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動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溝通與互動模式
團體動力
出自CaseruSocialWork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 搜尋
團體動力(groupdynamics)是指團體成員間互動時所產生的力量,因動力使團體的運作可以開始並持續下去,團體動力會影響個別團體成員及整體團體的行為,團體動力通常包含溝通與互動模式、凝聚力、社會整合和影響與團體文化等四個面向(夏林清,1994;莫藜藜,2008)。
4清楚些了,團體動力其實並不是你寫的標題本身,而是在其中可以觀察到的一種力量。
希望有幾會你可以把這點寫入。
目錄
1團體動力四個面向
1.1溝通與互動模式
1.2凝聚力
1.3社會整合影響
1.4團體文化
2參考文獻
團體動力四個面向
溝通與互動模式
溝通是一種人們互相傳遞訊息的過程,溝通過程應有一方將訊息或知覺表達成語言或是符號,傳遞訊息號,另一方將接收到的訊息吸收,給予回饋或是確認訊息。
溝通可以是口語、非口語或是以文字方式表達,團體溝通時,發展出不同的互動模式可能對於團體有益有害,需視互動模式的建立與溝通方式為何,溝通也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技術和方法,來改善人際關係,或是爭取別人的支持,以及解決一些問題(宋鎮照,2000;莫藜藜,2008)。
良好的溝通方式可促進團體工作的效率,並製造一個和諧的環境,以利完成團體的目標。
溝通的功能有以下四點:
激勵士氣功能:藉由溝通討論、協調,可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而溝通良好的團體中,成員也會有受到重視的感覺,並願意更加投入團體活動,接受團體與認同團體。
控制功能:藉由溝通的方式,可以預防或限制某些事情的發生而達到控制成員,目的是把握團體運作的效率,使成員行為能被團體掌握,以減少失誤。
表達情感功能:成員藉著溝通,與其他成員分享的自我的挫折感或滿足感,這屬於「情感性溝通」能夠滿足個人情感需求、支持和滿足社交的需求。
傳遞資訊功能:溝通可以讓成員彼此分享到資訊,也唯有資訊充分以能做良好決策,透過資訊的分享,更可以提升成員瞭解團體的狀況。
互動是一種過程,而互動可透過身體、語言、非語言、情緒、理性等等行為表達,若沒有互動就沒有團體,因此互動基本上是團體最重要的核心動力。
互動的過程:
始於注意:當位於同一情境的人們,在進行互動前,必須始於彼此的注意並決定是否要互動。
溝通意願:要企圖要與對方溝通行為時,可運用語言、面容、表情、眼神、姿態等口語和非口語的方式,來表達其意思。
相互表態:要相互了解並體會表態時,從對方的行為與表情來解釋對方的想法,並瞭解對方的行為傾向與期望。
調整行為:調整自己的行為,在已經瞭解到對方的想法與意向後,將會選出最適當的行為反應對方,以維持雙方的關係(宋鎮照,2000)。
互動模式有下列幾點:
輻射型:溝通以領導者為主,向其他成員傳送訊息與資訊,其他成員也會像領導者溝通。
圓圈型:以輪流的方式,讓每位成員都可以發言,使每人都有機會說話。
熱椅子:由領導者與某位成員互相對話,彼此交換角色,其他成員在旁觀看。
自由漂浮型:團體中所有的成員可以自由的溝通交談,每位成員都有責任依據已說過的話語或是尚未討論的話加以溝通討論(莫藜藜,2008)。
凝聚力
凝聚力在團體中,意指成員彼此親近及相互吸引的程度,也是成員留在團體裡的力量與付出行動的結果,而凝聚力高的團體可以滿足成員對親密關係的需求。
凝聚力對團體的影響:
成員願意表達正、負向的感受。
願意傾聽。
成員願意為團體承擔責任。
容易達成團體的目標。
增加團體的表現。
成員出席人數穩定且願意參與活動。
凝聚力的層面包含:
社會與任務的凝聚力。
垂直和水平的凝聚力。
社會與個人的吸引力。
歸屬感。
道德觀(莫藜藜,2008)。
社會整合影響
團體成員如何在團體中被其他成員接受,透過互動融合在一個團體中。
透過社會整合的力量,使團體可以順暢的運作與合作,使團體成員有凝聚力,成員可以有共識的完成任務或是目標,可以有秩序與效率的達成目標(莫藜藜,2008)。
規範
團體成員行為的規定模式,用來管理成員行為的原則,使成員在團體中知道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被禁止。
團體規範可以分成兩種:
明示規範:有正式明文規定,所有團體成員認同並共同遵守的準則。
暗示規範:意指成員互動過程中所顯現出來的規範,在互動持續進行時,逐漸成為團體易於認識和遵守的規矩,而互動行為改變暗示規範也將會隨之改變。
角色
在團體中,每位成員擔任不同的職位和責任,可能因情況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會不同。
為維持團體的運作關係,常會安排一些團體需要的角色,以下是常見的七種角色:
鼓舞者:用言語、情感與團結的態度對待成員,以激發成員的思想與行動,且表現出對他人的瞭解和接納,為團體帶來歸屬感和安全感。
協調者:協調不同的意見,並消除團體中緊張與衝突的氣氛,保持團體和諧,避免團體出現分裂。
