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月旦知識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原住民運動自一九八○年代發展至今經歷數個演變階段,其中族群正名(或復名)最引人注意。
自二○○○年起先後有五個民族申請正名成功: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 ...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學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非核心
DOI文章
首頁臺灣期刊公行政治思與言201006 (48:2期)
查看詳細全文
篇名
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並列篇名
TheConstructionandChallengeofEthnicIdentification:ReviewontheRecertificationMovementofIndigenesinTaiwan
作者
靳菱菱
中文摘要
台灣原住民運動自一九八○年代發展至今經歷數個演變階段,其中族群正名(或復名)最引人注意。
自二○○○年起先後有五個民族申請正名成功: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與賽德克族。
這些新興族群除了建構自我認同外,更致力區隔其與原來族群間的細微差異。
然而此一正名風潮有其結構性困境。
它除了與近年本土化、強調鄉土意識的政策有關外,國家機器透過制度設計,讓原住民相關訴求不會因為選舉而取得全國性關注,將原鄉問題侷限在政府與部落之間的協商。
同時當所有原住民承受現代化對其文化傳承衝擊時,正名的渴望反而賦予國家機器決定了族群的發展與內涵,成為國家釋放族群發展不公義的安全閥,正名成功之後仍需面對原住民已國家化、新的世代對族群面貌逐漸模糊的現實。
因此當正名成為區域性族群分出的手段,「我的民族認同」得自他者的公開承認,並願意接受他者的保護時,「我的民族」主體性無形中已被鑲嵌在一個更大的群體中。
原住民族內部排他性的認同建構不但無損單一國族想像,反而鼓勵了更少數的人從少數人分出,致力於他、我區辨的結果,強化了不同族群對文化歷史論述權的競爭,族群之間的內部矛盾更為難解,也讓原住民議題開始走向部落化與地方化。
此一波正名風潮對原住民族內部政治的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
英文摘要
TherewereexperiencedseveralstagesaboutindigenousmovementinTaiwanfrom1980stothepresent.Therecertificatedissueofethnicgroupsisusuallyinfluenceontheinternalpoliticamongindigenes.Therewerefiveethnicgroupsgotrecognitioninpastdecade:Thao,Kavalan,Truku,SakizayaandSediq.Thepromotersreconstructedtheculture,putoneffectsingrassrootsandaskedforthesupportinspecificcouncil.Theyattemptedtoexpresstheculturaldifferencesinordertodistinguishtheothers.Thesateapparatuspermittedandtransferredtheinjusticeofethnicpolicyintotheproblemsoftribedevelopment.Itexistsadilemmainrecertificationmovement.Theidentificationofindigeneswasshapedbypoliciesoflocalization.Thecharactersofelectoralandinstitutionalsystemhadsetthebarrierswhichtheaboriginalissuescouldn'tgetattentionfromthepublic.Isitnecessarytobuildexclusiveidentificationwhentheindigenesarewillingtobepatronizedandbeapartofnationalimage?Thismovementwillencouragethefewertoseparatefromtheminority,andlettheclaimlocalizeandtribalizegradually.Itisworthytostudyfurtherabouttheinfluenceonindigenouspolitic.
起訖頁
119-157
關鍵詞
族群認同、原住民族群正名運動、文化論述、ethnicidentification、therecertificationmovementofindigenes、culturaldiscourse
刊名
思與言
期數
201006 (48:2期)
出版單位
思與言雜誌社
該期刊-上一篇
冷戰時期學校教育中的反共形象:以臺灣與韓國兩地小學教科書為中心的分析
該期刊-下一篇
過猶不及:解構千禧年後臺灣女遊書寫下的日本意象
新書閱讀
最新講座
優惠活動
月旦品評家
.講座試聽
.影音商城
.執業進修
元照讀書館
.研討會新訊
月旦知識庫
.數位授權
.個人購點
.單位採購
月旦法律分析庫
月旦醫事法網
月旦會計財稅網
期刊數位服務
.DOI註冊
.電子期刊
.投審系統
.學術不端檢測
社群平台
.FB粉絲團
.元照Youtube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下載
.購物說明
.團體訂購
關於元照
.元照簡介
.出版/授權合作
.廣告合作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元照出版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延伸文章資訊
- 1原住民族日的由來8月1日「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
同年7月1日李登輝總統接見原住民族抗爭代表,承諾支持正名運動。7月28日國民大會經兩輪表決,一票之差驚險過關,歷經10年的抗爭,「山胞」終於正名 ...
- 2從「山胞」到「原住民族」: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 - 風傳媒
正名25周年展現台灣多元族群能量. 從1994年到2019年,原住民族正名運動已經25載,隨著台灣社會全面民主化及多元化,原 ...
- 3台灣正名運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正名運動是由台灣的泛綠陣營及部分海外臺灣人所倡議的社會運動,為台灣本土化運動的一部分,有時也被認為是台灣獨立運動的一環。 將臺灣的英文名稱「TAIWAN」加大 ...
- 48月1日「原住民族日」之由來與意義
正名的主張在原住民族內部凝聚高度的共識,並成為原住民族憲法運動的核心議題。1991年4月15日,國民大會進行第一次修憲時,原住民族發動第一次正名抗爭運動,強烈地 ...
- 5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月旦知識庫
台灣原住民運動自一九八○年代發展至今經歷數個演變階段,其中族群正名(或復名)最引人注意。自二○○○年起先後有五個民族申請正名成功: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