身体柔软,长筒状,形似蠕虫,不具体节,无疣足,亦无刚毛。

星虫动物现约记录300种,我国发现40余种。

 螠虫动物门(Echiura)螠虫动物属真体腔海生原口动物。

螠虫生活习性和动物大小均与星虫相似。

动物体长10cm左右,两侧对称,身体囊状或纺锤状,柔软,无体节,也无疣足。

口在前端,肛门在后端。

 螠虫动物皆分布于海洋,均营底栖穴居生活,分布很广,10000m水深的超深海底也有发现。

全世界现有螠虫100余种。

中国海域分布有10余种。

 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须腕动物是唯一没有口和消化管的非寄生三胚层无脊椎动物。

细长的触手是须腕动物门的主要鉴别特征。

绝大多数须腕动物都栖息于海底淤泥中,几乎全为深水生物,其栖息深度均在100m水深以下。

根据触手区体腔囊的形状、两体腔管的相对位置和精荚形状差异,须腕动物分为2目6科18属。

现已发现80多种。

 被套动物门(Vestimentifera)被套动物蠕虫状,虫体寓于其栖管内,两侧对称,具裂体腔。

多数生活于深海热泉区域,少数分布于浅海非热泉的冷水区域,因其体躯所特有圆筒状构造——被套(Vestimentum)而得名。

现有10余种,分隶于2纲3目5科。

 软体动物门(Mollusca)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单板纲例外),左右对称(腹足类某些种类例外);身体可分为头(双壳类例外)、内脏团、足、外套膜和贝壳(尾腔纲和沟腹纲例外)五部分。

除壳外,因体软,故得名。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目前海洋中已知种类最多的无脊椎动物门类,也是最常见的海洋生物类群之一。

大多数软体动物生活在海洋中,以底栖生活为主,某些腹足类营浮栖生活,头足纲的一些种类为游泳生物。

现生约50000种,我国已发现约4000种。

软体动物门一般分为8个纲,即尾腔纲(Caudofoveata)、沟腹纲(Solenogastres)、多板纲(Polyplacophora)、单板纲(Monoplacophora)、掘足纲(Scaphopoda)、腹足纲(Gastropoda)、双壳纲(Bivalvia)和头足纲(Cephal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一般分为三叶虫亚门(Trilobitomorpha)、有螯亚门(Chelicerat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和单肢亚门4个亚门,18个纲,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与海洋有关的是甲壳动物亚门和有螯亚门的海蛛纲(Pycnogonida)和肢口纲(Merostomata)。

(一)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甲壳动物具2对触角,以鳃呼吸,发育常有变态。

常见的大形种类,如虾、蟹、龙虾等常具坚硬外壳因而得名。

多数水生,也有少数为陆栖、共栖或寄生。

全世界接近40000种。

甲壳动物可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生境中,由于其栖居环境复杂多样,种类繁多,有水中昆虫之称。

大量种类尤其是小型种类尚未被认识,据估计,甲壳动物应是海洋中种类最多的生物类群。

近年正在被陆续发现和描记。

已知约25000种,我国已记录约3000种。

(二)有螯亚门(Chelicerata)1.海蛛纲  海蜘蛛类动物的身体由于有螯肢、触肢和4对长的步足,形状似蜘蛛,又完全产于海洋,因而得名。

现有已知种1000种。

2.肢口纲  肢口纲现存种类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现存种不多,仅3属5种。

如中国鲎(Tachypleustridentatus)。

由于肢口纲动物是很古老的类群,而且其形态和生理变化不大,因而其血清在免疫学研究方面用途很广。

 苔藓动物门(Bryozoa)苔藓动物系真体腔动物中营营附着或固着生活的水生群体无脊椎动物。

体不分节,没有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因有些群体形如苔藓而得名。

苔藓动物除少数栖息在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外,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海洋中。

从潮间带到8000多米深的海底,但多数栖息在大陆架浅水区。

世界上已发现苔藓虫约20000种,化石种居多,仅1/4左右为现生种。

中国近海约有1200种。

 帚形动物门(Phoronida) 帚形动物是真体腔动物中最小的门类之一,通称帚虫。

虫体呈蠕虫状,不分节,体躯前端具马蹄形或螺旋形触手冠。

全为海生。

全世界约有14余种。

 腕足动物门(Brachioplda)腕足动物门是具真体腔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这类动物以两枚外壳包裹,或以外壳掘沙而营底埋生活或借柄状肉茎附着而营附着生活。

包裹体躯的外壳由腹壳和背壳组成,外壳的形状和触手冠类型及腕骨形态类型是腕足动物目级分类单元的分类依据。

腕足动物全系海生,从北极至南极,从低潮线下至5000m左右的深海海底,都有它们的代表。

已发现的腕足动物多为化石种,现生种只有300多种,中国现已发现10种。

 棘皮动物(Echinoderms)棘皮动物是普通而又引人注目的海洋动物,多数有美丽的体色和五放辐射对称的体形,是无脊椎动物中系统学地位很高的一类动物。

现代棘皮动物包括海百合纲(Crinoidea)、蛇尾纲(Ophiuroidea)、海星纲(Asteroidea)、海胆纲(Echinoidea)和海参纲(Holothuroidea),以及新近发现的新纲——海菊纲(Concetricycloidea)。

现存种数超过6000,描述过的化石种类接近13000种。

我国棘皮动物迄今报道约580种。

 毛颚动物门(Chatognatha)毛颚动物具真体腔,三胚层,无腹膜,体腔内充满体液,行循环功能。

身体两侧对称,箭头状,故又称箭虫。

已知约60种。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半索动物门的动物全部海产,是一个种类不多的门类。

通常分为两个纲,即肠鳃纲和羽鳃纲)。

最近有专家将两个纲分别提升为门。

肠鳃纲动物分3个科,分布于我国沿海潮间带的肠鳃类动物有6种,分隶于2科4属。

 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分为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一)头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仅包括文昌鱼一小群海产动物。

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3个主要特征。

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一直到达最前端。

因此被称为头索动物。

文昌鱼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其中以热带和亚热带种类较多,温带种类较少,极地寒冷海区未曾见有报道。

全世界文昌鱼约有20余种。

我国沿海共发现4种。

(二) 尾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包括一群在幼虫时期或某些成体尾部存在着脊索的海洋动物。

这类动物身体背中线上有神经索。

咽部两侧有咽鳃裂。

它们或为单体或为群体。

多数种类,如各种海鞘皆营固着生活。

少数种类,如尾海鞘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还有一些种类,如海樽过着漂浮生活。

从北极到南极以及世界各大洋中,从潮间带,浅海一直到水深数千米的深海都能采到,尾索动物身体外面均被一层被囊,因此也称为被囊动物(Tunicata)。

尾索动物亚门约1600种,分为三个纲,即海鞘纲(Ascidiacea)、海樽纲(Thaliacea)和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鲁ICP备10006911号-6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1323号地址:青岛南海路7号 邮编:266071 邮件:[email protected]技术支持:青云软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