妥協者:討論各種不同的意見,尋求折衷的辦法,使團體成員接受其選擇,讓團體出現的問題能順利解決。
守門者:保持團體溝通管道暢通,使團體成員能積極參與活動,並完成團體任務,降低團體偏差行為的出現。
標準設定者:為團體任務或內部運作設定一些標準,以利提高團體運作效率。
觀察者或評論者:此角色需注意團體運作的過程,能以描述性、解釋性或評斷性的方式,將所觀察到的或所看到的結論加以相連。
追隨者:聽從領導者的指揮,並接納別人的意見,在團體討論和決策中,扮演觀眾或是沒意見者。
團體中也有一些較為負面的角色,較強個人的需求與自尊,容易忽視團體中其他成員,可能會阻礙團體的運作與發展,以下是常見的反團體之角色:
攻擊者:往往會刻意不同意他人的思想和團體討論的結果,不會贊同其他成員的行為、感受與價值觀。
阻礙者:對於某些該做或不該做的事,往往會倔強固執不同意,對於全體希望的事往往會執意反抗,阻礙團體的進步發展。
消極者:在團體中可能製造問題、惡作劇、挑撥離間成員間的感情等,沒心參與團體的活動,而這些動作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
自大者:時常任為自己是對的,其他成員是錯的,會將自己的道德標準放在他人身上,不在乎他人是否願意。
誘惑者:常利用操控的手法,以較積極、陰險、狡猾的手段企圖控制他人,使他人趨向自己、服從指揮。
地位
個人在團體中所獲得位置,此位置與個人的聲望、扮演的角色會有緊密的關係,影響到個人獲得自尊和影響他人權力的程度。
決定團體地位的主要因為以下三個因素:
成員在團體討論參與的頻率程度高低。
團體對於個人的評價為何。
個人對於團體決策影響的程度高低(宋鎮照,2000)。
團體文化
團體成員在團體中共同有的價值、傳統或是價值信念團體可能是由多元的成員組成,成員們透過團體的討論與分享,了解必此的價值與觀念,進而形成獨特的團體文化,不同的團體在團體文化的形成也會有不同的速度。
團體文化形成後,對於在此團體的成員會有一種自在感與歸屬感,不會有被排除與疏遠的感覺;被排除的成員,可能會有不滿、厭惡的感受,會透過缺席或是挑釁的行為出現(莫藜藜,2008)。
文化對團體和成員的影響:
使成員有能力適應團體及外部環境。
團體成員行動的模式,方便成員間的互動進行。
提供團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達成任務的模式。
建構團體的制度基礎。
團體成員彼此間認同的基礎(宋鎮照,2000)。
參考文獻
宋鎮照(2000)。
團體動力學。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夏林清(1994)。
大團體動力。
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莫藜藜(譯)(民97)。
團體工作實物(二版)(原著者:RonaldW.Toseland&RobertF.Rivas)。
臺北市:雙葉書廊。
(原著出版年:2008)
取自"https://cswe.casehsu.org/index.php?title=團體動力&oldid=38694"
分類:Rank3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近期變動隨機頁面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頁面修訂記錄特殊頁面可列印版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在2012年7月24日(週二)16:11。
隱私政策
關於CaseruSocialWorkEncyclopedia
免責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人際關係成長團體-遇見百分百朋友
1、 協助高中學生了解自己在人際方面的特質。 2、 讓成員了解自己在人際上的溝通型態。
- 2團體溝通型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每天簡單學社工- 【團體互動模式】(Groups interactive mode ...4.自由漂浮型(Free Floating):所有成員都有責任依據團體中已經說過,或尚未說過的話加以溝通。
- 3團體動力的意義、內涵、與起源 - 空境界
◎ 為了有效介入任務性和治療性所有類型的團體,有4個團體動力向特別重要, * 溝通與互動模式。 * 凝聚力。 * 社會控制結構:規範、角色、地位。 * ...
- 4猜猜我有多愛你〜談親子間有效的溝通互動 - 團體輔導工作資訊網
1、家庭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M. Satir)認為溝通型態可分以下五種: ... 要達到表裡一致型的溝通模式,最好是勤加練習,練習一種所謂「我訊息」語句。
- 5團體動力、體驗學習與社會團體工作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再者,也可以從. 權力、人際、角色和溝通行為與模式等面向,. 看出成員之間所形成互動方向和關係型態。 另外,由成員互動所形成之團體目標和團體.